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 第93章 内部动荡
热门推荐:
薅光系统羊毛后,她飞升了
开夜车而已,惊动了阴阳两界大佬
与渣夫双重生,他满门落败我旺百年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第一剑魔
重生60带空间
末世之非正常生存
龙族:从黑太子开始
葬神塔
在安禄山叛军如恶狼般紧紧围困京城,局势愈发岌岌可危之时,一场悄无声息却又惊心动魄的暗流,正在朝廷内部悄然涌动。这股暗流,犹如隐藏在黑暗中的毒蛇,正慢慢侵蚀着大唐本就摇摇欲坠的根基,它的名字,叫做 “投降”。
一些平日里看似忠诚的大臣,在叛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心中的信念瞬间崩塌。他们满心满眼都是对死亡的恐惧,对荣华富贵的贪婪渴望,让他们彻底丧失了作为臣子的底线与忠诚。在他们看来,京城被攻破似乎已成定局,为了给自己和家人谋取一条生路,他们竟背着李隆基,偷偷与安禄山取得了联系。
“安禄山承诺,只要咱们能劝皇上开城投降,不但能保咱们性命无忧,还会让咱们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说不定比在这摇摇欲坠的朝廷里还要风光。” 一位参与暗中联系的大臣,在一个隐秘的角落里,对着另一位同样心怀鬼胎的大臣低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与贪婪,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安禄山阵营中飞黄腾达的景象。
“这…… 这可是叛国的大罪啊!一旦事情败露,咱们将万劫不复,日后又该如何面对天下人?” 另一位大臣虽然也被这诱人的条件所动摇,但心中尚存一丝犹豫与恐惧。他深知,背叛朝廷、背叛皇上,这是天理难容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必将遭受千古骂名。
“哼,都到这时候了,还管什么天下人?什么千古骂名?要是不投降,城破之日,咱们都得死,全家老小都得跟着遭殃!你难道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陪着你一起死吗?” 第一个大臣不耐烦地反驳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威逼利诱,试图说服对方。
在这一番威逼利诱之下,这位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大臣,心中的天平也渐渐开始倾斜。他咬了咬牙,长叹一声,仿佛是在给自己最后的心理暗示:“罢了罢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于是,这些心怀不轨的大臣们开始在朝廷内部秘密活动起来。他们如同鬼魅一般,在阴暗的角落里穿梭,寻找着那些意志同样不坚定的大臣,试图将他们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中来。他们用各种花言巧语,描绘着投降后的美好前景,又用京城即将被攻破的恐怖场景来吓唬那些还在犹豫的人。
“如今京城被围得水泄不通,粮草日益短缺,将士们士气低落,根本无力抵挡叛军的进攻。咱们要是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而投降了,不但能保住性命,还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呢?” 他们在各个隐秘的场合,不断重复着这些话语,蛊惑着更多的人。
随着他们的不断拉拢,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动摇,投降派的势力在朝廷内部逐渐壮大。他们甚至开始商讨起具体的投降计划,如何劝说李隆基开城投降,如何与安禄山里应外合,以确保自己在投降后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咱们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在朝堂上一起向皇上进谏,劝说他投降。最好能让那些平日里与皇上关系亲近的大臣也加入咱们,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一个大臣低声谋划着。
“没错,而且咱们要提前与安禄山那边沟通好,确定好投降的细节,以免出现什么差错。” 另一个大臣附和道。
然而,他们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却逃不过一个人的眼睛,那就是心思细腻的杨玉环。她虽身处后宫,却时刻关注着朝廷内外的局势变化。凭借着自己敏锐的直觉和宫女太监们传来的各种消息,她渐渐察觉到了这股隐藏在朝廷内部的投降暗流。
杨玉环深知,这股暗流一旦无法控制,朝廷必将陷入内乱,京城的防线也将在瞬间崩塌。她心急如焚,深知此事刻不容缓,必须立刻告知李隆基,让他早做防范。
“不行,我得马上提醒陛下,不能让这些叛徒的阴谋得逞。” 杨玉环顾不上宫中的繁文缛节,立刻起身,匆匆前往李隆基的寝宫。
见到李隆基后,杨玉环顾不上喘口气,便将自己察觉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详细告诉了他。她的神情严肃而焦急,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陛下,臣妾听闻朝廷里有人暗中与安禄山勾结,企图劝说您开城投降。这些人实在是狼心狗肺,不顾国家大义,只想着自己的私利。陛下一定要小心防范啊,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李隆基听了杨玉环的话,犹如五雷轰顶,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气得浑身发抖,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这群逆臣!朕对他们不薄,平日里给他们高官厚禄,信任有加,他们竟然在这关键时刻背叛朕,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朕定要将他们碎尸万段,以泄朕心头之恨!”
