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仙剑,古人傻眼了 第22章 纣王昏庸吗?
第二十二章 纣王昏庸吗?
正说着,光幕来到下一个王朝。
【商朝的灭亡原因。】
【一:统治阶层腐化,商朝后期,统治集团日益腐败,贵族生活奢靡,忽视民生,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二:王权衰落:晚期商王如纣王(帝辛)暴虐无道,滥用刑罚,失去民心,加剧了内部动荡。 】
【三:商朝在后期不断对外发动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同时战争还破坏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使得国家经济陷入困境,难以维持长期的军事行动和国家的正常运转。】
【四:以商王为核心的中央政权对各附属国和部落的控制相对薄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附属国和部落势力逐渐增强,开始对商王朝的统治产生离心倾向,而商王朝却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控制。】
---“胡说!纣王可没有暴虐无道!那都是周人给他加上的罪名!为的就是给自己的叛乱正名!”
---“就是!帝辛可是最后一个人皇!后面的都是天子!降辈儿了!”
---“唉,不说别的,就说纣王废除人祭这点,周文王都拿来当罪了。”
---“纣王的改革背叛了贵族阶级,因开创平民为官的先例,从而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被人联合端了。”
---“唉,纯粹的成王败寇,纣王身上的罪都是周武王强行加到他身上的。”
---“西岐造反说纣王荒淫无度,但他就俩儿子,再看周文王,一百多个,到底是谁荒淫呢?”
.......
大秦。
嬴政原本正饶有兴致地看着关于商朝覆灭原因的记载,起初还不时点头,
可当目光扫到后面的评论时,他脸上的神情瞬间凝固。
整个人都傻了。
“啊?”
嬴政有些难以置信。
“纣王在后世眼中评价这么高的吗?”
“这......这里面是有什么连朕都不了解的内情吗?”
闻言,一旁的扶苏道。
“父皇,虽然儿臣不知道为何纣王会在后世名声大转,但就光幕给出的这几个原因......”
“在儿臣看来,实属站不住脚。”
“哦?”
嬴政好奇的问道:“详细说说?”
“是。”
扶苏欠身行礼。
“先说这第一点,父皇,儿臣才疏学浅,实在不知纣王何时有了‘人皇’这一称号,您知道吗?”
嬴政微微一怔,随即摇了摇头,道:“朕只知三皇,至于这‘人皇’,朕也是头一回听闻。”
“正是如此!”
扶苏接着说道。
“况且《诗经》有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句已然表明商朝乃是顺应天命而建立,商王又何来‘人皇’一说呢?”
“嗯。”
嬴政轻轻颔首,认可道:“言之有理,接着讲讲后面那几条。”
“好,后面就是任用平民这一条。”
扶苏拱手问道。
“父皇,请问傅说是什么出身?”
嬴政:“傅说.....苦役出身,也就是奴隶出身。”
扶苏:“那又是谁任命的?”
嬴政:“......武丁吧?”
“对!武丁时期商朝就有了任用平民的先例了,又怎么会是纣王开创?”
扶苏继续道。
“而且,史料中也没有记载过纣王曾经任用过平民,即便是周武王给纣王列的罪状中也没有提过这一条,只是说纣王不重用王亲贵族,但不重用王亲贵族也不代表重用的是平民吧?”
“嗯,也对。”
嬴政点头赞同:“纣王任用的那些小臣,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他们的权势皆源于纣王,只对纣王一人忠心耿耿。说白了,这些人要么是残暴酷吏,要么就是陪纣王寻欢作乐的跟班。不管是哪一种,对于平民百姓而言,都谈不上是什么好事。”
“继续。” 嬴政抬了抬手,示意扶苏接着说。
“至于废除活人祭祀这一点,更是毫无根据。纣王只是对祭祀之事不甚上心,可从未说过要废除活人祭祀,实际上,纣王在位期间,活人祭祀的事例并不少见。倘若这也算是罪过,那周朝同样存在活人祭祀的情况,他们又为何不摒弃呢?”
扶苏稍作停顿,又道。
“最后便是荒淫这一点。纣王仅有两个儿子,乍看之下,似乎与荒淫之名不符。但也有可能正是因为他荒淫无度,才导致仅有两个儿子。”
“哦?”
嬴政饶有兴致地问道。
“这又是什么道理?”
扶苏摊了摊手:“成日荒淫,导致阳气泄露,完事儿......生不了了呗。”
“哈哈哈哈。”
嬴政大笑道:“扶苏啊,你这也算是胡编乱造了。”
扶苏也笑道:“后人能编,儿臣怎么就不能编呢?”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光幕对纣王的评论,也是忍不住问向朱标。
“后世这些对纣王的评论,你是怎么看的?”
朱标闻言,陷入了片刻的沉思,随后道。
“父皇,孟子曾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史书虽力求详尽地记录过往,但因其编纂过程中,难免受到诸多政治因素的左右,故而所载内容并非全然真实可信。”
“不过,若仅凭主观臆想,在毫无史料依据的情况下妄加揣测,得出的结论同样难以立足。”
“所以,史书对纣王的评论,不可贸然全信,亦不可全然否定。”
“真相究竟如何,已然是无从考究,与其探讨是真是假,不如像李世民那样,以史为鉴,吸取经验。”
听到朱标的这番话,朱元璋很是满意。
“这历史长河浩浩荡荡,无数王朝兴衰更迭,背后藏着的学问,足够咱们探究了。”
“不过话说回来,朕也不相信纣王会像后人说得那般冤枉,那般英勇。”
朱元璋负手而立,口中缓缓说道。
“自古以来,亡国之君从未有一个明君。”
“朕不相信,纣王......”
“会是例外!”
