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9章 汉室危矣,疾驰长社

我是袁术袁公路 第9章 汉室危矣,疾驰长社

    在黄巾起义的烽火逐渐被扑灭,各地平叛形势看似一片向好之际,一道如惊雷般的消息骤然打破了短暂的平静。豫州战场,黄巾渠帅波才率领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击败了右中郎将朱儁,而后乘胜追击,将朱儁与左中郎将皇甫嵩围困于长社城中。

    消息传开,朝野震惊。长社城危在旦夕,朱儁和皇甫嵩的求援信如同雪花般飞向各地。此时,袁术正在自己的营帐中,与麾下将领们商议着后续的平叛策略,接到求援信后,他眉头紧皱,神色凝重。

    “诸位,长社危急,朱儁和皇甫嵩两位将军被困,我们必须前去救援。”袁术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不容置疑。

    帐下众将纷纷响应,士气高涨。典韦挥舞着手中的双戟,大声吼道:“主公,俺早就等不及了!让俺们杀过去,把那些黄巾贼打得落花流水!”

    颜良和文丑也抱拳请战:“愿随主公赴汤蹈火!”

    袁术点了点头,当即下令拔营起寨,率领大军向着长社疾驰而去。一路上,军队马不停蹄,扬起滚滚烟尘。袁术深知时间紧迫,长社城每多被围困一刻,城中将士和百姓的危险就多一分。

    数日后,袁术的军队抵达长社城外。他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带着颜良、文丑等人,前往城外的树林中观察敌情。站在树林高处,透过枝叶的缝隙,望着密密麻麻的黄巾军营地,袁术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此时正值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却无法驱散袁术心头的阴霾。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黄巾军的营地,眉头紧锁,脑海中思绪翻涌。

    “黄巾军人多势众,且士气正盛,我们不可贸然进攻。”袁术沉思片刻后说道。

    颜良看着敌军营地,微微皱眉:“主公,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袁术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蹲下身子,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轻轻划动。他先是勾勒出长社城的轮廓,而后在其周边画上密密麻麻的圆圈代表黄巾军的营帐。接着,他又在城外不同方向标记出自己军队的位置以及可能的行军路线。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神色专注,时而微微摇头,时而又陷入沉思。良久,他的目光停留在城边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上,这条小道隐匿于一片草丛与矮树之间,若非仔细观察,很难被发现。

    袁术站起身来,再次望向那条小道,心中暗自思量:这条小道狭窄隐蔽,黄巾军大概率不会在此布置重兵防守。但若是率领大军通过,难免会因动静过大而被察觉,若只带少数精锐,悄无声息地潜行,或许能寻得一线生机。

    可潜入城中之后又该如何?城中兵力匮乏,想要正面突围绝非易事。他的目光再次扫向黄巾军营地,只见营寨四周虽设有简易的栅栏,但防守明显较为松散,士兵们往来走动,毫无秩序可言。而且,营寨周边皆是茂密的草丛,在这干燥的季节,不由得想到长社火烧波才....

    想到此处,袁术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他转身看向颜良和文丑,说道:“我们可以趁夜色,从那条小道潜入城中,与皇甫嵩将军他们会合。城中粮草有限,不宜久守,而黄巾贼扎营于草丛附近,防备又松散,我们可趁夜放火,乱其阵脚,再出城攻击,定能大破敌军。”

    颜良和文丑听后,皆面露钦佩之色,点头称是。

    夜幕如墨,万籁俱寂,只有偶尔的虫鸣声打破夜的宁静。袁术精心挑选的五百精锐士兵,身着轻便的黑衣,脸上涂抹着黑色的油彩,手持锋利的短刀,仿若一群隐匿于黑暗中的幽灵。他们步伐轻盈,几乎不发出任何声响,悄然向着那条隐蔽小道进发。

    袁术一马当先,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他的目光如炬,时刻警惕着四周的动静,右手紧紧握住腰间的剑柄,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月光洒在他坚毅的面庞上,勾勒出冷峻的轮廓。

    当队伍靠近小道时,袁术抬手示意众人停下。他屏气敛息,仔细聆听,确认没有异常后,才挥手让士兵们继续前进。这条小道狭窄而崎岖,两侧是茂密的草丛和低矮的灌木,枝叶不时划过士兵们的脸颊,但他们没有一人发出声响,保持着高度的纪律性。

    行进途中,不远处传来了黄巾军巡逻队的脚步声和交谈声。袁术立刻做出手势,士兵们迅速分散,隐匿在草丛中,大气都不敢出。月光下,只见几个黄巾军士兵手持火把,慢悠悠地走过,丝毫没有察觉到近在咫尺的危险。待巡逻队走远,袁术才微微松了口气,带领士兵们继续前行。

    终于,他们抵达了长社城下。城墙上,隐隐可见守军戒备的身影。袁术快步上前,在城门下站定,轻轻敲了敲城门,控制着音量,低声说道:“我是袁术,前来救援!”声音虽不大,但在寂静的夜里却格外清晰。

    城上的士兵听到声音,先是一愣,随即紧张地趴到城墙边向下张望。由于夜色浓重,一时难以看清城下之人。“口令?”一名士兵谨慎地问道。袁术心中一紧,他事先并未与城中约定口令,但若回答稍有差池,便可能被误认作敌军。他迅速镇定下来,提高音量说道:“我乃破虏将军袁术,听闻皇甫将军、朱将军被困,特来救援,速速开门!”

