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红色家庭的我,在汉东巅峰对决 > 第138章 内心独白

红色家庭的我,在汉东巅峰对决 第138章 内心独白

    在缉毒队身中三枪那晚,我躺在血泊里盯着星空发笑。

    毒贩的子弹离动脉只差半寸,我却满脑子想着:这伤够不够换一张调令? 可梁璐父亲轻飘飘一句话,就让我的血成了笑话。

    回村养伤时,乡亲们送来攒了半年的鸡蛋,王婶抹着眼泪说:“咱村就指望你光宗耀祖咧。”

    我攥着陈阳寄来的最后一封信,京城邮戳刺得掌心发烫。

    那场求婚是精心策划的献祭。我数着梁璐宿舍楼下的地砖裂缝,把尊严切成碎片喂给寒风。

    侯亮平们躲在树影里窃笑,他们不懂——跪着活比站着死更需要勇气。高育良拍我肩膀说“懂得低头是智慧”,镜片反光里我看见自己扭曲的脸,原来灵魂蜕壳只需一场雨夹雪。

    水泥地硌得膝盖生疼,可比起这些年尊严被碾碎的痛,这算得了什么?

    遇到高小琴那天,山水庄园的荷花开的正好。

    她旗袍开衩处若隐若现的伤疤,比我膝盖上的枪疤更狰狞。

    “赵瑞龙把我当贡品送人时,我才十七岁。”她吐着烟圈笑,可眼底的泪光像面镜子,照出我千疮百孔的心。

    我们彻夜盘算怎么侵吞大风厂股权,却在账本缝隙里偷藏温柔。有次她替我挡酒醉倒,迷糊间攥着我的手呢喃:“同伟,下辈子咱们做对寻常夫妻好不好?”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陈阳京城公寓窗台上的绿萝——它永远晒不到我老家的太阳。

    那夜山水庄园的荷香裹着阴谋发酵。

    高小琴的翡翠耳坠在台灯下晃动,账本上的数字像毒蛇吐信,她指尖划过股权质押协议的条款:\"蔡成功借的六千万过桥资金,日息千分之四,六天就是144万利息。\"

    我盯着她旗袍下那道暗红伤疤——那是赵瑞龙十七岁送给她的\"成人礼\",比缉毒时卡在我肋骨的弹片更锋利。

    我们像两只织网的蜘蛛,把大风厂的命运捆在「合法合规」的绞架上。

    丁义珍早已在土地性质变更文件上盖好章,工业用地变商业用地的魔术,能让八千万贷款膨胀成十亿资产。

    高小琴突然嗤笑:\"陈岩石当年搞股份制改革,让工人持股,现在倒成了我们的垫脚石。\"

    她将红酒倒进搪瓷缸——那是从老所长办公室顺来的物件,缸壁的茶垢像极了我锈死的青春。

    高育良总爱在办公室摆弄那盆文竹,像摆弄我的人生。

    他教我“和光同尘”,自己却偷偷在养着高小凤。

    有次我撞见他对着《万历十五年》出神,突然觉得恶心——这满口仁义道德的学究,扒开长衫比谁都脏。

    丁义珍出逃那晚,他慢悠悠泡着普洱:“同伟啊,火烧过来总得有人当柴。”

    我盯着他茶杯里浮沉的叶片,终于看清所谓“师生情谊”,不过是权力绞肉机里的润滑油。

    我至今记得初入省厅那夜,他办公室的文竹在月光下投出细密的影,像张精心编织的网。\"政法口需要自己人。\"

    他推着金丝眼镜,把提拔公示文件递给我时,指尖敲在\"祁同伟拟任林城法院院长\"的字样上。

    窗外飘着那年最大的一场雪,却浇不灭我骨缝里窜起的火苗——这火是他亲手点的,用梁群峰的知遇之恩作引,烧尽了我跪碎膝盖时沾的泥。

    他说我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却从不肯承认我们是同一窑炉里烧出的残次品。

    当年他站在讲台上讲《论语》\"君子周而不比\",粉笔灰落满中山装口袋;如今他捏着紫砂壶教我\"该低头时要低头\",壶嘴腾起的热气模糊了镜片后的算计。

    丁义珍出逃的航班划过夜空时,我终于看穿这盘棋的真相。

    他慢条斯理冲洗茶具的模样,像极了当年在汉大解剖青蛙——我们都是他镊子下的标本,区别只在于陈海成了植物人,而我还能当把淬毒的刀。

    \"高老师,您真信《万历十五年》里那套君臣之道?\"有次我故意碰倒他案头的书。

    他弯腰捡书的动作迟缓得惊人,后颈的老年斑在日光灯下泛着青灰:\"张居正用戚继光,图的不是他清廉。\"

    这话比山水庄园的红酒更醉人,我终于悟透他所谓的\"和光同尘\",原是教我做他白手套上的金线。

    他替我挡下梁璐家族十七次发难的模样,确实像个慈父。

    省委常委会上为我争副省级时的涨红面孔,比婚礼上念誓词时更情真意切。

    可当沙瑞金冻结干部任命的文件传来,他抚着文竹枯叶说的那句\"棋子要有棋子的觉悟\",终于让我看清恩典背后的价码——原来我跪着接过的每一级台阶,都标着高利贷的利息。

    高小琴说:\"他们姐妹都是文竹的肥料。\"我突然明白,他教我\"藏叶于林\"的精髓,原是把腌臜事都种在别人院子里。

    侯亮平空降那天,我在靶场连开十二枪。

    弹壳蹦跳的轨迹,像极了他当年辩论赛上划出的弧线。“凭什么你生来就能站在光里?”我掐灭烟头冷笑。

    请他吃饭那晚,我特意放了他最爱吃的炸酱面。看他狼吞虎咽的模样,恍如回到大学食堂——如果当年分到京城的是我,现在坐在公安厅的是他,这盘棋会不会不一样?

    此刻山风卷起《天局》的书页,混沌跪死棋盘的身影与我重叠。

    当年读到这里热血沸腾,如今才懂其中真意——与天对弈者,从落子那刻就注定满盘皆输。

    我突然想起老母亲临终前的话:“娃啊,当官要当清官...”

    血雾漫过视线时,我仿佛看见那个赤脚少年从山路上跑来,怀里抱着刚从乡邮员手里抢到的录取通知书。

    枪声惊飞满山雀鸟,而我的故事,终将成为权力绞肉机里又一抹锈迹。

    警笛刺破孤鹰岭的夜风时,我攥着染血的《天局》,终于读懂高小琴旗袍下所有伤疤的走向。

    那些被权力切割的青春、被账本掩埋的温柔、被红酒浇灌的罪恶,终将随着大风厂的废墟一起,成为血色改革年代的注脚。

    而他们永远不会知道,我们曾是两株在权欲泥潭里,开出血色荷花的并蒂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