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 > 第266章 调查人口,丈量土地

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 第266章 调查人口,丈量土地

    两天后的早朝,大臣们身着朝服,神情肃穆地站在朝堂之上,依次向皇帝奏报着各种事项。

    朝堂上,气氛凝重,大臣们的声音此起彼伏,有的报告着边境的军情,有的汇报着地方的政务。

    在早朝接近尾声时,朱棣看似不经意地开口道:“近年来,全国各地灾祸不断,不少地方沦为废墟,百姓流离失所。

    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大量的灾民和流民,有的地方人口密集,有的地方则田地荒芜,无人耕种。”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朝堂上却显得格外清晰,大臣们纷纷看向皇帝。

    朱棣顿了一下,接着说道:“朕深思熟虑后,决定重新彻查全国的人口户籍,丈量土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分配;

    同时,要继续执行三保田政策,以缓解当下的困境,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话语坚定而有力。

    朱棣说完后,朝堂上顿时掀起了一阵波澜。

    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小声地议论起来。

    有的大臣赞同,认为这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措施,而有的大臣则面露难色。

    朱棣并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龙椅上,看着众大臣们的反应。

    杨士奇、夏原吉、解缙三人因为之前在东宫时就与朱高炽深入探讨过这件事,并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所以当其他大臣们议论这件事时,他们自然而然地透露出对这一决策的支持态度。

    蹇义与杨士奇距离较近,他轻声向杨士奇问道:“杨兄,陛下所提之事,你有什么看法?”

    杨士奇微微一笑,回答道:“如今灾祸不断,人口缺失严重,陛下要求重新登记人口、重新分配土地,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吗?而且此事本应由户部负责,若真有什么隐情,您应该去询问夏大人啊!”

    说罢,他随意地指了指不远处的夏原吉。

    此时的夏原吉身边围拢了不少人,包括黄淮、吕震、宋礼等人,纷纷向夏原吉询问相关事宜。

    夏原吉见状,嘴角泛起一丝嗤笑,说道:“各位大人,你们可都是朝中的首辅、各部尚书啊,个个都是位高权重的重臣,更是陛下的得力助手。

    这么点小事,难道你们都还拿不定主意吗?居然还要来询问下官,下官真是倍感荣幸啊!”

    夏原吉的这一番话,让在座的几位大人都不禁有些面露尴尬之色。

    要知道,上一次朱棣提出要在马六甲海峡、苏门答腊岛以及锡兰山国这三个地方派驻军队的时候,这几位大人可是明确表示了反对意见的。

    其实,他们倒也并非是没胆量提出与皇帝相悖的看法,只是作为臣子,若是总是与皇帝唱反调,恐怕也不是什么好事。

    毕竟,谁也不想因此而惹得皇帝心生厌恶啊!

    他们都是惜命的。

    上次他们反对时,杨士奇、夏原吉以及姚广孝等人却都对皇帝的提议表示了积极的赞成。

    更凑巧的是,这几个人刚好又一同与皇帝外出,这让黄淮等人不禁心生疑虑:难道说,这几个人事先就已经知道了皇帝的决定不成?

    想到这里,黄淮等人心里自然是有些不满的。

    不过,仔细琢磨一下,他们也觉得灾后重新统计人口这种事情,虽然算不上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既然陛下有意如此安排,那他们似乎也没有必要非得去和皇帝对着干。

    于是,经过一番权衡之后,黄淮决定还是先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神色庄重,鞠躬说道:“陛下此举,实乃心系天下苍生之善举。

    重新清查人口户籍丈量土地,能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不至于流离失,让大明根基更为稳固,臣全力支持陛下的决断。”

    见黄淮变态,蹇义、吕震等大臣也纷纷出列,表示支持。

    纷纷说:“陛下圣明,此乃利国利民之策,臣等愿意遵旨行事。”

    反正溜须拍马的话说了一大堆,让朱棣龙心大悦。

    邱福、李景隆等勋贵,虽然趁着天灾人祸,收了不少田地佃户,但觉得这不过是平常清查,应该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也没放在心上。

    于是便也随声附和:“陛下既有此令,我等自当听从。”

    大家都觉得,这只是件小事而已,否则陛下不会在快下朝时才提及此事。

    朱棣看着众大臣的反应,心中暗暗叫好。

    他神色从容的说道:“此事关系重大,关乎我大明数以千计的百姓生计,诸位务必尽心尽力。”

    朱棣又着重看了一眼夏原吉,严肃的说:“夏大人,只是由你们户部牵头负责,你一定要责令手下办好此事。”

    “臣遵旨!”夏原吉毕恭毕敬的行了个大礼。

    重新清查人口丈量土地的消息迅速传遍京城,顺着官道又传向大明各处。

    当传到朱棣的老家凤阳时,当地官员和衙役们反应各异。

    作为朱元璋的老家,凤阳的情况尤为特殊,这里族亲长辈众多,就算没有天灾人祸,大量的土地也被他们侵占。

    在凤阳府衙,当传令官宣读了皇上旨意后,大堂内一片死寂。

    知府坐在堂上,脸色阴沉。

    自从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凤阳的知县知府都得看老朱家的族亲的脸色,没有他们的认可,任何政策都下达不去。

    知府深知,此次人口调查和土地丈量,如果自己真的按陛下的旨意行事,必然会触及那些族亲长辈的利益,掀起一场风波。

    “这可如何是好?凤阳的这些族亲势力庞大,他们霸占土地已久。如今要重新丈量分配,定会遭到强烈反对。”师爷忧心忡忡的对知府说。

    “是啊,大人,那些族亲向来骄横,根本不把我们当人看,肯定不会轻易配合,弄不好还会引发大乱。”一名衙役也满脸担忧的说。

    “唉”,知府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皇上旨意一下,我们只能执行,只是此事需从长计议,切不可莽撞行事,再说了,此事是由户部牵头的,我们只是配合户部行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