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袁术袁公路 第83章 陈登论霸业,刘备战黄巾
宽敞明亮的大厅之中,气氛显得有些凝重。只见刘备神色匆匆地高声呼唤着侍从,让其速速将关羽、张飞以及简雍等心腹之人召集而来。众人到齐之后,刘备面色严肃地看着他们,然后目光转向了正坐在一旁的陈登。
此时的陈登气定神闲,他缓缓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开始侃侃而谈。他那充满磁性的声音在大厅内回荡着,清晰而又洪亮,仿佛能够穿透墙壁一般。众人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他的话语。
陈登先是详细分析了当前兖州黄巾军的势力分布和实力情况,接着有条不紊地阐述了谋取这些黄巾军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他的言辞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让人不禁为之折服。
“诸位,依我之见,想要谋取全部的兖州黄巾军,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陈登斩钉截铁地说道,语气坚定而不容置疑。然而,他话锋一转,继续道:“不过,如果我们能够采取一些巧妙的策略,正大光明地去谋取其中的大半部分,那么曹操想必也不会过多地加以阻挠。毕竟,如今的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相互牵制,曹操也需要权衡利弊。”
他的分析头头是道,内容正是前文简雍说给太史慈的内容。
简雍等人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钦佩之色。
“先生高才,备欲申大义与天下,奈何才智有限,特请先生指点?”
最后刘备询问其之后的发展之路。
“刘使君,各位将军、贤士。”
陈登缓缓站起身来,他的动作优雅而从容,向着在座的众人深深地行了一礼。只见他面带微笑,神态谦逊有礼,轻声说道:“在下陈登,不过是一介微末之士,今日斗胆在此发表一些浅见,还望诸位不吝赐教、多多指点。”
话音刚落,大厅之中的众人纷纷起身回礼,表示对陈登的尊重和认可。
此时,陈登目光炯炯地环顾四周,接着说道:“刘将军乃是汉室贵胄之后,自黄巾之乱起,便起兵为朝廷南征北战,不仅成功地平定了青州之乱,更是得到了当今天子的嘉许,加封其为青州刺史。然而,如今局势依旧严峻,外有袁绍虎视眈眈,时刻妄图率军南下;内则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生凋敝。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重重危机啊!”
说到此处,陈登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话锋一转,继续道:“但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此次兖州的曹操主动前来寻求结盟。依我之见,如果不出意外,曹操此番必能顺利占据兖州之地。待到那时,他定会与袁术争夺豫州这块战略要地。这对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啊!将军若能把握这个时机,果断出兵一举拿下徐州。而后凭借徐州的富庶资源供养青州的精锐之师,并联合公孙瓒以及曹操共同进攻袁绍,再与江南势力联手对抗袁术。倘若真能如此行事,那么主公成就一番宏图霸业便指日可待了!以上便是我为将军精心谋划的方略。”
陈登的这番话语掷地有声,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无比的自信和深远的见识。他仿佛已经在众人眼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霸业蓝图,让人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先生何以知道曹操会南下豫州,不是徐州,并州?”张飞疑惑地问道,他的脸上写满了不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渴望得到答案。
“呵呵,将军,豫,兖二洲,乃中原大州,人才辈出,曹操既得兖州,怎能不窥视豫州,此为其一也。
豫州孔伷无能之辈,坐拥大州却不能守,徐州并州不同,徐州陶州牧虽进取不足,但守城有余,再说徐州大族抵制外人,更不喜曹操阉宦之后,暗中都有抵触,此点子仲最清楚。此为其二也;”
陈登笑道,糜竺点头应是,陈登接着说
“豫州袁术已得汝南,梁国,豫州早晚被袁术所有,曹操下手太晚,到时北有冀州袁绍,南有占据豫、扬、荆三州的袁术,曹操必败无疑,此为其三也
至于并州,贫瘠之地得之对曹操又有多大作用呢?”
刘备听到这话后,脸上顿时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那喜悦之情仿佛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瞬间淹没了他整个人。只见他激动地双手一拍,大声说道:“太好了!吾得先生相助,犹如鱼入大海、鸟归山林啊!”说罢,刘备便毫不犹豫地当场决定招揽陈登为自己的军师。
而陈登呢,面对刘备如此真诚热情的邀请,心中也是一阵欢喜。他深知眼前这位仁德之主乃是能成就一番大业之人,于是欣然应允道:“承蒙主公厚爱,陈登愿效犬马之劳,为主公出谋划策,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刘备成功将才华横溢的陈登纳入麾下。
所以此次议会也是询问陈登意见,陈登应声答道:
“兖州北面有洛水,黄巾贼不太会渡水北上,所以会向东过泰山,二将军他们要做的,就是将黄巾贼由东逼向北来。”
陈登不容置疑道,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我军要在青州祝阿,济南历城,囤积兵马做准备,必要时出击山阳收降黄巾。”
“那我军粮秣怎么样,能够数十万人吃多久?”
