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超凶凶 第345章 雄州易主事多舛
热门推荐:
被守夜人放弃后,我炼化整个沧南
玄幻:帝僵
反派大佬太疯批,小祖宗她不干了
三场雨过后,蓝星异能大爆发
农家二姐的诰命之路
后宫太卷,娘娘咸鱼后躺赢了
成就仙帝,全靠师妹努力
一剑仙魔
收到未来短信,靠毛茸茸带飞祖国
第345章 雄州易主事多舛
雄州城门大开,空无一人。
卢俊义一马当先,率领大梁兵马长驱直入,想象中的抵抗并未出现,迎接他们的,只有空荡荡的街道和被风吹起的尘土。
雄州知州早已脚底抹油,带着家眷和亲信溜之大吉,城中守军也树倒猢狲散,百姓更是扶老携幼,争相逃命,生怕被战火波及。
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大梁军队便占领了这座战略要地。
与此同时,白沟河边。
耶律大石铁青着脸,骑在高头大马上,遥望着远处雄州城头飘扬起的大梁旗帜。
一座临时搭建的浮桥横跨在白沟河上,本应是辽军南下的通道,此刻却成了他无能为力的见证。
他的身后,是数万集结待命的辽国铁骑。
铁甲森然,旌旗猎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梁军队鸠占鹊巢。
“可恶!”耶律大石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
几日前,辽军便已集结完毕,只待一声令下,便可踏平雄州。
他曾力主趁宋朝内乱之际,迅速拿下雄州,作为日后南下的桥头堡。
然而,皇帝一道亲征的旨意,却让所有计划戛然而止。
更让他恼火的是,耶律得重,这个平日里与他称兄道弟的家伙,竟然以“恐有埋伏,不宜轻进”为由,极力反对他进驻雄州的建议。
“得重,你当真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耶律大石心中冷笑。
辽国皇帝年迈体衰,皇位之争早已暗流涌动。
耶律得重此举,无非是担心自己拥兵自重,功高震主,被皇帝猜忌,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毕竟,在如今的辽国朝堂上,保全自身,远比开疆拓土更加重要。
宗室诸将哪个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他长叹一声,胸中郁结难散。
他知道,如今的辽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铁血横扫天下的帝国了。
内部的倾轧,消耗了太多的力量。
“大石将军,”一名亲兵小心翼翼地问道,“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耶律大石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与无奈,缓缓说道:“去告诉得重将军,雄州已失,请他速做决断,是否出兵支援……”
耶律大石再次来到耶律得重营帐,话还未出口,便被耶律得重抢先打断,“大石将军,莫非又要劝本将出兵?本将意已决,绝不出兵!”耶律大石强压怒火,“得重将军,如今雄州已失,唇亡齿寒的道理……” “够了!”耶律得重不耐烦地挥手,“大石将军还是回去好好操练兵马,莫要再生事端!”
耶律大石愤然离去,回到营帐,他烦躁地来回踱步,忽地,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既然你耶律得重不愿出兵,那就别怪我了!”他研墨提笔,给雄州知州修书一封。
信中,他言辞恳切地表示,辽国大军即将南下,定会助雄州知州夺回城池,望知州坚守,切勿降梁。
写完,他将信封好,交给一名亲兵,“务必将此信送到雄州知州手中!”
与此同时,雄州城外一处隐蔽的树林中,雄州知州正瑟瑟发抖地藏身于此。
他拆开耶律大石的信,看完后,脸色变得更加苍白。
信上字字句句都在催促他坚守,可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耶律大石的缓兵之计!
他想起城中那些早已逃散的守军,想起辽兵以往的残暴行径,一股绝望的情绪涌上心头。
“耶律大石,你这是要害死我啊!”他将信撕得粉碎,狠狠地扔在地上。
他深知,若是大梁真攻城,仅凭他手下这些残兵败将,如何抵挡?
更何况,辽兵真的会来救援吗?
他心中充满了怀疑和恐惧。
雄州知州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弃城而逃。
他带上仅剩的几名亲信,悄悄地离开了雄州,一路向西,朝着河东田虎的地盘逃去。
他原以为大梁会像以往的宋廷那般软弱,答应岁币要求,息事宁人。
谁知,几天后,大梁刊发邸报,招募天下敢战士,抵抗辽军,并言明,寸土不让。
看到邸报的那一刻,雄州知州愣住了,随即,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袭上心头。
“这……这怎么可能……”他喃喃自语。
辽军营帐内,耶律大石正与几名亲兵商议军情。
“雄州那边,可有消息传来?”他问道。
一名亲兵上前一步,低声道:“回将军,尚未收到雄州知州的回信。”耶律大石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再派人去探!”
