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铁血铸山河 第210章 换一种思路作战
热门推荐:
八零小寡妇带飞全家
修真归来,清除恶毒假少爷
农门长女有空间,逃荒路上嘎嘎囤物资
山洞奇遇
官场从秘书开始
开局欺诈师,扮演神明的我成真了
重生77,猎人悠闲生活
足球:开局传奇确被系统回炉重造
高级修仙界快没了?
小赵庄热闹了,小鬼子发现八路军,一追,追到了村里。
几十个小鬼子试探性冲进了村里,结果一阵枪,被打死了一半。
小鬼子不干了,机枪开始扫射,掷弹筒也对着村里开始轰炸。
没一会,又是几十个小鬼子冲进了村里。
虽然这次没有枪响了,可是村里很安静,一个人都看不到,小鬼子也奇怪。
确实跟电影上差不多,射击孔不少,地雷也有很多。
河西已经建设的毕竟齐备了,民兵组织都很给力。
加上警卫营的战士,每一个都是精锐,打小鬼子,准着呢。
距离很近,面对面,小鬼子都看不到人。
特别是冷兵器,红缨枪,民兵的最爱。
木棍都是蜡条杆,非常有韧性,刺出去又轻又准。
很多小鬼子是无声无息回了老家,都不知怎么死的。
小鬼子大尉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往常最多就是打几下冷枪。
这次完全不一样了,游击队什么时候这么能打了?
一狠心,小鬼子200多人、伪军300多人冲进了村子,到处搜寻。
苗凯一看时机成熟,2、3连立即从河沟里钻了出来。
一东一西,从小鬼子后面打了上去。
留在村口的小鬼子还有100多人,小鬼子也是以防万一。
哪里会想到,八路军竟然从村里出来,到了身后。
300多战士,打小鬼子100多人,确实实力压一头。
小鬼子是仓促迎战,已经失去了火力上优势。
关键是村里的小鬼子还出不来,到处都是陷阱。
等刘福全、陈洪斌、余学勤从地道里出来的时候,小鬼子已经跑了。
兵力不够,也包围不住,平原地区,到处可以跑。
小鬼子一看势头不好,四散奔逃。
八路军打死了一批,俘虏了不少伪军,缴获的东西,倒是不少。
周边的300多民兵有福了,很多枪支给了他们。
大部分弹药被警卫营留下了,没办法,弹药,主力也缺。
这一仗,打得好,刘福全夸了好几句。
怎么说呢,原先做团长的时候,手下的营连长是被骂出师的。
到了支队司令,连长不骂了,最多骂骂团长,开始夸连长。
成立军区,又不一样了,骂的最多的是旅里的干部。
团长骂得少了,就算营长犯了错,也很少骂。
大部分干部都总结出经验了,手下出息了,自己挨骂少。
果然,苗凯被夸,陈洪斌、余学勤特别高兴。
可是也有不高兴的,看到51团的战报,刘福全不高兴了。
要知道,整编12旅的时候,刘福全真是费了不少脑细胞。
38团,不用说了,南下支队的真正的主力团。
27团,老9旅的主力团,虽然是地方武装,但是老底子是教导团分出去的二营。
51团,范师长的嫡系,就是上次突围的那个团,目前郭永年任团长。
综合实力来说,12旅其实最强,南下支队主力部队也最多。
没想到,山口没有增援沙土集,向西出兵,进攻小宋庄。
不用说,小鬼子肯定得到消息了,这里有八路军。
按照计划,51团如果遇到小鬼子攻击,要引着小鬼子向北撤退。
在时机有利的情况下,可以打。
51团再不济,也有1700多人,小鬼子就算是出来,也就几百人。
当然,小鬼子优势很明显,有大炮,还能调动飞机。
但是,周边全部是八路军,小鬼子飞机哪里顾得过来。
双方一打,四个营,竟然打成了两坨,各自为战。
最关键的一点,竟然没有来得及转移百姓,被小鬼子杀害了上百人。
刘福全怎么可能不生气,余学勤也沉默了,不好说什么。
其他团长,撤职都行,可是郭永年不一样。
是个猛将不错,只是在渝都军队里被带偏了。
跟八路军的思路还有差异,特别是作战上。
“老刘,要我说,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不到一个月,跟渝都那些部队比起来,已经完全不同了。”
私下里,几个人都是老战友,陈洪斌跟其他几个人都是喊老刘。
政委、老范喊福全,谁把职位天天挂在嘴边。
“是啊,你不能把51团和其他两个团一起比,起点不一样。”
刘福全长出了一口气,他何尝不明白,只是一下子没有转过弯。
“这次出来,我们的目的很明确,把小鬼子计划打乱。”
“51团这个表现,我倒觉得是好事。”
“怎么说?”