刘备问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他不知道历史上,曹操是怎么解决收编黄巾军后,短时间内口粮的问题。
王修答道,“济南的存粮本来不多,曹操提供的20万石粮草在安置了二将军已经招降的黄巾所剩已经不多,能征集来的粮秣只够两月,不过前些时日子仲书信来,已经在徐州征集购买80万石粮秼,我已经派武安国将军前去接应,大概半月可到青州,已经够我们招降黄巾并支撑到秋收。”
“子仲大才。”刘备兴奋地说道,“军师对收降黄巾有何步骤?”
陈登走到行军图前,指着地图,详细地说道:
“冀,兖、青三州交界地魏郡乃冀州重郡,冀州势大,且因为主公和公孙将军关系,军队很多,黄巾贼不会逃窜往冀州,只能逃向青州平原和济南,平原靠近冀州,交战容易多出变故。二将军可带步卒至平原,截断黄巾逃入平原之路。待将黄巾赶至济南,主公和二将军三将军合围一举迫降黄巾。”
刘备点头赞许,张飞等人即刻准备。
汉初平三年一月,兖州溃败的黄巾军部被张飞、关羽等人逼到济南北,刘备将他们团团围住。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管亥挥舞着大刀,狠狠地劈掉一个青州兵的头颅,腥热的血液瞬间喷洒了他一脸。他左手将脸一抹,那动作带着几分决绝与疯狂,继续提刀砍杀涌上来的青州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疯狂与绝望,仿佛一头困兽在做最后的挣扎。
“退!”伴随钟声响起,两千多青州兵步卒井然有序地撤退下来。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纪律严明,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坚毅与冷静,他们听从指挥,如同机器一般精准地执行着命令。
“进!”旌旗挥动间,几百弓箭手迅速抢上前去占住阵位。他们弯弓搭箭,箭在弦上,蓄势待发。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映照着他们手中的弓箭,闪烁着寒光。
“上盾牌!”,管亥一看不好,即刻呼喊道。
黄巾军慌乱中,六角大盾、小型铁盾纷纷立起,然而,由于慌乱,队伍中甚至出现了蜂拥后退,和抢夺盾牌的现象。士兵们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惊慌,他们在混乱中不知所措,有的被自己人撞倒,有的被盾牌绊倒,场面一片混乱。
一声令下,青州弓箭兵羽箭漫射向黄巾军方阵,几次齐射后,黄巾军这边哀嚎声一片,兵卒拥挤地向后退去。羽箭如雨点般落下,黄巾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鲜血染红了大地。那些中箭的士兵,有的痛苦地呻吟着,有的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又被后面的人推倒,场面惨不忍睹。
“哪个敢逃!”管亥怒喝一声,纵马上去砍杀了两个逃兵。他的声音如同洪钟般响亮,在战场上回荡,充满了威严与震慑力。
管亥嫡系兵卒也排成一圈围,在后面阻止黄巾军兵卒的溃逃。他们手持武器,眼神坚定,坚决不让一个逃兵通过。他们的身影在战场上显得格外醒目,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呜!”青州军齐声呼喊。他们的声音整齐而洪亮,充满了斗志和信心。这声音仿佛能穿透云霄,让敌人闻风丧胆。
刘备骑在马上跟陈登对视了一眼,两人心领神会,刘备挥了挥手,“喊降!”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青州兵在战鼓声中,有节奏地呼喊。他们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传入每一个黄巾军士兵的耳中。这声音仿佛是一道希望的曙光,在黄巾军士兵的心中掀起了波澜。
黄巾军这边人数虽多,但都惶恐地挤在一起,要不是后面有督战队他们早已逃跑了。士兵们的脸上充满了犹豫和恐惧,他们不知道是该继续战斗还是投降。有的人眼中透露出求生的欲望,有的人则依然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不愿投降。
“降个屁!拿盾的上来,长矛队给老子出来,青州崽子们的骑兵要上来了。”管亥喊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仿佛要将心中的怒火都发泄出来。
果然,喊降过后,青州军两翼的骑兵开始缓缓跑动,这样的战法,对于几天内交战过十数次的双方来说,已经不陌生。骑兵们手持长枪,身姿矫健,他们的马蹄声在大地上回荡,仿佛是战鼓的轰鸣。
他们的眼神坚定而锐利,紧紧地盯着黄巾军,随时准备发动攻击。
战鼓响了两通,青州兵弓箭手又齐射了三次。羽箭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飞向黄巾军阵营。
每一支箭都带着死亡的气息,射向那些惊慌失措的黄巾军士兵。
