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逆天!傻王布局逃京,皇帝傻眼了 > 第70章 军营惊变!老弱病残的宁家军之谜

逆天!傻王布局逃京,皇帝傻眼了 第70章 军营惊变!老弱病残的宁家军之谜

    宁怀瑾来到军营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情况并不乐观。

    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老弱病残。

    士兵们身形佝偻、面色蜡黄,或是伤病在身,步履蹒跚,整个军营都透着一股暮气沉沉。

    哪里有一点点宁家军的模样?

    甚至都不如城里的百姓有精神。

    这一趟,他并未提前向任何人透露行程,仅凭北靖王的身份,径直“闯”入了军营。直奔主将房前。

    他抬手猛地推开王都的房门,

    只见王都正紧锁眉头,在屋内焦躁地来回踱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全然没察觉到有人进来。

    “王大人,这是遇上什么烦心事了?”宁怀瑾朗声道。

    这一开口,瞬间将王都飘忽的思绪拉了回来。

    王都浑身一震,猛地转过头,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慌乱,

    待看清来人是宁怀瑾后,才稍稍镇定了些 。

    “下官只是想起老王爷,不由得心中愤慨。一时失了神。”

    宁怀瑾饶有兴致的看着他,悠悠开口:

    “王叔叔,我一直想问你,我父兄到底为何会战死,甚至连尸首都找不到。

    就算朝廷不派援军,以他们的勇武,也能全身而退才是。”

    王都支支吾吾,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宁怀瑾把他的神情看在眼里,已然起了疑心,外面的军队不像是传闻之中的宁家军。

    再加上王都本就是自己便宜爹的旧部,为什么他们都战死了,而他还活着?

    王都也察觉到了宁怀瑾的神色不对。

    看来他是对我起了疑心了,不愧是他的儿子。

    他不敢再多想,赶紧开口说起来事情的来龙去脉。

    “那日,南京留守耶律安礼率兵叩边,大有长驱直入的趋势,老王爷得知消息,立刻率兵阻敌。

    老王爷低谷了契丹人的实力,最后被围困在山林之中三天三夜,朝廷却迟迟不派援军,最终战死。”

    辽国有三京,分别是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和南京析津府。

    南京,即幽州地区。

    而南京留守通常由辽国皇帝信任的契丹贵族或有能力的官员担任。

    他们在南京地区拥有较高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是南京地区的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

    宁怀瑾很想问他,为什么你还活着?

    但他不能问,一旦问出口,那就代表撕破脸了。

    表面上军营里都是老弱病残,但实际上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也许就是偷梁换柱,所以,他必须先确定,是否还有两万宁家军存在,他们在哪里。

    在确定这些之前,王都还不能动。

    宁怀瑾总觉得他身上有秘密,只是不知道他姓宁、姓郭、还是姓柴。

    还有一件事,也让他觉得越来越有趣了。

    随着对这个世界的深入了解,越发觉得,这个世界好像和华夏历史上的五代重叠了。

    很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他都听过。

    宁怀瑾也不想纠结这些事了,现在还是处理好眼前的事。

    他想裁军,虽说这里的军队是朝廷养活的,但是却是用的易州的税收。

    养活这群人简直就是浪费粮食,估摸着他们很多连战场都没上过,就是拉来充数的。

    “王叔叔,如今易州军备废弛,也是时候做出变革了。

    我想把没上过战场的士卒,全部裁撤,伤残的老兵,只要能走路的,就留下来训练新兵。

    你觉得怎么样?”

    见王都有些犹豫,宁怀瑾再次开口:

    “本王是在通知你,不是跟你商量。”

    这一瞬间,王都在他身上感受到了老北靖王身上那股气势。

    “末将遵命。”王都跪地抱拳道。

    招募士卒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

    主要就是连年战争,导致民生凋敝。

    虽然毗邻辽国的州府,节度使可以招募3到5万人,但实际,人口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么多兵源。

    不过宁怀瑾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本州招不满,那就把爪子伸向周围的州府,特别是后方那些地方。

    有钱、有粮、还有肉,他就不信,老百姓听了不动心。

    在配合上宣传标语,比如保家卫国之类的,一准能行。

    不熟悉的军队,终究不如自己招募来的忠诚。

    而且还可以避免军中混入坏分子。

    宁怀瑾一改之前的严肃,换上一副人畜无害的表情,将王都扶起。

    “王叔叔,折煞我了,您是我父亲的旧部,以后我还要多多仰仗您呢。”

    “为王爷效力,末将肝脑涂地。”

    “好!”

    宁怀瑾这声好,喊的非常大声,又突然,着实把王都吓了一跳,差点又跪下去。

    紧接着他再次说道:

    “王都听令,命你前往其它州府招募士卒三万,王守贞在旁协助,立刻出发。军营由王守素暂时接管。”

    王都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抱拳道:

    “末将领命。”

    宁怀瑾又勉励了几句,便告辞离开。

    走的时候还特意把王守贞叫到一旁,让他盯紧王都,还要注意一下兵源的质量。

    王守贞自然全部应下。

    对于他,宁怀瑾是绝对放心的,不管是情商还是智商,王守贞都能胜任这些。

    他眼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不够用。

    易州城的街巷,街边的摊位鳞次栉比,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市井的喧嚣乐章。

    宁怀瑾的马车缓缓前行,车轮滚动在石板路上,发出沉闷的“咕噜”声。

    “要不,等科举考试的时候直接把中榜的人截流下来?然后在举办一个比武大会?”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实力和朝廷分庭抗礼,但是搞一些小动作,朝廷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缺乏谋士的坏处就是,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想,太累了。

    如果有几个谋士,你提一个意见,他提一个意见,最后采纳与否,全在自己。

    宁怀瑾坐在车内,脑海中还在思索着军营的种种问题,眉头不自觉地微微皱起。

    正想着,马车猛地一顿,车外传来一阵嘈杂的叫嚷声。

    宁怀瑾掀开车帘一看,发现不少百姓都在沈清婉的胭脂铺门口围观。

    “停车,去看看怎么回事。”

    宁十八领命而去。

    片刻后便回来禀报:

    “少主,有人调戏王妃。”

    “草。”

    宁怀瑾直接爆了粗口。

    本来他是要派人保护沈清婉的,但是她以影响生意为由拒绝了。

    他以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也不会出什么事,就也没在派人暗中保护。

    没想到,百密一疏,还是出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