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民国:穿越关东,枪马无双 > 第316章 起垛

民国:穿越关东,枪马无双 第316章 起垛

    剩余路程一百多里,木排再有差不多四天左右就能到安东了,刘老鸹的心里却愈发不安,总感觉要发生危险大事——当年他就是凭借过人直觉,才在尸山血海当中活下来。

    昨天那个大魔神登上火轮船走了之后,木排继续走水,晚上来到了蛤蟆川,帮伙忙着拢排靠岸,把一头一尾两根四十米长的傻绳系在江边大榆树上,小半拉子开始烧火做饭。

    吃完之后,众人就在排上睡下。

    晚上这顿吃的是白脸高粱米饭,白菜炖土豆。

    菜吃没了,但是高粱米饭还剩了小半盆,因为大家白天精神紧张,累得不行,就没收拾起来。

    半夜时候,尾棹就听到了“咔嚓咔嚓”的声音,迷迷瞪瞪的睁眼一瞅:只见在月光之下,饭盆前面有一个小媳妇的蹲在那里正在用手抓高粱米饭,一把又一把的塞进嘴里嚼。

    揉揉眼睛看时,发现小媳妇长得还挺好看,梳着齐眉刘海,穿一件红格子的花面夹袄。

    只是这草木琅林的,附近好像是没有人家吧?

    再说即便有人家,这年月关东不愁吃不愁穿,也不至于来偷高粱米饭吃!

    仔细再看,这个小媳妇个子将将巴巴能有一米,两只眼睛铮亮铮亮的,在月光下闪出妖异的光芒。

    俺滴娘咧,这特么是人吗?

    吓得尾棹一蹬腿,把脚边堆着的挖杠全给踹散花了。

    那小媳妇听到响动,“扑棱”一下就跑了,很快钻入深山不见了踪影。

    尾棹不是好声的叫醒大家,连后面槽子船里的人都被惊动了,纷纷架起大枪。

    刘老鸹起身巡查,发现饭盆里的高粱米饭已经见底儿了,再一看木排上不知什么时候起了一层白霜——这可是夏天!

    在白霜上有一对花一对花的脚印。

    刘老鸹摆摆手,“睡觉睡觉,这是兔子的脚印,刚才保准是尾棹眼花了,把兔子看成了小媳妇——要我看呐,就是这小子想女人了,等到南海就好了!”

    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都乖乖地回到排上重新睡觉……

    刘老鸹当然知道咋回事,行排走水这些年,类似的事情经得太多了。只是在这关键节骨眼上 ,他总感觉不吉利。

    人在心理不安的时候,就会下意识给自己找点机械性的活干。

    刘老鸹现在就是这样,把放排准备的家伙事儿全都倒腾出来,整理一遍,还数了数:猫牙十六根,吊绳五条,木锤三把,穿连杆子五十五个,挖杠二十五支,绕子——绕子无数……

    然后又给老把头神烧香,跪在牌位前面叨叨咕咕。

    这时,忽然前方天空中有花炮拉着哨声腾空而起,传来一声接一声的闷响,

    刘老鸹一激灵,赶忙从花棚子里也取出花炮,点燃引捻。

    帮棹、尾棹等在听到花炮声之后,已经第一时间就摇动舵把子让木排靠边,再系上一头一尾的傻绳,靠岸停泊。

    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写满了凝重:出事了!

    槽子船上的钟先生探出半边身子,“刘把头,这是咋地了?”

    刘老鸹在木排上快步跑过去,道:“前面有木排起垛了,不出所料的话应该是阎王鼻子!”

    钟先生虽然没放过排,但是也懂什么是起垛,闻言不由面带焦虑。

    因为木排的宽度太大,所以一旦有木排起垛,就会影响后面所有木排正常通行。

    夜长梦多,钟先生现在只想尽快赶到安东交接,否则一想到韩老实就吃不下、睡不好。

    韩三爷也露面了,道:“啥时候能继续走排?”

    刘老鸹心里略感无语,他又不是能掐会算的半仙儿,哪知道啥时候能继续走排。

    不过人家可是金主,所以还得耐心解释:

    “前面的阎王鼻子有木排起垛,如果能有开更人成功 挑垛,很快就能走排!”

    韩三爷根本不知道啥是开更人,也不知道啥是起垛、挑垛,但也完全没兴趣去了解,只是摆摆手,道:

    “左右无事,你去前面看看到底咋回事吧!”

    刘老鸹点头,也正有此意。

    在嘱咐了帮棹一番之后,刘老鸹一头扎入江水当中,如同一条灵巧的大黑鱼,在江水当中快速梭行。

    一路经过一副又一副的同样停泊靠岸的木排,上面的放排人不乏熟人,于是陆续又有把头下水同行。

    游出去能有七八里地,就来到了阎王鼻子。

    这阎王鼻子是在宽甸县西堡子境内,自东向西流淌的鸭绿江水,在此有一个大回旋,形成了急弯湍流,而江水冲击一边又是怪石嶙峋,乃是鸭绿江行排走水的十八处险地之一。

    稍有不慎,或者是头棹的能耐不到家,就可能会起垛。

    所谓起垛,就是前面木排被卡住,而后边木排在江水冲力之下,会层层叠加堆积,越堆越多,最后形成一座巨大的木山,导致走排江道堵塞,后续其他所有木排都无法通行,所以放排人最怕起垛!

    等刘老鸹赶到阎王鼻子时候,江边已经聚集了一大帮卖呆的。

    刘老鸹上岸之后,脱下裤褂拧出水分,露出一身流线型的腱子肉,左腿上还有圆溜溜的对穿伤疤。

    忽然如同低音炮的一样的话语声从身后传来:“水性真不错,这大腿是——挨过枪子儿?”

    刘老鸹猛的回头,发现一个头戴白色礼帽的装逼犯,正摘下乌溜溜的墨镜,用略带欣赏的眼神打量刘老鸹这一身腱子肉。

    武装带的牛皮枪套里插一把银白色左轮枪,晃得人眼晕。

    刘老鸹当场差点跳起来了:这大魔神,咋搁这冒头了?

    而且——这是和他刘老鸹搭话?

    刘老鸹不由自主的夹了一下屁股,然后赶紧套上裤子。

    韩老实见状,气得差点把这小子一脚踢到垛山里镇压——啥眼光啊,这是把本帅当成老玻璃了?

    “这位大人,在下确实是挨过枪子儿,庚子年在廊坊被洋枪打的……” 刘老鸹那可是见多识广的人物,再怎么说也不至于见到大魔神连话都不会说。

    韩老实闻言,不由肃然起敬:义和团尽管或多或少带有愚昧、反智、无脑的色彩,但却不能否定其一腔血勇,正是当时的前赴后继、悍不畏死,才真的惊到了洋人,让他们意识到软弱腐朽的清政府代表不了中国,进而直接打消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

    “贵姓?”

    “免贵,姓刘,人们都叫我刘老鸹。”

    “原来是刘把头,失敬失敬……”

    韩老实其实也挺郁闷的,毕竟一天到不了安东,他就一天拿不到黄金。

    没想到还遇到这这种情况,谁能在这耽搁得起,早日办完事儿回去搂着大漂亮不香吗?

    所以,韩老实决定咨询一下专业人士——指了指那边的垛山,道:

    “刘把头怎么看?”

    刘老鸹愁眉不展,因为他之前从业十四五年,起垛见得多了,但是从未没见过这么吓人的垛山!

    怎么看?

    跪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