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121章 孔明收义子,阿斗认“相父”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121章 孔明收义子,阿斗认“相父”

    诸葛亮抱着阿斗,心中亦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他能感受到这孩子对自己的喜爱。

    天生的么?

    无怪乎梦兆若此。

    诸葛亮轻轻将他揽怀在心窝,竟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父子之情。

    我也想要个儿子么?

    是也想。

    可又不是相似的感觉。

    饶是诸葛亮聪明绝顶,也不明白这复杂交织的情感究竟从何而来,又该如何定义。

    刘备抿嘴一笑:“军师,你看这孩儿和你如此亲昵,犹胜过我这父亲啊!”

    诸葛亮呵呵一笑:“主公说笑了,小公子天性纯善,对人赤诚,他才对我如此亲善,但父子天伦,主公在他心中的地位,无人可比。”

    “贱内所言,他和旁人可不这么亲。”

    刘备爽朗笑道,又思索片刻:“哎,军师,我倒有个想法,不知军师首肯与否。”

    诸葛亮轻柔的抱着阿斗:“主公直言无妨。”

    刘备喝了一口酒,沉吟片刻,探身道:“我想让阿斗认你为父,以全其孺慕之情,亦望军师能多予教导,助他日后成就大业。”

    诸葛亮惶恐:“那怎么行?小公子乃主公血亲独子,亮岂敢夺人所爱?”

    刘备苦笑着摆摆手:“哎,军师,你想哪去了?我不是把阿斗给你当为继嗣之子,乃欲令其拜汝为父也。”

    “这……”诸葛亮怔住。

    刘备感慨道:“即如范增之于项羽,亦如周公之于姬诵。倘若复兴汉室之路艰难,我未能遂此宏愿而身死半路,还望军师能悉心辅佐阿斗……保我兴汉之基业……”

    闻听此言,诸葛亮惊恐不已,忙抱着阿斗跪下,坚定道:“主公乃天命所归,亮定能助主公扫清逆贼,复兴汉室,万万不可出此不祥之语,请主公速速收回此言!”

    “呃……”

    恍然间,刘备也觉得自己失言了。

    如今在军师的操持下,形势一片大好,军威正盛,霸业将兴,确实不该说此不利之言。

    “哎呀,我失言也!”

    刘备忙搀扶起诸葛亮:“是我一时心绪杂乱,口不择言。今有军师辅佐,我大业必定顺遂,方才之言,权当我糊涂乱说,切莫放在心上。”

    诸葛亮神色凝重,看着刘备的眼睛,无比认真的说道:“亮荷主公殊遇之恩,视主公之基业于吾心之首。亮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矢志不渝,以报主公厚恩。”

    “军师之赤城,我岂不知?”

    刘备喟然颔首:“我只是见阿斗与军师亲近,便想让阿斗认个父亲,未曾想却失言,实在不该。”

    诸葛亮也着实喜欢这个孩子。

    他也不知道,是自己太想要一个儿子的原因,还是天生就和这孩儿有种难以言喻的不解之缘。

    故而,他受宠若惊之余,对刘备这个提议还是非常心动和认可的。

    “认父之事,于亮倒是无妨,只是主公真不介意?”

    刘备慨然一笑:“怎会介意?你我情同手足,深知军师之才德。

    阿斗认能得军师为父,实乃他之幸事,我又怎会介意?”

    然后,又“象征”似的询问一下阿斗:“你若是愿意,便笑两声,你若是不愿,便哭两声。”

    阿斗自见诸葛亮之后,一直“嘎嘎”的笑。

    刘备这一问,他自是应景的笑了两声。

    “你看,阿斗他愿意。”

    诸葛亮看着阿斗可爱的样子,也含笑道:“既如此,既如此,吾便忝为阿斗义父矣。”

    “义父……”

    刘备却摇摇头:“不妥。”

    “主公,有何不妥?”

    “义父之称,每令吾忆及吕布,此称不祥,莫若弃之。”

    “然生父健在,为示尊卑有别,名分礼数,不可不察。”

    “亚父……”

    刘备想起了范增与项羽,又想到项羽兵败垓下,身死乌江。

    “此亦不成。”

    忽然间,刘备目绽精光,欣然道:“亚父者,亚于生父也。军师与阿斗之亲,相当于亲父也。以‘相父’称之,岂不妙哉?”

    “相父??”

    虽音有别,但字无异。

    诸葛亮怔住。

    莫名之间,竟有种想哭的冲动。

    他发现,虽然有些梦中所历之事,于现实中发生了很大改变。

    而有些事,正以一种奇诡难测之态,复归其本来轨辙。

    然既非梦中那些惨怛忧戚之事,纵与梦同,亦无大碍。

    “哎,军师以为如何?”

    诸葛亮晃过神,轻轻笑了笑:“好,很好!”

    然后,用食指轻轻刮刮阿斗的脸蛋:“阿斗,相父望你勤勉向学,不负众望,以后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而闻听此言,阿斗大叫:“阿斗记住了,都记住了,相父啊相父,你一定要好好活着,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而诸葛亮听在耳中,却只是一声声婴孩咿呀,完全不知所言。

    刘备却听得清清楚楚。

    不知不觉,已过半个时辰。

    观院中日晷,已至申时。

    诸葛亮也要回家与亲人相见,刘备亦不便久留。

    便起身相送。

    诸葛亮劝不住刘备,只好恭敬谢过。

    刘备唤来刘封,命其驾车,其亲送孔明回府。

    路上,刘备问刘封:“军师府邸离江陵府远么?”

    刘封恭敬回道:“不远,走路须用一刻之时,骑马不消半刻便到。”

    刘备又嘱咐诸葛亮:“今在江陵,与府邸相距不远,军师当多与家人相伴,以享天伦。”

    然后凑近诸葛亮:“亦当尽享闺房之乐,也好生个儿子。”

    诸葛亮苦笑。

    主公待人接物向来持重端正,怎么偏对他的私生活如此在意?

    或许是关心得有些过了头。

    不过,诸葛亮并不感到不适,反而心生暖意。

    刘备看着驾车的刘封,又问诸葛亮:“军师,你觉得我这孩儿如何?”

    诸葛亮想到梦中所言,终害死了主公这个“难以御制”的养子。

    今见此子,心境却已完全不同。

    随即便展颜笑道:“封公子亦人中龙凤,今后必成国之重器,社稷栋梁!”

    刘封脸一红,呵呵一笑:“军师谬赞了,我没那么大的本事,只希望能有点作为,别给父亲丢脸便心满意足了!”

    刘备慨然一笑:“军师向来慧眼识珠,你既如此谦逊,日后更要勤勉,莫辜负军师这番美言。”

    刘封潇洒的轻抽驽马,认真道:“父亲教诲,孩儿铭记于心。日后定当刻苦奋进,不负军师赞誉!”

    刘备抚髯点头,面有赞许之色。

    说话间,已望得一座府邸。

    似乎比刘备的府邸还要大上许多。

    “父亲,军师,前面便是军师府邸了。”

    诸葛亮一怔:“主公,吾家眷寥寥,缘何设此高门华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