“要是我们打开了,把小鬼子打惨了,估计12军司令部也坐不住了。”
“这个时候出来两个师团,可不是好事。”
“沙土集打狠一点,51团放一点,小鬼子只会怀疑是游击队。”
陈洪斌知道刘福全的脾气,有时候太急了。
打小鬼子哪里能急,真不是战士们不拼命,确实是打不过。
“报告,罗副旅长来电,拿下沙土集,消灭小鬼子200多人,38团在张楼消灭小鬼子援兵100多人。”
虽然消灭的小鬼子不多,但是仗打得不错。
“都打得不错,回电,继续扩大战果。”
陈洪斌没有请示,直接下了命令。
他是12旅旅长,当然是以他的名义下命令。
“政委每次都说我管多了,我也知道。”
刘福全是有苦难言,总不能告诉他们,小鬼子换司令了,也换了打法。
“副司令员,你又想多了,政委不是那个意思。”
“像今天警卫营作战,就没有必要管。”
“但是我们每个旅作战,还是要服从军区的整体作战部署。”
陈洪斌隐约猜到了一点,滨河军区的环境真的不好。
刘福全之所以这么拼,就是想打造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出来。
平原,要是不能有效遏制小鬼子的侵袭、包围,立足太难,更别提发展了。
“我们在河西、河东开战,冀鲁豫、冀南也出动了,小鬼子现在是四处漏风。”
“我们的策略非常正确,关键是怎么打。”
“今天地道作战给我提了醒,我们要换一种方式了。”
刘福全想了一下,有了一个说辞,也许这是一个机会。
“从现在开始,主力尽量做精简。”
“每个主力团,保持在1500人左右,每个旅5000人以内。”
“多余的战士,加上军区、旅部精简下来的人员,组建三个基干团。”
“几个游击大队也做相应精简,不能大了,保持机动灵活性。”
“编剩的人员,全部到民兵队中,分散。”
两人听完就是一愣,不集中了?
几十个小鬼子试探性冲进了村里,结果一阵枪,被打死了一半。
小鬼子不干了,机枪开始扫射,掷弹筒也对着村里开始轰炸。
没一会,又是几十个小鬼子冲进了村里。
虽然这次没有枪响了,可是村里很安静,一个人都看不到,小鬼子也奇怪。
确实跟电影上差不多,射击孔不少,地雷也有很多。
河西已经建设的毕竟齐备了,民兵组织都很给力。
加上警卫营的战士,每一个都是精锐,打小鬼子,准着呢。
距离很近,面对面,小鬼子都看不到人。
特别是冷兵器,红缨枪,民兵的最爱。
木棍都是蜡条杆,非常有韧性,刺出去又轻又准。
很多小鬼子是无声无息回了老家,都不知怎么死的。
小鬼子大尉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往常最多就是打几下冷枪。
这次完全不一样了,游击队什么时候这么能打了?
