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第187章 韬光养晦
热门推荐:
东汉末年:黄巾军他不长这样啊!
相亲走错桌,跟千亿总裁领证了
离婚前夜,豪门老公失忆了!
巡山人:我以三寸龙筋镇邪异
一路窝囊到中宫之位
我和宰相刘罗锅
综影视之沉浸式恋爱
你出轨寡嫂?我转身改嫁权臣
大宋小农民
郭道宜逃回城外大营,来不及多说,沉声喝道:“诸将听令,即刻拔营起行,回返凉州。”
众郎将不明所以,迟疑道:“郭郎中何出此言?”
郭道宜急切道:“赵将军大意轻敌,以致兵败身亡,我受遗命,率领大军撤退。”
“尔等速速听命行事,胆敢违背者,斩!”
“什么?”众郎将惊骇失声,“将军兵败身亡,怎会如此?”
“军令如山,岂能儿戏?”郭道宜面如寒冰,“高楷即刻追来,若再驻留片刻,我等必然化为齑粉。”
听闻高楷名号,诸将神色一凛,片刻不敢迟疑,慌忙召集本部兵马,听候郭道宜军令。
“高楷声名,竟有如此威势?”
竟比他军令更加慑人!
眼见此景,郭道宜满心复杂,喟然长叹:“终究是我太过小瞧天下英雄。”
事不宜迟,待兵马齐聚,他当即下令,放一把大火,烧毁粮草辎重,随后领兵撤回凉州。
待凉军离去不过半刻,高楷率军来至,沉声道:“敬德,你领五千轻骑,前去追击,务必小心行事,以免中计。”
“遵令!”夏侯敬德答应一声,匆匆去了。
“其余人等,即刻灭火。”高楷环顾四下,喝道。
“是!”
所幸,这大火燃起不久,并未波及太广,诸多粮草辎重只烧毁三成,其余皆完好。
“大灾在即,一粒米也不能遗漏。”高楷面色肃然,“全数运回城内封存,留待日后赈灾之用。”
待运粮队伍领命而去,大军稍作休整,即刻起行。
……
且说凉州,琵琶山麓,一支大军驻扎在此,营寨连绵数里,足有三万余人。
辕门外,旌旗猎猎飞舞,上书一个个斗大的“李”字。
大营北面一座高坡之上,一员大将负手伫立,遥望西北方向。
其人气度沉稳,举手投足间一派大家风范,不似武将,倒像是翩翩文士,却正是西凉左骁卫大将军——李正则。
“鄯城可有消息传来?”他远望天边,沉声相询。
身后一名郎将拱手回言:“未有消息,怕是路上耽搁了。”
李正则略微颔首:“金城有何动静?”
郎将回答道:“高楷亲率两万兵马,援救鄯城。”
“除此之外,广武、达化二城,亦有兵马调动。”
李正则眸光微眯:“倒是一员劲敌。”
高楷如此排兵布阵,显然防备他与吐谷浑两面夹击,不曾有丝毫大意。
想了想,他再度问道:“慕容承瑞如何回话,可愿起兵?”
郎将摇头道:“吐谷浑王行将就木,慕容承瑞不敢远离,以免陡生变故。”
“即便派遣使者百般劝说,他也不为所动。”
“鼠目寸光!”李正则冷哼一声,“竟连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不懂,果然蛮夷之辈,不足与谋。”
郎将附和道:“大将军所言极是。”
“慕容承瑞不愿出兵,倒是他那庶弟——慕容承泰,有意领军攻取达化。”
“可惜,此人为女奴所生,人微言轻,不得老汗王所喜,慕容承瑞也极为蔑视。”
“他竟有这般见识?”李正则颇为惊诧,感叹道,“慕容承瑞恐怕绝非他的对手,假以时日,此人必然登临王位。”
郎将十分不解:“大将军,慕容承泰既无显赫母家,又不得老汗王所喜,更无群臣扶持,麾下无兵,怎是慕容承瑞的对手?”
李正则笑道:“此人不过韬光养晦而已。”
“此前慕容承瑞一举铲除长兄,坐上世子之位,清洗一众党羽,即便数十个族中子弟,也尽数诛杀,毫不姑息。”
“这慕容承泰为汗王之子,却安然无恙,丝毫不受忌惮,岂是易与之辈?”
“这吐谷浑,有好戏看了。”
他转而问起一事:“这慕容承瑞有勇无谋,竟能铲除长兄,是否有英才辅佐?”
