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 第37章 自作自受的大武

可笑,我走后,你连皇位都坐不稳 第37章 自作自受的大武

    听言,李易只是干笑一声。

    “呵呵,或许是朕的运气比较好吧!”

    聂无尽没有多想,因为他也是这么认为的。

    只有站在一旁的聂莺,如今正目光复杂的看着李易,她总感觉对方隐瞒了什么。

    她从小在柔然长大,从未听说过这里有任何一块土地,是刚好适合种田的。

    就连柔然之前仅有的一部分耕地,全都是他父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不断尝试挑选出来的土地。

    虽然他们北境的人文化都不高,照样知道哪些土地的土质适合种田,哪些土地则完全不适合,连草都长不出来。

    选好合适的土地后,他们柔然还需从几百里外的白河之中,拉来大量的水。

    最终用大量的水和养料,改造出算是勉强适合种田的耕地。

    之所以过程如此艰难,是因为北境这边不仅气候不行,土质也是非常的干燥,附近也没有什么河流。

    这样别说种上粮食了,连草地都不太常见,还会经常遭遇风沙。

    至于柔然境内,虽然曾经耗时耗力挖出不少井,可井里的水都是百姓们的根。

    要是将这保命的水用来灌溉农田,日后再有旱灾那百姓们根本撑不到粮食不足,因为会提前渴死。

    所以这就导致了,他们柔然之前种田过程非常的艰难,收成相比于中原地区也差得多,粮食常年不够吃。

    因此,他们柔然之前只能再依靠打猎,来解决整个部落的粮食问题。

    可用打猎获取食物的方式,可以说是非常不稳定,最终还是有很多人挨冻受饿。

    特别冬天没了吃食,很多人都听不过去。

    就是这种种原因,她父亲当年打起了中原地区大武的主意,为的就是想要夺下一些能耕种的土地,解决柔然粮食危机。

    只不过,他们最后败在李易的手中。

    每每想到这里,聂莺心里都松一口气,同时忍不住暗想。

    “好在父亲他明事理,不然肯定不会同意归顺大秦!”

    但也正因为之前的事情,聂莺很清楚她父亲和整个柔然的族人,一直都想要有能养活他们的耕地。

    之前他们柔然无论怎么寻找,都没在在自家领土发现一处好的耕地。

    然而,今日李易带他们来到黄州城外,只是随便挑了一块荒地,就说这边非常适合农耕。

    聂莺还清楚记得他的原话。

    “嗯,这里的风水不错,按理说能开出好的土地!”

    说完这话,他就直接让百姓们,开始在这里开荒出耕地。

    本来,她和父亲都没抱太大希望,或者说已经打算继续改造出农田,没成想刚挖不久就发现了肥沃的田地。

    更让聂莺难以置信的是,这土地肥沃到里面都是湿润的泥土,明明表面看着那般干燥。

    她可是从父亲口中了解到,柔然这边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下雨了,哪怕现在还算是雨季。

    收回思绪,聂莺看着李易嘴中呢喃道。

    “真的会是运气好吗?”

    聂莺总感觉是其他什么原因,因为自从她跟着李易从大武来北境,中途一切困难都处理的非常顺利。

    而且,李易的人格魅力实在太强了。

    自从他建立大秦帝国后,几乎每天都有顶尖人才找上来,说仰慕李易才来效忠大秦。

    共同为大秦强大添砖加瓦。

    可事情是不是太顺利了?

    就在聂莺沉思之际,李易的声音突然传了过来。

    “聂莺,你怎么了?”

    闻声,聂莺思绪瞬间被拉回现实,于是慌忙解释道。

    “没……我没事!”

    可能是因为心虚,聂莺的脸上泛起一抹红。

    李易见此只感觉有些怪异,刚才他见聂莺眉头紧锁,所以才下意识开口询问后者。

    没成想对方是这个反应,显然是有什么心事。

    就当李易想再次开口,向聂莺确定她真没事时,却被身后率先传来的声音打断。

    “陛下!”

    这道声音喊得非常洪亮,以至于让场中开荒的百姓都愣住了,他们和李易一同扭头看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只见来人正是杨奇。

    虽然距离较远,但李易还是看清杨奇一脸笑容,显然是有什么好事情。

    果不其然,当对方来到他身边时,就迫不及待的开口道。

    “陛下,末将给你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只是刚说完这话,他才注意到周围无数双眼睛都看着自己,这让他瞬间明白自己失态了,刚才声音有些太大。

    怕陛下不高兴的他,本能的想要开口解释,但李易却像是知晓他想法一般,先一步开口。

    “没事,有什么好消息你只管说就行。”

    见陛下没生气后,杨奇心里也就松了一口气。

    “陛下,刚才大武那边传来消息,他们东北边境被晋国皇帝带兵袭击了,如今至少有五座城沦陷。”

    音落,李易的脸上并无丝毫的意外,因为这个结果在他预料之中。

    前天他就已经得知了,一些大国已经开始和大武王朝划清界限。

    不仅对外宣称不再进贡,甚至还断绝与大武继续商贸。

    那时李易就看出来,这些国家都是因为自己走后,才想着和大武好好的算账。

    当年是他带兵打击的这些国家,并且确实让他们割让不少的领土,同时也清楚他们都很不服气。

    但可能都被他打出阴影了,所以哪怕他被废的这几年,没有一个人胆敢反抗。

    然而,他才刚离开大武不久,这些实力都已经遏制不住。

    所以李易早猜测出会有人反攻大武,夺回曾经属于他们的一切。

    并且他料定,绝对不可能只有晋国一家想动手,其他势力之前大概率都在观望。

    如今晋国已经明面上行动,想必那些势力也会趁机咬大武一口。

    就先不说他们这么做,是想要夺回自己的领土和面子。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武皇帝掌权之后,不断对这些国家进行打压。

    认为他们只是外族人,并且要低他们大武一头。

    说的更难听一点,这些外族人存在的作用,就是服侍他们大武王朝,或者说他这个大武的皇帝。

    因此在这些年,其他国家受到的迫害在逐渐加深。

    这就像是弹簧一样,压得越低到时回弹的力量会越大,大武遭受的反噬将更强。

    要是武皇帝做人留点余地,或许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自作自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