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 第243章 老朱:未来力挽狂澜者,大约便是蓝武

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第243章 老朱:未来力挽狂澜者,大约便是蓝武

    躺在床上的老朱听了蓝武讲述前因后果,不由就微微眯起眼睛。

    “你是说,此兽叫做长颈鹿,是来自于你记忆中的另外一个大陆,那里此兽非常之多?”

    朱元璋轻声咳嗽了一声,问道。

    “没错!”

    “陛下,我虽不敢确信这世上到底有没有麒麟,但此兽绝对不是,他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动物而已,和猪牛马羊一样,只不过我们大明没有,这才显得惊奇。”

    “呵呵!”

    “咱知道了!”

    朱元璋轻笑了一声道:“小子,咱岂能听不出你的意思,放心吧,咱即便老了,快死了,也不可能去相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仙人、长生的!”

    “你只管去处置此事,莫要真把此兽当做了什么祥瑞,此风气绝不可涨!”

    听了老朱此言,蓝武心里不由就松了一口气的。

    他知道老朱之前对祥瑞之事的确是深恶痛绝,洪武十年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官员给老朱献祥瑞,老朱连那祥瑞都没看,直接就让他卷铺盖滚蛋了。

    但现在和以前不同,毕竟老朱刚刚从鬼门关里走了一圈,算是死里逃生,这时候心态是很有可能发生变化的。

    就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早年间哪个不是雄才大略,高瞻远瞩,但一到老了,立马就开始变的昏庸,开始崇信鬼神、祥瑞那一套。

    特别是唐玄宗,他晚年好大喜功,昏庸的厉害,更是对祥瑞一事极其笃信,上行下效之下,导致当时的天下官员争相给他上贡祥瑞,甚至有很多官员,都是因为上供了祥瑞,才得到升迁机会的。

    反倒是那些实心用事的官员,却得不到升迁。

    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和李隆基这等行为,导致大量官员心思躁动,不再实心用事有极大关系。

    蓝武生怕自己一颗延寿丹给老朱服下去,让这位皇帝陛下的思想也开始转变,转去求神拜佛了。

    若真是那样,那蓝武给朱元璋延寿五年,对大明的危害,恐怕不亚于一场靖难之役。

    若真出现了这种情况,那蓝武的罪过可就大了。

    但显然老朱没让他失望,这位皇帝陛下即便快要老死了,但心智却依然坚定,没有做出什么昏庸的举动。

    “那陛下,我便去处置此事了。”

    蓝武躬身告退。

    朱元璋看着蓝武的背影,却是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陈锦,你知道咱为何越来越喜欢这小子吗?”

    朱元璋笑着看向跟着蓝武一起进来,但却没有跟出去的陈锦问道。

    “老奴愚钝!”

    陈锦躬身,等待老朱解惑。

    “因为这小子是真正心里装着贫苦百姓的人。”

    “他能和船上的普通士卒谈笑风生,能去关心开船的船夫的三餐温饱,是否娶妻,能真正看到普通百姓生活的困境,并且想着怎么解决。”

    “他不是效忠咱,而是效忠于大明和百姓。”

    朱元璋幽幽开口:“只要他志向不改,那未来便是咱大明的定海神针,上可呵斥昏君,下可剑斩霄小。”

    “若是未来老四的后代中,再出现庸碌之辈,导致大明出现如同土木堡一般的危机,那能够力挽狂澜的,大约便是蓝武了。”

    陈锦没想到朱元璋对蓝武会有这么高的评价。

    他脸上闪过一丝讶异道:“他不效忠陛下,这不可能吧?”

    “呵呵!”

    “若是咱刚刚真的承认了那就是祥瑞,并且重重赏赐了暹罗国国王,回去之后,要大兴土木修观立庙,那这小子恐怕就真的不会再效忠咱了。”

    朱元璋呵呵一笑,眼中闪过一丝幽光道:“只有当咱和最普通的百姓站在一起,利益一致的时候,他才会效忠咱,效忠皇室。”

    “这有什么区别吗?陛下不一直都是如此吗?”

    陈锦脸上闪过一丝疑惑。

    “当然有区别,区别太大了。”

    朱元璋声音幽幽:“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诸多皇帝,又有几个是真的能看到普通百姓的利益的呢?”

    “哪一朝的帝王最终不是和士绅阶层妥协,彻底放弃了普通百姓的利益呢?”

    朱元璋说到这里,却是没有再说下去了。

    他想到了蓝武给他讲述的那个大明,想到了那个最终立下朱允炆为储君的朱元璋。

    “就连咱……若不是有蓝武这个异类的出现,不也一样吗?”

    朱元璋缓缓闭上了眼睛。

    经历了这一次的重病,却是让他更加想清楚了一件事。

    大明想要跳出之前那些王朝的桎梏,那么就绝对不能向士绅阶层妥协,要一直坚定的维护广大贫苦百姓的利益,因为一旦开始妥协,那么大明必然会滑向越来越衰弱的历史周期内。

    而一旦进入这种周期之内,那么恐怕便再也没有人能够拯救大明了。

    “只可惜,咱不能真正的千秋万代啊!”

    朱元璋轻声叹了一口气,此刻的他越是越发可惜,蓝武出现的太晚了。

    若是这小子能早出现三十年,在自己建立大明之前,就出现在自己身边,那或许大明如今的局面,将会变得全然不同。

    “不知道等咱死后,老四,还有他后面的儿子、孙子做了皇帝后,能不能顶得住士绅、文官的压力!”

    朱元璋轻轻叹了一口气。

    他在位三十年,可是太清楚这种压力有多大了。

    这不是某个人的压力,而是所有文官有意无意对皇权的压制。

    而且这期间不止是阴谋诡计,更多的还有阳谋,文官群体,无论忠奸,只要身处那个位置,便会无意识的限制皇权伸张的。

    当年的胡惟庸本是淮西党,但自从他做了丞相之后,不是同样开始渐渐地倒向文官,开始借助天下文官的声势侵夺原本属于他这个皇帝的权利。

    甚至一度到了要造反的境地。

    这其中虽然有他有意放纵的结果,但文官的力量却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所以他最终才会选择废除了丞相,这个文官阶层的代言人,并且把不得再立丞相写入了祖制的。

    但即便如此,依然没用,因为大明离不开文官。

    后世的那些皇帝,也都不像自己那么勤勉。

    就像老四那个家伙,历史上不就搞出了内阁制度吗?

    最后这个内阁比之丞相的权力还要大。

    “未来的二十年最是关键,如今咱让老四从造反成帝,变成了名正言顺,希望这样一来,老四能顶得住文官的压力,给大明带来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朱元璋喃喃自语,满脸希冀的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