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之平凡纪实 > 第79章 懒的起名的1章

四合院之平凡纪实 第79章 懒的起名的1章

    孟广文正常上班了没几天,李保这边也上班了。

    刚上班的李保,下班回来就跟孟广文商量起了她们单位的事。

    “文哥,你说现在我学校那边开始分摊国库券了,咱们要买么?”

    “国库券?什么国库券?”

    听到李保说起国库券,孟广文一愣。

    关于国库券,孟广文知道的不多,只是后世的他看小说的时候,有提到过,有人90年代,靠着国库券发过家。

    可是具体的,怎么操作,什么时间操作,孟广文一概不知道啊。

    “文哥,这次国库券是国家发的公债,说是4分利呢,比起银行的3年期的定期存款6点多,低多了,我同事他们没有几个买的。文哥,你说咱们买么?”

    李保看孟广文好像也不知道,解释了一句。

    孟广文仔细翻着自己的记忆,看着能否在其中想到关于国库券的一些东西。最后,孟广文放弃了,根本不知道从何想起来。

    “算了,宝儿,具体的我也不知道这是啥玩意。不过国家的东西,肯定不能亏就是了,大不了就当存了定期吧,就当存了个利息低的。你看着买吧。”

    孟广文虽然不知道国库券具体怎么操作能挣钱,不过还是知道这玩意肯定能挣的。就是挣多挣少的问题,大不了就当4分利的死期存款呗。前世孟广文上银行存钱,3年才3.75,现在好歹4,要什么是多啊。

    “那行,文哥,那我就先买半年工资的吧。算了,凑个整,买1500的吧。反正都是支持国家。”

    李保无所谓的说着,起身从大洋箱子里,往外掏钱,准备看看没去存的钱够不够。

    “行,你看着买吧,反正咱俩也不急着用钱。”

    孟广文也无所谓的说着。

    不过孟广文说的是无所谓,第二天回单位,就开始打听起来了国库券。

    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一跳。

    国库券这次是重新发行的。实际上,从1950年,我们国家,就开始发行了国库券,不过当时叫“公债”,不过58年那场“大xx”开始,停发了。今年,也就是81年,1月份,又是复发了国库券,总计准备发行40亿。面值也从10块到10万不等的5款,而且一般人见不到1000面值以上的,这基本是发给企业的。

    孟广文听同事这么说,也就放心了。

    毕竟是国家的,肯定有保障。

    只要李保不是被骗了,怎么的,都行。

    现在本来没啥事的孟广文,实际上,更是忙了起来。

    单位这边,有小道消息了,他们要改制了。

    随着小道消息越传越真,随之而来的,是全单位的大比武,或者说,技能考核。

    说到技能考核,孟广文根本不怕。

    说来也怪,孟广文这么多年了,训练量根本比不上单位同事。成天摸鱼的他,怎么可能比的上单位同事啊。孟广文这些年,最多也就是借着上课的机会,没事开几枪,练练手感。甚至有时候,天天早上的5公里,10公里的,孟广文都不参加。

