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63章 术展求贤意,丰陈治国言

我是袁术袁公路 第63章 术展求贤意,丰陈治国言

    东汉末年,风云变色,战火如野草般在华夏大地蔓延。昔日繁华的城镇沦为废墟,百姓背井离乡,在饥饿与恐惧中挣扎求生。各方诸侯趁势而起,逐鹿中原,为争夺天下霸权展开了激烈角逐。在这乱世洪流里,人才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各方势力都在为网罗贤才绞尽脑汁。

    袁术,出身名门,“四世三公”的袁家赋予了他极高的起点和威望。他身处南阳,目光望向天下,深知若想成就大业,必须广纳贤才。在得到沮授投效推荐田丰后加上自己对历史田丰才能了解,他亲笔写下求贤书信,又嘱托沮授修书一封作为引荐,郑重地交到吕范手中,命他前往巨鹿,邀请当地名士田丰出山相助。

    吕范他早年游历四方,增长了不少见识,练就了出色的交际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身材高大挺拔,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风度,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此番肩负着袁术的重托,他深感责任重大。一路上,他目睹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无尽苦难:田野荒芜,村庄破败,流离失所的百姓衣不蔽体,面黄肌瘦,孩子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哭声令人心碎。吕范心中一阵揪痛,更加坚定了为袁术招揽人才,早日结束乱世的决心。

    历经数日的长途跋涉,吕范终于抵达巨鹿。他穿梭在巨鹿城中,逢人便打听田丰的住处。在多方问询下,他终于找到了田丰的府邸。吕范站在府前,整了整衣冠,深吸一口气,上前叩门。

    “请问田丰先生在府中吗?”吕范礼貌地向开门的仆人问道,声音温和而谦逊。

    仆人上下打量了吕范一番,见他气质不凡,身着虽不算华丽却整洁得体的长袍,腰佩长剑,便恭敬地回答:“先生正在府中,请稍等,我这就去通报。”

    不多时,仆人引领着吕范来到客厅。田丰早已在厅中等候,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瘦,一袭素袍更衬得他气质高雅,眼神中透着一股睿智与沉稳,仿佛能看穿世间万物。吕范见到田丰,连忙上前行礼,动作规范而恭敬:“久闻田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吕范之荣幸。”

    田丰微笑着还礼,声音温润:“吕先生客气了,不知先生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吕范从怀中取出袁术的求贤书信和沮授的推荐信,双手递与田丰,神色庄重:“田先生,这是袁公路将军的求贤书信,以及沮授先生的推荐信。袁将军久仰先生大名,深知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特命我前来邀请先生前往南阳,共商大业。”

    田丰接过书信和推荐信,展开仔细阅读起来。看完之后,他陷入了沉思。片刻后,田丰抬起头,目光直视吕范,问道:“吕先生,我听闻如今各方诸侯纷争不断,这袁术将军在其中又是如何作为的呢?”

    吕范见田丰询问,心中早有准备,便详细地向他讲述起来:“田先生,袁将军占据南阳后,便致力于安抚百姓,恢复生产。他下令减免赋税,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同时,组织人手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今南阳的农田灌溉得到极大改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在军事上,袁将军积极扩充军备,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悍的军队。他不仅多次击退周边势力的侵扰,还主动出击,拓展了不少领地。而且,袁将军礼贤下士,对人才极为重视,麾下谋士如云,战将如雨,如今在诸侯中已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田丰一边听,一边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袁术对待不同出身人才的态度、具体的军事策略以及治理地方的细节等,吕范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听完吕范的讲述,田丰心中暗自思量:“这袁术将军,能在乱世之中保境安民,且有招揽人才的诚意,或许真的是一位值得辅佐的明主。”想到这里,田丰对吕范说道:“吕先生,承蒙袁将军厚爱,我田丰愿意随你前往南阳,亲眼看看这位袁将军。”

    吕范听了,心中大喜,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如此甚好,田先生若能相助袁将军,那真是袁将军之幸,也是天下百姓之幸。”

    于是,田丰收拾好行囊,与吕范一同踏上了前往南阳的旅程。一路上,他们看到了各地的战乱景象,百姓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许多村庄都被战火摧毁,一片破败不堪。田丰心中不禁感到十分沉重,他更加渴望能找到一位明主,结束这乱世,让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

