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回61:我赶山御兽带全家吃肉! > 第153章 来财来姻缘

重回61:我赶山御兽带全家吃肉! 第153章 来财来姻缘

    天色渐渐擦黑,李冬生推开了自家的家门。

    一脚踏进去,那带着酸菜香的热气就扑到脸上,直往鼻子里钻。

    进了屋,李冬生一眼就瞅见他爹李长贵四仰八叉地躺在炕头,睡得正香,呼噜声震天响。

    那棉袄的扣子崩开了两颗,里头印着“劳动模范”四个大字的红背心露了出来。

    再看他娘吕彩兰,正往搪瓷盆里盛着饺子。

    旁边冬云和冬雨姐妹俩也没闲着,忙里忙外地招呼着,张罗着这顿年夜饭。

    “我爹这是咋了?咋睡这么早?”

    李冬生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桌子边,顺手捻起一块油渣就丢进嘴里嚼了起来。

    吕彩兰瞅了一眼炕头上的李长贵,轻轻摇了摇头,带着点笑骂的口吻说道:

    “你爹可老有能耐了!晌午头非得跟老陆拼酒,人家老陆跟个没事儿人似的,刚才还跑去给知青们帮忙呢。”

    “你再瞅瞅你爹,这会儿睡得跟头死猪似的!”

    李冬生听了,也忍不住无奈地笑了笑,脑袋晃了晃。

    “我爹那酒量,他自己还不清楚,还非要充能人儿。”

    “就他那样儿,今晚这饺子,指定是吃不上了。”吕彩兰瞅着炕头上的丈夫,又说了一句。

    这话让李冬生突然想起啥似的,赶忙提醒道:“对了娘,这饺子多下点,我爹那份也下进去。”

    吕彩兰还以为儿子是怕他爹睡醒了饿着,就回了句:

    “没啥事儿,等他醒了让他自个儿煮,锅里头多着呢。”

    “不是这事儿,娘,你就听我的,多下点就完事儿了。”李冬生还是坚持着。

    吕彩兰瞧着儿子这么坚持,虽然心里头不明白为啥,但也没再多问。

    饺子煮好后,蹲在炕梢数糖纸的李冬雨闻着香味,眼睛一亮,扔下手里的糖纸就要往炕桌边跑。

    吕彩兰眼疾手快,一把拽住她的后衣领,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

    “急啥?先迎祖宗!祖宗还没吃呢,你就想动筷子?没规矩!”

    李冬雨撇撇嘴,不情不愿地站到一旁,眼巴巴地盯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嘴里小声嘟囔:“祖宗又不饿……”

    吕彩兰瞪了她一眼,转头对李冬生说道:“冬生,你去看看能不能给你爹摇醒。”

    李冬生应了一声,快步走出外屋地。

    吕彩兰则从柜子里端出三个粗瓷大碗,中间那碗饺子特意多放了一个铜钱馅的,寓意来年财源滚滚。

    他把供品摆在条案上,又点上三炷香,混着饺子的香气,屋里顿时多了几分庄重。

    李长贵被李冬生连揪带拽的,迷迷糊糊地从炕上爬起来。

    虽然这时候的他明显处于半梦半醒,但似乎是肌肉记忆,一听是祭祖,他摇摇晃晃地走到条案前,对着祖宗牌位作揖,嘴里含糊不清地念叨:

    “祖宗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咱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还没说完,他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撞翻香炉。

    吕彩兰眼疾手快,一把揪住他的后领,没好气地骂道:

    “祖宗看着呢!有点正形!大过年的,别给祖宗添堵!”

    李长贵耷拉着眼皮,“啥?冬生抓了个田鼠?”

    李冬雨在一旁捂着嘴偷笑,被吕彩兰瞪了一眼,赶紧低下头,装作数糖纸的样子。

    年夜饭后,天色早已彻底黑透。

    吕彩兰坐在炕沿边,把煤油灯的灯芯挑到最亮,昏黄的光顿时将屋子照得亮堂了不少。

    她又起身把窗台上的马灯也点着了,暖黄色的光晕在这寒夜中显得格外温馨。

    按老辈儿传下来的规矩,大年三十晚上这灯可不能灭,门也得虚掩着,说是要等祖宗们回家来看看。

    这可不是李冬生一家的个例,在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是这么做的。

    甭管家里穷得叮当响还是稍微富裕点,这一晚,都得把灯点得亮亮堂堂的。

    这村子里家家户户都点着灯,竟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景象。

    小孩子们本就精力旺盛得很,平日里哪见过这么亮堂的夜晚,一个个兴奋得不行,围着村子跑来跑去。

    以至于虽说那鞭炮不多,可这晚上却一点也不冷清。

    小孩儿们成群结队地疯跑着,也省了大人们不少心。

    大人们就围坐在热乎的炕头上,继续喝着酒、打着牌,一块儿守岁,唠着家常。

    李家里,李冬雨裹着厚厚的棉被,坐在炕角,眼皮直打架,可还是硬撑着,嘴里嘟囔着:“我才不睡呢!睡了就长不高了!”

    这时,李冬生从旁边路过,听到这话,忍不住逗她:

    “你放心吧,就你这年纪,指定是长不高了。”

    “谁说的!我听人说二十三猛一窜,我还能长高呢!”

    李冬雨一听,立马梗着脖子和李冬生辩驳起来。

    正说着,她忽然皱起了眉头,一脸疑惑。

    只见李冬生竟特地去换了一身新衣服。

    要知道,李冬生今天一整天穿的还是那件旧棉衣,可这会儿都快睡觉了,他居然把新买的棉服给穿上了。

    而且,他一手提着一个饭盒,另一只手揣在怀里,也不知道揣着啥东西。

    “哥,你这是要出去?”李冬雨忍不住问道。

    年三十串门,这倒是稀奇。

    李冬生没急着回答,而是走到供着祖宗牌位的地方,恭恭敬敬地插上一根香。

    然后扭头问李冬雨:“冬雨啊,你说老祖宗他们管不管姻缘?”

    “啊?”李冬雨不明所以。

    她眨巴着眼睛,一脸懵懂地看着李冬生,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嗯……我听人说老祖宗能保佑咱全家平平安安,姻缘的事儿指定也能管!你咋突然问这个?莫不是……”

    李冬雨眼睛一亮,一下子从炕上坐了起来,棉被滑落也顾不上。

    “哥,你是不是有相好的了?”

    李冬生轻咳了一声,虽然没回答,但胜似已经回答。

    或许听八卦和凑热闹是每个中国人的特质。

    李冬雨的好奇之火一下就被点燃了,缠着李冬生问是谁。

    李冬生被她缠得没办法,只好说道:“行了行了,别瞎闹。我就是去给人送点吃的,人家帮过我忙。”

    “孤男寡女的,深更半夜送吃的,还说没啥!”李冬雨捂着嘴偷笑。

    “啧!你咋就不能有个正行,当心我揍你!”李冬生作势要打。

    李冬雨赶紧往旁边一躲,吐了吐舌头。

    “哥,等你的好消息!”

    李冬生瞥了一脸姨母笑的妹子一眼,提着饭盒,怀揣着东西,出了门。

    外面的风呼呼地刮着,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可他却不觉得冷。

    他朝着村头的方向走去,远远地就看到,在一众亮灯的房子中,有几个屋子已经关了灯。

    那是知青点,他要找的人就住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