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民国:穿越关东,枪马无双 > 第312章 刘老鸹

民国:穿越关东,枪马无双 第312章 刘老鸹

    初夏时节,发源于长白山的鸭绿江远比平时宽阔,正适合行排走水。

    鸭绿江在宽甸一带的白石砬子屯一马平川,水流平稳,于是就有了固定的排窝子,老排到此下缆绳有客店住,打尖吃饭,休息一夜之后再出发。

    这客店也分白店和红店,后者会有红果挎着筐在客店乱窜,兜售关东糖、炒花生、油炸糕之类的吃食,顺便兜售自己。

    不过,给长白和顺东木场子放排的刘老鸹,此时却没有心思扯犊子,因为本来已经解开傻绳准备打棹出发,但是木排却离了歪斜,一直吃不住水线。

    后面漕船上的人急得干跺脚,帮棹、尾棹反复检查多遍,都没发现有啥问题,只能全都看着刘老鸹。

    刘老鸹是排帮的把头,也叫“头棹”,乃是排帮的主心骨,只能他来拿主意!

    刘老鸹默默抽了一袋烟后,打发半拉子买来一个猪头,又准备烧酒香烛,然后他穿上神裙,扮起狍头帽,左手持文王鼓,右手挥武王鞭。鼓声响起,扭动身形,腰上铃铛摇动,唱起苍凉神调:

    “叫一声老山王唉,许下猪一口是酒一缸;武王鞭来文王鼓,缺了帮兵不起堂;鞭鼓打响摆桌案,香烛供品在中央; 老山王,山大王,请你快来把酒尝;弟子无名也无姓,只求木排放顺当;今天行排不走水,弟子心里真慌张,快请山王来相帮……”

    没办法,作为排帮的头棹,就必须得这么全面,上识天文下知地理,懂黑话切口,有时还得请神扶乩。要知道鸭绿江放排需经过十八处哨口,面对急流险滩,没点东西可不行。

    而刘老鸹能够在八万木把劳当中闯出偌大名声,那肯定是有两把刷子。

    刘老鸹老家在山东冠县,庚子年他和他爹都参加了义和团,失败之后被逼无奈之下只能闯关东落脚在长白,那一年正好18岁。

    因为能文能武,而且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所以索性吃起了排饭,没多久就成为排帮的头棹。

    别人放排到安东之后纵情享乐,不把钱花干净誓不罢休,而刘老鸹却是有时有晌,所以每年都能攒下至少四百块银洋。

    就这么攒了十多年,然后在两年前娶了一个十八岁的漂亮小媳妇,索性洗手上岸。本打算等小媳妇给生个大胖小子之后,就回关里老家,买房置地,过安稳日子。

    结果万万没想到啊,大胖小子没等来,前段时间小媳妇却颠儿了——顺便把他攒下的钱也卷走一大半。

    这就很有些不美观了!

    所以,刘老鸹这次出山,也属于是双向奔赴……

    昨日经过老恶口的时候,本就水流湍急,又赶上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两百米长的木排在江上如同翻滚的恶龙,排头水线翻起一人高的浊浪,极难控制,连带着后面的漕船都吃瓜落,当真是浪头险滩急又急,人排一起滚。

    若是排头离了水线可能触碰暗崖,而排腰、排尾则在江水冲力作用下继续向前,最后全堆积于排头,即放排人闻之而色变的“起垛”,那可就废废了。

    幸好有他刘老鸹坐镇:“二棹使沉,帮棹稳,往右吃水线!”“尾棹替二棹,二棹加舵!”

    而且在排头向暗崖那边靠过去的关键时刻,刘老鸹健步跳到岩石上,用木棹死命抵住排头,两膀较力,排头一点点蹭过暗崖,顺利通过老恶口。

    排帮也全累屁了,躺在排上喘粗气,而后面漕船里的主事人更是长出一口气,之前已经惊吓得面如土色,生怕木排起垛……

    雨过天晴,一轮红日紧贴西山,前面就到了白石砬子,傻绳还没等拴好,就已经有人来叫客:

    “爷们来俺家住,有大白梨陪着喝酒!”

