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东北往事,我叫林卫东 > 第115章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东北往事,我叫林卫东 第115章 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背债这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自己背大额债务和把这大额的债务分给一群人去背,面对的问题是不同的。

    不要以为欠了几亿的人很好过,但凡有办法他们也不会这么过一天混一天的。

    这显然是徐长明不懂的了。

    因为这个时间段,事情还没发展到后来全民负债的阶段。

    就徐长明目前的经验来看,放这么多款这件事,对于别的企业家来说,可是好事啊。再说你林卫东手下又不是没人,随便推出一个来,不就完事了。

    这么多钱给你,你怎么还准备还呢。

    “那林总准备怎么还啊?”

    你要是这么守信,让其他的新晋企业家怎么办啊。干了这么久的银行贷款,徐长明还没见过着急还国家钱的人呢。

    林卫东没有着急回答徐长明的疑惑,而是反问道。

    “我贷的肯定是我还!可要是这钱不是我贷的呢?”

    徐长明让林卫东给弄懵了,我和你说的是一个意思啊,就是推出个人来顶账啊,你林卫东又把事弄得这么神秘干嘛。

    “林总到底要干什么?”

    他觉得这事不简单。

    林卫东笑了笑,也点燃了一根高希霸。

    “你看啊,徐行长,我这呢,准备招聘出租车司机,底薪800,还有提成。但是,这出租车司机得和我签三年你的合同,每个月我要扣他个1000多块钱的相关费用,具体多少就看你这车贷三年期的是多少了。”

    都是千年的狐狸,谁还不知道聊斋说的什么故事啊。

    林卫东觉得,弄一个可怜鬼顶账,一不小心会被人揪住小辫子的。这顶账人到时候就是把柄,是对付自己的利剑。可要是弄一万个人顶呢?

    一个把柄是把柄,一万个把柄那可就是铠甲了。

    敲了敲屁股下的车,林卫东看徐长明听的仔细,继续道。

    “三年一过,车就归个人了,我也不再给司机开底薪了,但是司机还可以选择挂靠在我公司,我还给他缴纳五险一金。”

    越说林卫东越得意。

    “这样,不管我有多少车,只要我能招聘的上来司机,是不是你批款就更容易了?那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公民,是有资产的人。”

    推人出来顶账,不如让跟着我的人都有车贷,房贷,子孙贷。

    把个人的债务转移到集体头上,才是最享受的办法。

    徐长明点点头,若是林总的车真的多,真的天天都有千八百台靠岸,那么总给一家公司批那么大额的贷款,还真的是个麻烦事。

    这种规模的贷款,肯定审核的相当严格。

    可是,若是给无数的个人,批各种小额的贷款,那根本就不需要领导批示了。

    几千上万人的小额贷,领导哪有功夫一个个给你研究。

    这林总打的一手好算盘的。

    这是把他一个人身上的压力,转移到一群人身上去了。

    只是,徐长明怎么算都算不出林卫东图什么。

    因为这么干,看不到利润啊。

    一辆出租车,一个月能赚个2000多已经很不错了,扣除薪水,贷款,保险,车损等一系列东西,怕是都要赔钱的。

    “林总您这是要干嘛啊?”

    想不明白的问题,还是问清楚的好。

    干嘛?

    当然是绑架民生,获得统战价值了啊!

    林卫东心里想的是,等我手底下有上万人了,人人都欠着银行十几万,乃至上百万,这些人透支了未来的一切,全都指望着我生活。指望着靠我赚钱,指望我交保险,指望着我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那时候,若没了我他们天都得塌了。

    这种情况下,谁敢动我下试试?

    并且这种买卖,只有我林卫东干得了。

    因为我一辆车的成本只有3500,我还有外币这个路子,谁眼馋我的买卖,真找个由头把我办了,就会发现,没了我,这买卖根本就运营不下去。

    到时候,找我麻烦的人,就会有上万个家庭找他的麻烦。

    死他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显然是不能和徐长明说啊,于是,林卫东拿起了那把硬币。

    “你看这硬币脏的,咱不得好好打理下才能干净吗?“

    徐长明茅塞顿开。

    “还是林总想的周到啊。”

    原来是要洗钱啊,那就好理解了。

    为了体现专业性,徐长明还给出了指导意见。

    “可是林总啊,这么多车,咱们本地肯定消化不了对不对。”

    林卫东点头。

    徐长明也眼馋这生意,添砖加瓦道。

    “那是不是可以让李公子努努力,把业务开展到全省啊?”

    林卫东立刻来了兴趣。

    “什么全省,东三省就不需要这项事业了吗?蒙东就不算东北了吗?”

    二人越想越对。

    “还是林总有魄力啊。要不咱们去海关好好聊聊?”

    怪不得林总手中有大项目呢,看人家这脑子。

    这有了车的人是不是就开始赚钱了,赚钱的同时,他们是不是也养成贷款的习惯了。

    每个月固定支出了千八百块之后,等三年一过,他们会不会就觉得收入很稳定了,然后开始张罗买房呢。

    买房是不是还得贷款。

    这一贷可就是几十年啊!

    有房有车了,是不是还得结婚。

    有家有业了可不得拼命工作吗?不然还能让他们享受生活不成?

    只要运营的好,银行可以吃这些人一辈子。

    等他们干不动的时候,那就该轮到他们孩子干了。

    这事怎么能不支持,必须大力支持啊。

    徐长明热情的邀请林卫东坐下来详谈,外面实在是太冷了。

    林卫东受邀才准备动身,周围不停的车灯亮起。

    “大哥,我们来了!”

    “大哥,你这太过分了,你怎么还能在海关卸货啊!”

    “大哥,你说实话,你是不是啥特殊人员呐!”

    林卫东的兄弟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