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343章 我是生意人,要养家糊口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343章 我是生意人,要养家糊口

    第343章我是生意人,要养家糊口

    见常顺把石头还回去,斗鸡眼男人跟他老婆交流了下眼神。

    “550一斤就550一斤。”

    女人说道。

    随后,他们称了重量,石头是2.8斤,价格是1540元,付钱时,他们让他给了1550元。

    10块钱的差别,常顺觉得无所谓。

    买完石头,常顺又去这边住的其他人家里打听、购买了一些物品。

    这些物品有一个大铜锣,几个老的皮枪套、子弹夹,一对练功用的老石锁,一个瓷碗以及一些刀、斧子。

    大铜锣直径约半米,重约10斤,制作年份应该是民国时期。

    老皮枪套、子弹夹都是六七十年代的,纯牛皮制作,虽然过去了几十年时间,但依然很结实。

    练功用的石锁,长方形,青石材质,单个重量约40斤,面上刻有字迹:

    “民国二十二年。”

    这个应该是制作年份,字迹的面上隐约可见红色痕迹,估计是朱砂。

    瓷碗是特殊年代的,青花瓷,面上只有文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很朴实。

    刀、斧子比较多,他是在一户门前堆着大量木头柴火的人家里买的。

    那些刀、斧子堆积在一起,有两三百件。

    至于为啥这么多,据说住户家的祖辈,以前是铁匠,民国时期专门打造兵器售卖,建国后,需要这些武器的人少了,销量变低,就保留了一些。

    不过这户人家的后人,并没有继承老一辈的手艺。

    大小刀具,他选了6把。

    斧子选了5对,都是双斧。

    常顺挑选的最大两把刀具,长度约一米五,最大宽度约25公分,单个重量15斤左右。

    这样的大刀,对使用者臂力的要求很高,非一般人能够玩好。

    不要小看十几斤的重量,真正操作起来,保持持久度,并不容易。

    双斧中最大的一对,常见扇形,扇面最大长度约20公分,很厚实,单个重量差不多有12斤。

    当然,别人拿出来的也有普通民俗类物品,价值不大的古钱币,他并没有购买。

    “你们不是在摘果子吗?咋摘了这么多野花?”

    再次见面,远远的看见肖萌萌她们三个女孩手里各自拿着的一大捧花,常顺冲着他们喊了一声。

    她们手里的花,并不止一种,有的颜色紫红,有的颜色发黄,也有的呈现蓝色,大小不一。

    花一年四季都有,这个季节也不例外。

    “摘果子时顺便发现的,我们喜欢就摘了。

    可惜板栗不好砸,我们弄到的不多,但野生柿子树发现了几颗,弄了不少,拐枣也摘了些,核桃树没看见。”

    肖萌萌对着他说道。

    几人说着话,距离面包车越来越近。

    常顺发现他们手里提着的东西,柿子确实是弄到的最多的,4个大的塑料袋都装满了,至少30斤。

    板栗装了一个塑料袋,估计也就10斤左右。

    拐枣有3塑料袋,这个袋子虽然装满了,但比较轻,一袋子最多五六斤。

    “常顺,你尝尝这些柿子、拐枣,很甜的。”

    几人很快走到了他的跟前。

    堂哥把黄玉莲放下来后,她顺手拿了两个红红的,乒乓球大小,看着软软的柿子、一小枝鸡爪状的拐枣递给了他。

    “多谢嫂子!”

    常顺笑着把它们接到了手里。

    这话让对方又有些脸红,不过依然没有反驳。

    “常志武,刚才返回的路上,玉莲把剥掉籽的拐枣喂到你的嘴里,啥感觉?”

    见她有些脸红,站在她身旁的肖萌萌又添了一把火,跟着打趣道。

    “你能不能不要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啊!你这完全就是落井下石!”

    她刚说完,黄玉莲有些害羞,气呼呼的,脸更红了。

    顺手挠起了她的痒痒。

    “不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说着有意思吗,有效果吗?

    常志武,你还没回答我呢!”

    虽然被挠了,但她依然强忍着笑意,把话说了出来。

    后果是黄玉莲挠得更厉害了,肖萌萌赶紧跑开。

    “你问我啥感觉不是明知故问吗!自然是高兴、幸福、甜蜜了!”

    常志武笑着道。

    大家对于这种事情,自然是乐于看见的。

    也能感受到气氛的活跃。

    常顺个人的感受,年轻真好!初恋真好!

    “常老板,你补胎花了多少钱?”

    过了片刻,大家把东西往车上放时,刘娜问他道。

    “50块钱!”

    “这么贵吗?现在很多人上班一天的工资才20呢。”

    “这里不是市区,就算人家要100,我也要硬着头皮出。”

    常顺又对她笑了笑。

    “常老板说的对,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你们刚才去那边买东西,就是买的这些刀、斧子、铜锣、皮枪套、石锁吗?”

    姚师傅看了下蛇皮袋、麻袋装着的新放到车里的物品,转移了话题。

    “是啊!”

    他一边吃着柿子,一边回道。

    刚才先尝的是拐枣。

    这个时节,不管是柿子还是拐枣,都是正吃的时候。

    拐枣很甜,尽管嚼着有点树根的感觉。

    柿子跟他们老家那边的野生柿子差不多,区别不大。

    至于板栗,其实早就能够采摘了,但树上挂着没人摘的话,也能保持很久,哪怕到了过年,一些板栗树上依然可以看见挂着的果子。

    “这两把刀这么大!”

    “我还是第一次见过这么大的刀!”

    “这样的牛皮弹夹,我也是第一次看见,居然能装几十个子弹。”

    其他几人在跟着看了他刚才购买的东西时,纷纷说道。

    “不要大惊小怪,天下之大,各种各样的东西,吃的、用的、玩的等,数之不尽。

    走吧!已经耽误了好一会儿时间了。”

    见他们有些没见过世面的表情,吃完柿子,常顺催促了起来。

    这样说,大家就向车上走去,他把车后门关上了。

    “你们搞古玩的,天天接触那么多东西,个个都是见多识广的人吧!”

    再次启动了车辆,向前驶去时,刘娜再次对他说道。

    “那是自然!一般人哪怕只是接触古玩,不一定收藏,只要在周末的时候抽两个小时逛逛古玩地摊、古玩城、花鸟旧货市场,学习了解一下。

    这样持续两三年的时间,也能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常顺自己心里清楚,去那样的地方,除了打发时间,增长见闻,另外能够实实在在的得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收获。

    “你家里收藏的东西应该很多吧!我们没有见过的!”

    肖萌萌跟着说道。

    “不算多!

    我是生意人,要养家糊口。

    买了说不定很快就又售卖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