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173章 瓶子碰到了碗,两个都破了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173章 瓶子碰到了碗,两个都破了

    “常老板,今天没买东西吗?”

    到了刘老板的店铺,对方见他两手空空,跟他打着招呼道。

    刚才他返回了一趟停放面包车的地方,把东西都放到了车上。

    车停在人来人往的开阔处,他也不怕谁敢砸车抢东西。

    这个年代的监控摄像头虽然还没普及,治安相对于后世是差了点,但到了04年,还不至于那么明目张胆的连车都敢打砸。

    “买了几样,放车里了,你今天的生意可以啊!”

    见他的店里有四五个人正在选购物品,常顺笑着也跟他打了招呼。

    既然到古玩市场这边来了,他怎么的都要到这里看看。

    “还行,不过比“沄州古玩城”那边的生意差多了,毕竟我们这边简陋,只是一排平房,规模小,另外又在郊区。”

    “你说的也对,不过城市发展的这么快,周边都在盖房子,以后这里肯定也会成为中心,过几年,说不定也会变成“沄州古玩城”那样的高楼大厦!”

    做为对未来20年这个城市有所了解的他来说,是知道这里的一些情况的。

    “你说的很有可能,毕竟现在喜欢收藏的人是越来越多,城市发展的也确实很快!”

    刘老板刚说完,一个顾客拿着他选购好的物品走了过来。

    是一个笔筒。

    这位顾客脸上有一些麻子,年龄40岁左右。

    “老板,笔筒多少钱?”

    常顺看了看笔筒,是特殊年代的,面上画着的图案是“三个女民兵”。

    笔筒另外一面写有文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这种题材的瓷器,他在拆迁区也遇到过。

    “800元!你这个是特殊年代的,是精品,很少见,。”

    刘老板看了笔筒一眼,对他说道。

    “少点,500卖不卖?”

    麻子脸男人说道。

    “诚心想要,给600,价格没喊高,不然我就直接喊1000了,你要就拿去,低了这个价不卖。”

    “行吧!600就600,我要了。”

    见老板不是开玩笑,他看着又喜欢,就同意了。

    付了钱,刘老板用报纸包好,装在一个塑料袋里,对方拿着东西就离开了。

    接下来,又有两人购买了物品,一人买了几个算盘,另外一人买了一把紫砂壶。

    “老刘,刚才有一处地摊做生意的摊主不厚道!”

    过了10分钟左右,一个年龄看上去大概50岁、右手手上拿着一串木头珠串、正在上下拨弄着珠子的男人走进了店里,跟刘老板打着招呼道。

    这人常顺并不认识。

    “咋不厚道了?”

    他好奇道。

    “那个摊主故意把一个拐棍放到了他摊位的前面,一头靠近路上,一头挨着瓷器。

    今天不是人多吗,有个人不小心踩到了拐杖,把摊面上的瓷器弄坏了两件。”

    拿着珠串的人把原因说了出来。

    听了他说的话,常顺不由想起了曾经听别人说过的类似逛古玩地摊的陷阱,有人把其它如同拐棍一样的物品故意放地摊前面,比如说石球、木棒、刨子、绳子等。

    甚至有人故意在地摊布的下面藏东西,你拿了一件物品上手看,另外一个物品在你拿起这个东西后,会因为不平衡倒下摔坏。

    还有人用架子支撑物品售卖,你不清楚里面的门道,上手拿东西,等你取下物品,别的东西跟着一起倒塌,顺带着会弄坏某些物件。

    另外就像之前发生的事,故意把镯子放到罐子里,你不留意点,倒过来,镯子掉地上就摔碎了,这也是其中的一种陷阱。

    古玩里面,陷阱层出不穷。

    或许也不只是古玩,这个年代,其它地方,也有类似的陷阱。

    江湖路远,处处都要小心。

    “那人确实不厚道!弄坏的啥瓷器?东西对不对,赔了多少钱?”

    刘老板又问道。

    “你觉得摔坏的东西可能对吗?一个青花瓶,一个青花碗。

    瓶子碰到了碗,两个都破了。

    弄坏东西的是外行人。

    这年头,又有几个外行人清楚东西对不对的,当时就被摊主说的话给唬住了,只想花钱免灾。

    后来两样东西,赔了1200块钱,就几十块钱的成本。”

    “这样的人,迟早会遭报应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还是多积阴德好点。”

    听了对方说的情况,刘老板带着些许气愤的语气说道。

    “谁说不是,这种事情,让你我去做,我们都做不出来。”

    “是啊!但凡心中有点善念的人都不会那样做。

    周会长,你今天也过来了!”

    正聊着的时候,又有一人走进了店里。

    刘老板说着,看见了来人,笑着跟他打着招呼道。

    常顺也看了一眼进来的这人,是位年龄60多岁的男人。

    他的穿着很得体,看上去也很讲究。

    这人单从外在形象、气质表情看,曾经就身居高位过。

    任何年代都不要小看了古玩协会的会长,通常这些人,都很有社会关系。

    一些市里的政要,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领导,说不定他们相互之间都认识。

    “是啊!周末没事,这边搞交流会,就过来看看!你今天的生意看上去也很不错嘛!”

    周会长也笑着跟他打了招呼,说完,还看向了常顺、拿着珠串的那人。

    “周会长好!”

    拿珠串的人转过身,笑着跟他打了招呼。

    常顺之前还不认识他,只是对他微笑了下。

    “孙老板,你也在啊!”

    周会长笑着又对拿着珠串的人说了一句。

    他这样说,常顺知道了那人的姓氏。

    “周会长、孙老板,我帮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常老板,古玩行业的新人,不过也是新人中的翘楚!”

    他们打过招呼后,刘老板对二人说道。

    “你好!”

    “你好!”

    经过刘老板的介绍,三人相互间正式认识了一下。

    随后,他们闲聊了起来。

    闲聊中,他知道了周会长以前在博物馆上班,现在已经退休了。

    孙老板是附近某家商场的老板,业余爱好就是收藏古玩,已经玩了十多年。

    期间周会长听说常顺还没有办理收藏证、古玩协会的会员证,就建议他办一个。

    办理了会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搞活动,收藏家之间相互交流,另外也是一种身份。

    考虑到自己长期收藏,肯定是办一个的好,他就痛快的答应了。

    办证很简单,写一下身份信息,拿两张登记照片,交50块钱的手续费就行。

    周会长说了个地址,让他抽时间带上照片去他说的地方办理手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