耶律大石的营帐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几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芒,将众人焦虑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
“将军,末将愿前往雄州打探消息!”一个身材精壮,面庞黝黑的汉子抱拳请命,此人正是耶律大石麾下最精锐的远拦子(斥候)。
耶律大石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他,沉声道:“雄州如今情况不明,此去定然凶险万分。务必小心谨慎,探明大梁军的动向,尤其是……领兵之人。”
远拦子重重地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将军放心,末将就算拼了性命,也要完成任务!”
当夜,皓月当空,远拦子如同一只幽灵般,悄无声息地越过了白沟河,凭借着高超的潜伏技巧,躲过了一队又一队巡逻的辽军,摸向了雄州城。
城门紧闭,城墙上影影绰绰,布满了手持刀枪的大梁士兵。
远拦子不敢靠得太近,只能远远地观察。
突然,他看到城墙上出现了一面巨大的旗帜,旗帜上绣着一个斗大的“晁”字,在月光下格外醒目。
“是晁家的旗帜……难道是晁盖亲自来了?”远拦子心中一惊。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这个猜测,晁盖乃是梁山泊的头领,怎会轻易离开?
他继续观察,希望能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这时,一阵喧闹声从城内传来,隐约可以听到“太子”、“殿下”之类的字眼。
太子?
远拦子心中一震,难道是大梁的太子来了?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极其重要的情报。
不敢再做停留,远拦子立刻转身,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悄无声息地返回了辽军营地。
“将军,末将回来了!”远拦子风尘仆仆地跪在耶律大石面前,声音低沉而急促,“大梁兵马已经入城,而且……而且末将看到了太子的旗帜!”
耶律大石闻言,猛地站起身来,眼中精光爆射:“太子?你是说,大梁的太子亲自来了雄州?”
远拦子肯定地点头:“千真万确!末亲眼所见,旗帜上绣着‘太子’二字,错不了!”
耶律大石紧紧地握着拳头,在营帐中来回踱步,脸色阴晴不定。
大梁太子亲临雄州,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与此同时,雄州城内,一切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晁雄征高坐于州府大堂之上,面色沉静如水。
他扫视着堂下战战兢兢的官吏,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威严:“本宫奉陛下之命,前来镇守雄州,尔等务必恪尽职守,安抚百姓,不得有误!”
一名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颤巍巍地站了出来,拱手道:“殿下,如今雄州人心惶惶,百姓们都担心辽兵来犯,不知殿下有何良策安民?”
晁雄征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本宫已命人张贴告示,安抚民心。凡是安分守己的百姓,本宫定会保他们平安。但若是有人胆敢通敌卖国,欺压百姓,本宫绝不轻饶!”
他话音刚落,阮小二便押着几个人走了上来。
这几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身上还带着伤痕,一看就是受过虐待。
“殿下,这些人都是被百姓们告发,平日里为虎作伥,勾结辽人,鱼肉乡里之辈!”阮小二大声禀报道。
晁雄征眼神一凛,冷冷地看着那几人:“尔等可知罪?”
那几人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求饶:“殿下饶命!殿下饶命啊!我们也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啊!”
晁雄征冷哼一声:“奉命行事?身不由己?难道你们就可以为非作歹,祸害百姓了吗?来人,将他们押下去,明日午时,斩首示众!”
次日午时,雄州城内搭起了一座高台。
台下围满了黑压压的人群,百姓们翘首以盼,想要亲眼目睹这些恶贯满盈的家伙伏法。
晁雄征身穿蟒袍,头戴金冠,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百姓。
他高声说道:“今日,本宫在此处决这些欺压百姓,通敌卖国的奸贼,就是要告诉大家,大梁朝廷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祸害百姓的坏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就一定能够战胜辽兵,保卫我们的家园!”
“殿下英明!”
“殿下万岁!”
百姓们群情激奋,高声欢呼,声音震天动地。
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几颗人头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高台。
“殿下,城外来了一群百姓,说是要出城避难,求殿下放行……”
晁雄征眼神微动,平静问道:“他们要去哪里?”
