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70,开局被分家 > 第31章 闷声发大财

重生70,开局被分家 第31章 闷声发大财

    看媳妇儿跟老娘全都很认真听着自己介绍情况,陈伟南继续道。

    “现在家里忙着秋收,没时间!”

    “等秋收过了,大家闲下来,再把大舅跟二舅叫过来帮两天忙,重新盖个猪圈!”

    “做好保温,咱家的任务猪到了大冬天照样可以长肉。”

    娘的第一反应是儿子又要花冤枉钱,赶紧反对!

    “修什么猪圈,咱家猪圈不是好好的吗?”

    陈伟南摇头解释:“我要的猪圈跟现在你看到的猪圈可不一样!”

    “我要的猪圈必须跟我们现在住的房屋一样,里面用矮墙隔成两部分。”

    “靠里面的半间屋子养猪,外面的半间屋子打一个专门煮猪食的灶台,在砌一个专门烧木炭的窑,保证入冬以后猪圈是暖和的!”

    “如果今年咱家的任务猪真长到一百五十斤,明年咱们就养两头猪。”

    “一头上交的任务猪,一头可以留下一半的自家猪。”

    “那时候就没有现在这么仓促,一年下来,两头猪最少能喂到两百斤。”

    “哪怕是任务猪,一头也能给我们带来八九十块钱收入。”

    “这还不算大队补贴的粮食,猪粪换回来的工分。”

    “自家那头猪虽然有半头当任务猪交上去,剩下半头猪也能让我们赚得盆满钵满。”

    “按现在的肉价,就算卖给收购站,一百斤猪肉也能卖七八毛,加上另外半头任务猪的补偿,最少能挣一百二十块钱。”

    “两头猪加起来就是两百块钱。”

    “而我们付出的只是一些人力跟买糠的几十块钱。”

    听到养两头猪可以挣两百块钱,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老娘都心动了。

    他对儿子陈伟南的话将信将疑,但对儿媳妇夏洛寒的话是百分之百信任,马上朝她问:“洛寒!”

    “伟南说得是不是真的。”

    “家里养两头猪一年真的可以挣两百块钱!”

    媳妇儿犹豫了一下回答:“如果能把猪养到两百斤一头,确实能挣两百块钱!”

    “但如果跟以前一样,只能养到一百二三十斤一头,那肯定是亏本儿的!”

    老娘脸上的兴奋表情瞬间就消失了,摇头回答:“我就说吗?”

    “养任务猪要是真那么挣钱,大队肯定抢着养。”

    “哪儿像现在,送两百多斤谷子当补贴都没人养。”

    说完还不忘朝儿子泼一瓢冷水:“儿子……”

    “都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娘知道你想给家里多挣钱,但咱也不能乱来!”

    “先上好工,多挣工分,咱们再谈其他的!”

    陈伟南很理解老娘的顾虑。

    包括媳妇儿在内,所有人都觉得养任务猪是亏本儿的事儿。

    养的越多,将来亏的越多。

    所以在让他们看到养猪的收益之前,想说动他们养猪绝对比登天还要难。

    当即回答:“娘……媳妇儿……”

    “那咱们就先把家里这头任务猪养好。”

    “将来上交任务猪时,如果重量突破一百五十斤,明年咱们就养两头猪。”

    老娘不好打理儿子的积极性跟上进心,拍着桌子回答:“儿子……”

    “别说一百五十斤……”

    “只要你把这头任务猪养到一百四十斤……”

    “不……”

    “达到二等猪的一百三十五斤,明年娘就养两头猪!”

    “都过来吃饭,再过一会儿咱们就要上工了!”

    …………

    下午五点,距离下工还剩一个小时。

    陈伟南拿着代表自己挑稻谷担数的木牌找到大队部。

    每天劳动结束后,社员都会来这里报备一下,确定自己得了多少工分。

    如果有问题当时就解决,过时不候。

    张书记对陈伟南今天的表现非常好,成功打破没人报名挑稻谷的僵局,让自己跟陈队长召开的动员大会没有以尴尬收场。

    看陈伟南喘着粗气站在门口,张书记还以为这小子第一次上工出了什么事儿,赶紧迎出来:“陈伟南同志,你有什么事儿吗?”

    “书记好!”陈伟南赶紧打招呼,表现的非常客气。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大队书记跟队长,看起来权力不大,但只要你还在陈家村大队生活,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离不开他们。

    “今天不是我第一次挑谷子吗?太累了,就想先把工分记了,回去休息一下!”

    “您看?”

    张书记还以为什么事儿,很爽快回答:“这个没问题……”

    “只要你挑满十担稻谷,得到满工分,随时都可以回家。”

    “但如果没有挑满十担稻谷,提前下工就要按规矩扣分!”

    陈伟南马上接话:“书记放心……”

    “我不会让您为难的,今天总共挑了十五担稻谷,按大队新出来的计分政策,总共可以记二十分!”

    张书记很满意陈伟南的懂事儿,然后就被陈伟南接下来话吓得倒吸一口凉气。

    确认陈伟南拿回来的计数木牌没有问题后,一脸惊喜感慨:“我中午就听说咱们大队出了个挑稻谷的怪物,一个上午挑了八担稻谷,没想到这个怪物竟然是你…”

    “你小子不错!”

    “希望以后一直能这么干,不再去镇子上混,让你爹娘省省心!”

    “你去计分员那里登记一下就能回家了!”

    “挑稻谷是计数的,接下来抢收中,只要你每天挑完十担稻谷,拿到满工分,随时可以提前下工!”

    …………

    回家以后媳妇儿正在煮猪食,陈伟南也帮不上什么忙,继续坐在院子里当他的篾匠,争取早一点儿把地笼编完。

    虽然地笼抓到的鱼不大,但在没法儿对外销售挣钱的情况下,只要满足一家老小吃喝就够了。

    真要是一次性搞到太多鱼,他反而不好处理。

    万一让一些有心人知道了,举报到大队,或多或少都会造成一些恶劣影响。

    毕竟漳河里的鱼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大队的公共资产,少量钓几条回家改善改善伙食还没什么,数量太多的话肯定会被扣上一顶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帽子。

    在这个买卖东西都会被定为投机倒把的时候,陈伟南可不想出那个风头去冒险。

    好不容易老天让他重生一世,他只想闷声发大财,让家人避开所有危险,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