而两边骑兵加迫近了黄巾军方阵。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气势汹汹地冲向黄巾军。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仿佛要将黄巾军淹没。
左面千余骑中的太史慈收起长戟,取出弓搭上箭,“射!”他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充满了威严。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冷静与果断,仿佛能洞察敌人的一切弱点。
不需吩咐,其余青州骑兵也取出弓箭向黄巾军漫射。他们的箭术高超,箭无虚发,黄巾军士兵纷纷倒地。
他们的动作熟练而流畅,仿佛是经过无数次训练的杀人机器。
两次漫射后,他们也不继续冲击,而是从黄巾军方阵前掠过。他们的身影如闪电般迅速,消失在黄巾军的视野中。他们的离去,仿佛是一阵狂风,给黄巾军留下了无尽的恐惧。
此时的陈登气定神闲,他缓缓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开始侃侃而谈。他那充满磁性的声音在大厅内回荡着,清晰而又洪亮,仿佛能够穿透墙壁一般。众人都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他的话语。
陈登先是详细分析了当前兖州黄巾军的势力分布和实力情况,接着有条不紊地阐述了谋取这些黄巾军可能面临的种种困难与挑战。他的言辞条理分明,逻辑严密,让人不禁为之折服。
“诸位,依我之见,想要谋取全部的兖州黄巾军,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陈登斩钉截铁地说道,语气坚定而不容置疑。然而,他话锋一转,继续道:“不过,如果我们能够采取一些巧妙的策略,正大光明地去谋取其中的大半部分,那么曹操想必也不会过多地加以阻挠。毕竟,如今的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相互牵制,曹操也需要权衡利弊。”
他的分析头头是道,内容正是前文简雍说给太史慈的内容。
简雍等人听得频频点头,眼中满是钦佩之色。
“先生高才,备欲申大义与天下,奈何才智有限,特请先生指点?”
最后刘备询问其之后的发展之路。
“刘使君,各位将军、贤士。”
陈登缓缓站起身来,他的动作优雅而从容,向着在座的众人深深地行了一礼。只见他面带微笑,神态谦逊有礼,轻声说道:“在下陈登,不过是一介微末之士,今日斗胆在此发表一些浅见,还望诸位不吝赐教、多多指点。”
话音刚落,大厅之中的众人纷纷起身回礼,表示对陈登的尊重和认可。
此时,陈登目光炯炯地环顾四周,接着说道:“刘将军乃是汉室贵胄之后,自黄巾之乱起,便起兵为朝廷南征北战,不仅成功地平定了青州之乱,更是得到了当今天子的嘉许,加封其为青州刺史。然而,如今局势依旧严峻,外有袁绍虎视眈眈,时刻妄图率军南下;内则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生凋敝。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重重危机啊!”
说到此处,陈登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话锋一转,继续道:“但所幸天无绝人之路,此次兖州的曹操主动前来寻求结盟。依我之见,如果不出意外,曹操此番必能顺利占据兖州之地。待到那时,他定会与袁术争夺豫州这块战略要地。这对于我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啊!将军若能把握这个时机,果断出兵一举拿下徐州。而后凭借徐州的富庶资源供养青州的精锐之师,并联合公孙瓒以及曹操共同进攻袁绍,再与江南势力联手对抗袁术。倘若真能如此行事,那么主公成就一番宏图霸业便指日可待了!以上便是我为将军精心谋划的方略。”
陈登的这番话语掷地有声,字里行间都透露出无比的自信和深远的见识。他仿佛已经在众人眼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霸业蓝图,让人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先生何以知道曹操会南下豫州,不是徐州,并州?”张飞疑惑地问道,他的脸上写满了不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急切,渴望得到答案。
“呵呵,将军,豫,兖二洲,乃中原大州,人才辈出,曹操既得兖州,怎能不窥视豫州,此为其一也。
豫州孔伷无能之辈,坐拥大州却不能守,徐州并州不同,徐州陶州牧虽进取不足,但守城有余,再说徐州大族抵制外人,更不喜曹操阉宦之后,暗中都有抵触,此点子仲最清楚。此为其二也;”
陈登笑道,糜竺点头应是,陈登接着说
“豫州袁术已得汝南,梁国,豫州早晚被袁术所有,曹操下手太晚,到时北有冀州袁绍,南有占据豫、扬、荆三州的袁术,曹操必败无疑,此为其三也
至于并州,贫瘠之地得之对曹操又有多大作用呢?”