    然而,当他们进入袁术的地盘后,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大为震惊。这里的百姓安居乐业,街道上熙熙攘攘,店铺林立,一片繁荣的景象。集市上,各种货物琳琅满目,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农田里,庄稼茁壮成长,农夫们辛勤劳作,一片生机勃勃。与外面的战乱相比,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田丰心中对袁术的好感又增加了几分,他觉得自己或许真的找到了值得托付的人。

    终于,他们抵达了南阳。袁术得知田丰到来的消息后,亲自出城迎接。袁术身材高大,面容威严,身着华丽的锦袍,腰间悬挂着一把锋利的宝剑,眼神中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霸气。他见到田丰,立刻上前热情地握住田丰的手:“田先生,久仰大名,今日终于把您盼来了。”

    田丰连忙行礼:“袁将军客气了,田丰不过是一介书生,何德何能,能让将军如此厚爱。”

    袁术笑道:“先生过谦了,先生的才学和智谋,我早已听闻。今日先生前来,真是如虎添翼,我袁术定能成就大业。”

    随后,袁术将田丰迎进城中,大摆宴席,为他接风洗尘。在宴会上,袁术特意邀请了沮授、戏志才、程昱等人作陪。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谈论着天下大事,气氛热烈而融洽。

    宴会结束后,袁术将田丰等人请进书房,向田丰请教天下大计。袁术诚恳地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汉室衰微,各方诸侯纷争不断。我袁术虽有平定天下的志向,但却深感力不从心。还望先生能为我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田丰见袁术如此诚恳,也不再推辞。他站起身来,神色凝重,负手而立,目光如炬,仿佛穿透了书房的墙壁,望向那广阔而动荡的天下。沉默片刻,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了长篇论述,声音低沉却有力,充满了对时局的洞察与对未来的谋划。

    “将军,今汉室倾颓,天下板荡,群雄并起,战火纷飞,此乃社稷之至暗时刻,亦是英雄之崛起良机 。”田丰微微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众人皆屏气敛息,专注聆听。“欲成大业,根基在人,核心在势,关键在略。”

    “先说人才。人才者,国之重器,兴邦之本。纵观古今,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田丰微微皱眉,神色严峻,“今选拔人才,切不可局限于门第出身、世族血脉。寒门有贤才,草莽出英雄,当广开贤路,遍寻天下。可设立招贤馆,高悬榜文,昭告天下,不论贵贱,唯才是举。馆内安排专员,对来投者进行全面考察,不仅考其经史子集、谋略兵法,更要观其德行操守、志向抱负。德才兼备者,委以重任;才高而德微者,用其才而防其失;德厚而才平者,安置于合适之位,发挥所长。如此,方能网罗天下英才,为将军所用。”

    “再说民生,此乃国之根本。百姓如水,君如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田丰缓缓踱步,语气诚恳而坚定,“将军虽已在南阳推行减免赋税、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善政,然仍有可精进之处。应进一步鼓励农桑,引入新的种植技术与农具,提高粮食产量;兴办学校,传播礼义廉耻、道德教化,培养百姓的家国情怀与忠义之心。唯有百姓富足、知礼守义,方能为将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兵源与粮草,稳固后方根基。”

    “军事方面,乃争雄天下之关键。”田丰神色冷峻,言辞犀利,“一支强大的军队,不仅要有勇猛的士兵,更要有严明的纪律、精良的装备与高明的战略。要加强士兵训练,不仅训练其弓马骑射、刀枪剑戟之术,更要培养其团队协作、服从命令的意识。同时,要注重兵器打造,搜罗良匠,打造锋利坚韧的兵器,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战略上,需密切关注各方诸侯的动向,分析其强弱优劣,制定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合纵连横,远交近攻,把握时机,一击而中。”

    “至于经济,商业与农业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田丰停下脚步,目光炯炯地看着袁术,“鼓励通商,打破地域壁垒,促进各地物资流通。设立专门的市场管理机构,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商贾的合法权益。合理征收商税,既能增加财政收入,又不影响商业的繁荣。同时,加强对盐铁等重要物资的管控,确保国家经济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

    “将军,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乱世,正是将军崛起之机。但这一路荆棘密布,危机四伏。唯有在人才、民生、军事、经济等方面全面布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方可在这乱世之中脱颖而出,成就一番霸业。”田丰说完,微微躬身,静待袁术的回应。

    袁术听得入神,不住点头,心中对田丰的才华更是赞赏有加。他忍不住说道:“先生真乃大才也!今日听先生一番话,真是让我茅塞顿开。先生所言,正合我意。还望先生能留下来,助我一臂之力。”

