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袁术袁公路 第76章 曹操纳贤才,众议平黄巾
热门推荐:
神壕快穿:闪开,小祖宗驾到
不回城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更香
炼仙塔
次元:到处乱跑的街溜子律者
凶兽入侵,我能听见万兽心声!
星际:你要用机械之心系统泡妞?
骑马与砍杀:苟在村庄当老六
天道图
绿茶宿主好妖娆,绝嗣男主轻诱哄
在曹操的大营之中,气氛紧张而又热烈。营帐内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拉长在帐壁之上。
随着关羽领兵到来,曹操迅速召集了包括简雍等人在内的文武将领,共同商讨剿灭黄巾余孽的大计。
曹操站在营帐中央,目光如炬,先是看向锐气逼人的太史慈,那太史慈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一股英气,仿佛随时准备奔赴战场,建功立业。
接着,曹操又将目光移向坚毅俊朗的关羽,关羽身着绿袍,面如重枣,丹凤眼微微眯起,浑身散发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曹操微微颔首,神色庄重,开口说道:“关将军,久闻你忠义无双,武艺高强,威名远扬。
如今黄巾余孽肆虐,为祸一方,百姓苦不堪言,我等身为大汉臣子,理当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难。
不知关将军对剿灭这股黄巾贼可有什么独到的妙计?”
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营帐内回荡,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关羽双手抱拳,向前一步,身姿笔挺,态度恭敬又不失沉稳地回应道:
“曹公过誉了,羽不过是一介武夫,承蒙我家大哥刘备厚爱,委以重任。此次大哥派我前来,便是要我听从曹公的调遣,全力协助曹公大败黄巾。
我深知曹公帐下谋士如云,皆是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人,羽岂敢在诸位面前班门弄斧。但曹公若有任何驱使,羽定当全力以赴,万死不辞!”
关羽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彰显出他的忠诚与担当。
曹操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色,说道:
“关将军太过谦逊了。我向来敬重关将军的为人和武艺,你能前来相助,实乃我军之幸。
此次剿灭黄巾贼,事关重大,我们需齐心协力,共克难关。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定能将这股贼寇一举歼灭,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曹操的话语中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让在场的众人都为之振奋。
关羽再次抱拳行礼,坚定地说道:“曹公放心,羽既已来到此处,便与曹公同仇敌忾。
在战场上,羽定当冲锋在前,听从曹公的指挥,绝不退缩半步!愿与曹公携手,早日平定黄巾之乱,还天下苍生一个安宁!”
关羽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曹操微微点头,对关羽的回答表示满意。他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高声问道:“那诸位都有什么建言?”
毛玠向前一步,拱手说道:“据斥候探听来的消息,黄巾贼已经向山阳郡的南平阳、瑕丘移动,我猜他们粮食已经不多了,听闻刘刺史援军前来故进犯靠近泰山郡的山阳郡,这样即便不能掳掠足够的粮秣,也能伺机流窜到泰山郡投靠泰山寇。”
吕虔紧接着说道:“泰山寇招安已久,况且泰山郡贫瘠,也无法养活百万黄巾啊。”
陈宫也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是啊,这黄巾贼人数众多,即便我们也很难将其击溃,一旦泰山寇和其联合,东平,山阳郡肯定沦陷,到时即使战败也可以流窜到徐州的琅琊郡和豫州鲁郡。”