雄州南门缓缓洞开,吱呀的摩擦声在静默中被无限放大,像一头沉睡巨兽的叹息。
门外,黑压压跪倒一片,老弱妇孺紧紧攥着衣角,浑浊的眼神里满是惶恐与不安。
他们是少数选择离开家园,躲避战火的雄州百姓。
守城百夫长站在城门洞里,看着眼前这群面黄肌瘦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
他身后,几个士兵抬着几个大木箱,里面装满了散碎银两。
“排好队,一个个来!”百夫长粗着嗓子喊道,声音在空旷的城门洞里回荡。
第一个走到箱子前的,是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头发蓬乱,脸上布满尘土。
他战战兢兢地抬起头,看到士兵手中的银子,眼神里闪过一丝畏惧,身子也开始颤抖起来。
“官爷饶命!小的上有老,下有小,实在没法子去当兵啊!”汉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额头都磕出了血印。
他误以为这是要抓壮丁,语气带着哭腔。
“放屁!”阮小七最见不得这种扭捏作态,他一把揪起汉子的衣领,恶狠狠地骂道,“谁他娘要抓你当兵?老子是来给你发钱的!”
汉子愣住了,他抬起头,一脸的难以置信。
发钱?
这可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阮小二拍了阮小七一下,示意他冷静,随后走到汉子面前,温和地解释道:“这位大哥,太子殿下体恤百姓,知道你们要出城避难,特意让我们给你们发些盘缠,让你们在路上能有个照应。”
汉子听完,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泪夺眶而出,他哽咽着说道:“太子殿下真是大好人啊!小的,小的给殿下磕头了!”说完,他又朝着城门的方向,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
有了汉子的带头,其他的百姓也明白了过来,原来不是抓壮丁,而是发钱。
恐惧瞬间被惊喜取代,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大半的百姓听了解释后,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他们互相搀扶着,慢慢地站起身来,调头往回走。
“多谢太子殿下!我们不走了!我们要留在雄州,帮太子殿下打辽兵!”一个老者颤巍巍地说道,声音虽然微弱,却充满了坚定。
“对!我们不走了!我们要保卫家园!”百姓们齐声呼喊,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雄州城上空回荡。
剩下少半的人,依然选择离开。
他们排着队,从士兵手中接过沉甸甸的银子,感激地朝着城门的方向磕头。
阮小二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到百夫长身边,轻声说道:“太子殿下此举,真是收服民心啊!有这些百姓的支持,咱们一定能守住雄州!”
夕阳西下,将雄州城染成一片金红色。
城门缓缓关闭,只留下空荡荡的街道,和百姓们渐渐远去的背影。
“二哥,你说太子殿下明天一早要去白沟河?”阮小七看着远方,大大咧咧地问道。
阮小二点了点头,”
“也不知道殿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听说白沟河边上还有一段‘水长城’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阮小七嘟囔着,语气里带着一丝好奇。
雄州城门大开,空无一人。
卢俊义一马当先,率领大梁兵马长驱直入,想象中的抵抗并未出现,迎接他们的,只有空荡荡的街道和被风吹起的尘土。
雄州知州早已脚底抹油,带着家眷和亲信溜之大吉,城中守军也树倒猢狲散,百姓更是扶老携幼,争相逃命,生怕被战火波及。
轻轻松松,不费吹灰之力,大梁军队便占领了这座战略要地。
与此同时,白沟河边。
耶律大石铁青着脸,骑在高头大马上,遥望着远处雄州城头飘扬起的大梁旗帜。
一座临时搭建的浮桥横跨在白沟河上,本应是辽军南下的通道,此刻却成了他无能为力的见证。
他的身后,是数万集结待命的辽国铁骑。
铁甲森然,旌旗猎猎,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大梁军队鸠占鹊巢。
“可恶!”耶律大石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
几日前,辽军便已集结完毕,只待一声令下,便可踏平雄州。
他曾力主趁宋朝内乱之际,迅速拿下雄州,作为日后南下的桥头堡。
然而,皇帝一道亲征的旨意,却让所有计划戛然而止。
更让他恼火的是,耶律得重,这个平日里与他称兄道弟的家伙,竟然以“恐有埋伏,不宜轻进”为由,极力反对他进驻雄州的建议。
“得重,你当真以为我不知道你的心思?”耶律大石心中冷笑。
辽国皇帝年迈体衰,皇位之争早已暗流涌动。
耶律得重此举,无非是担心自己拥兵自重,功高震主,被皇帝猜忌,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
毕竟,在如今的辽国朝堂上,保全自身,远比开疆拓土更加重要。
宗室诸将哪个不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他长叹一声,胸中郁结难散。
他知道,如今的辽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铁血横扫天下的帝国了。
内部的倾轧,消耗了太多的力量。
“大石将军,”一名亲兵小心翼翼地问道,“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耶律大石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与无奈,缓缓说道:“去告诉得重将军,雄州已失,请他速做决断,是否出兵支援……”
耶律大石再次来到耶律得重营帐,话还未出口,便被耶律得重抢先打断,“大石将军,莫非又要劝本将出兵?本将意已决,绝不出兵!”耶律大石强压怒火,“得重将军,如今雄州已失,唇亡齿寒的道理……” “够了!”耶律得重不耐烦地挥手,“大石将军还是回去好好操练兵马,莫要再生事端!”
