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是袁术袁公路 > 第七十二章 借粮出兵事,青州发展谋

我是袁术袁公路 第七十二章 借粮出兵事,青州发展谋

    陈宫见刘备答应结盟,心中大喜,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连向来沉稳的步伐都轻快了几分。他适时站起身来,身姿挺拔如松,双手抱拳,恭敬地向刘备拱手行礼,态度诚恳而急切,语气中都带着几分激动:

    “刘使君深明大义,此番结盟,实乃汉室之幸。汉室倾颓,苍生蒙难,能得使君这般心怀天下之人携手,实乃我等之福。其实,此次前来,除了商讨结盟之事,我家主公还有一事,特来求助于刘使君。”

    刘备闻言,微微一怔,浓眉轻挑,眼中闪过一丝疑惑,旋即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抬手做了个请坐的手势,和声说道:

    “先生请坐,不必多礼。不知曹公让您来,所为何事?但说无妨。”

    说着,还贴心地看了看陈宫的座位,确保他能舒适落座。

    陈宫重新落座,身子微微前倾,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目光坦然地直视着刘备,目光中满是期许,缓缓说道:

    “此次前来,是我家主公欲请使君相助,共击黄巾。如今黄巾余党在青兖之地肆虐,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昔日繁华的城镇如今只剩残垣断壁,田野里满是荒芜,哭声、喊声日夜不绝。

    我家主公心怀天下,一心想要荡平贼寇,还百姓以太平。

    听闻使君在青州与黄巾作战,经验丰富,且麾下将士英勇善战,以少胜多之事更是传为佳话,故而希望能与使君携手,共同剿灭这股乱军。”

    说到此处,陈宫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忧虑与同情。

    刘备听后,轻轻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为难之色,右手不自觉地抚着胡须,缓缓说道:

    “备也一心愿诛除黄巾余党,还天下太平。奈何青州新定,历经战火,军士疲乏,亟待休整。

    那些年轻的士兵们,不少人还带着未愈的伤病,眼神中满是疲惫。况且袁绍虎视眈眈,就在北方窥视,我军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袁绍突然来袭。

    在这种情况下,恐怕实在没有多余的兵马,相助曹公剿灭黄巾了。”

    陈宫早料到刘备会有此顾虑,却也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说道:

    “使君不妨仔细思量一番,青州黄巾的老巢本就在青州,如今他们虽被使君击败,却只是游走于兖州之间,四处掠夺。

    他们就像一群饿狼,时刻盯着青州这片土地,只要他们一日不除,对青州始终是一大隐患。

    若使君与我家主公联合起来,共同围剿,凭借使君的谋略与我家主公的实力,必能将其一举歼灭。

    如此一来,不但能消除青州的威胁,还能为百姓除去一大祸害,使君也能在青州站稳脚跟,日后匡扶汉室,也多了一份坚实的根基,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此处,陈宫顿了顿,微微抬高声音,言辞恳切地说道:

    “且久闻使君智勇双全,品行高义,素怀苍生,难道就不为青州百姓的安危设想吗?如今黄巾肆虐,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许多孩子失去了父母,老人只能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使君若能出手相助,与我家主公一同剿灭黄巾,必能拯救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此乃莫大的功德啊!” 陈宫说着,双手不自觉地紧握,仿佛在为百姓祈求。

    刘备还未及开口,一旁的王修站起身来,拱手向刘备行了一礼,动作沉稳而恭敬,然后转身面向陈宫,神色诚恳地说道:

    “非是我家主公不愿协助曹兖州剿灭黄巾,只是青州自黄巾之乱以来,动荡不安,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生活难以为继。

    现我军新近才攻下青州,百废待兴,又要安置一干百姓跟降卒,诸事繁杂。如今粮草供应全靠前期平原存粮和从徐州购粮才能勉强支撑,实在是捉襟见肘,有心无力啊。”

    说着,王修无奈地摇了摇头。心里想到:“青州黄巾横行,平叛肯定要的,现在曹操有求我们,这好处一定不能少。”

    刘备看懂王修,微微点头,深表赞同,叹息道:

    “王先生所言极是,我军缺粮,即便有心相助曹兖州,也是力不从心呐。每天看着士兵们吃着简陋的饭菜,百姓们忍饥挨饿,我这心里……”

    刘备说着,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

    刘备想到青州百姓和士兵的艰难处境,心中一阵刺痛,越发觉得不能轻易出兵。

    陈宫心中暗自思忖,这显然是在开条件了。他略作思索,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说道:

    “东郡久经战乱,同样也没有多少存粮。但使君放心,只要使君愿意派遣援军,不论多少人马,所耗费的粮秣皆由我东郡提供。

    我家主公为了剿灭黄巾,恢复太平,愿意竭尽全力,绝不会让使君的军队有后顾之忧。哪怕东郡节衣缩食,也定当保障使君军队的补给。”

    陈宫心想:“先把粮草的承诺抛出去,看他们如何回应。”

    “我们可是听说曹公治下兵精粮足呐。”

    简雍嘴角挂着一丝似有若无的笑意,似笑非笑道,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晃动着手中的折扇,

    “既然如此,曹公何不大发慈悲,借来一些粮食,以接济青州的流民百姓?青州百姓若能度过难关,必定对曹公感恩戴德。”

    简雍心里也打着小算盘:“曹操既然有求于我们,不趁机要点好处岂不可惜?看看能不能多弄些粮食来解青州燃眉之急。”

    陈宫闻言,心中暗自叫苦。他深知曹操治下虽说有一定的实力,但也绝非如外界所传的那般兵精粮足,况且东郡也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此刻为了达成结盟和请刘备出兵的目的,他不得不谨慎应对。

    他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东郡确实也困难得很,但为了表达我家主公的诚意,可借三万石粟米。这已经是我东郡所能拿出的极限了,还望诸君体谅。为了凑出这些粮食,东郡百姓也是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才积攒下来。”

    陈宫内心无奈:“三万石粮食已经是东郡的极限了,希望刘备他们能接受,不然这事儿可就难办了。”

    “三万石?”张飞一听,神色顿时有些不悦,眼睛一瞪,忍不住开口道,

    “我等只是借粮,又不是不还,待青州安定后,自然会还与曹郡守。陈先生也忒小气了吧!这点粮食,对于青州众多的流民百姓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能解决什么问题?我看曹操就是没诚意!”