“大将军料事如神!”郎将赞叹一声,“据细作探知,他得一文士投靠,为我等汉人。”
“此人诡计多端,诬告慕容承平秽乱内庭,惹得老汗王震怒,召他进宫质问。”
“又建言慕容承瑞于宫门设伏,一举将长兄射杀,尽诛党羽。”
“老汗王唯有三子,慕容承泰身份低微,只得立慕容承瑞为世子。”
“哦?”李正则颇为好奇,“此人姓甚名谁,何方来历?”
郎将回言:“此人名为司马德堪,据闻出身廓州,曾为欧阳炅麾下长史。”
“欧阳炅死于高楷之手,此人趁乱逃出,投奔吐谷浑,不知为何,搭上了慕容承瑞,成为他的谋主,为他出谋划策,屡建奇功。”
李正则称赞道:“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足智多谋,此人堪比贾文和。”
郎将点头附和,忽又疑惑道:“大将军,我等于此地驻留多时,何不即刻起兵,围攻广武?”
李正则摇头道:“鄯城捷报未至,不可轻举妄动。”
郎将不解:“郭郎中神机妙算,不下于这司马德堪,必能在高楷大军赶到之前,拿下鄯城。”
“大将军何必忧虑?”
李正则笑道:“我并非担忧道宜。”
“只盼他能占据首功,不让赵元谦有东山再起之日。”
郎将同仇敌忾:“这赵元谦屡次三番和您作对,前番大败,若非梁尚书求情,早已沦为庶民。”
“却仍眼高于顶,拒绝您拉拢,不愿一同为太子殿下效力,着实可恨!”
李正则淡声道:“他早已投靠他人,方才有恃无恐。”
“恕末将愚钝,不知大将军所言何人?”郎将大惑不解。
“除却晋王,陛下膝下诸位皇子,谁能与太子殿下相争?”李正则嗤笑一声。
“晋王?”郎将陡然一惊,“他竟有夺嫡之心?”
李正则笑道:“他虽装作孝子,温良恭俭让,却掩饰不了觊觎东宫之心。”
“不光在朝中笼络人心,以韦师政为辅,更暗中邀买人心,拉拢军中诸将。”
郎将骇然失色:“晋王竟如此胆大妄为,莫非不怕陛下雷霆震怒?”
李正则眉宇间掠过一丝阴霾:“陛下视而不见,恐怕已对太子殿下有不满之心,难保他日不行废立之事。”
郎将心神震恐,一时嗫嚅难言。
众郎将不明所以,迟疑道:“郭郎中何出此言?”
郭道宜急切道:“赵将军大意轻敌,以致兵败身亡,我受遗命,率领大军撤退。”
“尔等速速听命行事,胆敢违背者,斩!”
“什么?”众郎将惊骇失声,“将军兵败身亡,怎会如此?”
“军令如山,岂能儿戏?”郭道宜面如寒冰,“高楷即刻追来,若再驻留片刻,我等必然化为齑粉。”
听闻高楷名号,诸将神色一凛,片刻不敢迟疑,慌忙召集本部兵马,听候郭道宜军令。
“高楷声名,竟有如此威势?”
竟比他军令更加慑人!
眼见此景,郭道宜满心复杂,喟然长叹:“终究是我太过小瞧天下英雄。”
事不宜迟,待兵马齐聚,他当即下令,放一把大火,烧毁粮草辎重,随后领兵撤回凉州。
待凉军离去不过半刻,高楷率军来至,沉声道:“敬德,你领五千轻骑,前去追击,务必小心行事,以免中计。”
“遵令!”夏侯敬德答应一声,匆匆去了。
“其余人等,即刻灭火。”高楷环顾四下,喝道。
“是!”
所幸,这大火燃起不久,并未波及太广,诸多粮草辎重只烧毁三成,其余皆完好。
“大灾在即,一粒米也不能遗漏。”高楷面色肃然,“全数运回城内封存,留待日后赈灾之用。”
待运粮队伍领命而去,大军稍作休整,即刻起行。
……
且说凉州,琵琶山麓,一支大军驻扎在此,营寨连绵数里,足有三万余人。
辕门外,旌旗猎猎飞舞,上书一个个斗大的“李”字。
大营北面一座高坡之上,一员大将负手伫立,遥望西北方向。
其人气度沉稳,举手投足间一派大家风范,不似武将,倒像是翩翩文士,却正是西凉左骁卫大将军——李正则。
“鄯城可有消息传来?”他远望天边,沉声相询。
身后一名郎将拱手回言:“未有消息,怕是路上耽搁了。”
李正则略微颔首:“金城有何动静?”
