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朝开悟,当个富一代合理吧 > 第105章 灵光一现

一朝开悟,当个富一代合理吧 第105章 灵光一现

    路上赵婵跟陶杰说了杭城的问题。

    当初,赵婵跟陶杰介绍这个项目的时候说过,是一帮师哥师姐凑在一起,但实际上,他们都是打工人的角色。

    清大算得上留学人数排在最前列的院校,除了那些获取奖学金的,就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有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机会。

    但并不代表这些人不优秀。

    赵婵这帮师哥师姐,就是这帮人的代表。

    他们立志于人工智能研究,这也是高科技领域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赛道之一。

    这些想法和杭城投资人一拍即合,于是就浩浩荡荡从京城杀了过去。

    不过资本都是逐利的,这样全世界公认的烧钱项目,老板也会十分谨慎,这才有让他们拉投资的说法。

    投资人,也就是老板梁生很有钱,但投资不是儿戏。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早已是公认的真理。

    拉来投资或者是自身投资,相当于投名状,证明他们会全身心投入。

    可是,不要忽视老板对于项目的认知,也不能忽略资本对于风险的把控。

    这帮人开始的时候一腔孤勇,但钱,真没有。

    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只是因为欣赏,才拉赵婵入伙,竟然真的拉到投资,虽然只是三百万刀,可这些已经证明他们技术能力以外的东西。

    赵婵能拿到5%的股份,实际上,是她师哥师姐把自身期权都放弃才有的。

    现在不只是开发进入瓶颈,资方和团队之间也产生了分歧。

    很正常,面对如此庞大投资,成功当然皆大欢喜,但如果失败,就意味着血本无归。

    有分歧也是正常的事。

    “放心吧,我觉得问题不大。”陶杰笑着安慰赵婵。

    他不在乎三百万刀打水漂,追加投资也不是问题,只要赵婵喜欢,这都不算什么。

    甚至他都可以单挑出来让这帮人换个牌子继续玩。

    他已经不是当初为了生存玩命的陶杰,而是为了保护自己去探索的陶杰。

    此时,对他来说,钱的作用只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赵婵却担心一旦项目失败对陶杰的影响,见他这么轻松,也宽心许多。

    从京城到杭城,高铁也就是几个小时,天还没黑,就已经到了。

    赵婵的师姐梁娟过来接的他们,一见面就抱住了赵婵。

    “小师妹,你可算来了。咱们快半年没见了吧。”

    梁娟跟赵婵不是一个专业,却是研究生室友。

    两个人关系好的跟一个人一样。

    上次陶杰带李清婉过来的时候,梁生接待,还真没看到她。

    “四个月零十三天。”赵婵松开这位师姐,用小手比划着。

    “你倒是记得清楚,我都忙晕了。这是陶杰?”梁娟一脸姨母笑,跟陶杰握手,一触即收,“我可是闻名已久喽,这么帅,难怪我小师妹念念不忘。”

    陶杰:……

    不用说,赵婵肯定是说尽了自己好话,不然,这位梁娟也不会是这样的态度。

    “梁师姐好。”

    面对陶杰的问好,梁娟点头,“还真跟师妹说的一样,这么老实,嗯,那我就放心了。”

    赵婵抱着梁娟的胳膊,“师姐,我饿了。”

    “我又没说什么,这就心疼了?好好好,饿了就先吃饭。”

    梁娟把陶杰他们带到一个本帮菜饭店,点了几个名菜,然后就开始聊起公司的事。

    “其实不单单是我们开发团队和投资人有分歧,开发团队内部也是一样分成两个帮派。海归、国外雇员一边,我们本土技术员工一边。现在闹得很僵。”

    赵婵有些好奇,“师姐,以前不是很和谐吗?怎么开发团队也出问题了?”

    陶杰和赵婵都是非专业,基本知识懂一些,却比不过专业的,所以他只贡献个耳朵。

    梁娟把赵婵喜欢吃的,都转到她这里,“我们当初想开发出来基于国外框架外的的想法是一致的,但是随着开发进行,越来越发现,很难绕开国外的现有专利。”

    “他们发展多少年了,我们才发展多久。”赵婵也没有办法,听到师姐这么说,也很无奈。

    “所以,我们想继续,但另外一批人却不同意,认为不可能绕开现有框架。别光听我说,你们吃啊。天大地大没有吃饭大,来……”梁娟给赵婵夹菜,“想让你过来,主要是看看你有什么想法,也缓缓脑子。”

    不等赵婵谦逊,梁娟笑,“更何况,你也是股东,我们另一位投资人可是你帮着拉来的。总不能对项目不闻不问吧。”

    “师姐,你让我主导生物学方面的训练,我可能还行,但是开发这件事,我了解那点编程知识……你就别让我献丑了。”赵婵一脸苦涩。

    还真不是谦逊,和普通人比,她算内行,但跟梁师姐比,她还真只是皮毛。

    梁师姐笑,点了下赵婵漂亮的前额,“你呀,就是偷懒,我还不知道你,只是你没用心罢了。对了陶师弟,我这样称呼没问题吧?”

    陶杰赶忙点头,“没问题,师姐,我这是借蚕宝的光了。”

    “哟,跟师姐撒狗粮是吧,那我就这么说了,你是学数学的对吧,建模是不是也熟悉?”

    “懂一点,不过没太涉猎。”陶杰自认不错,但也不能在人家面前班门弄斧。

    “那就行,我们现在就是要多听各方意见,哪怕是天马行空也好。不然总是这帮人在一起,思维都僵化了。”

    梁师姐讲话如春风化雨,让人很是受用。

    陶杰还真有想法,这还是他给股票建模时的灵光一现。

    当时因为有银狐留下的大量资料,他就通过中文方式,把这些知识点以及原理做了关联。

    也就是说,他做的数模和当今普遍意义上的都有区别,是用基于中文的框架所做的开发……

    这样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只需要通过中文的搜索和分析,就能直指问题核心,并给出所需的结果。

    如果他们开发方向调整一下,用中文做框架,而不是英文呢?

    相对于每年出现的英文新词汇和简写,中文三四千汉字完全可以解释的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