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 > 第176章 识破阴谋

杨玉环重生之锦绣大唐 第176章 识破阴谋

    归京队伍在杨玉环的精心调度下,暂时从接连不断的危机中缓过神来。但杨玉环的内心却如暴风雨中的湖面,始终无法平静。她深知,这看似平息的危机背后,隐藏着更深的阴谋,那幕后黑手就像隐匿在黑暗中的毒蝎,随时准备再次发动致命一击。

    “绿儿,你说这些人为何如此难缠,像鬼魅般甩都甩不掉?” 深夜,营帐内烛火摇曳,杨玉环坐在案前,眉头紧蹙,满脸的疲惫与忧虑,声音中带着一丝无奈的喟叹。

    绿儿心疼地看着自家娘娘,轻轻为她披上一件披风,“娘娘,您别太操劳了,保重身子要紧。陈将军他们都是得力之人,肯定能尽快找出线索,揪出那个罪魁祸首。”

    杨玉环轻轻摇头,目光中透着坚定与决绝,“我怎能不操心?陛下还在养伤,归京之路危机四伏,若不能尽快将这幕后黑手绳之以法,我们又怎能安心?”

    话音刚落,营帐外传来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陈玄礼大步走进营帐,单膝跪地,神色凝重:“贵妃娘娘,关于之前的一系列变故,末将又发现了一些关键线索。”

    杨玉环眼睛骤然一亮,急切地说道:“快说,究竟是什么线索?”

    陈玄礼从怀中掏出一张被汗水浸湿、略显皱巴巴的纸,双手递给杨玉环:“娘娘,这是我们在一名落网刺客身上搜出来的。上面有一些奇怪的符号和几个模糊不清的名字,末将猜测,这或许与幕后主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杨玉环接过纸张,借着微弱的烛光,仔细端详着上面那些歪歪扭扭、像是被匆忙写下的符号和名字。她的眉头越皱越紧,心中的疑惑也如潮水般涌来。突然,她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陈将军,你仔细瞧瞧这几个名字,可有印象?”

    陈玄礼凑近,眯着眼看了许久,挠了挠头,一脸困惑:“娘娘,好像是有点眼熟,可一时半会儿实在想不起来。”

    杨玉环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缓缓说道:“这几个名字,皆是朝廷中的大臣,而且……”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愤怒的火焰,“而且我记得,他们平日里与安禄山来往密切,关系非比寻常。”

    陈玄礼听闻,脸色瞬间变得阴沉,“娘娘,您是说,这些祸事皆与安禄山有关?可安禄山不是已经快被平定了吗?”

    杨玉环沉思片刻,目光深邃而坚定:“安禄山虽即将败北,但他的党羽说不定仍在暗中兴风作浪。他们不甘心就此失败,妄图趁着我们归京之际,制造混乱,阻止我们回宫,以达到继续扰乱朝纲的目的。”

    为了验证心中的猜测,杨玉环当即决定从那些与安禄山有牵连的大臣入手展开调查。她吩咐陈玄礼暗中监视这些大臣近期的一举一动,包括他们的行踪、交往的人物以及书信往来等。而她自己,则日夜对着之前收集的如山般的证据,逐字逐句地分析,试图找出更多的关联和破绽。

    接下来的日子,杨玉环忙得如同不知疲倦的陀螺。白天,她与陈玄礼等一众将领反复商讨调查进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夜晚,她对着烛光,看着满桌的证据陷入沉思,常常一坐就是几个时辰。终于,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当烛火即将燃尽之时,杨玉环看着手中一封被反复摩挲的密信,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的光芒。

    “绿儿,快把陈将军请来,我有重大发现!” 杨玉环激动地对绿儿说道,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喜悦。

    陈玄礼匆匆赶来,还未站稳,杨玉环便指着手中的密信说道:“将军,你看这封信,是我们从一个行踪可疑的商人那里截获的。起初,我们以为这只是一封普通的商业信件,可仔细研读后才发现,里面暗藏玄机。”

