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 > 第74章 杨玉环的周旋

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 第74章 杨玉环的周旋

    杨玉环身处这风云变幻的宫廷乱局之中,眼见皇上与杨国忠之间的嫌隙如鸿沟般日益加深,内心忧心如焚,仿佛有千万根针在扎。她深深明白,在这安禄山叛军如狼似虎、外敌强势入侵的生死存亡关头,宫廷之内必须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如若继续内部分裂、争斗不休,那大唐的锦绣江山必将如风中残烛,转瞬即逝。

    于是,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杨玉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在李隆基与杨国忠之间调和矛盾的艰难征程。这一日,她轻移莲步,来到了李隆基的寝殿。只见皇上斜靠在龙榻之上,面容憔悴不堪,双眼布满血丝,满脸的疲惫与愤怒交织,仿佛被一场无形的风暴席卷过。杨玉环见状,心中一阵揪痛,眼眶也微微泛红,她轻轻走到皇上身边,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说道:“陛下,如今安禄山那贼子叛乱,战火纷飞,国家正深陷于水深火热的危难之际啊。此刻,咱们实不能再这般自相残杀、内耗国力了。杨国忠纵然犯下过错,但当下绝非追究他罪责的时候,咱们当务之急是集思广益,一同谋划如何抵御外敌,击退安禄山的虎狼之师啊。”

    李隆基缓缓抬起头,目光有些空洞地看着杨玉环,随后重重地叹了口气,语气中满是痛心疾首:“爱妃,你有所不知,杨国忠这等逆臣贼子,竟妄图趁着这混乱局势,逼迫朕退位让贤,他的野心简直比那吞天的巨兽还要大!朕对他恩重如山,他却如此忘恩负义,朕怎能轻易饶恕他?”

    杨玉环眼眶含泪,双手轻轻拉住李隆基的手,声音轻柔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陛下,臣妾深知杨国忠此番所作所为实在过分至极。可眼下,咱们的首要使命乃是将安禄山赶出大唐的疆土,保住这祖宗传下来的锦绣江山。等成功打败了安禄山,再去处置杨国忠也为时不晚啊。陛下,就请您看在臣妾的薄面上,暂且忍耐这一时的愤怒吧。”

    李隆基听着杨玉环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语,心中那熊熊燃烧的怒火仿佛被一阵清风吹过,稍微平息了些许。他深情地凝视着杨玉环,眼中满是柔情与欣慰:“爱妃,你心地纯善,总是事事为大局考虑。只是杨国忠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朕大失所望,痛心不已。”

    杨玉环微微颔首,接着说道:“陛下,臣妾定会去找杨国忠,苦口婆心劝他回头是岸,让他明白当下应以国家大局为重,放下个人的私欲。”

    李隆基点了点头,神色中带着一丝期许:“好吧,爱妃,那就辛苦你跑一趟了。但愿杨国忠能听得进你的劝告,迷途知返。”

    随后,杨玉环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杨国忠的府邸。见到杨国忠后,她收起往日的温婉,神情变得极为严肃,声音中带着几分斥责:“兄长,你怎能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呢?如今安禄山叛乱,大唐江山危在旦夕,摇摇欲坠。你非但不竭尽全力辅佐皇上,共度难关,反而妄图趁机谋取个人私利,你这般行径,如何对得起皇上平日里对你的信任与厚待?又如何对得起咱们杨家满门的荣耀与名声?”

    杨国忠却满不在乎地撇了撇嘴,脸上露出一丝不屑:“妹妹,你终究是妇人之见,不懂这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如今这局势,李隆基已然无力回天,大唐的衰败已成定局。咱们必须得为自己的将来早做打算,另谋出路。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咱们杨家能在这乱世之中延续荣华富贵,长久昌盛啊。”

    杨玉环一听,心中愈发着急,她向前一步,目光紧紧盯着杨国忠:“兄长,你大错特错了!你这般自私自利的行为,只会让杨家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一旦因为你,致使大唐江山覆灭,那咱们杨家必将成为千古罪人,遭受万世唾骂。你赶紧悬崖勒马,收手吧,与皇上携手并肩,共同想办法应对安禄山的叛乱。”

    杨国忠却不为所动,缓缓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疯狂与决绝:“妹妹,我已然走到了这一步,开弓没有回头箭,再也无法回头了。你不必再白费口舌劝我了。”

    杨玉环看着杨国忠那固执己见的模样,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无奈。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这番劝说在已被权力蒙蔽双眼、冲昏头脑的杨国忠面前,犹如微风拂过顽石,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他已然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

    无奈之下,杨玉环只能拖着沉重的步伐,黯然回到李隆基身边。她将与杨国忠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知了皇上。李隆基听后,仰天长叹一声,声音中充满了失落与悲凉:“看来,杨国忠是铁了心要背叛朕,与朕为敌了。”

    杨玉环看着皇上那落寞的身影,强打起精神说道:“陛下,虽然杨国忠执迷不悟,但咱们绝不能就此放弃。咱们还是要竭尽全力,想办法团结其他忠心耿耿的大臣,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安禄山的叛乱。”

    李隆基点了点头,眼神中重新燃起一丝斗志:“爱妃说得对。朕身为大唐天子,肩负着祖宗的重托,怎能就这么轻易放弃?朕发誓,一定要保住大唐的江山,绝不让安禄山那贼子得逞。”

    虽然杨玉环此次调和矛盾的努力付诸东流,但她心中那团为大唐、为皇上燃烧的炽热火焰并未熄灭。她深知,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尚存,自己就必须倾尽全力,为守护大唐的江山社稷,为皇上排忧解难,奉献出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