    城上的士兵们一阵骚动,似乎在商议着什么。片刻后,一个吊篮缓缓从城墙上放了下来。袁术见状,知道对方已经相信了自己的身份,心中稍安。他率先抓住吊篮,示意士兵们依次而上。

    吊篮缓缓上升,袁术的心跳也愈发急促。他抬头望向城上,看到了守军们充满期待的眼神。当吊篮到达城头,袁术一跃而上,与城上的士兵紧紧相拥。“可算把你们盼来了!”一名士兵激动地说道。

    随后,袁术指挥着士兵们迅速通过吊篮进入城中。每一个士兵都动作敏捷,有条不紊。待五百精锐全部入城后,袁术在士兵的引领下,快步前往城中的营帐,与皇甫嵩和朱儁会合。

    当袁术带领五百精锐踏入长社城的那一刻,消息便如春风拂过大地般迅速传开。城中百姓们起初还不敢相信,毕竟在这漫长的围困日子里,每一次期待援军的到来都伴随着失望,可如今,确凿的消息让他们压抑许久的情绪瞬间找到了出口。

    最先得知消息的是城门附近的几户人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坐在自家门口,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他望着被战火熏黑的房屋,无奈地叹气。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紧接着,一个年轻后生满脸通红,气喘吁吁地跑到他面前,大声喊道:“爷爷,援军来了!是袁术袁将军的队伍!”老者先是一怔,手中的拐杖差点掉落,他颤颤巍巍地站起身,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你说啥?真的吗?”后生用力地点点头:“真的!我亲眼看到他们进城了!”

    老者眼眶瞬间红了,他抬起满是皱纹的手,擦了擦眼角,嘴里喃喃自语:“老天爷啊,终于盼到救星了……”说着,他不顾年迈的身体,迈着蹒跚的步伐,朝着城门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不断有百姓从屋内涌出,相互打听着消息。得知援军真的到来,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他们像欢快的小鹿般在人群中穿梭,一边跑一边喊:“援军来啦!我们有救啦!”有的孩子甚至跟在袁术队伍的后面,好奇地张望着这些身着铠甲的士兵,眼中满是崇拜。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块已经有些干裂的饼,跑到一名士兵面前,怯生生地递过去:“叔叔,你们辛苦了,吃点东西吧。”士兵微笑着摸了摸她的头,婉拒了她的好意。

    街道上,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将袁术和他的士兵们团团围住。他们的眼中,不再是之前的恐惧和绝望,取而代之的是感激与信任。一位中年男子,眼眶泛红,激动地说:“袁将军,你们可算来了!这些日子,我们被黄巾贼困得好苦啊!”说着,他就要下跪,袁术连忙上前扶起他:“乡亲们受苦了,我们定会竭尽全力,解长社之围,保大家平安!”

    还有的百姓自发地回家,拿出家中仅存的食物和清水,送到士兵们手中。一位大娘端着一盆热气腾腾的茶水,手忙脚乱地招呼着士兵们:“孩子们,快喝点水,解解渴!”士兵们推辞不过,只好接过,心中满是感动。整个长社城,因为袁术的到来,从之前的死寂与绝望中苏醒过来,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百姓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他们相信,有了援军,这场噩梦般的围困很快就会结束 。

    城中,皇甫嵩和朱儁正在昏暗的营帐里,对着一张简陋的地图愁眉不展,商讨着突围的办法。连日来,他们尝试了各种策略,可都被黄巾军严密的围困挡了回来。粮草日益短缺,士气愈发低落,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煎熬,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就在这时,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而又兴奋的脚步声,紧接着,一名传令兵猛地撩开帐帘,冲了进来,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将军,袁将军……袁术将军来了!他带领援兵入城了!”

    皇甫嵩听到这话,手中正比划着地图的木棍“啪”地一声掉落在地,他先是一愣,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脸上的神情从震惊慢慢转为不可置信的惊喜。“你说什么?再说一遍!”他向前跨出一大步,紧紧抓住传令兵的肩膀,急切地问道。

    “袁将军来了!此刻已在城中,正往这边赶来!”传令兵再次大声重复道。

    皇甫嵩眼眶瞬间红了,他嘴唇微微颤抖,却一时说不出话来。一旁的朱儁也是满脸惊喜,站起身来,双手用力一拍:“太好了!终于盼到援军了!”

    皇甫嵩顾不上许多,大步朝着营帐外走去。他步伐急切,甚至有些踉跄,差点被营帐的绳索绊倒。刚出营帐,就看到不远处袁术那熟悉的身影。

    皇甫嵩眼眶中蓄满了泪水,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快步迎上前去,一把拉住袁术的手,声音哽咽:“公路,你可算来了!”他的手紧紧握着袁术,仿佛握住了最后的希望,手上的青筋都因用力而微微凸起。

    “汉室不幸遭遇黄巾之祸,我等作战不利,愧对陛下。”他一边说着,一边摇头,眼中满是自责与愧疚,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各地州郡长官畏缩不前,我等军士心灰意冷,士气低迷。”他吸了吸鼻子,声音越发颤抖,“今日得见公路,方知汉室养士四百载,忠义之士不绝,汉室天命仍在!”

    说着,他又用力握了握袁术的手,像是要把自己内心的感激与喜悦都通过这一握传递给对方。他的肩膀微微颤抖,整个人因为激动而有些站立不稳,要不是还拉着袁术的手,恐怕都要瘫倒在地。周围的士兵们看到这一幕,也都被这份真挚的情感所感染,不少人眼中泛起了泪光,原本沉闷压抑的气氛,此刻也因为这份重逢的喜悦而变得热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