    田丰谦虚地说道:“将军过奖了,田丰不过是略陈己见。若能对将军有所帮助,那便是田丰的荣幸。既然将军如此信任我,田丰愿意为将军效力。”

    袁术大喜,连忙说道:“太好了!有先生相助,我袁术何愁大事不成。”

    随后,袁术又与田丰等人商议了一些具体的事宜。直到深夜,众人才散去。

    次日,袁术便发布了求贤令。求贤令一出,天下震动。袁术在求贤令中写道:“自古以来那些承受天命开创基业以及中途振兴国家的君主们,哪一个不曾得到过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与他们共同治理天下呢?当这些君主们获得贤臣的时候,往往这些贤臣之前都还未曾走出里巷之间,难道这仅仅只是幸运地偶然相遇吗?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居于上位的人主动去寻求他们罢了。如今天下局势尚且未能安定下来,此时此刻正是特别急切地需要招揽贤才的时候啊。

    袁术恭恭敬敬地准备了清酒和丰盛的祭祀用牲礼,郑重其事地向全天下的贤能之士宣告:

    众所周知,天地之间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道理,那便是将生命的孕育与繁衍视为根本所在;而对于那些欲成就一番帝王霸业之人来说,拥有卓越的才能无疑是奠定其宏伟基业的基石。遥想昔日,商朝贤臣伊尹原本只是一介厨师,出身卑微,但最终却凭借自身出众的才华得以崛起,并成为一代名臣;周朝太公姜子牙也曾垂钓于渭水之畔,历经漫长岁月的等待,方才迎来施展抱负的机会;汉朝大将韩信更是曾遭受过他人的胯下之辱,然而这些挫折并未磨灭他心中的壮志豪情,反而促使他砥砺前行,终成大业;西汉丞相陈平亦有被人指责盗窃嫂嫂财物以及收受黄金贿赂等不光彩之事,但这丝毫未能影响到他日后展现出非凡的治国理政之才,从而留名青史、千古传颂。

    如今大汉王朝已然衰微不堪,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值此乱世之际,国家迫切需要那些能够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材挺身而出,共同努力匡扶这摇摇欲坠的江山社稷。我袁术虽自知才能有限,但依然愿意效仿古代周公旦求贤若渴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精神,广泛开启招揽贤才之路,并且绝不会拘泥于世俗的条条框框,对所有人才都一视同仁,唯才是举!

    在求贤令中,袁术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他认为,自古以来,凡是能够成就大业的君主,都离不开贤能之士的辅佐。如今天下动荡不安,诸侯并起,正是急需人才的时候。他还以历史上的例子说明,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人的小节而忽视他的才能,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应该得到重用。他希望天下的贤才能够前来投奔他,共同为平定天下而努力。

    求贤令发布后,各地的人才纷纷响应。他们听闻袁术礼贤下士,且有平定天下的志向,都觉得这是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于是,许多人都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南阳的路途。

    在这些前来投效的人才中,有一些人后来成为了历史上的知名人物。邓芝,字伯苗,他为人正直,有胆有识。在得知袁术发布求贤令后,他毅然决定前往南阳。他认为袁术是一位有抱负的诸侯,值得自己去辅佐。来到南阳后,邓芝很快就得到了袁术的赏识,被委以重任。

    满宠,字伯宁,他执法公正,不畏权贵。在当地就以清正廉洁和善于断案而闻名。他看到袁术的求贤令后,也决定前来投奔。满宠的到来,为袁术的治理带来了新的活力。他在处理政务和案件时,公正无私,得到了百姓的称赞。

    邓当,本是豫州刺史底下一小将,当他看到袁术的求贤令后,心中也十分向往。他觉得袁术是一个有实力的诸侯,或许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妻弟吕蒙一起前往南阳。吕蒙,字子明,虽然年轻,但却聪明好学,有远大的志向。来到南阳后,吕蒙得到了袁术的培养和重用,他在军事上的才能也逐渐展现出来。

    而在徐州,丁奉也听闻了袁术的求贤令。丁奉,字承渊,他身材矮小,但却十分勇猛。他在徐州时,就已经小有名气。他看到袁术如此重视人才,便决定前往南阳一试。来到南阳后,丁奉凭借自己的勇猛和忠诚,很快就得到了袁术的认可。

    随着这些人才的不断加入,袁术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他的军队更加精锐,治理也更加完善。袁术看着这些新加入的人才,心中充满了喜悦和信心。他觉得自己离平定天下的目标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