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回到1984年 > 第34章 长久生意

重生回到1984年 第34章 长久生意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黄金棍下出好人“这句古训,仿佛是每位父母教育子女的黄金法则。小时候,谁没有被父母的棍棒敲打得泪流满面呢?

    “打得好,估计又是哪家不听话的小孩!”路人甲

    “对,跑快一点!很很的抽他!抽疼了自然就听话了!”路人乙哈哈大笑道

    “我操,你们这些人是闲得蛋疼!又没抽在你们身上!想看抽人,回家去抽你们家自己孩子去。”唐朝边跑边叫道

    “哟!还有力气叫,看来还没打疼,孩子他妈,加油抽!要不要我们帮忙把他捉住!”路人丙笑着说道

    “我.....操。。。”

    过了一会儿后,估计是老妈跑累了,抽了唐朝几下后才放过了唐朝!

    唐朝此时,全身上下既疼痛,内心又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喜悦。那份疼痛,来自于那个年代父母的教育方式,他们下手重,用心狠,疼痛感是如此的真实和深刻。

    而那份喜悦,则源于他意识到,能够再次体验到父母的责打,其实是一种难得的温情和福气。

    正如网上流传的一个视频所言,如果在你七八十岁时,还能得到父母的责打,那无疑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

    当天中午,唐朝满怀期待地提出想去旁边的小饭馆用餐,果然遭遇了唐妈的拒绝。

    “吃啥吃,你都花了三百多了,三百多,你是怎么花出去的,以后你都不准碰钱了。”唐妈道

    当然估计是因为有高叔在,所以唐妈今天每人多买了一个肉包子。

    等到唐朝他们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

    当监视唐朝家两天的哼哈二将,今天可是看到了唐妈背上的大包小包了!

    “疑!唐家的这是干嘛了,连续两天都早出晚归的!每天都还带几个大水桶!”矮冬瓜道

    “不对劲!走我们快回去给张哥汇报!”聪明的竹竿儿面色一变道

    “有啥不对劲?他们昨天回来不也带着几个大水桶嘛!”

    今天早上几人听到村里人议论唐朝家混不下去了,都在田里捉泥鳅吃,三人还都高兴了好久!

    “你傻啊他们连续两天带桶出去,今天回来还带了一个大包裹!很显然有啥事是我们不知道的事!”竹竿儿分析道

    “这也没啥啊?”

    “走回去找大哥去!估计他们家找到挣钱的路了!”

    “啊!”

    话说唐朝家现在,当他将那些新买的衣服拿出来给大家时,老四、老五兴奋得手舞足蹈,迫不及待地试穿上新鞋。

    然而,由于太过兴奋,他们甚至连路都走不会了,生怕把鞋子弄脏了。

    唐妈妈见状,忍不住大声责骂道:“你们现在就穿这些新衣服干什么?留着,过年再穿!”

    看着老四他们几个嘟起嘴巴,不情愿地准备脱下新衣服,唐朝无奈地说道:“别脱啊,这些都是夏天和秋天的衣服,到了冬天根本穿不上,不用听老妈的。”

    听到三哥的话后,老四等人又看了看妈妈,见她没有反对,便立刻兴高采烈地穿着新衣服跑去找村里的其他小伙伴炫耀去了。

    没错,小时候大家有了啥新衣服,新玩具啥的,都爱炫耀!

    此时,一旁的爷爷和奶奶惊讶地发现唐朝竟然也给他们老两口也买了新衣服。

    奶奶有些埋怨地说道:“你这孩子,怎么还给我们买东西?我们都是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浪费钱!”

    不过,唐朝还是从奶奶的眼神里捕捉到了一丝喜悦。

    而唐妈则一直在旁边唠叨个不停,责怪唐朝乱花钱。

    唐爸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在旁边安慰道:“算了,反正是他挣的钱。大不了今天晚上我们再去田里多弄一些。”

    这时唐朝才对爸妈说道:“今天晚上我们就不去捉了,你们过会儿去全村每家去说一下,就说我们家大量收购泥鳅、黄鳝、青蛙还有大豆。前面三样但一定要是活的,而且得是大个的。小的死了的一律不要!”

    “啥,我们自己收……收购?不自己捉了,花那钱干嘛?”唐爸不解地问道。

    此时听到这话,全家人都看了过来。

    “爸、妈,要做生意,就不能什么都自己去弄。自己去捉虽然能挣得多一点,但人累啊!”

    “你在看看大哥大姐我们几个都黑眼圈了,真的累啊!”唐朝道

    “哪儿累了?你每天晚上都是捉一会儿的就在旁边耍!”大哥在旁边嘀咕道

    唐朝先是瞪了大哥一眼,然后继续说道:“还有以后我们需求量估计有点大,短时间是没问题,长时间不行,以后大哥大姐还得去上学。我们低价收购,高价卖出去,这样也能挣钱。”唐朝耐心地解释道。

    唐爸听到大哥大姐要去上学,想想也是不能自己亲自去捉了。

    唐朝又继续说道:“还有就是,如果以后村里其他人知道,我们在他们家田里捉泥鳅挣了钱。会不平衡的!”

    “老三说得对,就怕其他人眼红!”爷爷也说到

    “所以,现在我们还不如提前带大家一起挣钱!”唐朝又说道

    “那为什么还要收购大豆?”唐妈不解地问道。

    她心里纳闷儿,这玩意儿在重庆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平日里也就过年的时候会用来做点豆腐,其他时候基本都是拿来喂牲口的。

    唐朝笑着解释说:“这就是我们未来要长期经营的生意!毕竟到了冬天在想捉泥鳅什么的就困难了!我们得有个长期生意才行!”

    还有,今天他在县城里跑了好几家杂货店,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卖豆芽生长激素的小摊子。

    不仅如此,他还抽空去了一趟分水镇,找到那位李大爷,租了一个摊位,并一次性交了120块钱,租了半年,毕竟在外面怕有人来闹事。

    “长期生意?做啥?”唐妈追问道。

    “自然是生豆芽!还能做别的吗?而且这个不需要耗费太多力气,以后等爸身体恢复了,他也能够在家里照看着点。也不用下大力气!”唐朝认真地回答道。

    他之所以选择做豆芽生意,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考虑到父亲的身体状况。

    “那个能挣钱吗?”唐爸皱着眉头,有些怀疑地问,他对未来不用下大力气干活,也能帮到家里挣到钱,充满期待,但又担心这样的工作能否赚到钱。

    “麻烦你把那个吗字去掉好嘛。”唐朝看着父亲,无奈地回答。

    “那好吧,这个我也会生豆芽,只是以前生得少。可以帮忙!的确不用下大力气!”奶奶笑着说道。

    “行,到时候你在家生豆芽,我去赶集卖豆芽!”唐妈也在旁边道

    很显然大家对于父亲的病还是很担心的!

    唐朝点点头,接着又解释道:“这一两个月我们还可以继续做收购泥鳅、黄鳝、青蛙的生意,但随着天气逐渐变冷,这些生意将无法持续下去。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他顿了一下,认真地解释道:“还有就是我之所以把高叔高婶他们家拉入伙,就是因为再过十多天我和大姐大哥就要去上学了,家里将会缺少人手。如果不找其他人合作,生意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必须要拉他们入伙。”

    “对了,你准备什么价格来收购那些东西呢?”爷爷突然问道,表情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