杨玉环看着盛怒之下的李隆基,赶忙轻声安慰道:“陛下,您先消消气。如今局势危急,咱们不能打草惊蛇。这些叛徒必定行事谨慎,暗中勾结,咱们若贸然行动,恐怕会让他们狗急跳墙,做出更过激的举动。陛下可以暗中派人调查,看看都有哪些人参与了此事,收集好证据,然后再一网打尽。”
李隆基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知道杨玉环说得有理,在这关键时刻,必须保持冷静,不能因一时的愤怒而坏了大事。他咬牙切齿地说道:“爱妃说得对,朕绝对不会放过这些叛徒!朕要让他们知道,背叛朕、背叛大唐的下场,将是无比凄惨的!”
于是,李隆基立刻暗中安排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心腹大臣,秘密展开调查。这位心腹大臣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每一条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他利用自己在朝廷中的人脉和眼线,如同一只敏锐的猎犬,在黑暗中追踪着那些叛徒的踪迹。
同时,李隆基也开始加强对宫廷和朝廷的戒备。他增加了皇宫内外的侍卫巡逻次数,对进出宫廷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盘查,以防投降派与安禄山的人暗中勾结,传递消息。他还秘密召见了一些忠诚可靠的将领,将京城内部可能出现叛徒的情况告知他们,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有变故,务必确保京城的安全。
“你们务必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朝廷内外的动静。若有任何异常情况,立刻向朕汇报。朕绝不允许任何人背叛大唐,破坏京城的安宁。” 李隆基对将领们严肃地说道。
将领们纷纷抱拳领命,齐声说道:“陛下放心,末将等定当全力以赴,誓死保卫京城,保卫陛下!”
然而,调查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投降派的大臣们行事极为谨慎,他们深知一旦事情败露,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因此,他们的每一次会面都选择在极为隐秘的地方,而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小心,尽量避免留下任何把柄。
负责调查的大臣在经过一番艰难的排查后,虽然发现了一些可疑的迹象,但却始终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确定究竟有哪些大臣参与了投降阴谋。这让李隆基和杨玉环都感到十分焦急。
“陛下,目前虽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还不足以确定具体的人员。这些叛徒实在是太过狡猾,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线索。” 心腹大臣向李隆基汇报调查进展时,无奈地说道。
李隆基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继续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不要打草惊蛇。朕相信,只要他们继续行动,就一定会露出破绽。”
在这紧张的调查过程中,朝廷内部的气氛变得愈发压抑。大臣们之间互相猜疑,不知道谁是隐藏在暗处的叛徒。而那些真正参与投降阴谋的大臣,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在朝堂上与其他大臣讨论战事,心中却在焦急地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实施他们的投降计划。
杨玉环也没有闲着,她在后宫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宫女太监们在宫廷内外收集各种消息。她希望能从一些细微的线索中,找到更多关于投降派的信息,帮助李隆基尽快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你们要多留意宫廷里的动静,无论是大臣们之间的交谈,还是宫女太监们听到的只言片语,都要及时汇报给本宫。” 杨玉环对身边的宫女太监们说道。
“是,娘娘。” 宫女太监们纷纷领命,开始更加留意身边的一切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降派似乎察觉到了一些异样。他们发现最近宫廷内外的戒备明显加强,一些平日里与他们来往密切的人也开始对他们避而远之。他们心中开始有些慌乱,担心自己的阴谋已经被发现。
“最近这情况不太对劲啊,是不是咱们的事情败露了?” 一个投降派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别自己吓自己了,咱们行事如此小心,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被发现。或许只是因为战事紧张,皇上加强了戒备而已。” 另一个大臣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也同样没底。
为了试探虚实,他们决定暂时收敛一些行动,观察一段时间。这让负责调查的大臣一时间陷入了僵局,线索似乎突然中断了。
然而,杨玉环并没有放弃。她深知,投降派不可能就此罢手,他们一定会寻找机会再次行动。她告诉李隆基,要继续保持警惕,耐心等待投降派露出破绽。
“陛下,这些叛徒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计划。咱们要稳住,继续暗中观察。只要他们有任何举动,咱们就立刻采取行动,将他们一网打尽。” 杨玉环说道。
李隆基看着杨玉环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感激和敬佩之情。在这艰难的时刻,杨玉环始终与他站在一起,为他出谋划策,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爱妃,幸亏有你在朕身边提醒。朕一定会小心应对,绝不让这些叛徒得逞。” 李隆基说道。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事情有了转机。一位宫女在打扫宫殿时,无意间听到了两个大臣在角落里的低声交谈。虽然她只听到了只言片语,但凭借着杨玉环平日里的叮嘱,她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可能隐藏着重大秘密。
宫女不敢耽搁,立刻将听到的内容汇报给了杨玉环。杨玉环听后,心中一紧,她意识到,这可能是揭开投降派阴谋的关键线索。
“你确定没听错?他们具体是怎么说的?” 杨玉环焦急地问道。
宫女仔细回忆着,说道:“娘娘,奴婢听到他们说什么‘不能再等了,必须尽快行动’,还提到了安禄山的名字。奴婢觉得他们的话很可疑,所以赶紧来告诉娘娘。”
杨玉环听后,立刻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李隆基。李隆基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看来,这些叛徒终于要按捺不住了。传朕的旨意,让负责调查的大臣立刻根据这条线索展开深入调查,务必尽快将这些叛徒全部揪出来!”