郎将回答道:“高楷亲率两万兵马,援救鄯城。”
“除此之外,广武、达化二城,亦有兵马调动。”
李正则眸光微眯:“倒是一员劲敌。”
高楷如此排兵布阵,显然防备他与吐谷浑两面夹击,不曾有丝毫大意。
想了想,他再度问道:“慕容承瑞如何回话,可愿起兵?”
郎将摇头道:“吐谷浑王行将就木,慕容承瑞不敢远离,以免陡生变故。”
“即便派遣使者百般劝说,他也不为所动。”
“鼠目寸光!”李正则冷哼一声,“竟连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不懂,果然蛮夷之辈,不足与谋。”
郎将附和道:“大将军所言极是。”
“慕容承瑞不愿出兵,倒是他那庶弟——慕容承泰,有意领军攻取达化。”
“可惜,此人为女奴所生,人微言轻,不得老汗王所喜,慕容承瑞也极为蔑视。”
“他竟有这般见识?”李正则颇为惊诧,感叹道,“慕容承瑞恐怕绝非他的对手,假以时日,此人必然登临王位。”
郎将十分不解:“大将军,慕容承泰既无显赫母家,又不得老汗王所喜,更无群臣扶持,麾下无兵,怎是慕容承瑞的对手?”
李正则笑道:“此人不过韬光养晦而已。”
“此前慕容承瑞一举铲除长兄,坐上世子之位,清洗一众党羽,即便数十个族中子弟,也尽数诛杀,毫不姑息。”
“这慕容承泰为汗王之子,却安然无恙,丝毫不受忌惮,岂是易与之辈?”
“这吐谷浑,有好戏看了。”
他转而问起一事:“这慕容承瑞有勇无谋,竟能铲除长兄,是否有英才辅佐?”
“大将军料事如神!”郎将赞叹一声,“据细作探知,他得一文士投靠,为我等汉人。”
“此人诡计多端,诬告慕容承平秽乱内庭,惹得老汗王震怒,召他进宫质问。”
“又建言慕容承瑞于宫门设伏,一举将长兄射杀,尽诛党羽。”
“老汗王唯有三子,慕容承泰身份低微,只得立慕容承瑞为世子。”
“哦?”李正则颇为好奇,“此人姓甚名谁,何方来历?”
郎将回言:“此人名为司马德堪,据闻出身廓州,曾为欧阳炅麾下长史。”
“欧阳炅死于高楷之手,此人趁乱逃出,投奔吐谷浑,不知为何,搭上了慕容承瑞,成为他的谋主,为他出谋划策,屡建奇功。”
李正则称赞道:“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足智多谋,此人堪比贾文和。”
郎将点头附和,忽又疑惑道:“大将军,我等于此地驻留多时,何不即刻起兵,围攻广武?”
李正则摇头道:“鄯城捷报未至,不可轻举妄动。”
郎将不解:“郭郎中神机妙算,不下于这司马德堪,必能在高楷大军赶到之前,拿下鄯城。”
“大将军何必忧虑?”
李正则笑道:“我并非担忧道宜。”
“只盼他能占据首功,不让赵元谦有东山再起之日。”
郎将同仇敌忾:“这赵元谦屡次三番和您作对,前番大败,若非梁尚书求情,早已沦为庶民。”
“却仍眼高于顶,拒绝您拉拢,不愿一同为太子殿下效力,着实可恨!”
李正则淡声道:“他早已投靠他人,方才有恃无恐。”
“恕末将愚钝,不知大将军所言何人?”郎将大惑不解。
“除却晋王,陛下膝下诸位皇子,谁能与太子殿下相争?”李正则嗤笑一声。
“晋王?”郎将陡然一惊,“他竟有夺嫡之心?”
李正则笑道:“他虽装作孝子,温良恭俭让,却掩饰不了觊觎东宫之心。”
“不光在朝中笼络人心,以韦师政为辅,更暗中邀买人心,拉拢军中诸将。”
郎将骇然失色:“晋王竟如此胆大妄为,莫非不怕陛下雷霆震怒?”
李正则眉宇间掠过一丝阴霾:“陛下视而不见,恐怕已对太子殿下有不满之心,难保他日不行废立之事。”
郎将心神震恐,一时嗫嚅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