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道藏 第9章 年少卧龙
热门推荐:
穿成怂包长女,全家都得听我的!
有迹可循,落子无悔
一统非洲:三个牛马战军阀
刚穿越就被掳,合欢词条什么鬼?
公路求生:我无限物资带飞全家
宗门发坐骑:给我发了个妖族女帝
国运之战:你玩植物大战僵尸?
末世模拟器之开局釜山行
玄幻:吾等,拜见主上
公元189年,岁末,洛阳城
风雪肆虐,整个洛阳笼罩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再过三日便是新年,但洛阳城内却没有半点节庆的气息,董卓的铁腕统治和遍布街巷的巡防使得百姓噤若寒蝉,城内弥漫着压抑的气息。
客栈内,炉火跃动,驱散了冬夜的寒意。墙外的街巷则依旧冰冷如铁,风雪卷过,带来彻骨的寒意。
嬴无尘静静地坐在大厅的一张角落桌旁,身披一件普通灰布长袍,帽檐微垂,遮住大半面容。胸口的伤虽已包扎,但仍隐隐作痛,使他难以全神贯注,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董卓府中的假残本,以及真正的《道德经》残本究竟身在何处。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秦皇佩饰,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喃喃道:
“真正的残本,到底藏在何处……”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片刻后,客栈的门被推开,一阵寒风卷入,吹起了客栈内悬挂的幡布。
一行五人走入客栈,其中一名中年男子身形修长,面容儒雅,气度沉稳,身后跟着三名少年,最年长者约十六七岁,神情沉稳;次者十二三岁,性格腼腆;而最年幼的那位不过八岁,身形瘦小,脸庞略显稚嫩,但一双清澈的眼睛中,却透着不符年龄的灵动与智慧。
男子拱手向掌柜道:“劳烦掌柜准备一间上房,天寒路远,我们需歇息一晚。”
张益连忙点头:“客官放心,小店虽简陋,但炉火炖汤,定能暖身。”
嬴无尘微微抬眸,不经意地扫视着那最年幼的少年。
只见那少年安静地坐在大厅一角,从行囊中取出一本书,翻阅起来。不同于寻常孩童,他手中的书竟是兵法与治国之道的深奥典籍,而非一般童子所读的诗书。
“八岁孩童,竟在研读兵书?”
嬴无尘心头微动,目光落在少年身上,带着一丝探究。
忽然,那少年似有所觉,抬起头来,与嬴无尘的目光交汇。他没有露出惶恐,反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从容的笑意,缓缓合上书籍,起身走向嬴无尘的桌前,微微拱手道:
“阁下为何如此注视在下?”
嬴无尘一怔,随即淡笑:“只是有些好奇,年纪如此之小,竟读此等书籍。”
少年不慌不忙,神色平静,语气温润:“书中之道,不分年纪。若能早学,方能早明。”
嬴无尘心中微震,忍不住问道:“阁下尊姓大名?”
少年双手作揖,神色恭敬而不卑不亢:“在下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兄长游历至此。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嬴无尘深深看着眼前这名孩童,他年纪虽幼,却沉稳自持,气度不凡,眼中闪烁着超越常人的智慧,令人惊叹。
“后生可畏……”嬴无尘在心中暗道,他笑了笑,并未透露姓名,而是缓缓道:“既然你博览群书,我倒有个问题想请教。”
诸葛亮点头:“阁下请讲。”
嬴无尘目光深沉,试探着说道:“如今董卓霸占洛阳,控制朝廷。若有人想从他手中夺回一件至关重要之物,应该如何下手?”
诸葛亮听后,双目微微一亮,沉思片刻后说道:“董卓其人,心狠手辣,权谋多端,实乃当世枭雄。若想夺他之物,正面强取恐怕难以成功,需另寻他法。”
嬴无尘轻轻敲击桌面,饶有兴致道:“愿闻其详。”
诸葛亮不疾不徐地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才缓缓道:“董卓虽恶,但其根基尚未稳固,四方诸侯皆怀异心,天下反董之势已成。若能巧妙利用其身边的亲信,制造矛盾,分散其注意力,或可借势取之。”
嬴无尘闻言,眼神微动,心中暗自惊讶:“此子虽年幼,却能精准看破局势……”
他不禁开玩笑道:“若是让你亲自去取,你又会如何?”