“不过,纣王的黑料却是每个朝代都会加上几条。”
“没办法,时也命也啊~~”
......
正说着,光幕来到下一个王朝。
【商朝的灭亡原因。】
【一:统治阶层腐化,商朝后期,统治集团日益腐败,贵族生活奢靡,忽视民生,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二:王权衰落:晚期商王如纣王(帝辛)暴虐无道,滥用刑罚,失去民心,加剧了内部动荡。 】
【三:商朝在后期不断对外发动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同时战争还破坏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使得国家经济陷入困境,难以维持长期的军事行动和国家的正常运转。】
【四:以商王为核心的中央政权对各附属国和部落的控制相对薄弱。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附属国和部落势力逐渐增强,开始对商王朝的统治产生离心倾向,而商王朝却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控制。】
---“胡说!纣王可没有暴虐无道!那都是周人给他加上的罪名!为的就是给自己的叛乱正名!”
---“就是!帝辛可是最后一个人皇!后面的都是天子!降辈儿了!”
---“唉,不说别的,就说纣王废除人祭这点,周文王都拿来当罪了。”
---“纣王的改革背叛了贵族阶级,因开创平民为官的先例,从而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所以被人联合端了。”
---“唉,纯粹的成王败寇,纣王身上的罪都是周武王强行加到他身上的。”
---“西岐造反说纣王荒淫无度,但他就俩儿子,再看周文王,一百多个,到底是谁荒淫呢?”
.......
大秦。
嬴政原本正饶有兴致地看着关于商朝覆灭原因的记载,起初还不时点头,
可当目光扫到后面的评论时,他脸上的神情瞬间凝固。
整个人都傻了。
“啊?”
嬴政有些难以置信。
“纣王在后世眼中评价这么高的吗?”
“这......这里面是有什么连朕都不了解的内情吗?”
闻言,一旁的扶苏道。
“父皇,虽然儿臣不知道为何纣王会在后世名声大转,但就光幕给出的这几个原因......”
“在儿臣看来,实属站不住脚。”
“哦?”
嬴政好奇的问道:“详细说说?”
“是。”
扶苏欠身行礼。
“先说这第一点,父皇,儿臣才疏学浅,实在不知纣王何时有了‘人皇’这一称号,您知道吗?”
嬴政微微一怔,随即摇了摇头,道:“朕只知三皇,至于这‘人皇’,朕也是头一回听闻。”
“正是如此!”
扶苏接着说道。
“况且《诗经》有言:‘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此句已然表明商朝乃是顺应天命而建立,商王又何来‘人皇’一说呢?”
“嗯。”
嬴政轻轻颔首,认可道:“言之有理,接着讲讲后面那几条。”
“好,后面就是任用平民这一条。”
扶苏拱手问道。
“父皇,请问傅说是什么出身?”
嬴政:“傅说.....苦役出身,也就是奴隶出身。”
扶苏:“那又是谁任命的?”
嬴政:“......武丁吧?”
“对!武丁时期商朝就有了任用平民的先例了,又怎么会是纣王开创?”
扶苏继续道。
“而且,史料中也没有记载过纣王曾经任用过平民,即便是周武王给纣王列的罪状中也没有提过这一条,只是说纣王不重用王亲贵族,但不重用王亲贵族也不代表重用的是平民吧?”
“嗯,也对。”
嬴政点头赞同:“纣王任用的那些小臣,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他们的权势皆源于纣王,只对纣王一人忠心耿耿。说白了,这些人要么是残暴酷吏,要么就是陪纣王寻欢作乐的跟班。不管是哪一种,对于平民百姓而言,都谈不上是什么好事。”
“继续。” 嬴政抬了抬手,示意扶苏接着说。
“至于废除活人祭祀这一点,更是毫无根据。纣王只是对祭祀之事不甚上心,可从未说过要废除活人祭祀,实际上,纣王在位期间,活人祭祀的事例并不少见。倘若这也算是罪过,那周朝同样存在活人祭祀的情况,他们又为何不摒弃呢?”
扶苏稍作停顿,又道。
“最后便是荒淫这一点。纣王仅有两个儿子,乍看之下,似乎与荒淫之名不符。但也有可能正是因为他荒淫无度,才导致仅有两个儿子。”
“哦?”
嬴政饶有兴致地问道。
“这又是什么道理?”
扶苏摊了摊手:“成日荒淫,导致阳气泄露,完事儿......生不了了呗。”
“哈哈哈哈。”
嬴政大笑道:“扶苏啊,你这也算是胡编乱造了。”
扶苏也笑道:“后人能编,儿臣怎么就不能编呢?”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光幕对纣王的评论,也是忍不住问向朱标。
“后世这些对纣王的评论,你是怎么看的?”
朱标闻言,陷入了片刻的沉思,随后道。
“父皇,孟子曾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史书虽力求详尽地记录过往,但因其编纂过程中,难免受到诸多政治因素的左右,故而所载内容并非全然真实可信。”
“不过,若仅凭主观臆想,在毫无史料依据的情况下妄加揣测,得出的结论同样难以立足。”
“所以,史书对纣王的评论,不可贸然全信,亦不可全然否定。”
“真相究竟如何,已然是无从考究,与其探讨是真是假,不如像李世民那样,以史为鉴,吸取经验。”
听到朱标的这番话,朱元璋很是满意。
“这历史长河浩浩荡荡,无数王朝兴衰更迭,背后藏着的学问,足够咱们探究了。”
“不过话说回来,朕也不相信纣王会像后人说得那般冤枉,那般英勇。”
朱元璋负手而立,口中缓缓说道。
“自古以来,亡国之君从未有一个明君。”
“朕不相信,纣王......”
“会是例外!”
“不过,纣王的黑料却是每个朝代都会加上几条。”
“没办法,时也命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