    “来俺家,俺能说动老赵家小媳妇……”

    排帮里马上就有人活心了,“真是小媳妇?不会是拿死期孩子蒙俺吧!”

    死期孩子指的是专门从业者,显然这小子是姓曹。

    结果大家都乐呵了一宿,今天起排时候却遇到了邪乎事儿,刘老鸹只好装扮起来,一番操作之后,木排还真就顺利出发了。

    后面大漕船里的主事人不禁得意地点点头:这钱是真不白花,一分钱一分货!只要这趟排能顺顺当当的放到安东,五千银元算个屁……

    起排之后,八米宽、二百米长的木排在江水当中飘荡浮沉,串起来原木最细的也有腰那么粗,而粗的甚至要两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

    一丝风都没有,木排前后左右插着写有“东和顺木场”的彩色排旗,此时都耷拉了下来。

    没有风,所以水流平缓,而行进速度也就非常慢,一天都不一定能走二三十里。

    刘老鸹倒提着烟袋去了后艄的花棚子,里面供奉着老把头神的牌位,拈起三炷香用洋火点燃,插在香炉碗里。

    然后一屁股坐在花棚子里铺着的松树毛子上面,看着棚板的木纹静静地出神。

    刘老鸹这个精细人,早就意识到了一件事:这趟排,不简单!

    一个是给的价码高得出奇,那些木场子的大柜、二柜都是算计到骨子里的人,无缘无故的不可能给这个价码,正常头棹作为排帮的领头人,放十二副排到安东,能拿六七百块银元已经是大价了,而这次直接翻了八倍。

    再一个就是后面的二层槽子船,说是捎带的山货,但是上面的二十多个伙计却是全程不下船,吃住都在里面。而且刘老鸹的眼睛多毒啊,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些人根本就不像是伙计,倒像是厮杀汉。

    不过,现在说别的也晚了,一千块现大洋的定金都收下了,撂挑子是不存在的。再一个,他就是一个扛活的,其中的弯弯道道与己无关,只要顺利地把这趟排给放到安东就行了。

    而刘老鸹也确实是有这个信心,毕竟干这行二十来年了,从未出过任何差迟。

    这,就是金字招牌!

    然后等拿到四千块银元的尾款,就可以——就可以再娶一个小媳妇……

    嗐,庄稼不收年年种嘛。

    听到蝲蝲蛄叫还不种黄豆了呢,他刘老鸹就不信这个邪!

    就在刘老鸹畅想未来的时候,木排前头却传来一阵唿哨声,不由心头一震,赶忙出了花棚子。

    果不其然,只见两个面如黑锅底、头发刺毛撅腚的汉子,不知啥时候从岸边跳到了木排上。

    为首的一个是腰上别着匣子枪,另一个就比较寒掺,只有一支撅把子铁公鸡。

    为首一人大声道:“谁是把头?”

    刘老鸹知道这是遇上吃打食的胡子了,赶忙双手举过左肩,道:

    “我是把头,柜上的辛苦了,泰和泰和!”

    “泰和泰和,马高了,蹬短了,花亭子缺大饷,还得靠把头给张罗……”

    没法拒绝,因为此时岸边草稞子当中保不齐就有枪瞄着呢。

    “好说好说,两张嘴啃的是一张排,凑江足元掖啃个草卷!”说着,刘老鸹一招手,就有半拉子从花棚子里把褡裢出过来,掏了三十块现大洋。

    破财免灾,这就是过路费。

    三十块银元属于正常价,胡子也不会狮子大开口,否则没人干这一行了,他们也得喝西北风。

    所以拿了钱之后就唿哨一声,跳下木排走人了。

    与此同时,后面槽子船上层也默默收起了麦德森轻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