关羽听后,起身说道:“自曹公起兵以来,所做如剿灭反贼、讨伐奸佞,皆是为国为民的大义之举,我家大哥派兵相助,也是因为曹公剿灭黄巾保境安民的高义。”曹操的一些武将听了,心中暗自腹诽,“那你们还要粮草干嘛”。关羽却仿佛没有察觉,缓了口气后,接着说:“如若任由黄巾贼逃窜往徐州豫州,那两州会惨遭其祸,虽然所在州郡不同,但同是大汉子民,我等不该坐视不理。”
荀彧等谋士听着关羽的这番话,不住地思量。从大义上来说,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从实际需要来看,要安定兖州,就必须彻底剪除这股掳掠州郡的黄巾贼。同时,他们也想到,乘此机会一举拿下山阳,泰山和东平三郡,加上控制的济北国,及交好张邈的陈留,到时济阴与任城国还不是轻松归附。
“刘使君高义,曹某佩服。”曹操点点头,再次看向众人,“诸君有何具体建言,皆可说来。”说完,他的目光落在了最近投靠自己的大才郭奉孝身上。
郭嘉见曹操看向自己,微微一笑,上前一步说道:“主公,黄巾贼携带有百余万家小妇孺,其行军速度必然不快,我军可绕道急行军至山阳郡周围设伏;再分出一些兵士,征召当地豪杰百姓,多在兖州徐州,豫州交界处大张旗鼓地布防,同时通知徐州牧陶谦,豫州刺史孔伷派军相助,这样只要先前伏击成功,以黄巾贼流寇的行径,必然不敢再强行越过兖州、徐州与豫州交界,而是逃亡他处。届时我军和刘使君的骑军,再对黄巾贼冲击追杀,相信多次交战后,就能全歼这股叛逆。”
众人听了郭嘉的计策,纷纷点头称赞。接下来,一众文武又补充了具体的谋划,营帐内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为剿灭黄巾贼出谋划策。
末了,曹操开始下令:“李典、曹洪你们各带领三千兵士赶往南平阳、瑕丘两地协助当地固守县城。于禁你回本乡泰山郡,征集当地豪杰招募乡勇以为援助防止黄巾逃亡徐州。”李典、于禁、曹洪三人领命而去,步伐坚定有力。
曹操接着又下令:“韩浩、曹昂你们带两千人,在山阳郡南通往豫州的要道据险而守,且多做旌旗战鼓,将声势做足了。”韩浩和曹昂大声应诺,眼神中透着坚定和自信。
曹操看向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三位,说道:“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三位带本部兵马跟随我做中军,赶往山阳郡择地设伏。”三人齐声领命,声音洪亮,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曹操最后看向关羽等人,诚恳地说:“配合击溃黄巾贼,还有后面的追击,就仰仗二位带来的骑军跟曹休、曹纯部骑兵了。”
“必定密切配合曹公军令。”关羽拱手领命道,语气坚定,让人毫不怀疑他的决心。
曹操再嘱咐一众文士:“郭奉孝、荀公达随我中军,文若、陈公台、毛玠三位统筹防守东郡等地,并派人送信给豫州刺史孔伷与徐州牧陶谦,希望他们派军配合,我们此次一定要一举扑灭黄巾,安定兖州。”众人纷纷应诺,随后关羽、太史慈等人离开大帐。
待众人离去后,曹操神色渐渐冷了下来。他独自一人坐在营帐中,思考着接下来的战事。夏侯兄弟等将领也都下去动员兵卒,准备大战。整个大营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有序的氛围之中,仿佛一张拉满的弓,随时准备射出致命的一箭。
话说曹操招募郭嘉的过程,那也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当时,曹操帐下谋士荀彧,深知曹操求贤若渴,一直留意天下有才之士。一日,荀彧偶然结识了郭嘉,两人相谈甚欢,荀彧被郭嘉的才华和见识所折服。
荀彧回到曹营后,便迫不及待地向曹操推荐郭嘉:“主公,我近日结识一人,名叫郭嘉,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得他相助,主公大业必成。”
曹操听后,心中一动,问道:“哦?此人才学如何?你且细细道来。”
荀彧便将郭嘉的学识、谋略以及对天下局势的见解一一道来,曹操越听越感兴趣,当即决定要与郭嘉会面。
几日后,郭嘉应曹操之邀,来到了曹营。曹操早早地就在营帐中等待,见到郭嘉进来,他连忙起身相迎。郭嘉身材修长,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一股聪慧和洒脱。
两人分宾主坐下后,曹操也不兜圈子,直接问道:“郭先生,如今天下大乱,诸侯纷争,依先生之见,我当如何成就大业?”
