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贾琏:我要这红楼,万艳同欢 > 第48章 天青色等烟雨

穿成贾琏:我要这红楼,万艳同欢 第48章 天青色等烟雨

    贾琏疾奔扬州。

    抵达时,烟雨倾城。

    见到林如海。本当四十岁的盛年,可是看上去却像一夕老了十岁。

    失去妻子的悲痛,让他越发清癯,便是直立之时,腰背也已经略微佝偻。

    贾琏知道,林如海这样的身姿也证明他身负重病。

    只是饶是如此,林如海却也依然儒雅绰约,风姿翩然。

    不知怎地,看见他,贾琏就仿佛看见烟雨雾霭之下摇曳的万顷松涛。

    君子如竹,空心有节,然则身周凄风苦雨,让他无法笔直挺立,不得不躬身摇曳。

    ——历朝历代,巡盐御史都是天下第一号的肥缺。

    然则,这官职要肩负的责任也堪比天大。

    林如海一介书生,又是旧日勋贵出身,自己夹在这两种身份的夹缝里,本身许多事便都要左右脑互搏。

    更何况,江南盐商巨富,谁背后在朝堂里没几棵背靠的大树?

    想必林如海看似在江南与商贾角力,实则却是在背后与朝堂上那些高位者暗战,其掣肘之处,不难想象。

    可饶是如此,林如海眉间依然可见清正、坚毅,并未被凄风苦雨迷了眼、乱了神。

    贾琏掸去身上风尘,正色见礼。

    “姑父,内侄来晚了。”

    林如海也同样讶异于眼前少年的神色。

    他当年在京中,自然见过贾琏。彼时这个孩子眉间一片桃花温软之色。

    虽说这孩子本性并无太多纨绔习气,然则神色之间终究少了坚定。

    可是时隔数年再见,却见这孩子一袭长衫从门外迎着风雨而来,眼底眉梢,全是金玉一般的润泽与坚定。

    林如海倒好奇,听说这孩子不爱读书,国子监都正经去几天。那究竟是什么,淬炼了他?

    林如海亲自托起贾琏手肘:“贤侄未晚。”

    “实则,琏儿你来得超乎我想象。”

    古来女子远嫁,若是身故,尤其是病故,必须要等娘家人来看过之后,才能下葬。

    若以京城和扬州的距离,即便运河未有枯水的河道,没遇上官船运粮等肃清河道,天气水文也一切顺利,行船也得二十余日。

    原本林如海还曾担心妻子贾敏不知要多久才能入土为安。

    可是这琏儿竟然是早早就来了,纵然身在金陵,与扬州也只是一步之遥。

    就仿佛,这孩子竟能预见到什么似的。

    贾琏自然不能说自己是穿越来的,他只归功到贾母身上。

    “终究是母女连心,老太太一直惦记着小姑妈,早就吩咐侄儿早些完婚,等完婚后来看望姑妈。”

    “是侄儿不肖,婚事上一直踟蹰,这才耽误了些时日。不然,应该早就南下,或许还能见小姑妈最后一面。”

    林如海悲痛垂首,旋即却淡淡平静下来。

    “琏儿你之前坠马,险些丧命之事我也听说了。”

    “我明白,并非是你在婚事上踟蹰不前。倒是你,在这终身大事上慎之又慎。”

    林如海轻拍贾琏手肘:“你做得对。终身大事,姻亲相系,不可草率。”

    贾琏虽然年轻,但是好在身上还有个捐的五品同知。他是官身,便合适在前堂与前来吊唁的各色人等相见。

    除了江南行省左右的府道县的官员之外,江南盐商更是络绎不绝。

    官员们都是执礼,倒是那些盐商们花活无数。

    只见他们一个个的进门就跌跌撞撞,嚎啕大哭;

    有的甚至身形都飘了,白脸黑眼圈,竟像是好几天没吃没睡了一般。

    盐商们生动演绎了什么叫「如丧考妣」。

    就好像他们才是林黛玉,贾敏是他们亲妈。

    偏林如海还给他们面子,每一个都亲自接待。

    贾琏看不下去,悄声问:“姑父,黛玉呢?”

    林如海忙叫管家引了贾琏去后宅。

    穿堂而过,越过垂花门。

    这一路随着脚步,贾琏的心也在悄然地怦然。

    终于要见到黛玉了。

    抬头看一眼天际,微雨蒙蒙。

    不知怎的,一句歌词就这样自己蹦了出来: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呼啦啦,一阵风来,裹着细雨,吹动垂花门上白纸糊的灯笼。

    飒飒声响,引得垂花门内正在举哀的女眷全都回头望来。

    那一群女人之中,贾琏一眼便望见了那个小小的身影。

    不仅仅是因为她小,也更因为所有女人都回头看向他,唯有她一动未动。

    那小小的背影,脊骨挺直,双肩虽然纤弱却平静如仪。

    贾琏微微屏息。

    任凭眼前细雨如幕,打湿了他的睫尖。

    一位嬷嬷见来了男子,便赶忙上前来。

    管家与那嬷嬷介绍:“这位是荣府的琏二爷。太太的嫡亲内侄。”

    “年未弱冠,尚未婚配。所以进内宅来吊唁,倒也不必避忌。”

    那嬷嬷这才点头,向贾琏福身:“老奴请琏二爷的安。”

    管家介绍:“这位是王嬷嬷。小姐自小便是王嬷嬷陪在身边。”

    贾琏连忙一揖到地:“林妹妹多亏有嬷嬷看顾扶持。晚辈替仙去的姑母,谢过王嬷嬷。”

    王嬷嬷可不敢受礼,忙偏身在一旁,避了开去。

    “小姐率领女眷举哀。琏二爷先请入内吧,等举哀完毕,老奴自会请小姐来见。”

    虽然有管家解释,贾琏是夫人内侄,且尚未加冠、也未成婚,可以看做尚未成年,与这样举哀的情形之下与女宾们相见也无大碍;但是王嬷嬷还是坚持将贾琏先引入室内。

    可见,王嬷嬷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贾琏没不高兴,反倒是欣慰的。

    有这样的嬷嬷陪在黛玉身边,这对黛玉来说反倒是好事。

    无论任何年代,女孩子洁身自爱总是难得可贵。

    贾琏进了偏厅,隔着窗纱望向外间。

    方才眼前所见的场景,与他曾经预想的不同。

    他本以为,这凄风苦雨里,林家内宅里应该只有黛玉一个女孩儿呢。

    可事实上,内宅的院子里乌央乌央全都是人。

    宾客是当地官员和盐商们的女眷。

    此外还有林家自己的人。

    看黛玉身边还有几个年轻女子一同行礼。

    看年纪都是二三十岁。

    看神情更不像是林家的族亲——林家五代单传,便是还有几房极远的堂亲,但是早都不太来往了。

    所以这几个女子倘若是林家堂亲,不可能面上是这个神情。

    ——她们看似悲伤,可那悲伤却更像是在表演。

    贾琏皱眉头。

    回想《原书》,有那么几行字他当年都是忽略过的。

    此时重新跳回眼前,让他有一些触目心惊。

    “林如海曾有一子,三岁夭折。另有几房姬妾……”

    贾琏幽幽抬眸。

    看样子,那几个女人就是林如海的姬妾喽。

    而且内里,还有一个曾经为林如海生过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