诸葛亮微微一笑,目光沉静:“若让我取,必先仔细观察董卓身边权臣、猛将之性情、喜恶,先定人心,再谋奇策。若强行冒险,必自取灭亡。”
嬴无尘默然,他原以为诸葛亮不过是个天资聪颖的孩童,却没想到,他不仅识势,更知人心,远比寻常士子看得透彻。
“年仅八岁,已有如此见解,若再过几年,此子岂非可成经天纬地之才?”嬴无尘暗叹。
就在此时,一名儒雅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轻轻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温和说道:“亮儿,不得多打扰客人。”
诸葛亮起身,向嬴无尘拱手道:“打扰阁下,还请见谅。”
嬴无尘微微一笑:“不打扰,反倒开了眼界。”
诸葛玄微微点头,带着亮与兄长们回到了客房。嬴无尘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思绪起伏。
他转过头,看着窗外的风雪,喃喃道:“再过几年,此子必定是人中之龙。可惜……此地局势险恶,无法久留。”
炉火忽明忽暗,风雪仍在肆虐,而嬴无尘的脑海中,浮现出诸葛亮那双清澈睿智的眼眸。他隐隐有种预感——
这次偶遇,或许只是缘起,未来,终将再会。
风雪肆虐,整个洛阳笼罩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再过三日便是新年,但洛阳城内却没有半点节庆的气息,董卓的铁腕统治和遍布街巷的巡防使得百姓噤若寒蝉,城内弥漫着压抑的气息。
客栈内,炉火跃动,驱散了冬夜的寒意。墙外的街巷则依旧冰冷如铁,风雪卷过,带来彻骨的寒意。
嬴无尘静静地坐在大厅的一张角落桌旁,身披一件普通灰布长袍,帽檐微垂,遮住大半面容。胸口的伤虽已包扎,但仍隐隐作痛,使他难以全神贯注,心中却始终牵挂着董卓府中的假残本,以及真正的《道德经》残本究竟身在何处。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秦皇佩饰,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喃喃道:
“真正的残本,到底藏在何处……”
就在此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片刻后,客栈的门被推开,一阵寒风卷入,吹起了客栈内悬挂的幡布。
一行五人走入客栈,其中一名中年男子身形修长,面容儒雅,气度沉稳,身后跟着三名少年,最年长者约十六七岁,神情沉稳;次者十二三岁,性格腼腆;而最年幼的那位不过八岁,身形瘦小,脸庞略显稚嫩,但一双清澈的眼睛中,却透着不符年龄的灵动与智慧。
男子拱手向掌柜道:“劳烦掌柜准备一间上房,天寒路远,我们需歇息一晚。”
张益连忙点头:“客官放心,小店虽简陋,但炉火炖汤,定能暖身。”
嬴无尘微微抬眸,不经意地扫视着那最年幼的少年。
只见那少年安静地坐在大厅一角,从行囊中取出一本书,翻阅起来。不同于寻常孩童,他手中的书竟是兵法与治国之道的深奥典籍,而非一般童子所读的诗书。
“八岁孩童,竟在研读兵书?”
嬴无尘心头微动,目光落在少年身上,带着一丝探究。
忽然,那少年似有所觉,抬起头来,与嬴无尘的目光交汇。他没有露出惶恐,反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从容的笑意,缓缓合上书籍,起身走向嬴无尘的桌前,微微拱手道:
“阁下为何如此注视在下?”
嬴无尘一怔,随即淡笑:“只是有些好奇,年纪如此之小,竟读此等书籍。”
少年不慌不忙,神色平静,语气温润:“书中之道,不分年纪。若能早学,方能早明。”
嬴无尘心中微震,忍不住问道:“阁下尊姓大名?”
少年双手作揖,神色恭敬而不卑不亢:“在下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兄长游历至此。敢问阁下如何称呼?”
嬴无尘深深看着眼前这名孩童,他年纪虽幼,却沉稳自持,气度不凡,眼中闪烁着超越常人的智慧,令人惊叹。
“后生可畏……”嬴无尘在心中暗道,他笑了笑,并未透露姓名,而是缓缓道:“既然你博览群书,我倒有个问题想请教。”
诸葛亮点头:“阁下请讲。”
嬴无尘目光深沉,试探着说道:“如今董卓霸占洛阳,控制朝廷。若有人想从他手中夺回一件至关重要之物,应该如何下手?”
诸葛亮听后,双目微微一亮,沉思片刻后说道:“董卓其人,心狠手辣,权谋多端,实乃当世枭雄。若想夺他之物,正面强取恐怕难以成功,需另寻他法。”
嬴无尘轻轻敲击桌面,饶有兴致道:“愿闻其详。”
诸葛亮不疾不徐地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才缓缓道:“董卓虽恶,但其根基尚未稳固,四方诸侯皆怀异心,天下反董之势已成。若能巧妙利用其身边的亲信,制造矛盾,分散其注意力,或可借势取之。”
嬴无尘闻言,眼神微动,心中暗自惊讶:“此子虽年幼,却能精准看破局势……”
他不禁开玩笑道:“若是让你亲自去取,你又会如何?”
诸葛亮微微一笑,目光沉静:“若让我取,必先仔细观察董卓身边权臣、猛将之性情、喜恶,先定人心,再谋奇策。若强行冒险,必自取灭亡。”
嬴无尘默然,他原以为诸葛亮不过是个天资聪颖的孩童,却没想到,他不仅识势,更知人心,远比寻常士子看得透彻。
“年仅八岁,已有如此见解,若再过几年,此子岂非可成经天纬地之才?”嬴无尘暗叹。
就在此时,一名儒雅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轻轻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温和说道:“亮儿,不得多打扰客人。”
诸葛亮起身,向嬴无尘拱手道:“打扰阁下,还请见谅。”
嬴无尘微微一笑:“不打扰,反倒开了眼界。”
诸葛玄微微点头,带着亮与兄长们回到了客房。嬴无尘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思绪起伏。
他转过头,看着窗外的风雪,喃喃道:“再过几年,此子必定是人中之龙。可惜……此地局势险恶,无法久留。”
炉火忽明忽暗,风雪仍在肆虐,而嬴无尘的脑海中,浮现出诸葛亮那双清澈睿智的眼眸。他隐隐有种预感——
这次偶遇,或许只是缘起,未来,终将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