随着调查的深入,投降派的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负责调查的大臣顺着这条线索,顺藤摸瓜,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确定了参与投降阴谋的大臣名单。
李隆基看着手中的名单,眼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名单上的名字,有一些是他曾经最为信任的大臣,如今却为了一己私利,背叛了他,背叛了大唐。
“立刻将这些叛徒给朕抓起来,一个都不许放过!” 李隆基怒不可遏地说道。
很快,参与投降阴谋的大臣们被一网打尽。他们被五花大绑,押到了李隆基面前。
“陛下饶命啊!陛下,我们也是一时糊涂,被安禄山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才犯下了这大逆不道之罪。求陛下看在我们往日的功劳上,饶我们一命吧!” 这些大臣们纷纷跪地求饶,磕头如捣蒜。
李隆基看着这些曾经的臣子,心中充满了厌恶和不屑:“你们这些叛徒,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竟然背叛朕,背叛大唐,与逆贼安禄山勾结。你们的所作所为,天理难容!朕若饶了你们,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如何对得起那些为了保卫京城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最终,这些投降派大臣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们的背叛行为被公之于众,让朝廷内外的大臣们都深感震惊和愤怒。而经过这场风波,朝廷内部的隐患暂时被清除,众人也更加坚定了保卫京城、对抗叛军的决心。
杨玉环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在这艰难的时刻,大唐必须要上下一心,才能度过难关。而她也将继续陪伴在李隆基身边,为保卫大唐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些平日里看似忠诚的大臣,在叛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心中的信念瞬间崩塌。他们满心满眼都是对死亡的恐惧,对荣华富贵的贪婪渴望,让他们彻底丧失了作为臣子的底线与忠诚。在他们看来,京城被攻破似乎已成定局,为了给自己和家人谋取一条生路,他们竟背着李隆基,偷偷与安禄山取得了联系。
“安禄山承诺,只要咱们能劝皇上开城投降,不但能保咱们性命无忧,还会让咱们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说不定比在这摇摇欲坠的朝廷里还要风光。” 一位参与暗中联系的大臣,在一个隐秘的角落里,对着另一位同样心怀鬼胎的大臣低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狡黠与贪婪,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安禄山阵营中飞黄腾达的景象。
“这…… 这可是叛国的大罪啊!一旦事情败露,咱们将万劫不复,日后又该如何面对天下人?” 另一位大臣虽然也被这诱人的条件所动摇,但心中尚存一丝犹豫与恐惧。他深知,背叛朝廷、背叛皇上,这是天理难容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必将遭受千古骂名。
“哼,都到这时候了,还管什么天下人?什么千古骂名?要是不投降,城破之日,咱们都得死,全家老小都得跟着遭殃!你难道想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陪着你一起死吗?” 第一个大臣不耐烦地反驳道,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威逼利诱,试图说服对方。
在这一番威逼利诱之下,这位原本还有些犹豫的大臣,心中的天平也渐渐开始倾斜。他咬了咬牙,长叹一声,仿佛是在给自己最后的心理暗示:“罢了罢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于是,这些心怀不轨的大臣们开始在朝廷内部秘密活动起来。他们如同鬼魅一般,在阴暗的角落里穿梭,寻找着那些意志同样不坚定的大臣,试图将他们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中来。他们用各种花言巧语,描绘着投降后的美好前景,又用京城即将被攻破的恐怖场景来吓唬那些还在犹豫的人。