    陈玄礼一脸疑惑,“玄机?娘娘,这信中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杨玉环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这信中的内容看似平常,但某些关键词和语句的组合,实则是一种暗语。经过我反复推敲,终于破解了其中的秘密。”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这暗语表明,有一位朝廷大臣与安禄山的余党相互勾结,而此人,便是这一系列阴谋的主谋。”

    “此人究竟是谁?” 陈玄礼迫不及待地问道。

    杨玉环一字一顿地说:“他就是杨国忠的政敌 —— 张均。”

    陈玄礼听后,又惊又怒,一拳砸在桌子上,“竟然是他!平日里看着道貌岸然,一副忠君爱国的模样,没想到竟然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杨玉环微微点头,神色冷峻:“之前我就察觉到他行事有些蹊跷,现在看来,他早有不轨之心。他深知我和陛下回宫后,必定会大力整顿朝纲,他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然就会暴露无遗,所以才想尽办法阻止我们归京。”

    为了进一步坐实张均的罪行,杨玉环让陈玄礼继续深入收集张均的罪证,务必做到证据确凿、铁证如山。同时,她也开始暗中布局,准备引张均露出更多的破绽,让他自投罗网。

    没过多久,陈玄礼便带来了新的线索。原来,张均近期频繁与一些江湖人士秘密接触,而且还在暗中筹备大量的钱财和武器,似乎在谋划着一场惊天的阴谋。

    “娘娘,看来张均是准备孤注一掷了。” 陈玄礼忧心忡忡地说道,“我们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绝不能让他的阴谋得逞。”

    杨玉环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轻蔑,“他以为自己能瞒天过海,却不知我们早已识破他的诡计。陈将军,我们不妨将计就计,让他自食恶果。”

    两人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对外放出消息,称归京队伍因连续遭遇危机,将士们疲惫不堪,准备在附近的小镇休整一段时间,待李隆基伤势痊愈后再继续启程。同时,故意泄露一些看似机密实则虚假的消息,吸引张均上钩。

    张均得知消息后,果然如他们所料,以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迫不及待地与安禄山的余党取得联系,准备在小镇上对归京队伍发动最后的致命一击。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杨玉环和陈玄礼的严密监视之下。就在他自以为胜券在握,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杨玉环和陈玄礼已经在小镇周围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他自投罗网。

    约定的日子终于来临,夜幕笼罩着小镇,四周一片寂静。张均带着一群训练有素的刺客和手下,如鬼魅般悄悄潜入小镇。可当他们踏入小镇的那一刻,就察觉到了异样,四周静得可怕,没有一丝人气,仿佛一座空城。

    “不好,我们中计了!” 张均心中一惊,意识到事情已经败露,想要立刻逃跑。可就在他转身的瞬间,四面八方突然涌出无数手持利刃的士兵,将他们团团围住。

    陈玄礼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出现在张均面前,大声喝道:“张均,你已无路可逃,还不束手就擒!”

    张均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冷汗直冒,但他仍心存侥幸,妄图狡辩:“陈将军,你这是何意?我对陛下忠心耿耿,从未有过任何不轨之心,你可不要冤枉好人!”

    陈玄礼冷哼一声,“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想抵赖?” 说着,他一挥手,士兵们将收集到的张均的罪证一一摆在他面前。

    杨玉环从人群中缓缓走出,站在高台上,冷冷地看着张均:“张均,你看看这些证据,铁证如山,你还想如何狡辩?你勾结安禄山余党,妄图阻止我们归京,扰乱朝纲,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张均看着那些如山的罪证,双腿一软,瘫倒在地,再也无话可说。

    随着张均的落网,这一系列阴谋终于真相大白。杨玉环看着被押下去的张均,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归京之路虽然尚未结束,但至少最大的威胁已经被成功解除。

    “陛下,您看,我们终于将坏人绳之以法了。” 杨玉环回到营帐,看着还在养伤的李隆基,轻声说道,眼中满是温柔与欣慰,“等您伤势痊愈,我们就能安心回长安了。”

    李隆基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爱妃,辛苦你了。有你在,朕便放心了。”

    在解决了张均这个心腹大患后,归京队伍在小镇上稍作休整,便再次踏上了归京之路。这一次,他们士气高昂,步伐坚定,因为他们坚信,无论前方还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平安回到长安,重振大唐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