耶律大石愤然离去,回到营帐,他烦躁地来回踱步,忽地,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既然你耶律得重不愿出兵,那就别怪我了!”他研墨提笔,给雄州知州修书一封。
信中,他言辞恳切地表示,辽国大军即将南下,定会助雄州知州夺回城池,望知州坚守,切勿降梁。
写完,他将信封好,交给一名亲兵,“务必将此信送到雄州知州手中!”
与此同时,雄州城外一处隐蔽的树林中,雄州知州正瑟瑟发抖地藏身于此。
他拆开耶律大石的信,看完后,脸色变得更加苍白。
信上字字句句都在催促他坚守,可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耶律大石的缓兵之计!
他想起城中那些早已逃散的守军,想起辽兵以往的残暴行径,一股绝望的情绪涌上心头。
“耶律大石,你这是要害死我啊!”他将信撕得粉碎,狠狠地扔在地上。
他深知,若是大梁真攻城,仅凭他手下这些残兵败将,如何抵挡?
更何况,辽兵真的会来救援吗?
他心中充满了怀疑和恐惧。
雄州知州思虑再三,最终决定弃城而逃。
他带上仅剩的几名亲信,悄悄地离开了雄州,一路向西,朝着河东田虎的地盘逃去。
他原以为大梁会像以往的宋廷那般软弱,答应岁币要求,息事宁人。
谁知,几天后,大梁刊发邸报,招募天下敢战士,抵抗辽军,并言明,寸土不让。
看到邸报的那一刻,雄州知州愣住了,随即,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袭上心头。
“这……这怎么可能……”他喃喃自语。
辽军营帐内,耶律大石正与几名亲兵商议军情。
“雄州那边,可有消息传来?”他问道。
一名亲兵上前一步,低声道:“回将军,尚未收到雄州知州的回信。”耶律大石眼中闪过一丝寒光,“再派人去探!”
耶律大石的营帐内,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几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芒,将众人焦虑的面容映照得忽明忽暗。
“将军,末将愿前往雄州打探消息!”一个身材精壮,面庞黝黑的汉子抱拳请命,此人正是耶律大石麾下最精锐的远拦子(斥候)。
耶律大石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紧紧盯着他,沉声道:“雄州如今情况不明,此去定然凶险万分。务必小心谨慎,探明大梁军的动向,尤其是……领兵之人。”
远拦子重重地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将军放心,末将就算拼了性命,也要完成任务!”
当夜,皓月当空,远拦子如同一只幽灵般,悄无声息地越过了白沟河,凭借着高超的潜伏技巧,躲过了一队又一队巡逻的辽军,摸向了雄州城。
城门紧闭,城墙上影影绰绰,布满了手持刀枪的大梁士兵。
远拦子不敢靠得太近,只能远远地观察。
突然,他看到城墙上出现了一面巨大的旗帜,旗帜上绣着一个斗大的“晁”字,在月光下格外醒目。
“是晁家的旗帜……难道是晁盖亲自来了?”远拦子心中一惊。
但很快,他就否定了这个猜测,晁盖乃是梁山泊的头领,怎会轻易离开?
他继续观察,希望能找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这时,一阵喧闹声从城内传来,隐约可以听到“太子”、“殿下”之类的字眼。
太子?
远拦子心中一震,难道是大梁的太子来了?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极其重要的情报。
不敢再做停留,远拦子立刻转身,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悄无声息地返回了辽军营地。
“将军,末将回来了!”远拦子风尘仆仆地跪在耶律大石面前,声音低沉而急促,“大梁兵马已经入城,而且……而且末将看到了太子的旗帜!”
耶律大石闻言,猛地站起身来,眼中精光爆射:“太子?你是说,大梁的太子亲自来了雄州?”
远拦子肯定地点头:“千真万确!末亲眼所见,旗帜上绣着‘太子’二字,错不了!”
耶律大石紧紧地握着拳头,在营帐中来回踱步,脸色阴晴不定。
大梁太子亲临雄州,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与此同时,雄州城内,一切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晁雄征高坐于州府大堂之上,面色沉静如水。
他扫视着堂下战战兢兢的官吏,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威严:“本宫奉陛下之命,前来镇守雄州,尔等务必恪尽职守,安抚百姓,不得有误!”
一名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颤巍巍地站了出来,拱手道:“殿下,如今雄州人心惶惶,百姓们都担心辽兵来犯,不知殿下有何良策安民?”