“如今京城被围得水泄不通,粮草日益短缺,将士们士气低落,根本无力抵挡叛军的进攻。咱们要是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而投降了,不但能保住性命,还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何乐而不为呢?” 他们在各个隐秘的场合,不断重复着这些话语,蛊惑着更多的人。
随着他们的不断拉拢,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动摇,投降派的势力在朝廷内部逐渐壮大。他们甚至开始商讨起具体的投降计划,如何劝说李隆基开城投降,如何与安禄山里应外合,以确保自己在投降后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咱们得找个合适的时机,在朝堂上一起向皇上进谏,劝说他投降。最好能让那些平日里与皇上关系亲近的大臣也加入咱们,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更大。” 一个大臣低声谋划着。
“没错,而且咱们要提前与安禄山那边沟通好,确定好投降的细节,以免出现什么差错。” 另一个大臣附和道。
然而,他们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却逃不过一个人的眼睛,那就是心思细腻的杨玉环。她虽身处后宫,却时刻关注着朝廷内外的局势变化。凭借着自己敏锐的直觉和宫女太监们传来的各种消息,她渐渐察觉到了这股隐藏在朝廷内部的投降暗流。
杨玉环深知,这股暗流一旦无法控制,朝廷必将陷入内乱,京城的防线也将在瞬间崩塌。她心急如焚,深知此事刻不容缓,必须立刻告知李隆基,让他早做防范。
“不行,我得马上提醒陛下,不能让这些叛徒的阴谋得逞。” 杨玉环顾不上宫中的繁文缛节,立刻起身,匆匆前往李隆基的寝宫。
见到李隆基后,杨玉环顾不上喘口气,便将自己察觉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详细告诉了他。她的神情严肃而焦急,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陛下,臣妾听闻朝廷里有人暗中与安禄山勾结,企图劝说您开城投降。这些人实在是狼心狗肺,不顾国家大义,只想着自己的私利。陛下一定要小心防范啊,绝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李隆基听了杨玉环的话,犹如五雷轰顶,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气得浑身发抖,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这群逆臣!朕对他们不薄,平日里给他们高官厚禄,信任有加,他们竟然在这关键时刻背叛朕,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朕定要将他们碎尸万段,以泄朕心头之恨!”
杨玉环看着盛怒之下的李隆基,赶忙轻声安慰道:“陛下,您先消消气。如今局势危急,咱们不能打草惊蛇。这些叛徒必定行事谨慎,暗中勾结,咱们若贸然行动,恐怕会让他们狗急跳墙,做出更过激的举动。陛下可以暗中派人调查,看看都有哪些人参与了此事,收集好证据,然后再一网打尽。”
李隆基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知道杨玉环说得有理,在这关键时刻,必须保持冷静,不能因一时的愤怒而坏了大事。他咬牙切齿地说道:“爱妃说得对,朕绝对不会放过这些叛徒!朕要让他们知道,背叛朕、背叛大唐的下场,将是无比凄惨的!”
于是,李隆基立刻暗中安排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心腹大臣,秘密展开调查。这位心腹大臣深知此事的严重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每一条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细节。他利用自己在朝廷中的人脉和眼线,如同一只敏锐的猎犬,在黑暗中追踪着那些叛徒的踪迹。
同时,李隆基也开始加强对宫廷和朝廷的戒备。他增加了皇宫内外的侍卫巡逻次数,对进出宫廷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盘查,以防投降派与安禄山的人暗中勾结,传递消息。他还秘密召见了一些忠诚可靠的将领,将京城内部可能出现叛徒的情况告知他们,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有变故,务必确保京城的安全。
“你们务必提高警惕,密切关注朝廷内外的动静。若有任何异常情况,立刻向朕汇报。朕绝不允许任何人背叛大唐,破坏京城的安宁。” 李隆基对将领们严肃地说道。
将领们纷纷抱拳领命,齐声说道:“陛下放心,末将等定当全力以赴,誓死保卫京城,保卫陛下!”
