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副镇长:我一路进部 第85章 林清泉还有大招
组织上提拔任命干部,尤其是在科级干部阶段,任职时间和任职岗位方面其实并没有太过苛刻的标准。
从程序上来讲,从科员到副科甚至包括从副科到正科,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提任的速度都不会慢。
在基层因为僧多粥少相对会慢一些,但是如果是在机关里那就一样了,这也是很多高干子弟往往会选择先去机关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对于普通人而言,从科员到正科级这条路,他们会比普通人节省起码四到五年的时间。
……
从林清泉口中得知自己大概率会兼任副镇长的职务,黎卫彬虽然算不上精神亢奋,但是心情总归还是不错。
不过他也清楚,这一次孙艳东如此提议背后肯定还是林清泉的原因。
当初选择向林清泉靠拢,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恐怕也会逐渐地凸显出来。
“主任回来了?我们还以为你真度假去了。”
回到办公室里后,黎卫彬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去了党政办那边,刚进一门就听到刘琳琳咋咋唬唬的声音。
“度假还是算了,现在办公室里的事情这么多,我真要跑出去度假你们在背后不骂娘我都不信。”
闻言几个人立马就笑起来,跟众人寒暄了几句之后,黎卫彬立马就找几个人了解了一下办公室里这几天的工作情况。
这一次黎卫彬去省城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此行的收获确实很大,现在整个河塔镇谁不知道他居然跑下来了一个省级的项目。
这份能耐不要说他们了,恐怕就是一些县领导都未必做得到。
当然,这里面也有陈晓华从省里回来之后,立马就在办公室里大搞舆论工作推波助澜的原因。在陈晓华口中,黎卫彬俨然化身成了舌战群儒的孔明。
“最近几天办公室里没有其他的问题吧?”
他这个主任虽然是甩手掌柜,但是黎卫彬对工作的仔细也是出了名的严格,上次对张国林发脾气的阵仗,办公室里的几个人可是记忆犹新。
“基本上没什么大事情,不过有几份材料需要主任审核和签字,我们基本上都整理好放在你桌子上了。”
黎卫彬也没多问就回了办公室。
现在他的时间的确很紧张,毕竟项目已经敲定,紧接着肯定要开始着手重新起草方案的落实计划。
此前副镇长罗洪涛在这个问题上马失前蹄,自己已经在林清泉面前夸下了海口,那这次轮到他来主持工作,肯定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一整个上午黎卫彬基本上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
其实要解决此前罗洪涛碰到都问题并不难,只不过找对了路子跟具体地去做终究有着不小的差别,所以相比于罗洪涛,他更多的是考虑做法的问题。
吃过饭,原本黎卫彬是打算下午继续修改方案的落实计划,结果回到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乎,林清泉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鸿雁集团?”
“领导,这个鸿雁集团不会是省里的那个鸿雁集团吧?”
办公室里,从林清泉手里接过一份传真件,黎卫彬一目十行地扫了过去,心里也是吃惊不小。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我们江南省有几个鸿雁集团?”