郭嘉微微一笑,说道:“明公,如今汉室衰微,天下诸侯并起。以我之见,汉室之贼,袁氏也。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根基深厚。先说袁术,其绝非庸才,堪称当世豪杰。手中兵马精锐,粮草充足,占据着江南富郡,地利优势明显。
孙坚,虽勇猛善战,麾下军队也颇具战力,然而他根基尚浅,一心想要在乱世中开辟出自己的地盘,四处征战损耗颇大。面对袁术据守富庶之地,兵精粮足的态势,孙坚就算有心压制,也因自身实力局限以及战略重心分散,难以对袁术构成实质性威胁。况且,孙坚还需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巩固自身势力,根本无暇全力针对袁术。
董卓,虽曾权倾一时,掌控朝堂,但其行事暴虐,倒行逆施,引得天下人共愤。他的军队虽强悍,但内部矛盾重重,且面临着来自各方诸侯的联合讨伐。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董卓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去遏制袁术的发展。而且,董卓的战略重心在于把控朝政,威慑中原,对偏远的江南地区关注不足,也给了袁术发展壮大的机会。
刘表,坐拥荆州,看似实力雄厚,实则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错综复杂。刘表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平衡各方势力,维持荆州的稳定。
他重文轻武,对外扩张的欲望并不强烈,更倾向于保守经营荆州。
对于袁术在江南的崛起,刘表虽有所警惕,但只要袁术不侵犯荆州的利益,他也不会主动挑起事端。
再者,刘表的军事力量在应对内部事务时已有所分散,难以对袁术形成有效的压制。
孔伷,身为豫州刺史,手中兵力有限,且豫州历经战乱,民生凋敝,经济实力薄弱。
孔伷既要应对豫州内部的各种问题,又要防范周边势力的侵扰,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精力去对抗袁术。
在袁术的强大压力下,孔伷甚至自身难保,更别提压制袁术了。
陶谦,作为徐州牧,徐州虽是富庶之地,但陶谦为人过于宽厚,在乱世中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他的军队战斗力平平,且徐州内部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面对袁术的野心和实力,陶谦更多的是采取防御姿态,只求保住徐州的安宁,根本无力对袁术进行压制。
袁绍又强占冀州,兵强马壮。若让他们南北呼应,以其雄厚的实力,届时天下必然属于袁氏。”
曹操听后,心中一惊,他没想到郭嘉竟能如此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局势的关键。他接着问道:“那先生认为我该如何应对?”
郭嘉不紧不慢地说:“明公,如今之计,当联合刘备孙坚公孙瓒等诸侯,共抗袁氏兄弟。北方我们联合可以以他和公孙瓒压制袁绍。南方可以联合孙坚刘表董卓压制袁术”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不住地点头,心中对郭嘉的才华更加赞赏。两人又就天下局势、军事谋略、政治策略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从白天一直谈到夜晚,营帐内灯火通明,两人谈兴正浓。
曹操发现,郭嘉不仅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而且在军事谋略和政治策略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许多观点和建议,都让曹操眼前一亮,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谈,曹操深知郭嘉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人才。他诚恳地对郭嘉说:“郭先生,曹某求贤若渴,先生大才,若能留在我帐下,助我成就大业,曹某必当以国士待之。”
郭嘉见曹操如此诚恳,心中也十分感动。他起身向曹操行礼,说道:“承蒙明公厚爱,郭嘉愿效犬马之劳。”
就这样,郭嘉正式加入了曹操的阵营。自那以后,郭嘉为曹操出谋划策,屡立奇功。在此次剿灭黄巾贼的战役中,郭嘉提出的计策,也为曹操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曹操与郭嘉之间的这段相遇相知,也成为了一段佳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不息。
随着关羽领兵到来,曹操迅速召集了包括简雍等人在内的文武将领,共同商讨剿灭黄巾余孽的大计。
曹操站在营帐中央,目光如炬,先是看向锐气逼人的太史慈,那太史慈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一股英气,仿佛随时准备奔赴战场,建功立业。
接着,曹操又将目光移向坚毅俊朗的关羽,关羽身着绿袍,面如重枣,丹凤眼微微眯起,浑身散发着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
曹操微微颔首,神色庄重,开口说道:“关将军,久闻你忠义无双,武艺高强,威名远扬。
如今黄巾余孽肆虐,为祸一方,百姓苦不堪言,我等身为大汉臣子,理当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解难。
不知关将军对剿灭这股黄巾贼可有什么独到的妙计?”
曹操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在营帐内回荡,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关羽双手抱拳,向前一步,身姿笔挺,态度恭敬又不失沉稳地回应道:
“曹公过誉了,羽不过是一介武夫,承蒙我家大哥刘备厚爱,委以重任。此次大哥派我前来,便是要我听从曹公的调遣,全力协助曹公大败黄巾。
我深知曹公帐下谋士如云,皆是足智多谋、运筹帷幄之人,羽岂敢在诸位面前班门弄斧。但曹公若有任何驱使,羽定当全力以赴,万死不辞!”
关羽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彰显出他的忠诚与担当。
曹操听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色,说道:
“关将军太过谦逊了。我向来敬重关将军的为人和武艺,你能前来相助,实乃我军之幸。
此次剿灭黄巾贼,事关重大,我们需齐心协力,共克难关。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定能将这股贼寇一举歼灭,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曹操的话语中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力量,让在场的众人都为之振奋。
关羽再次抱拳行礼,坚定地说道:“曹公放心,羽既已来到此处,便与曹公同仇敌忾。
在战场上,羽定当冲锋在前,听从曹公的指挥,绝不退缩半步!愿与曹公携手,早日平定黄巾之乱,还天下苍生一个安宁!”
关羽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曹操微微点头,对关羽的回答表示满意。他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众人,高声问道:“那诸位都有什么建言?”