一狠心,小鬼子200多人、伪军300多人冲进了村子,到处搜寻。
苗凯一看时机成熟,2、3连立即从河沟里钻了出来。
一东一西,从小鬼子后面打了上去。
留在村口的小鬼子还有100多人,小鬼子也是以防万一。
哪里会想到,八路军竟然从村里出来,到了身后。
300多战士,打小鬼子100多人,确实实力压一头。
小鬼子是仓促迎战,已经失去了火力上优势。
关键是村里的小鬼子还出不来,到处都是陷阱。
等刘福全、陈洪斌、余学勤从地道里出来的时候,小鬼子已经跑了。
兵力不够,也包围不住,平原地区,到处可以跑。
小鬼子一看势头不好,四散奔逃。
八路军打死了一批,俘虏了不少伪军,缴获的东西,倒是不少。
周边的300多民兵有福了,很多枪支给了他们。
大部分弹药被警卫营留下了,没办法,弹药,主力也缺。
这一仗,打得好,刘福全夸了好几句。
怎么说呢,原先做团长的时候,手下的营连长是被骂出师的。
到了支队司令,连长不骂了,最多骂骂团长,开始夸连长。
成立军区,又不一样了,骂的最多的是旅里的干部。
团长骂得少了,就算营长犯了错,也很少骂。
大部分干部都总结出经验了,手下出息了,自己挨骂少。
果然,苗凯被夸,陈洪斌、余学勤特别高兴。
可是也有不高兴的,看到51团的战报,刘福全不高兴了。
要知道,整编12旅的时候,刘福全真是费了不少脑细胞。
38团,不用说了,南下支队的真正的主力团。
27团,老9旅的主力团,虽然是地方武装,但是老底子是教导团分出去的二营。
51团,范师长的嫡系,就是上次突围的那个团,目前郭永年任团长。
综合实力来说,12旅其实最强,南下支队主力部队也最多。
没想到,山口没有增援沙土集,向西出兵,进攻小宋庄。
不用说,小鬼子肯定得到消息了,这里有八路军。
按照计划,51团如果遇到小鬼子攻击,要引着小鬼子向北撤退。
在时机有利的情况下,可以打。
51团再不济,也有1700多人,小鬼子就算是出来,也就几百人。
当然,小鬼子优势很明显,有大炮,还能调动飞机。
但是,周边全部是八路军,小鬼子飞机哪里顾得过来。
双方一打,四个营,竟然打成了两坨,各自为战。
最关键的一点,竟然没有来得及转移百姓,被小鬼子杀害了上百人。
刘福全怎么可能不生气,余学勤也沉默了,不好说什么。
其他团长,撤职都行,可是郭永年不一样。
是个猛将不错,只是在渝都军队里被带偏了。
跟八路军的思路还有差异,特别是作战上。
“老刘,要我说,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不到一个月,跟渝都那些部队比起来,已经完全不同了。”
私下里,几个人都是老战友,陈洪斌跟其他几个人都是喊老刘。
政委、老范喊福全,谁把职位天天挂在嘴边。
“是啊,你不能把51团和其他两个团一起比,起点不一样。”
刘福全长出了一口气,他何尝不明白,只是一下子没有转过弯。
“这次出来,我们的目的很明确,把小鬼子计划打乱。”
“51团这个表现,我倒觉得是好事。”
“怎么说?”
“要是我们打开了,把小鬼子打惨了,估计12军司令部也坐不住了。”
“这个时候出来两个师团,可不是好事。”
“沙土集打狠一点,51团放一点,小鬼子只会怀疑是游击队。”
陈洪斌知道刘福全的脾气,有时候太急了。
打小鬼子哪里能急,真不是战士们不拼命,确实是打不过。
“报告,罗副旅长来电,拿下沙土集,消灭小鬼子200多人,38团在张楼消灭小鬼子援兵100多人。”
虽然消灭的小鬼子不多,但是仗打得不错。
“都打得不错,回电,继续扩大战果。”
陈洪斌没有请示,直接下了命令。
他是12旅旅长,当然是以他的名义下命令。
“政委每次都说我管多了,我也知道。”
刘福全是有苦难言,总不能告诉他们,小鬼子换司令了,也换了打法。
“副司令员,你又想多了,政委不是那个意思。”
“像今天警卫营作战,就没有必要管。”
“但是我们每个旅作战,还是要服从军区的整体作战部署。”
陈洪斌隐约猜到了一点,滨河军区的环境真的不好。
刘福全之所以这么拼,就是想打造一个稳固的根据地出来。
平原,要是不能有效遏制小鬼子的侵袭、包围,立足太难,更别提发展了。
“我们在河西、河东开战,冀鲁豫、冀南也出动了,小鬼子现在是四处漏风。”
“我们的策略非常正确,关键是怎么打。”
“今天地道作战给我提了醒,我们要换一种方式了。”
刘福全想了一下,有了一个说辞,也许这是一个机会。
“从现在开始,主力尽量做精简。”
“每个主力团,保持在1500人左右,每个旅5000人以内。”
“多余的战士,加上军区、旅部精简下来的人员,组建三个基干团。”
“几个游击大队也做相应精简,不能大了,保持机动灵活性。”
“编剩的人员,全部到民兵队中,分散。”
两人听完就是一愣,不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