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 第179章 歃血为盟,鞑靼服软朝贡!

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第179章 歃血为盟,鞑靼服软朝贡!

    当天晚上,蓝武就在一脸懵逼的情况下,收到了鞑靼使者送来的张范的脑袋。

    并且使者还声称,当初鞑靼杀大明使者这件事,正是这个张范自作主张。

    为了向大明赔罪,鞑靼愿意奉上战马三千匹,牛羊各一万头向大明赔罪,同时把张范三族尽数押解回京,任凭皇帝陛下处置。

    “这……!”

    蓝武看着这颗脑袋,满脑门都是问号!

    “鞑靼竟然也要求和,而且乌力格尔竟然还愿意派遣长子前往京城,朝贡老朱。”

    “历史上有这件事吗?”

    蓝武在心里嘀咕了一声。

    他觉得应该是没有的,要不然这么大的事情,他不可能一点也没有印象。

    不过无论原本的大明有没有发生这件事,现在既然发生了,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因为整个有明一朝,其实一直都在不断削弱着蒙古的实力。

    将近三百年的时间,进行了无数的努力和心血,从洪武、永乐朝的打压,到土木堡之变后的离间,到嘉靖之后的互市。

    说实话文官集团虽然不思进取,但儒家文化的同化能力的确是非常强的。

    特别是在万历时期大明出了一个张居正以及一个戚继光之后。

    两人一个在中枢为相,一个在边疆为将,默契配合,更是彻底压住了蒙古的气焰,让蒙古三部的实力达到了一个历史新低,已经有了真正成为大明附庸的趋势了。

    这也是为何后来努尔哈赤强盛起来之后,几乎就没有费多大力气,直接把草原三部压制征服,并且收为麾下的主要原因。

    那时候的蒙古和明初的蒙古相比,其实无论是实力还是心气都已经大不如前了。

    要不然女真这么一个东北小族,族人连十万之众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压得住蒙古三部啊!

    可以说大明的国运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无论是自己内部的思想变革,还是外部对于蒙古的同化,都差了那么一点点。

    若是张居正能多活二十年,或者说张居正之后,能再有这么一个强势内阁首辅崛起,镇压朝堂。

    或许大明还真能够浴火重生,真正的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完成自我进化,从封建王朝更进一步。

    毕竟那时候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科技文化,都已经进入了一个类似于春秋战国一般的思想大变革时期了。

    但也就是差了那么最后一口气儿,大明没有挺过去,最终让满清入主了中原。

    直接打断了这一思想变革的进程。

    让华夏这片土地就此沉沦了将近三百年。

    等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却是已经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蓝武想着这些事情,眼中不由就闪过一丝精光。

    他第一时间让平安带着鞑靼使者去了朱棣的大营,说明此事。

    他相信只要此事为真,朱棣一定是会欣然同意的。

    因为朱棣要打这一仗,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的声望,他要的就是蒙古三部能够低头臣服他这个燕王,而不是真的要灭掉鞑靼。

    毕竟如今正是皇位更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老朱还是朱棣其实都并不想真的大动干戈,调动几十万大军进入草原。

    若是朱棣能够带着蒙古三部的使者回京朝拜老朱,那无疑就是向满朝文武展现出了他的武功,这次出兵的政治目的就算是达到了。

    到那时,不说文臣的想法,恐怕满朝武勋都会对他这个燕王殿下另眼相看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老朱对他的看法。

    他只要办成了这件事,那就是向老朱证明了,他不比自家大哥弱,若是由他继承了皇位,未来的大明,他不但能够守住,而且还能让大明更加辉煌。

    果然,蓝武想的一点也不错,很快朱棣就给了他回应。

    这位燕王殿下亲自带着亲兵到了他的前军军营之中,和乌力格尔进行了长达三天的谈判。

    最终双方击掌为誓,歃血为盟,谈妥了议和之事。

    鞑靼会和兀良哈部一样交出六千勇士组成一个卫,供大明调遣,同时会放弃一部分草场,交给大明来建城、守备。

    而相对应的鞑靼也会获得和兀良哈部一样的互市资格。

    至于鞑靼和兀良哈部的矛盾,大明作为宗主国,会进行一定的调解和劝解。

    乌力格尔的长子同样也会随着明军一起返回北平,携带马匹、牛羊、甚至女子,对大明进行朝贡。

    而且从洪武二十七年开始,以后每一年都会如此,年年进贡,以换取和大明的持续互市资格。

    “哈哈!”

    “凉国公,你可真是咱的福将!”

    “这一仗能如此成功,多亏了你啊!”

    半个月后,当这件事彻底尘埃落定,朱棣拉着蓝武,脸上满是赞叹的开口道。

    “只是侥幸而已!”

    “微臣不敢居功!”

    蓝武满脸谦逊的开口。

    他看着朱棣同样咧嘴笑的非常开心。

    经过这一战,他已经坐稳了朱棣心腹爱将的位置,未来整个永乐朝的权势,可以说已经彻底稳住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在军中也收获了一批班底,特别是平安,如今已经算是他的真正嫡系。

    蓝武有想法把平安调回京城,在京营担任一卫指挥使。

    若这件事能做成,那他在京中的权势立刻就会大涨。

    当然这件事现在还不是操作的时候,还要等待时机。

    蓝武心中念头百转,却是和朱棣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殿下,有件事我想要问下,这次鞑靼和兀良哈前往京城朝贡,我们是不是还要回礼啊?”

    “呃,此事是礼部的事情,我还真不太清楚!”

    朱棣对此事并不是太在意。

    他更在意的是朱元璋,现在他已经在畅想,等自己带着鞑靼和兀良哈的使者见到自家老爹,老爹脸上的惊讶表情了。

    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蒙古瓦剌部还没有低头,若是能把这三个部落的使者都弄去京城朝贡,那才是最完美的事情。

    “殿下,以我的意见,咱们其实根本不用给他们回礼。”

    “毕竟咱们是天朝上国,他们向咱们朝贡是理所应当的,咱们答应和他们互市已经算是给他们面子了。”

    “若是再给他同等的回礼,那还算什么朝贡啊!”

    “而且,这些人毕竟还是蛮人,大多数都是畏威而不畏德的,若是给了他们太多,我害怕他们不但不会感恩,反而等时日久了,还会觉得我们怕了他们,越发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