毛玠向前一步,拱手说道:“据斥候探听来的消息,黄巾贼已经向山阳郡的南平阳、瑕丘移动,我猜他们粮食已经不多了,听闻刘刺史援军前来故进犯靠近泰山郡的山阳郡,这样即便不能掳掠足够的粮秣,也能伺机流窜到泰山郡投靠泰山寇。”
吕虔紧接着说道:“泰山寇招安已久,况且泰山郡贫瘠,也无法养活百万黄巾啊。”
陈宫也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是啊,这黄巾贼人数众多,即便我们也很难将其击溃,一旦泰山寇和其联合,东平,山阳郡肯定沦陷,到时即使战败也可以流窜到徐州的琅琊郡和豫州鲁郡。”
关羽听后,起身说道:“自曹公起兵以来,所做如剿灭反贼、讨伐奸佞,皆是为国为民的大义之举,我家大哥派兵相助,也是因为曹公剿灭黄巾保境安民的高义。”曹操的一些武将听了,心中暗自腹诽,“那你们还要粮草干嘛”。关羽却仿佛没有察觉,缓了口气后,接着说:“如若任由黄巾贼逃窜往徐州豫州,那两州会惨遭其祸,虽然所在州郡不同,但同是大汉子民,我等不该坐视不理。”
荀彧等谋士听着关羽的这番话,不住地思量。从大义上来说,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从实际需要来看,要安定兖州,就必须彻底剪除这股掳掠州郡的黄巾贼。同时,他们也想到,乘此机会一举拿下山阳,泰山和东平三郡,加上控制的济北国,及交好张邈的陈留,到时济阴与任城国还不是轻松归附。
“刘使君高义,曹某佩服。”曹操点点头,再次看向众人,“诸君有何具体建言,皆可说来。”说完,他的目光落在了最近投靠自己的大才郭奉孝身上。
郭嘉见曹操看向自己,微微一笑,上前一步说道:“主公,黄巾贼携带有百余万家小妇孺,其行军速度必然不快,我军可绕道急行军至山阳郡周围设伏;再分出一些兵士,征召当地豪杰百姓,多在兖州徐州,豫州交界处大张旗鼓地布防,同时通知徐州牧陶谦,豫州刺史孔伷派军相助,这样只要先前伏击成功,以黄巾贼流寇的行径,必然不敢再强行越过兖州、徐州与豫州交界,而是逃亡他处。届时我军和刘使君的骑军,再对黄巾贼冲击追杀,相信多次交战后,就能全歼这股叛逆。”
众人听了郭嘉的计策,纷纷点头称赞。接下来,一众文武又补充了具体的谋划,营帐内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为剿灭黄巾贼出谋划策。
末了,曹操开始下令:“李典、曹洪你们各带领三千兵士赶往南平阳、瑕丘两地协助当地固守县城。于禁你回本乡泰山郡,征集当地豪杰招募乡勇以为援助防止黄巾逃亡徐州。”李典、于禁、曹洪三人领命而去,步伐坚定有力。
曹操接着又下令:“韩浩、曹昂你们带两千人,在山阳郡南通往豫州的要道据险而守,且多做旌旗战鼓,将声势做足了。”韩浩和曹昂大声应诺,眼神中透着坚定和自信。
曹操看向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三位,说道:“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三位带本部兵马跟随我做中军,赶往山阳郡择地设伏。”三人齐声领命,声音洪亮,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曹操最后看向关羽等人,诚恳地说:“配合击溃黄巾贼,还有后面的追击,就仰仗二位带来的骑军跟曹休、曹纯部骑兵了。”
“必定密切配合曹公军令。”关羽拱手领命道,语气坚定,让人毫不怀疑他的决心。
曹操再嘱咐一众文士:“郭奉孝、荀公达随我中军,文若、陈公台、毛玠三位统筹防守东郡等地,并派人送信给豫州刺史孔伷与徐州牧陶谦,希望他们派军配合,我们此次一定要一举扑灭黄巾,安定兖州。”众人纷纷应诺,随后关羽、太史慈等人离开大帐。
待众人离去后,曹操神色渐渐冷了下来。他独自一人坐在营帐中,思考着接下来的战事。夏侯兄弟等将领也都下去动员兵卒,准备大战。整个大营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有序的氛围之中,仿佛一张拉满的弓,随时准备射出致命的一箭。
话说曹操招募郭嘉的过程,那也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当时,曹操帐下谋士荀彧,深知曹操求贤若渴,一直留意天下有才之士。一日,荀彧偶然结识了郭嘉,两人相谈甚欢,荀彧被郭嘉的才华和见识所折服。
荀彧回到曹营后,便迫不及待地向曹操推荐郭嘉:“主公,我近日结识一人,名叫郭嘉,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得他相助,主公大业必成。”
曹操听后,心中一动,问道:“哦?此人才学如何?你且细细道来。”
荀彧便将郭嘉的学识、谋略以及对天下局势的见解一一道来,曹操越听越感兴趣,当即决定要与郭嘉会面。
几日后,郭嘉应曹操之邀,来到了曹营。曹操早早地就在营帐中等待,见到郭嘉进来,他连忙起身相迎。郭嘉身材修长,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一股聪慧和洒脱。
两人分宾主坐下后,曹操也不兜圈子,直接问道:“郭先生,如今天下大乱,诸侯纷争,依先生之见,我当如何成就大业?”