晁雄征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本宫已命人张贴告示,安抚民心。凡是安分守己的百姓,本宫定会保他们平安。但若是有人胆敢通敌卖国,欺压百姓,本宫绝不轻饶!”
他话音刚落,阮小二便押着几个人走了上来。
这几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身上还带着伤痕,一看就是受过虐待。
“殿下,这些人都是被百姓们告发,平日里为虎作伥,勾结辽人,鱼肉乡里之辈!”阮小二大声禀报道。
晁雄征眼神一凛,冷冷地看着那几人:“尔等可知罪?”
那几人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求饶:“殿下饶命!殿下饶命啊!我们也是奉命行事,身不由己啊!”
晁雄征冷哼一声:“奉命行事?身不由己?难道你们就可以为非作歹,祸害百姓了吗?来人,将他们押下去,明日午时,斩首示众!”
次日午时,雄州城内搭起了一座高台。
台下围满了黑压压的人群,百姓们翘首以盼,想要亲眼目睹这些恶贯满盈的家伙伏法。
晁雄征身穿蟒袍,头戴金冠,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的百姓。
他高声说道:“今日,本宫在此处决这些欺压百姓,通敌卖国的奸贼,就是要告诉大家,大梁朝廷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祸害百姓的坏人!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同仇敌忾,就一定能够战胜辽兵,保卫我们的家园!”
“殿下英明!”
“殿下万岁!”
百姓们群情激奋,高声欢呼,声音震天动地。
随着刽子手手起刀落,几颗人头滚落在地,鲜血染红了高台。
“殿下,城外来了一群百姓,说是要出城避难,求殿下放行……”
晁雄征眼神微动,平静问道:“他们要去哪里?”
雄州南门缓缓洞开,吱呀的摩擦声在静默中被无限放大,像一头沉睡巨兽的叹息。
门外,黑压压跪倒一片,老弱妇孺紧紧攥着衣角,浑浊的眼神里满是惶恐与不安。
他们是少数选择离开家园,躲避战火的雄州百姓。
守城百夫长站在城门洞里,看着眼前这群面黄肌瘦的百姓,心中五味杂陈。
他身后,几个士兵抬着几个大木箱,里面装满了散碎银两。
“排好队,一个个来!”百夫长粗着嗓子喊道,声音在空旷的城门洞里回荡。
第一个走到箱子前的,是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头发蓬乱,脸上布满尘土。
他战战兢兢地抬起头,看到士兵手中的银子,眼神里闪过一丝畏惧,身子也开始颤抖起来。
“官爷饶命!小的上有老,下有小,实在没法子去当兵啊!”汉子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额头都磕出了血印。
他误以为这是要抓壮丁,语气带着哭腔。
“放屁!”阮小七最见不得这种扭捏作态,他一把揪起汉子的衣领,恶狠狠地骂道,“谁他娘要抓你当兵?老子是来给你发钱的!”
汉子愣住了,他抬起头,一脸的难以置信。
发钱?
这可是他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阮小二拍了阮小七一下,示意他冷静,随后走到汉子面前,温和地解释道:“这位大哥,太子殿下体恤百姓,知道你们要出城避难,特意让我们给你们发些盘缠,让你们在路上能有个照应。”
汉子听完,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泪夺眶而出,他哽咽着说道:“太子殿下真是大好人啊!小的,小的给殿下磕头了!”说完,他又朝着城门的方向,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
有了汉子的带头,其他的百姓也明白了过来,原来不是抓壮丁,而是发钱。
恐惧瞬间被惊喜取代,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大半的百姓听了解释后,脸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他们互相搀扶着,慢慢地站起身来,调头往回走。
“多谢太子殿下!我们不走了!我们要留在雄州,帮太子殿下打辽兵!”一个老者颤巍巍地说道,声音虽然微弱,却充满了坚定。
“对!我们不走了!我们要保卫家园!”百姓们齐声呼喊,声音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雄州城上空回荡。
剩下少半的人,依然选择离开。
他们排着队,从士兵手中接过沉甸甸的银子,感激地朝着城门的方向磕头。
阮小二看着眼前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走到百夫长身边,轻声说道:“太子殿下此举,真是收服民心啊!有这些百姓的支持,咱们一定能守住雄州!”
夕阳西下,将雄州城染成一片金红色。
城门缓缓关闭,只留下空荡荡的街道,和百姓们渐渐远去的背影。
“二哥,你说太子殿下明天一早要去白沟河?”阮小七看着远方,大大咧咧地问道。
阮小二点了点头,”
“也不知道殿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听说白沟河边上还有一段‘水长城’呢,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阮小七嘟囔着,语气里带着一丝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