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295章 一会儿就选了这么多?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295章 一会儿就选了这么多?

    快天黑了,时间有限,他并没有去严女士那边挑选旧书。

    到了张老板的废品收购站,询问之后,他这边收到的古玩类物品也不多。

    附近不拆迁,他们的生意都差了不少。

    虽然不多,但他还是收到了两样稍微好点的物品。

    一个是铁铸的老药碾子,一个是军用铝水壶。

    铁铸老药碾子,个头比较大,长约半米,碾盘直径约18公分。

    碾盘很有特色,中间铜钱形,盘面上一面刻有“药到病除”。

    另外一面,“济世救人”。

    看其年份,不算太久,五六十年代。

    军用铝水壶,酒瓶子形,不过不是正圆柱形,而是扁的,高度约20公分,年份很早,民国时期。

    壶看上去是“小鬼子”用的那种壶,比较有收藏价值。

    张老板这边有旧书。

    既然来了,把购买的物品放到车上,他找对方要了一个大号的蛇皮袋,就向堆放书纸的位置走去。

    刚走到这边,只见一名年龄差不多50岁左右的女人倒完一袋子书纸转身就离开了。

    他走到旁边看了下,第一眼就看到了能要的纸类物品。

    是一本“农村供应证”。

    这本“供应证”的上面写的有“最高指示”,“备战、备荒”,“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某某县粮食局”等文字内容。

    看了一眼下面的年份,是1968年的,属于特殊年代。

    没有急着把它拿起来,他又看向了旁边其它的旧书纸。

    主要是一些旧书,有:

    《1958年创作歌曲选》、《我们的班长李小芳》、《红楼梦》、《文学通论》、《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伟人选集》、《赶猪记》等。

    眼见之处都是有价值的。

    不再犹豫,他直接开始从上面把能要的旧书一本本的往袋子里面装了起来。

    装着的时候,他发现下面的书籍里面很少有不能要的,哪怕是一本本的作业本,都有价值。

    比如说一本1965年的“练习本”,上面画着好看的花卉图案,写着“沪市装订厂”、“市文化用品公司”。

    里面的内容是学生做数学作业,初三年级的,有老师用红钢笔详细批改的说明、评分等。

    例如有一道数学题:

    “求证,(1)如果一个菱形的一个角等于另一个菱形的一个角,那么这两个菱形相似。

    (2)如果一个矩形的两条邻边的比等于另外一个矩形的两条邻边的比,那么这两个矩形相似。”

    两道题,在求证的过程中,老师给的评价是都少了一个步骤。

    并且少的是啥步骤,步骤答案都用红笔单独写到了作业的旁边,很详细。

    这样的数学题目,他现在是不会做的。

    出了社会这么多年,常顺自己之前所学到数学知识,很多早就又都还给学校了。

    但要是语文方面,他说不定还能发表一些观点。

    往后又翻看了一些题目的内容,那些有错误的地方,老师同样用红笔做上了记号,然后指了出来。

    都很细致。

    看见这样的情形,他不由想起了自己曾经上学时,老师也这样修改过。

    八十年代,或者之前的人,经历跟九十年代、特别是零零后、一零后是不一样的。

    后世的老师,往往不会这样每天挨着批改每一个学生的作业,并且标注的如此详细。

    单从翻看这样的练习本,常顺觉得那个年代的老师,跟目前,特别是以后的,有太大的不同。

    以前的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真正的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而往后,商业化了,都在追求利益,送礼、补课、包括师德问题等,一言难尽。

    当然,不只是老师行业,其它很多行业也都悄然发生了变化。

    作为八十年代或者之前出生的人,肯定是更加怀念以前的教师的。

    选了大概三分之一,天就黑了,不过书棚有电灯,并不影响选书。

    又选了几本,宋芫打了电话,说晚饭已经快做好了,问他啥时候过去吃饭。

    常顺说一会儿就到。

    挂了电话,他加快了选书速度,后来干脆就不选了,直接把书纸都往袋子里面装了起来。

    这样速度自然快了太多,不到3分钟的时间,那个女人倒下来的书纸,差不多又被他装到了袋子里。

    只有极少数残缺太厉害的书纸他没要。

    刚才在装书的时候,常顺基本上了解了这一袋子旧书的情况。

    书纸种类很杂,有各种古典小说、散文、诗集、伟人选集、连环画、连环画报、画册等。

    另外他还看见有一些老票据、明信片、奖状、学生证、介绍信等混合在了里面。

    没时间,他也来不及查看。

    当然,这么多旧书,书本的书页里面也可能藏有物品。

    这些,只能等回去之后再好好查看一遍了。

    “常老板,一会儿就选了这么多?”

    把书拿去称重时,张老板有些诧异。

    毕竟从他过去选书,到现在拿来称重,最多也就过了一刻钟左右的时间。

    而这些书纸,看着有大几十斤重。

    “不是天黑了吗!

    刚刚老婆打电话说饭快做好了,我就直接把看着能要的都装了起来。

    剩下的还有不少,只能等明天有空了再过来选一些。”

    常顺简单解释了一下。

    “之前我听你说过十一结婚,是十一吗?”

    对方又问了一句。

    “是啊!十一结婚。”

    “那我恭喜你!

    结婚了没带老婆出去旅游度蜜月吗?还这么拼!”

    “她怀孕了,目前出去玩不方便!以后有机会的!”

    “啥?连孕都怀上了!

    厉害!

    不过现在的年轻人,能这样才是最好的,可以早点把女孩子哄到手。

    人不能太老实!”

    张老板先是一愣,然后又是一副过来人的表情跟口吻。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人,他当然明白这些道理。

    女人,只有到手了才可能是自己的。

    当然,往后发展,人心不古,到手了也未必是自己的。

    因为在跟你交往之前,你都不知道转了多少手了。

    甚至有人连转了不知多少手的都未必能够娶到。

    张老板这样说,常顺没再接话,只是对他笑了笑,把书放到了磅秤上。

    一切道理,他自己心里清楚就好。

    称过之后,有84斤。

    还是一块五一斤,一共126元。

    付了钱,把书装到车上,他开着车去了郑女士的出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