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被逐出家门从破冰捞鱼开始 > 第190章 扩大规模

被逐出家门从破冰捞鱼开始 第190章 扩大规模

    附近乡镇的草药送的差不多了,梁山台带着船队来了,七八艘货船拉得满满当当,也亏得仓库里没有多少粮食,不然放都没地方放。

    卸完草药,船队拉上药品走了,梁山台牵着马跟着李永生回了公府。

    “侯爷,抓紧加盖房子吧!必须得扩大生产规模了”。

    “老梁,药物不够卖了”?

    “何止是不够啊!从来就没有够卖过,现在好了,兵部加大了采购的数量,民间能用的更屈指可数了,价格炒得沸沸扬扬,便宜了那些二道贩子”。

    李永生把梁山台带进了前厅。

    “老梁,扩大规模简单,我住的老房子都能改成药坊,人手也多的是,草药运来了,原材料也不缺了,我和婶婶打个招呼,下次来产量就能翻倍了”。

    小竹和小舒送来了饭菜,简简单单的四菜一汤,李永生给梁山台倒上了冰酒。

    “老梁,还有一件事情,搬山酒和担山酒,定海王不打算做独家生意了,每个月只要千斤,专做皇城的生意,其他地方你可以顺便做一下,我这里出价还是三两银子,卖价不能变,十两银子或者一两金子,中间的利润你可以和经销商分配,不过这玩意儿多了就不值钱了,每个月最多给你一万斤”。

    梁山台端着冰镇烈酒一饮而尽,痛快!一万斤酒,自己可以搞四五成的利润,那就是四五万两银子,这和白送基本差不多。

    “侯爷,这钱山台赚了不会乱花的,收成还是归县衙,早早晚晚还会用在百姓身上”。

    “老梁,我还不放心你么?你看着弄就是”。

    “侯爷放心,我更要自觉,现在商队的事我基本不插手了,每个月查一次账就好,查账也不是老梁我自己查,县城的乡绅都有代表参与,另外还请了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者,到现在还没出什么问题,但是商队经略的钱太多了,不得不妨”。

    李永生笑着点头,老梁办事还是非常靠谱的。

    “赶紧吃菜吧!本侯现在最头疼的就是钱的事,家里都快堆满了”。

    梁山台一口酒呛住了,剧烈的咳嗽了一会儿。

    “侯爷,你现在应该称呼本公了,不过看上去年龄小了些哈,还有,侯爷赚钱多那是你自己的本事,不要和我炫耀,我很仇富的”。

    老梁今天没打算走,冰镇烈酒一个劲的往肚子里灌,曹元青回来了,都是熟人没必要客气,洗洗手后加入了战场。

    “总算是忙过这一段了,公爷,县尊,夏粮和秋粮丰收,再加上草药卖了些钱,平安乡白天已经人满为患了,大集那天,集上的货物都快卖空了,盛世景象啊!看着比吃了蜂蜜还甜”。

    梁山台已经有了三分醉意。

    “元青,那还等什么?赶紧敬公爷一杯啊,不行,敬三杯”。

    碰上两个酒鬼,李永生虽然喝的是原酒,也喝得醉醺醺了,给梁山台安排好了住宿,回屋倒头就睡。

    功夫和刀法是绝对不能耽误的,即使有些头疼,李永生也起的很早,云飞扬说梁山台已经离开了,去厨房摸了两个大馒头带着走的,李永生听完有些感慨,这还真是拿自己当牲口使啊!

    练了一个早上的功夫和刀法,把箭术也熟悉了一遍,见婶婶出了小院,李永生赶紧喊住了。

    “婶婶,去我娘那里,我有点事情要交代一下”。

    爹娘和小舒正在吃早饭,虽然住了一个院子,永生大多数时间是不回来吃的,时间长了他们也不等了,李永生让婶婶坐下,自己盛了碗豆腐脑,突然想起来这个世上还没吃过煎饼,对了,从来没见过谁家吃红薯,这样高产的东西,没看到说明是真的没有,或许别的国家应该有的,以后想办法去搞一下。

    “娘,婶婶,酒房和药房都要加大生产了,酒坊一天要蒸出来最少三四百斤烈酒,药房的产量要增加两到五倍,说说有什么困难吧”!

    母亲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永生,我们造不出这么多原酒啊”!

    “这个简单,分流一下,原酒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村子里谁家都能生产,我们村如果生产不出来,就去隔壁的村子下通知,我们只管提要求出钱买就行,质量要把好关,价格可以贵一点,不是给王院外的一百文一斤了,给梁县令的商队卖,三两银子一斤”。

    一屋子人全被惊讶到了,他们也知道在皇城卖一两金子一斤,但那是王爷的生意,让他们卖,怎么敢卖这么高的价格?三两银子,成本也就几十文钱吧!

    “永生,蒸馏的人也不够,也不能只是在酒坊南屋蒸馏,有很多乡亲问过我,可以多招些人么”?

    “娘,尽管招人就是,村子里招不够招村外的,尽量年轻一些,你和二伯母以后别参与蒸馏了,管管人指点一下就好,蒸馏房不够可以用东屋和西屋,实在不行把我们老家也用上”。

    婶婶看着李永生说道:

    “永生,我那老家也闲着,现在河边有大仓库了,做仓库也用不到,不行也用上吧”!

    李永生喝着豆腐脑,感觉不过瘾,把盘子里的辣椒咸菜扒拉上了一半。

    “婶婶,药坊的人肯定也不够的,可以从村子里再雇,男劳力不要,岁数太大太小的也不要,其它的你看着办就行,要是药坊待不开就去你家再开条生产线”。

    李永生家酒坊和药房招人的消息散出去,村子里的人都疯了,盼了很久了,终于要轮到自己了么?婆娘可以去,闺女上次没赶上,这次保准可以去,还有半大小子,一家三口去做工,不说是天天大鱼大肉,起码不会半年不闻荤腥了,至于家里的地,自己辛苦一点完全忙得过来,再说了,农忙的时候酒坊药坊还放工,根本不用担心耽误了农时和收成。

    李永生的祖宅,三家人又重新聚在了一起,脸上的落寞显而易见。

    “大哥,你真能拉下脸让孩子去报名”?

    “老五,怎么说话呢?我是我,孩子是孩子,永生公爷大度,应该不会那么斤斤计较的”。

    大伯说的话连他自己都不信,却妄图说服四弟和五弟,主要是孩子们一起去,被拒绝了不至于那么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