    但是,孟广文平常考核什么的,不说拔尖,也得说中上。

    尤其是格斗和手枪射击。

    格斗和手枪射击,孟广文可是单位前三的存在。

    格斗还好说,这么多年,孟广文天天都要练武,从未间断过。这么多年练下来,一些技战法都成了本能,或者说条件反射了。下意思的套照就能用出来。

    可是手枪射击,这个就没法说了。

    可能是天赋,不过孟广文总觉得这是他穿越时带过来的外挂。

    正常,手枪考核的是25米固定靶。

    孟广文这个单位里,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满环,包括办公室文职都能做到。

    可是孟广文的射击课,改了,弄了个类似风车的东西,从10米到5米不等。总练的,是5米的风车移动靶。

    按孟广文的要求,就是5米,2秒,8发子弹,必须上靶。

    不要以为这很简单,从考核学员的背身对着风车,到学员转身面对靶子,有上膛,有瞄准,还有射击。

    先不说射击准度,就说2秒射8发,就很难好吧。

    不过孟广文奇怪的地方就在这。

    从开始练这套动作开始,孟广文也就开始的阶段,下过苦功。从广东调回北京之后,基本没怎么练过,都是偶尔出来练几下。

    可就这样的孟广文,还是能压制住单位里这些个“兵王”,成为前三的存在。

    而且,有个关键点,孟广文有个特殊感觉。

    就是5米之内,孟广文不用瞄准。

    就像有人告诉他,应该在什么时间扣动扳机一样,总能上靶,而且每每都是10环。

    5米之内的孟广文,堪称无敌。

    这也是孟广文摸鱼了这些年,还能坐稳手枪教官的职位的原因。

    忙忙碌碌的2个多月过去了。

    考核成绩也像孟广文预估的那样,其他的都是排名中上。

    格斗排第5,这次被人拉了下来两名。

    不过也正常,拳怕少壮,虽然孟广文今年才39。

    可是单位里,卧虎藏龙的,有几个能人,正常。

    而手枪射击呢,这回弄了个第一,嘿嘿。运气好,运气好。

    没啥说的,孟广文依然没人能撼动的继续当着手枪教官。

    结束了这段时间的忙碌,孟广文又开始了摸鱼了。

    反正整个单位最近也不在招新人了,都是这些老人,那他们自己就知道该怎么训练了。

    不过孟广文在单位摸鱼了,礼拜天却闲不下来了。

    上午,得送两个小的去体校。

    不过还好,没事能玩玩大孙子小战狼。看着小战狼的脸,孟广文就想揉,也不知道为啥。总是把小战狼弄的气鼓鼓的,才算拉倒。

    下午,没事陪着李保逛吃逛吃,或者去戏校,墨迹几个师兄师姐。

    下午要是回来的早,还能去老猴那,玩玩小孙子小叮当。小叮当现在看到孟广文来了,直接跑他妈怀里,就不出来。

    实在是被这个爷爷给玩怕了。

    晚上回家,还得教儿子和大侄拉二胡。

    一天弄的,还紧忙。

    不过,孟广文也乐得其中。

    生活嘛,不就是这样?

    有爱人,有孩子,还有朋友,一天天的多姿多彩多好啊。

    5月末,孟广文又随着单位的忙碌,而忙碌了起来。

    没办法,号称“guo母”的孙夫人,也就是宋氏三姐妹中的二姐,庆先生过世了。

    6月份的这场追悼活动的场面,极大,能数过来的领导人,都到了。

    毕竟宋先生当过副主席,而且到现在,她也是名誉主席。

    不管怎么说,宋先生,可以称上一代伟人了。

    这也是孟广文近10年来,第一次出差去外地。

    而且去的,还是号称比北京还繁华的上海。

    这些年,随着各种的追悼会的举办,说实话,孟广文有点麻木了。

    不是说孟广文的心是冷的。

    而是认真的说起来,现在建国32年了,而这些伟人,都是建国前,甚至抗日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甚至还有辛亥时期的。

    年龄肯定都大了,生老病死,谁又能抗的过?

    只要后世不忘,那他们的存在,就是永恒的。

    不是嘛。

    时间啊,永远都是挺不住的。

    这不,一转眼,李保放假了,又开学了。而且,单位这边又有事了。

    不光是李保单位有事,连孟广文单位也有事。

    或者说,这次的事,是跟孟广文两口子都有关系的。

    影响了一代人,或者,严格点说,影响了三代,甚至的四代的,计划生育开始了。

    准确点说,计划生育是从71年就被提出来了。

    一直到今年的9月份,上面发布了一封《告知全体党员、团员的倡议书》,这才被大家重视了起来。

    不过,原先的话,真要说起来,孟广文其实也考虑过多生几个孩子。

    毕竟当时可没有计划生育这一说,谁家不是几个孩子的。

    不过,李保太瘦了,而老孟家和李保的基因都太好了。

    不算的体重的话,孟广文1米85,而李保,1米7。

    在这个年代,这俩人,出去了,都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而在生小双的时候,刚出生的小双,就7斤2两,太重了,而且还长。李保有点难产了。

    不过好在结果是好的,虽然李保被伤了身子,没法再生了。

    好在,后世孟广文就是独生子女,也没感觉有什么,不能生就不能生呗,反正以后肯定有计划生育,也就没当回事。

    还劝了好久内疚不已的李保,好在71年出政策的时候,李保也知道,这才让李保解开了心结。

    这不,快10年了,孟广文和李保也终于彻底的放下了。

    都各自的回了单位,办理的《独生子女光荣证》,也就是后世的《独生子女证》。

    现在的《独生子女证》,有点牛逼。

    孟广文和李保,每个月都能凭着它,在单位多领10块钱的补助。

    别小瞧这20,现在的工资还没大面积上调呢。

    正式工每个月才33块钱。临时工甚至有的还不到20呢。

    和孟广文两口子一样办理了《独生子女光荣证》的,还有孟广武两口子。

    他家孩子,比小双小3年,72年出生的。

    当时上面就已经提倡独生子女了。

    而孟广武两口子,正好是当时的单位骨干,受重视的一批人当中的,也就响应号召,没在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