郭嘉微微一笑,说道:“明公,如今汉室衰微,天下诸侯并起。以我之见,汉室之贼,袁氏也。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根基深厚。先说袁术,其绝非庸才,堪称当世豪杰。手中兵马精锐,粮草充足,占据着江南富郡,地利优势明显。
孙坚,虽勇猛善战,麾下军队也颇具战力,然而他根基尚浅,一心想要在乱世中开辟出自己的地盘,四处征战损耗颇大。面对袁术据守富庶之地,兵精粮足的态势,孙坚就算有心压制,也因自身实力局限以及战略重心分散,难以对袁术构成实质性威胁。况且,孙坚还需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巩固自身势力,根本无暇全力针对袁术。
董卓,虽曾权倾一时,掌控朝堂,但其行事暴虐,倒行逆施,引得天下人共愤。他的军队虽强悍,但内部矛盾重重,且面临着来自各方诸侯的联合讨伐。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董卓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去遏制袁术的发展。而且,董卓的战略重心在于把控朝政,威慑中原,对偏远的江南地区关注不足,也给了袁术发展壮大的机会。
刘表,坐拥荆州,看似实力雄厚,实则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错综复杂。刘表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平衡各方势力,维持荆州的稳定。
他重文轻武,对外扩张的欲望并不强烈,更倾向于保守经营荆州。
对于袁术在江南的崛起,刘表虽有所警惕,但只要袁术不侵犯荆州的利益,他也不会主动挑起事端。
再者,刘表的军事力量在应对内部事务时已有所分散,难以对袁术形成有效的压制。
孔伷,身为豫州刺史,手中兵力有限,且豫州历经战乱,民生凋敝,经济实力薄弱。
孔伷既要应对豫州内部的各种问题,又要防范周边势力的侵扰,根本没有足够的实力和精力去对抗袁术。
在袁术的强大压力下,孔伷甚至自身难保,更别提压制袁术了。
陶谦,作为徐州牧,徐州虽是富庶之地,但陶谦为人过于宽厚,在乱世中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他的军队战斗力平平,且徐州内部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面对袁术的野心和实力,陶谦更多的是采取防御姿态,只求保住徐州的安宁,根本无力对袁术进行压制。
袁绍又强占冀州,兵强马壮。若让他们南北呼应,以其雄厚的实力,届时天下必然属于袁氏。”
曹操听后,心中一惊,他没想到郭嘉竟能如此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局势的关键。他接着问道:“那先生认为我该如何应对?”
郭嘉不紧不慢地说:“明公,如今之计,当联合刘备孙坚公孙瓒等诸侯,共抗袁氏兄弟。北方我们联合可以以他和公孙瓒压制袁绍。南方可以联合孙坚刘表董卓压制袁术”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不住地点头,心中对郭嘉的才华更加赞赏。两人又就天下局势、军事谋略、政治策略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从白天一直谈到夜晚,营帐内灯火通明,两人谈兴正浓。
曹操发现,郭嘉不仅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而且在军事谋略和政治策略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提出的许多观点和建议,都让曹操眼前一亮,仿佛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谈,曹操深知郭嘉就是自己苦苦寻觅的人才。他诚恳地对郭嘉说:“郭先生,曹某求贤若渴,先生大才,若能留在我帐下,助我成就大业,曹某必当以国士待之。”
郭嘉见曹操如此诚恳,心中也十分感动。他起身向曹操行礼,说道:“承蒙明公厚爱,郭嘉愿效犬马之劳。”
就这样,郭嘉正式加入了曹操的阵营。自那以后,郭嘉为曹操出谋划策,屡立奇功。在此次剿灭黄巾贼的战役中,郭嘉提出的计策,也为曹操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曹操与郭嘉之间的这段相遇相知,也成为了一段佳话,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