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后,我和前妻姐姐一起搞事业 > 第22章 定制化的优势

重生后,我和前妻姐姐一起搞事业 第22章 定制化的优势

    轻轻点了点鼠标,三个大字出现在了屏幕上。

    吴卫东凑近一看,“定制化”三个字十分得显眼,被吴为加粗放大了。

    “定制化?”吴卫东喃喃道,隐约感觉有一丝念头划过,却抓不太住。

    “如果想让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就必须改变原先的模式。”吴为耐心地解释道,“生产标化产品,只会走上同质化路线,最后是肯定行不通的,因为我们干不过那么大厂,最后只会被市场淘汰。想要活下去,必须要另辟蹊径。这次去西华,我就发现了一个契机。”

    吴卫东突然打断了吴为的话:“就是你电话里说的给他们纺织学院提供实验设备的事情?”

    “没错!”

    “不是一样卖机器吗?”

    “卖给工厂的机器,都是固定标准,走的是国标,对吧?”

    吴为明知故问,吴卫东疑惑地点了点头。

    “但是卖给大学做实验的设备,可不是专门为了生产用的。”

    吴卫东一拍大腿:“标准不一样,就需要专门定制,价格肯定不一样啊!”

    “所以,这笔单子我们一定要拿下,因为利润很可能是原先的好几倍!”

    吴卫东不了解这块业务,但是吴为却清楚地知道,西华有多财大气粗。

    西华是个偏理工科的学校,创业氛围十分浓重,学校十分鼓励学生去自主创业。

    很多实验室的项目就直接变成了民用产品,十多年下来,不知道诞生了多少明星企业。

    校友捐赠每年都在持续,也让西华富得流油,让人羡慕。

    “定制化虽然费时费力,设计要求高,但是利润可观。同样一台机器,经过定制化,就能卖上一倍的价格。”

    “难怪你说我们要做设计,原来是这么回事。”

    “设计那是下一步的事情了,我是准备跟西华搭上这条线之后,可以把设计外包给他们。”

    “这是个好办法啊,那人家能答应吗?”

    “慢慢来吧,这才万里长征第一步呢。”

    吴卫东缓缓起身,压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被搬开了。

    儿子的一番话,解开了他长久以来的疑惑。

    或许,厂子真的有救了。

    看着埋头研读资料的吴为,老父亲的眼眶有点湿润,慢慢退出了房间。

    一连苦干了两天,一个看起来还像那么回事的网站,经过美化和加工的产品手册,被吴为发给了余教授。

    余超逸回复得很快,让吴为等他的消息。

    周一一早,吴为穿着工装,继续着自己的实习生涯。

    刚进厂房,就看见机床前已经在操作的吕云帆,铁锈落了一地。

    操作台上,只剩了一个光溜溜的小铁环。

    吕云帆看到吴为,轻轻点了个头,继续着自己的抛光操作。

    等到吴为接手的时候,其实铁环已经很小了,但是他知道,现在开始才是最为关键的时刻。

    从一个不规则的铁疙瘩变成现在的小铁环,其实就是不断的切割,精度要求上并不高。

    但是要达到柳文龙要求的厚度和直径,就必须不断地进行测量和修正。

    “我感觉如果继续垂直抛的话,刀一重,铁环就会弯曲。”吕云帆皱起了眉头。

    吴为拿卡尺一量,现在只有两毫米的厚度,拿在手上就薄薄一片。

    “那我们是继续打薄,还是先把直径抛到位?”吴为也有些拿不准。

    “我以前从未打磨过这么薄的,吃不准力道。”

    “云帆哥,你比我厉害,你定!”

    吕云帆拿手摸了摸手里的铁环,转瞬就做出一个决定:“先打薄到1公分,最后我们再抛。”

    “好嘞!”吴为不假思索,就认可了吕云帆的建议。

    经过几天的相处,吴为知道,在机床这件事上,他和吕元帆之间差了不知道几个级别。

    吴为小心翼翼地开始继续打薄,由于厚度太薄,每过两分钟,他就必须要停下来检查厚度,同时确认铁环是否变形。

    游标卡尺上的精度是0.05毫米,误差一下子就会被放大。

    一个上午,他们轮番上岗,才终于达成了厚度的指标。

    但是抛光直径到10毫米,却花了足足一个下午。

    一手摇动让铁环转动,一手推动刻刀进行抛光。

    看着吕云帆的两只手同时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着细微的操作,吴为也是第一次意识到,一心二用是多么地艰难了。

    但是这件事在吕云帆身上,却变得极为自然。

    看着吕云帆冷静淡定地操作,吴为不禁感叹,人比人,气死人。

    一颗硬币大小的铁片在空中翻滚中,最后落在了吴为的手心。

    打磨好的铁片泛着光泽,纹理清晰可见。

    “成功了!”看着两个人合作的结果,吴为兴奋地喊了起来。

    吕云帆性格腼腆,但是此时也露出了笑容。

    “看来手艺不错嘛!”柳云龙拄着拐杖出现在了两人面前。

    “那必须的!”吴为一点也不谦虚,把手里的铁片递了过去。

    柳云龙拿手指摩挲了几下,用指腹感受着铁片,厚度均匀,切面光滑。

    然而,等待他们两个人的,不是表扬,而是墙角路无声的一堆铁疙瘩。

    “就照着这个标准,清空那堆废铁!”留下这句话,柳云龙便扬长而去。

    吴为欲哭无泪,以为已经结束了,原来才刚刚开始。

    恨恨地看着这台破旧的机床,心里默默发誓,有了钱,第一个要换的就是这台手工机床,直接上数控的高级型号。

    想归想,活还是得继续干。

    对吴为而言,这同样是一个磨练心性的好机会。

    二世为人,未来面临的挑战只会更加复杂和艰难,必须要能更好地把控住自己的心境。

    对秦欢颜的思念无法抑制的蔓延开来,触动着吴为心底最为柔软的一块地方。

    只有她在背后,吴为才是那个深谋远虑,进退有据的商界翘楚。

    西华的那根线已经埋下,只待后续的发展,看看是否能够给机械厂带来转型的第一步。

    而俞知夏的那条脉,吴为很清楚,他必须小心翼翼,跟这样的聪明人打交道,很容易翻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