下书看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130章 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130章 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阿顺!上午捡铁,我在砖堆里看见了一个破损的小木盒,里面装了一个木人,木人的身上缠着白布。

    那个应该是别人用来害人的东西,虽然看上去年份很久,但我并没去捡。”

    从别墅离开,回郑女士出租房的路上,父亲忽然间好像想起了啥,跟他闲聊道。

    “古人确实有用这种方式害别人的,你不捡是对的。”

    看了父亲一眼,他笑着说道。

    在木人身上缠孝布,很明显是一种诅咒。

    常建忠提到这事,让他不由想起了听小说或者看视频了解到的古代的厌胜术。

    所谓厌胜术,是古时候方士的一种巫术,“谓能以诅咒制服人或物!”

    类似害人的手段,还有“扎草人”、“花圈小棺材”、“鬼画符”、“纸人”等。

    把这些不好的物品,偷偷藏在所诅咒之人的家里或者祖坟旁,让其诸多不顺。

    “你说古人用这样的方式害别人,是不是也有相对应的办法可以防止?”

    对于父亲问的这个问题,答案肯定是有。

    这个世界,有阴必有阳,有矛必有盾,有正必有邪…………

    关于反厌胜术,常顺也听别人说到过,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家里放一本佛家或者道家的经典着作。

    佛家的《金刚经》、《心经》、《楞严经》,道家的《道德经》、《清净经》、《太上感应篇》等。

    有了经书,要是还能经常拿出来翻看,任何邪魅不可近身。

    “爸!当然有了,我之前带回来的不是有一些经书吗?想防止别人用不好的东西害人,家里放经书就行。

    任何邪祟,被经书净化后,都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他把自己听说的情况说了出来。

    “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不要做恶,问心无愧!”

    常建忠想了一会儿,然后说道。

    “你说的也对!”

    他很赞成父亲的说法。

    “不过既然你说了经书能够辟邪,那我们回老家的时候,也带一些放在家里,毕竟开年了再出门打工,家里的房子可是长时间空着没人住的。”

    父亲思索了一会儿又说道。

    “那我们回老家了,就带一些回去。”

    就常顺自己而言,也有这种想法。

    自己是做旧书生意的,用书沾染了很多因果。

    售卖书籍,让千千万万的人获得了不同的精神财富。

    无形之中,积累了大量的书香气运。

    包括收购古玩、旧货,自己的认知能力,随着时间的沉淀,必然渊博。

    两人回到出租房,天已经黑了,母亲的饭也做好了。

    因为距离不远,宋芫在他没时间接她的时候,她会自己坐公交车过来。

    搬那些石器,累了半天,肚子早饿了,洗了手,他就吃了起来。

    “阿顺,这是我们这几天从你收购回来的旧书纸里找到的东西,你看看有没有价值比较大一点的。”

    晚饭过后,母亲提了三个塑料袋出来,里面装着不少东西的样子。

    最近他出去购买纸类物品,买了后,都是交给她跟妹妹二人整理的。

    就算是偶尔发现的一些好的,他也暂时只能把它们全都装在了一起。

    毕竟在废品收购站称重时,都要混在一起称重计算价格。

    常顺把它们接到手里开始挨着看了起来。

    三个塑料袋,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的是各种各样的票据、烟标、书签、老证件、奖状、介绍信等。

    另一个袋子是旧书信、明信片。

    还有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的是旧书,这个最多。

    常顺跟母亲、妹妹说到过,六十年代之前的书,单独选出来。

    看完三个塑料袋,在每个袋子里,他都找出来了比较有价值的物品。

    比如说在第一个袋子里面,他找到了两张1960年的“沪”市粮票、一张老股票票据、一张老烟标。

    两张粮票,面值贰市斤、伍市斤,纸张很厚,很少见。

    60年是最艰苦的那几年之一,这个时期的粮票,相对其它年份,发行的更少。

    任何时候都是物以稀为贵,所以艰苦年代的各种物品,收藏价值更大。

    当然,这个时期发行的粮票,数量虽说相对于其它年份而言要少些,但从整体数量来说,肯定也不会太少。

    价值都是相对的。

    老股票票据是民国时期,纺织厂的股票。

    类似这种股票,之前他买过收废品的陈老板的两张。

    对比的话,这张的价值要低一些,但不管怎样,也能卖些钱。

    老烟标是民国时期的“大鸿运”烟标,品相很好。

    烟标、酒标、火花、包括邮票等,只要到了民国时期,不管啥牌子,基本上没有价值低的。

    这年头邮票的收藏热度高,那一袋子信封,大多数邮票都被人剪了下来。

    虽然没看见好邮票,但有两封邮戳印着“廿四年六月某日”、“北平”等字样的信封,他个人觉得很有价值。

    除了信封,还有5张清末时期的沪市明信片。

    这几张明信片,拍摄的都是风景,应该是根据照片制作出来的。

    像这种早期的明信片,收藏的人也很多。

    旧书里面,有一本伟人选集、一本西游记、两本连环画、一本老课本。

    伟人选集是塑皮红宝书,六十年代,正面中间位置有类似“像章”的伟人图像。

    这个图像是夜光的,制作的很精美。

    前世他看一些网站上的拍卖价格或者零售价格,一本这样的真品红宝书,价格过万。

    《西游记》是民国时期的旧书,绘画版,有点小人书的样式,但并不是小人书。

    两本连环画,都是五十年代。

    一本《干将莫邪》、一本《杜十娘》。

    《干将莫邪》品相不是太好,只有七成新,《杜十娘》保存的还可以。

    老课本是民国时期的课本,面上写有:

    “初等小学校用”、“新国文”、“教科书”等文字。

    里面有文字,有图片,图文并茂。

    “先生讲、学生听。”

    “先读字音,再解字意。”

    ………………

    翻看课本,内容简单明了,很通俗易懂。

    虽然科技发展了,但现在制作出来某些东西,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还真不如以前。

    就似“人心不古”!

    其它没有挑选出来的那些,虽然价值低了不少,但比一般的旧书价值还是要大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