然而,调查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投降派的大臣们行事极为谨慎,他们深知一旦事情败露,必将死无葬身之地。因此,他们的每一次会面都选择在极为隐秘的地方,而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小心,尽量避免留下任何把柄。
负责调查的大臣在经过一番艰难的排查后,虽然发现了一些可疑的迹象,但却始终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确定究竟有哪些大臣参与了投降阴谋。这让李隆基和杨玉环都感到十分焦急。
“陛下,目前虽然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但还不足以确定具体的人员。这些叛徒实在是太过狡猾,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线索。” 心腹大臣向李隆基汇报调查进展时,无奈地说道。
李隆基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继续查,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不要打草惊蛇。朕相信,只要他们继续行动,就一定会露出破绽。”
在这紧张的调查过程中,朝廷内部的气氛变得愈发压抑。大臣们之间互相猜疑,不知道谁是隐藏在暗处的叛徒。而那些真正参与投降阴谋的大臣,表面上却装作若无其事,继续在朝堂上与其他大臣讨论战事,心中却在焦急地等待着合适的时机,实施他们的投降计划。
杨玉环也没有闲着,她在后宫中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宫女太监们在宫廷内外收集各种消息。她希望能从一些细微的线索中,找到更多关于投降派的信息,帮助李隆基尽快解决这个心腹大患。
“你们要多留意宫廷里的动静,无论是大臣们之间的交谈,还是宫女太监们听到的只言片语,都要及时汇报给本宫。” 杨玉环对身边的宫女太监们说道。
“是,娘娘。” 宫女太监们纷纷领命,开始更加留意身边的一切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投降派似乎察觉到了一些异样。他们发现最近宫廷内外的戒备明显加强,一些平日里与他们来往密切的人也开始对他们避而远之。他们心中开始有些慌乱,担心自己的阴谋已经被发现。
“最近这情况不太对劲啊,是不是咱们的事情败露了?” 一个投降派大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别自己吓自己了,咱们行事如此小心,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被发现。或许只是因为战事紧张,皇上加强了戒备而已。” 另一个大臣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也同样没底。
为了试探虚实,他们决定暂时收敛一些行动,观察一段时间。这让负责调查的大臣一时间陷入了僵局,线索似乎突然中断了。
然而,杨玉环并没有放弃。她深知,投降派不可能就此罢手,他们一定会寻找机会再次行动。她告诉李隆基,要继续保持警惕,耐心等待投降派露出破绽。
“陛下,这些叛徒不会轻易放弃他们的计划。咱们要稳住,继续暗中观察。只要他们有任何举动,咱们就立刻采取行动,将他们一网打尽。” 杨玉环说道。
李隆基看着杨玉环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感激和敬佩之情。在这艰难的时刻,杨玉环始终与他站在一起,为他出谋划策,给予他支持和鼓励。
“爱妃,幸亏有你在朕身边提醒。朕一定会小心应对,绝不让这些叛徒得逞。” 李隆基说道。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事情有了转机。一位宫女在打扫宫殿时,无意间听到了两个大臣在角落里的低声交谈。虽然她只听到了只言片语,但凭借着杨玉环平日里的叮嘱,她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可能隐藏着重大秘密。
宫女不敢耽搁,立刻将听到的内容汇报给了杨玉环。杨玉环听后,心中一紧,她意识到,这可能是揭开投降派阴谋的关键线索。
“你确定没听错?他们具体是怎么说的?” 杨玉环焦急地问道。
宫女仔细回忆着,说道:“娘娘,奴婢听到他们说什么‘不能再等了,必须尽快行动’,还提到了安禄山的名字。奴婢觉得他们的话很可疑,所以赶紧来告诉娘娘。”
杨玉环听后,立刻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李隆基。李隆基听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寒光:“看来,这些叛徒终于要按捺不住了。传朕的旨意,让负责调查的大臣立刻根据这条线索展开深入调查,务必尽快将这些叛徒全部揪出来!”
随着调查的深入,投降派的真面目逐渐浮出水面。负责调查的大臣顺着这条线索,顺藤摸瓜,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证据,确定了参与投降阴谋的大臣名单。
李隆基看着手中的名单,眼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名单上的名字,有一些是他曾经最为信任的大臣,如今却为了一己私利,背叛了他,背叛了大唐。
“立刻将这些叛徒给朕抓起来,一个都不许放过!” 李隆基怒不可遏地说道。
很快,参与投降阴谋的大臣们被一网打尽。他们被五花大绑,押到了李隆基面前。
“陛下饶命啊!陛下,我们也是一时糊涂,被安禄山的花言巧语所迷惑,才犯下了这大逆不道之罪。求陛下看在我们往日的功劳上,饶我们一命吧!” 这些大臣们纷纷跪地求饶,磕头如捣蒜。
李隆基看着这些曾经的臣子,心中充满了厌恶和不屑:“你们这些叛徒,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竟然背叛朕,背叛大唐,与逆贼安禄山勾结。你们的所作所为,天理难容!朕若饶了你们,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如何对得起那些为了保卫京城而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最终,这些投降派大臣们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们的背叛行为被公之于众,让朝廷内外的大臣们都深感震惊和愤怒。而经过这场风波,朝廷内部的隐患暂时被清除,众人也更加坚定了保卫京城、对抗叛军的决心。
杨玉环看着这一切,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在这艰难的时刻,大唐必须要上下一心,才能度过难关。而她也将继续陪伴在李隆基身边,为保卫大唐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