    张飞说着,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跟着晃动起来。

    “三弟,不得无礼!”刘备脸色一沉,喝止张飞。但他的眼睛却紧紧盯着陈宫,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期待与审视。

    刘备心想:“张飞这一闹,正好看看陈宫的反应。若是曹操真有诚意,或许还能再争取些粮食。”

    陈宫心中暗自叫苦,他深知刘备等人提出的条件是狮子大开口,他咬咬牙,神色诚恳地说道:

    “使君,五十万石粮食实在是个天文数字,这对于任何一郡而言,都绝非易事。东郡本就历经战乱,百姓困苦,能拿出三万石粟米,已然是竭尽全力。”

    陈宫微微皱眉,眼中满是无奈与恳切,继续说道:

    “使君向来心怀苍生,定能体谅我东郡的难处。若使君觉得三万石不足,可否再商量个数目?我家主公真心希望与使君携手共击黄巾,也愿为青州百姓略尽绵薄之力,但实在是能力有限呐。”

    陈宫心想,必须得让刘备意识到东郡的艰难,看能否降低借粮的要求,否则这事儿恐怕难以谈拢。

    张飞一听,又要发作,刘备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自己则缓缓说道:

    “陈先生,青州如今的困境想必您也清楚,百姓嗷嗷待哺,若无足够的粮食,恐怕难以度过此劫。您看,能否再向曹公恳请一番,多借些粮食?”

    陈宫沉思片刻,说道:

    “使君,五万石,这已经是我所能争取的极限了。东郡上下,为了能凑出这些粮食,已然是想尽办法。若再多,恐怕会引发东郡百姓的不满,届时不但于借粮无益,反而可能坏了结盟情义。还望使君三思呐。”

    陈宫紧张地看着刘备,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刘备能接受这个数目,促成合作。

    刘备眉头紧锁,心中权衡利弊,五万石粮食虽不能完全解决青州的困境,但也能解燃眉之急。只是出兵之事,仍需谨慎考虑。

    这时,简雍轻摇折扇,缓缓说道:

    “陈先生,五万石粮食,虽比之前多了些,但对于青州数百万百姓而言,仍显不足。曹公既有心与我家主公合作,为何不能再多拿出些诚意呢?”

    陈宫苦笑着说道:

    “诸位有所不知,曹公治下各郡,也都面临着诸多难题。黄巾余孽在各地不时侵扰,军粮筹备本就艰难。此次为了与使君结盟共击黄巾,已然是尽力筹措。还望诸君能理解曹公的难处。”

    刘备沉吟良久,说道:

    “陈先生,二十万石粮食,若再加上曹公出兵相助剿灭青州境内的黄巾余党,我刘备愿亲率一军,与曹公一同夹击兖州的黄巾。如此,既能尽快平定黄巾之乱,也能减轻青州百姓的负担。不知陈先生意下如何?”

    陈宫心中一喜,刘备这算是松口了,只要能说服曹操出兵相助青州,合作之事便有了眉目。

    他赶忙说道:“使君所言极是,宫定会将使君的诚意与条件如实向曹公禀报。想必曹公也会认真考虑,尽快给使君一个答复。”

    陈宫无奈,只能把问题抛回给曹操,希望能有转机。

    “请转告孟德兄,青州实在困难,所以才要借粮。”

    刘备神色诚恳地说道,

    “但我刘备向来言出必行,可立字为据,两年后定当如数奉还。还望孟德兄能念及天下苍生,伸出援手,助青州百姓度过难关。”

    说着,刘备站起身来,向陈宫微微拱手。

    陈宫无奈,只得再次起身行礼,说道:“使君的诚意,宫已领会。此事重大,宫定当尽快回去,如实向曹公禀报。只是还望使君能再考虑一下出兵相助之事,剿灭黄巾,乃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也是我等共同的责任。”

    刘备微微点头,说道:

    “先生放心,此事我自会与诸君商议。若曹公能答应借粮之事,我刘备也不会坐视不管。只是出兵之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关乎我军的安危和青州的稳定。”

    陈宫又与刘备等人寒暄了几句,便起身告辞。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回去之后,必须要向曹操详细汇报,商议出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而刘备等人,在陈宫离开后,也陷入了沉思。

    他们深知与曹操的合作充满了变数,但为了青州的未来和百姓的安宁,又不得不谨慎考虑。

    关羽轻抚着长须,若有所思。

    张飞还在嘟囔着曹操的“小气”。

    简雍则静静地扇着扇子,目光望向远方。

    刘备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脑海中不断思索着与曹操合作的利弊,以及青州的未来之路 。

    刘备心中反复权衡:

    “与曹操合作,若能解决粮食问题,对青州的发展无疑是雪中送炭,可出兵又可能让青州陷入新的危机。曹操会答应借粮吗?如果不答应,又该如何应对?若答应出兵,又该如何调配兵力,确保青州和战场两头兼顾?这一系列问题如乱麻般缠绕在刘备心头,让他一时难以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