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抗日:民国大医生 > 第35章 开设诊所

抗日:民国大医生 第35章 开设诊所

    陈知文现在身上全部加起来的存款大概有三千块钱,其中一千是卖掉家里老宅的钱,两千块钱是自己在东京赚的。

    他以为三千块钱不是一笔小钱,足够自己在上海租房办诊所,结果没想到被现实给狠狠打击到了。

    正当陈知文不知道应该用哪里找钱的时候,是田川次郎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天是陈知文去领事馆里给大家检查身体的日子。

    原本田川次郎想着就让陈知文白拿钱,等到有人生病了再让陈知文过来治疗。

    但是陈知文不好意思每个月白拿这一百五十块钱,于是决定每个月给领事馆的所有人检查一次身体。

    说是检查实际上就是简单地进行查体,然后量一下血压,听一下心脏。

    不过对于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来说这已经是很好的待遇。

    毕竟现在还没有所谓的体检,大家都是有病忍不住了才会去找医生看病。

    现在有医生体检自然是将自己的问题给说出来。

    陈知文一直都是非常认真地帮大家体检,但是田川次郎看出来他有不高兴的地方。

    作为一个常年和别人打交道的官员,田川次郎对观察别人非常有经验。

    “中村桑怎么表现得有些不高兴的样子?”

    “我最近在为我的诊所发愁,我想成立一家诊所,但是没有合适的位置,前不久找到一个铺位但是价格又不是我能承担的。”陈知文说明了情况。

    “这有什么难的,你为什么不在公共租界成立诊所呢,你要是在这附近成立诊所,我们这旁边的这个铺子就能免费给你使用。”

    田川次郎将陈知文直接带到旁边的小楼。

    这是一栋三层小楼,位于公共租界,但是又不在日租界里边,在外边观察一周之后,陈知文就两眼冒光。

    “这位置好啊,这位置确实很好。”陈知文转过头来对田川次郎确认道,“您确定这个地方给我免费使用吗?”

    田川次郎解释自己能将这块上好的铺子给陈知文使用的原因,“这个房子我们之前想着用来容纳领事馆拓展之后的机构,但是因为机构缩减的原因现在就这样空了下来。”

    这个房子要是普通的房子,田川次郎也就直接卖掉了,只是这栋房子距离领事馆只有几百米的距离,这么近的距离随便卖掉肯定是不行的。

    但是现在正好可以交给陈知文,让他开设诊所,这样可以卖陈知文一个人情,同时也解决了领事馆成员以后生病的问题。

    陈知文没有过多考虑直接答应下来。

    在陈知文的要求下,田川次郎还是很正规地和陈知文签署了一份租房协议,在协议中以一百块钱一年的价格租下这栋房子五年的时间。

    在确定了位置之后,陈知文就开始置办诊所里边的医疗设备。

    首先就是x光机这样的设备,这东西是一定要有的,陈知文本来是想直接进口德国最好的设备,一问价格才知道居然要三千多块钱,直接就是自己手上的全部存款。

    但是陈知文很快就找到办法,他委托中村次郎在日本帮子购买日本产的x光机设备,然后还有那些医疗设备陈知文都交给中村次郎去制作。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陈知文需要的东西就从日本发来。

    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就差辅助陈知文的护士还有助手,但是陈知文不急着寻找,因为自己手上以后会有一大批的免费劳动力。

    在上海你要是去找个工人,找个翻译,找个文员,这些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在报纸上刊登一下招聘广告就会有一群人过来应聘。

    但是医生护士这样的职业,你就算报下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都不一定有人过来应聘。

    原因很简单,现在上海的医护人员实在是太紧缺了。

    现在整个上海一共才一百多家大大小小的医院诊所,其中还包括牙科诊所。

    原本上海有好几所医学院校,每年加起来能够培养的医学生超过一百位。

    但是好景不长,其中培养医学生的大户中央大学医学院整体搬迁到南京,于是乎整个上海现在一年能够培养的医学生就这样跌到五十不到的人数。

    培养医学生本来就是一件难事,成本很高,对于学生的要求也很高。

    五十位毕业生能留在上海的不过十几个人,因为他们不管在哪里都能找到好工作,不管在哪里都是座上宾。

    陈知文知道现在他是找不到合适的护士还有助理的,于是将目光放在那些还没有毕业的学生身上。

    陈知文是懂压榨学生的,他打算给学生一点点补贴,美其名曰勤工俭学。

    因为是给自己当助理当护士,所以还是实习。

    不过他的美梦到此结束,因为接下来就要面临招揽学生这个难题。

    他本来以为这是一件难事,但是没想到学生们对于陈知文这个已经在《柳叶刀》上发表论文的老师很感兴趣。

    其中一些很有头脑的学生已经开始了解陈知文开创的幼儿肿瘤这个细分领域。

    文华大学医学院学生宿舍。

    这是一间两人宿舍,左边的床铺主人名叫林向东。右边的床铺主人名叫刘金铭。

    这是一个晚上,两人躺在床上聊天。

    文华大学虽然豪横,但是也没有那个实力给学生宿舍全天通电。

    晚上十一点准时熄灯。

    但是作为年轻人精力旺盛,十一点看似很晚但是总是睡不着。

    “你以后打算选择哪个领域?”刘金铭侧头问道。

    “我啊,我打算选择那个新来的老师。”林向东说道。

    “你怎么选择那个年轻的老师,而且幼儿肿瘤这个领域真的值得我们去深入地研究吗?”刘金铭对于林向东的选择表示怀疑。

    在他看来,幼儿肿瘤这个领域实在是太小了,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多大的帮助,他想去选择胸外科,这样自己以后能做的手术会多一些。

    但是林向东的想法和刘金铭的恰恰相反。

    他认为作为医生,手艺在精不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