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人之下:从十岁捡到夏禾开始 > 第81章 神君

一人之下:从十岁捡到夏禾开始 第81章 神君

    “那它怎么说的。”

    公孙承露兴奋的询问了起来。

    她平日里最喜欢的除了捣乱就是进藏书阁看书了,如今能见到两千多年前的古物,那可真是开了大眼了。

    “它说大概往南走五天,有一座看起来尖尖的山峰,它之前在上面的竹林吃竹子的时候看到一个独臂的小木人骑着个老鼠从它面前跑过去了。”

    “那我问你,呸,那它还有说什么其他的吗?”

    不知道为什么,公孙桓听到“尖尖的”就说出来“那我问你”这句话。

    “它说那座山很奇怪,在那吃饭的时候老是有人在它耳边说话,虽然那里的竹子很好吃,但是它觉得太吵了,就离开了。”

    众人面面相觑。

    “厌胜蛊还有这能力?”

    王震球摸了摸脑袋,他就是单纯来玩的,加上公孙桓答应帮忙可以把真言术传他一部分,还没具体了解过这玩意儿。

    公孙桓和公孙承露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公孙承露见状站出来,开始了解答。

    “应该有,当时名家先辈在它身上烙下了真言术,它的话是有一定的蛊惑能力的。”

    “不过具体还是要看它说了什么。”

    “什么受命,有时蹴踘。”

    老孟听完后,立刻补充道。

    众人的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它说就听懂了这两句,其它的跟唱经一样,听不懂。”

    “蹴鞠?这蛊没事还踢足球?”

    王震球疑惑的问道。

    公孙桓摇了摇头。

    “那它很可能是厌胜蛊发出来的声音。”

    公孙桓开口解释了起来。

    “繁文以相假,饰辞以相敦,巧譬以相移,引人使不得及其意,如此害大道也。”

    “这是阴阳家的邹衍对名家先辈的评价,意思是说名家习惯用一个复杂的概念去解释一件简单的事情,从而让人失去对事物的判断。”

    “所以即使是厌胜蛊,它使用真言术也会遵循这个规律,就连我也必须遵循。”

    名家的真言可不是言出法随,其实就是把人绕晕,只不过加上炁的作用,可以影响下人的心智。

    “诸位,看来那边的山里确实有东西啊。”

    “先休息吧,等到了就知道了,光是猜可猜不出来。”

    马仙洪出声插话道。

    众人点了点头,开始准备晚餐。

    同样是简简单单的一顿饭,除了鲍鱼龙虾就是牛羊鲜肉,连大米饭都没有,真是太艰难了。

    一旁的熊猫妈妈也被香味吸引住了,坐直了身子看着忙碌的众人。

    陈朵看到这一幕,眨了眨眼,将自己分到的大块烤肉伸到了它鼻子下。

    熊猫妈妈好奇的嗅了嗅,张嘴将这块刚好可以塞住它牙缝的肉吞了下去。

    “咩~~”

    很多人可能以为大熊猫就是吃竹子的,实际上大熊猫的祖先就是吃肉的,不过由于北方气候变冷,大量食肉动物进入南方,挤压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大熊猫们只好慢慢的改为素食。

    即使现在的大熊猫在归类上也是食肉目的,吃点肉完全没影响。

    陈朵看到熊猫妈妈似乎挺喜欢吃肉的,又去拿了一些开始了投喂,经过她的观察,熊猫妈妈最喜欢的菜似乎是竹签烤肉。

    熊猫妈妈:这个菜好吃,荤素结合。

    小家伙也嗷嗷叫着直奔旁边的水果去了。

    七人两熊就这么围着篝火吃了起来。

    晚餐过后,大家坐在篝火旁聊了会天就开始分班去休息了,野外总得留人看着篝火。

    第二天早上,众人吃完早餐后就跟两只熊猫道别,朝着熊猫妈妈指的方向出发了。

    由于熊猫妈妈行走的时候还得寻找食物,所以众人跋涉了四天便到达了熊猫妈妈所说的那座尖尖的山。

    看着眼前这座奇怪的山,众人纷纷拿起手机拍摄了起来。

    “不是,真有头顶尖尖的山啊?”

    王震球感慨了一句。

    眼下这座山真是是整体都很宽大,惟有到了顶上隆了起来,看起来很是奇怪。

    一行人感慨过后,开始进山往山顶攀爬。

    他们的目的地是半山腰的一片竹林,熊猫妈妈曾经的进食地。

    在踏上这座山的第一时间,王震球愣了一下,随后将脚收了回来。

    “怎么了?”

    老孟关切的问道,众人也回头看向王震球。

    “诸位,我们有大麻烦了。”

    王震球脸上没了之前的不正经,显得很严肃。

    “我练过神格面具,所以对于信仰算是比较敏感的,刚刚踏上这座山的第一时间我就感觉有一股强烈但是驳杂的信仰汇聚在这里。”

    公孙桓听完后,眉头一皱。

    “这就是厌胜蛊在这边的原因吗?”

    众人纷纷合计了起来。

    “球儿,你能感觉到是哪位大神的信仰吗?”

    老孟问王震球。

    王震球再次踏入了山的范围,将手按在地上,闭上了眼睛。

    “猎户,赶山,猎犬,弓箭,雕,刀。”

    “还有,三眼。”

    “二郎神?”

    众人惊呼出声。

    王震球念出的这些都是信仰里神明的特征,这些组合在一起,不正是那位二郎显圣真君吗?

    “难怪了。”

    公孙桓喃喃自语道。

    随后绕着周围缓缓的念起了诗来。

    “黄衫纱帽佳少年,炯然饿虎穷山渊。

    不居秦鹿祖龙畔,却走碧鸡金马边。

    左手斜执巨灵凿,右手敬抱禹贡篇。

    离堆顺流已受命,一下不打天吴鞭。

    有时挟弹暮云表,有时蹴踘春风前。

    有时却自着绛帕,走入药市寻神仙。

    为人定似李太白,学道定似葛稚川。

    孙翁走避乖崖叟,遣仆送画不取钱。

    神君庙食与画像,千古万古当流传。

    我昔梦上神君殿,偶值蓬莱众真宴。

    洛阳开尽姚黄花,铜驼陌上难相见”

    “熊猫听到是《瞿塘神君歌》。”

    公孙桓念完后开始解释了起来。

    “不对劲啊,那位的道场不在这里啊。”

    好学生夏禾开始了提问。

    公孙桓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信仰如果是针对活着的人的话,一般都会围绕在他本人身边,参考巫蛊之祸时的汉武帝,但如果针对的是传说中的神明的话,信仰基本都是在他最出名的庙宇附近最多。

    其他的小庙的话则只包含附近居民的信仰。

    也就是说,这位二郎神的信仰应该集中在都江堰,其次就是嘉州的二郎庙,怎么也轮不到五百里开外的荒山啊,况且附近没什么人烟,就是有附近居民的信仰,也不可能浓郁到王震球踩上地的一瞬间就感觉到。

    “不,不是那位,我还看到了道袍白马,还有滔天洪水和野兽。”

    王震球再次感受了一段时间后否认了众人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