林清泉笑骂了一句,黎卫彬顿时不由得脸色一红,他确实是糊涂了,但是更多的是惊讶。
原来这份传真是江南省排名前三的民营企业鸿雁集团发过来的一份商务函,按照来函的内容,这个鸿雁集团居然有意在河塔镇投资兴建一个大型的养猪厂。
虽然投资建厂的并不是鸿雁集团的总公司,而是旗下的一个食品分公司,但是这个消息也的确是够令人震撼。
“领导,如果是真的话,那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我们河塔镇以前虽然也搞过养殖业,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成功,我之前翻过相关的材料,无非就是几个因素的制约,一个是销量问题,一个是资金和管理问题。”
“现在鸿雁集团旗下的食品公司如果真的能过来投资的话,那这两个问题肯定就不存在了。”
黎卫彬并不是在拍林清泉的马屁,而是真的十分振奋。
作为江南省排得上号,而且排名还极为靠前的民营企业,鸿雁集团当然不缺乏资金和管理人才,至于销路那更不是问题。
毕竟鸿雁食品入市多年,早就打造出了自己的销售链条和固定的客户渠道,他们投资办厂,销路完全不会成为阻碍因素。
很显然,这一次为了推动河塔镇的经济发展,林清泉恐怕是真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动用了大量的关系,否则鸿雁集团这种企业根本不可能看中一个小小的河塔镇。
“真的肯定是真的,这份商务函是鸿雁食品的老总亲自让人发到我这边的东西,此前我也跟他们沟通过,做不了假。”
“不过目前这个消息还只有我这边知道,之所以找你过来,是想问问你,你觉得如果真的要选址的话,这个养殖场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好。”
办公室里。
林清泉也不继续跟黎卫彬打哈哈,而是直奔主题。
而听到这么一个问题,黎卫彬脑子里的思绪也是电转似地快速转动起来。
虽然目前这只是一个商务合作的意向,并没有落地,但是黎卫彬也猜得到,既然林清泉敢拿出这份东西,那就说明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而一个由鸿雁食品投资的养猪厂,太大他不敢说,但是投资额超过几百万应该没什么问题。
几百万的项目选址,这是一门大学问,即使是他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前面由省农科院的项目作为先例。
显然林清泉现在也是想把这个项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想到这里。
黎卫彬脱口说道:“领导,怎么选址的问题先不谈,我反而有一个疑惑。”
“如果我们真的能拿下这个投资项目的话,有没有可能跟对方谈一谈第二次合作的问题,比如把这个养猪厂作为绿色产业链的一部分。”
办公室里。
听到黎卫彬的话,林清泉顿时也是眼前一亮。
心底也是暗暗赞叹了一声,这个小黎脑子还真是够灵活的,居然跟他想到一块儿去了。
按照林清泉的打算,如果能拿下这个养猪厂的项目,最好的合作方式其实就是开展深度产业融合。
譬如他们可以跟养猪厂签订协议,在河塔镇采购猪场用的辅食饲料,同时在人员雇用方面也使用河塔镇当地的人力。
除此之外,养猪厂产生的粪便,同样可以作为绿色产业发展需要的肥料。
这种合作方式,不仅仅能把养猪厂的这个项目作用发挥到最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助于推动绿色农业产业方案的落实。
毕竟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一个利益。
如果有利可图的话,那罗洪涛此前面临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一大半了。
从程序上来讲,从科员到副科甚至包括从副科到正科,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兼备,提任的速度都不会慢。
在基层因为僧多粥少相对会慢一些,但是如果是在机关里那就一样了,这也是很多高干子弟往往会选择先去机关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对于普通人而言,从科员到正科级这条路,他们会比普通人节省起码四到五年的时间。
……
从林清泉口中得知自己大概率会兼任副镇长的职务,黎卫彬虽然算不上精神亢奋,但是心情总归还是不错。
不过他也清楚,这一次孙艳东如此提议背后肯定还是林清泉的原因。
当初选择向林清泉靠拢,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用恐怕也会逐渐地凸显出来。
“主任回来了?我们还以为你真度假去了。”
回到办公室里后,黎卫彬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去了党政办那边,刚进一门就听到刘琳琳咋咋唬唬的声音。
“度假还是算了,现在办公室里的事情这么多,我真要跑出去度假你们在背后不骂娘我都不信。”
闻言几个人立马就笑起来,跟众人寒暄了几句之后,黎卫彬立马就找几个人了解了一下办公室里这几天的工作情况。
这一次黎卫彬去省城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此行的收获确实很大,现在整个河塔镇谁不知道他居然跑下来了一个省级的项目。
这份能耐不要说他们了,恐怕就是一些县领导都未必做得到。
当然,这里面也有陈晓华从省里回来之后,立马就在办公室里大搞舆论工作推波助澜的原因。在陈晓华口中,黎卫彬俨然化身成了舌战群儒的孔明。
“最近几天办公室里没有其他的问题吧?”
