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353章 古玩没那么神秘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第353章 古玩没那么神秘

    关于灵璧石,后来常顺听专门玩奇石的杨老板讲到过。

    他说在沪市这个地方,以前灵璧石、太湖石,是主要的玩石石种,销路很好。

    特别是欧美玩家、犹太人以及移居国外的中国人,他们都喜欢收藏一些奇特的灵璧石。

    这些石头,有天然的,也有人为加工的。

    不过后来随着新石种,比如说红河石、长江石、三江石、黄河石、戈壁石等石种的出现,玩石头的人,都开始追求纯天然不经过任何加工。

    这就导致了灵璧石、太湖石在石头玩家中没有以前的销路好,地位也随之下降了很多。

    展示出来的石龟,并非天然,但也是很少见的藏品。

    对于喜欢收藏石头类物品的玩家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在这边看了会儿,他们一起又逛向了其它地方。

    “阿顺哥!你收古玩,比我们更懂古玩,对于收藏,你是怎么看待的?”

    一边看着藏品,温馨一边跟他闲聊道。

    “我个人的看法,收藏是根据人的经济能力。

    有钱人,把它们当成奢侈品,买了不指望卖掉,可以玩高档的。

    而一般的普通人,要是也喜欢,可以入手地摊上的民俗类物品。

    比如说各类旧书、怀旧老玩具、音乐器材、体育健身器材、老照片等。

    收藏方面的东西,各种档次都有,不是说东西越贵就玩的越高兴。

    那些普通的,有意思,并且奇特、稀奇古怪的物件更多,尽管它们不一定值钱。

    普通物件,就像萝卜白菜一样便宜,看见喜欢的买点,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多少钱。

    另外收藏的乐趣不在于东西是否高档,而在于过程。”

    常顺想了想,用比较客观的看法跟她说了下。

    他的说法,更加适合大众消费。

    温馨也是在古玩地摊上转过的人,他说的,相信她也明白。

    古玩没那么神秘。

    逛一段时间花鸟旧货市场、古玩地摊、不买东西,多看多了解,等半年或者一年后再入手。

    见闻多了,那样就不会吃亏上当了。

    “我爸跟我说过,他说从投资角度考虑,古玩这些东西不保值,因为他之前试着拿一块玉佩去银行抵押贷款,人家不认。

    他可是花了20万买的,贷款2万人家都不要!”

    温馨想了想,又说道。

    “很正常,只有搞收藏的人或许会买各种藏品,而搞收藏的人,在全国所有人里面,占的比例很小。

    大多搞收藏的,又都是一些商人,想捡漏赚钱。

    这就让古玩出现了太高的溢价、风险。

    本来买的东西成本可能只有200块,但卖出200万都有可能。

    它不像房子或者车子,并没有固定的价格。

    另外真正的收藏家,不指望买了古董赚钱的,全国范围,估计也就那么几万人左右。

    银行不认古董、包括众多的普通人都不认古董。

    银行如果认,那么每天都会有很多人送藏品过去,东西太多,估计连存放的地方都没有了。”

    他说着,又笑了笑。

    “不是有很多人都说古玩、古董保值、还会升值吗?”

    听了他说的话,田斌道。

    “要不你投资、收藏一些试试!”

    常顺刚准备说话,温馨抢先一步对他说道。

    “我只是随便说说,你不是说了银行不认吗!那我还投资它干嘛!再说我也没钱投资。”

    田斌笑着道。

    从客观角度以他后世的眼光,20年后,投资收藏古董的人,那时好藏品的价格似乎涨了几倍。

    但他们忘记了钱币的购买力,20年前钱币的购买力,同样是后世的几倍。

    常顺自己虽然是靠着古玩赚钱,但他觉得普通人,哪怕喜欢收藏,还是量力而行。

    花点小钱,在不影响生活的前提下,作为业余爱好,找点乐趣打发时间就可以了。

    想发财,东西买多了想出手再卖出去,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到最后,卖不出去,亏本的可能性更大。

    后世在整个古玩行业大环境热度降低,玩家越来越少,很多藏家都是抛售物品,卖东西的人多、接盘的人少的情况下,不少人都在亏本售卖。

    人们对古玩的认知越来越客观——东西毕竟只是东西,还是钱最实在。

    当然,那是以后,就像之前说过的,未来还有十几年,是古玩行业的上升期。

    随着炒作、收藏热度的提高,有头脑的人割几波韭菜,必然赚得盆满钵满。

    “这个田黄石印章看着纯度真高!就是有点小!”

    当几人看向一处印章时,田斌道。

    印章基本上就是保持原状进行的雕刻,只有半个普通红枣那么大,高度约2公分,最大宽度、长度约1.5公分。

    小是小了点,但通体黄亮,没有杂色,很润。

    “好东西不在乎大小,别看它小,但价值却是这里很多其它的藏品比不上的。”

    常顺看了一眼田斌,笑着说道。

    “阿顺哥说的对!我家里也有一个田黄石的印章,那个被我爸藏起来了,他说家里其它的玉石,都没有那个值钱。

    后来我专门了解过,跟其它玉石相比,田黄石的产量要低很多,特别是里面的好料。

    这种石头,从古到今一直在被人寻找,产区附近都不知道被人找了多少遍了。

    哪怕是一般的田黄料,现在的价格都不比黄金价格低,好料价值更大。”

    温馨把她知道的说了出来。

    听她说了这些,常顺突然间想到了后世刷视频以及听别人说到过的关于“田黄最后两亩地”。

    这最后两亩地,被“永久禁止开采”。

    很多人说这是个噱头,想在未来带动当地的旅游业。

    从古至今,旁边的地都被人挖了一遍又一遍,单说那两亩地没有被人找过、挖过,不少人怀疑,表示不信。

    但既然被保护起来了,以前不知道,以后不让人挖却是肯定的。

    古玩行业,包括其它医疗养生保健品行业等,有人打广告、宣传、炒作,追捧、消费的人多了,一些物品就值钱。

    但当风头过去,人的认知逐渐清醒,就会一地鸡毛。

    什么各种玉石、包括其它的任何古玩,哪怕再少,数量依然会很多。

    另外收藏需要传承,下一代的年轻人都不玩了,没人接盘,高价购买的东西卖给谁?

    曾经的无脑,“梭哈!梭哈!”

    到了最后,站到了楼顶………

    入了古玩这一行,除非你不缺钱,是真正的收藏家。

    如果你不是,只是个生意人,那么你要么是韭菜,要么就去割韭菜,这是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