他这个主任虽然是甩手掌柜,但是黎卫彬对工作的仔细也是出了名的严格,上次对张国林发脾气的阵仗,办公室里的几个人可是记忆犹新。
“基本上没什么大事情,不过有几份材料需要主任审核和签字,我们基本上都整理好放在你桌子上了。”
黎卫彬也没多问就回了办公室。
现在他的时间的确很紧张,毕竟项目已经敲定,紧接着肯定要开始着手重新起草方案的落实计划。
此前副镇长罗洪涛在这个问题上马失前蹄,自己已经在林清泉面前夸下了海口,那这次轮到他来主持工作,肯定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所以一整个上午黎卫彬基本上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
其实要解决此前罗洪涛碰到都问题并不难,只不过找对了路子跟具体地去做终究有着不小的差别,所以相比于罗洪涛,他更多的是考虑做法的问题。
吃过饭,原本黎卫彬是打算下午继续修改方案的落实计划,结果回到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乎,林清泉就把他叫到了办公室。
“鸿雁集团?”
“领导,这个鸿雁集团不会是省里的那个鸿雁集团吧?”
办公室里,从林清泉手里接过一份传真件,黎卫彬一目十行地扫了过去,心里也是吃惊不小。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我们江南省有几个鸿雁集团?”
林清泉笑骂了一句,黎卫彬顿时不由得脸色一红,他确实是糊涂了,但是更多的是惊讶。
原来这份传真是江南省排名前三的民营企业鸿雁集团发过来的一份商务函,按照来函的内容,这个鸿雁集团居然有意在河塔镇投资兴建一个大型的养猪厂。
虽然投资建厂的并不是鸿雁集团的总公司,而是旗下的一个食品分公司,但是这个消息也的确是够令人震撼。
“领导,如果是真的话,那这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我们河塔镇以前虽然也搞过养殖业,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成功,我之前翻过相关的材料,无非就是几个因素的制约,一个是销量问题,一个是资金和管理问题。”
“现在鸿雁集团旗下的食品公司如果真的能过来投资的话,那这两个问题肯定就不存在了。”
黎卫彬并不是在拍林清泉的马屁,而是真的十分振奋。
作为江南省排得上号,而且排名还极为靠前的民营企业,鸿雁集团当然不缺乏资金和管理人才,至于销路那更不是问题。
毕竟鸿雁食品入市多年,早就打造出了自己的销售链条和固定的客户渠道,他们投资办厂,销路完全不会成为阻碍因素。
很显然,这一次为了推动河塔镇的经济发展,林清泉恐怕是真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动用了大量的关系,否则鸿雁集团这种企业根本不可能看中一个小小的河塔镇。
“真的肯定是真的,这份商务函是鸿雁食品的老总亲自让人发到我这边的东西,此前我也跟他们沟通过,做不了假。”
“不过目前这个消息还只有我这边知道,之所以找你过来,是想问问你,你觉得如果真的要选址的话,这个养殖场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好。”
办公室里。
林清泉也不继续跟黎卫彬打哈哈,而是直奔主题。
而听到这么一个问题,黎卫彬脑子里的思绪也是电转似地快速转动起来。
虽然目前这只是一个商务合作的意向,并没有落地,但是黎卫彬也猜得到,既然林清泉敢拿出这份东西,那就说明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而一个由鸿雁食品投资的养猪厂,太大他不敢说,但是投资额超过几百万应该没什么问题。
几百万的项目选址,这是一门大学问,即使是他也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前面由省农科院的项目作为先例。
显然林清泉现在也是想把这个项目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想到这里。
黎卫彬脱口说道:“领导,怎么选址的问题先不谈,我反而有一个疑惑。”
“如果我们真的能拿下这个投资项目的话,有没有可能跟对方谈一谈第二次合作的问题,比如把这个养猪厂作为绿色产业链的一部分。”
办公室里。
听到黎卫彬的话,林清泉顿时也是眼前一亮。
心底也是暗暗赞叹了一声,这个小黎脑子还真是够灵活的,居然跟他想到一块儿去了。
按照林清泉的打算,如果能拿下这个养猪厂的项目,最好的合作方式其实就是开展深度产业融合。
譬如他们可以跟养猪厂签订协议,在河塔镇采购猪场用的辅食饲料,同时在人员雇用方面也使用河塔镇当地的人力。
除此之外,养猪厂产生的粪便,同样可以作为绿色产业发展需要的肥料。
这种合作方式,不仅仅能把养猪厂的这个项目作用发挥到最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助于推动绿色农业产业方案的落实。
毕竟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一个利益。
如果有利可图的话,那罗洪涛此前面临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一大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