刘备听到这话后,脸上顿时绽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那喜悦之情仿佛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瞬间淹没了他整个人。只见他激动地双手一拍,大声说道:“太好了!吾得先生相助,犹如鱼入大海、鸟归山林啊!”说罢,刘备便毫不犹豫地当场决定招揽陈登为自己的军师。
而陈登呢,面对刘备如此真诚热情的邀请,心中也是一阵欢喜。他深知眼前这位仁德之主乃是能成就一番大业之人,于是欣然应允道:“承蒙主公厚爱,陈登愿效犬马之劳,为主公出谋划策,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就这样,两人一拍即合,刘备成功将才华横溢的陈登纳入麾下。
所以此次议会也是询问陈登意见,陈登应声答道:
“兖州北面有洛水,黄巾贼不太会渡水北上,所以会向东过泰山,二将军他们要做的,就是将黄巾贼由东逼向北来。”
陈登不容置疑道,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我军要在青州祝阿,济南历城,囤积兵马做准备,必要时出击山阳收降黄巾。”
“那我军粮秣怎么样,能够数十万人吃多久?”
刘备问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他不知道历史上,曹操是怎么解决收编黄巾军后,短时间内口粮的问题。
王修答道,“济南的存粮本来不多,曹操提供的20万石粮草在安置了二将军已经招降的黄巾所剩已经不多,能征集来的粮秣只够两月,不过前些时日子仲书信来,已经在徐州征集购买80万石粮秼,我已经派武安国将军前去接应,大概半月可到青州,已经够我们招降黄巾并支撑到秋收。”
“子仲大才。”刘备兴奋地说道,“军师对收降黄巾有何步骤?”
陈登走到行军图前,指着地图,详细地说道:
“冀,兖、青三州交界地魏郡乃冀州重郡,冀州势大,且因为主公和公孙将军关系,军队很多,黄巾贼不会逃窜往冀州,只能逃向青州平原和济南,平原靠近冀州,交战容易多出变故。二将军可带步卒至平原,截断黄巾逃入平原之路。待将黄巾赶至济南,主公和二将军三将军合围一举迫降黄巾。”
刘备点头赞许,张飞等人即刻准备。
汉初平三年一月,兖州溃败的黄巾军部被张飞、关羽等人逼到济南北,刘备将他们团团围住。
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管亥挥舞着大刀,狠狠地劈掉一个青州兵的头颅,腥热的血液瞬间喷洒了他一脸。他左手将脸一抹,那动作带着几分决绝与疯狂,继续提刀砍杀涌上来的青州兵。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疯狂与绝望,仿佛一头困兽在做最后的挣扎。
“退!”伴随钟声响起,两千多青州兵步卒井然有序地撤退下来。他们的步伐整齐划一,纪律严明,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写满了坚毅与冷静,他们听从指挥,如同机器一般精准地执行着命令。
“进!”旌旗挥动间,几百弓箭手迅速抢上前去占住阵位。他们弯弓搭箭,箭在弦上,蓄势待发。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映照着他们手中的弓箭,闪烁着寒光。
“上盾牌!”,管亥一看不好,即刻呼喊道。
黄巾军慌乱中,六角大盾、小型铁盾纷纷立起,然而,由于慌乱,队伍中甚至出现了蜂拥后退,和抢夺盾牌的现象。士兵们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惊慌,他们在混乱中不知所措,有的被自己人撞倒,有的被盾牌绊倒,场面一片混乱。
一声令下,青州弓箭兵羽箭漫射向黄巾军方阵,几次齐射后,黄巾军这边哀嚎声一片,兵卒拥挤地向后退去。羽箭如雨点般落下,黄巾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鲜血染红了大地。那些中箭的士兵,有的痛苦地呻吟着,有的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又被后面的人推倒,场面惨不忍睹。
“哪个敢逃!”管亥怒喝一声,纵马上去砍杀了两个逃兵。他的声音如同洪钟般响亮,在战场上回荡,充满了威严与震慑力。
管亥嫡系兵卒也排成一圈围,在后面阻止黄巾军兵卒的溃逃。他们手持武器,眼神坚定,坚决不让一个逃兵通过。他们的身影在战场上显得格外醒目,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呜!”青州军齐声呼喊。他们的声音整齐而洪亮,充满了斗志和信心。这声音仿佛能穿透云霄,让敌人闻风丧胆。
刘备骑在马上跟陈登对视了一眼,两人心领神会,刘备挥了挥手,“喊降!”
“降者免死!降者免死!”青州兵在战鼓声中,有节奏地呼喊。他们的声音在战场上回荡,传入每一个黄巾军士兵的耳中。这声音仿佛是一道希望的曙光,在黄巾军士兵的心中掀起了波澜。
黄巾军这边人数虽多,但都惶恐地挤在一起,要不是后面有督战队他们早已逃跑了。士兵们的脸上充满了犹豫和恐惧,他们不知道是该继续战斗还是投降。有的人眼中透露出求生的欲望,有的人则依然坚守着心中的信念,不愿投降。
“降个屁!拿盾的上来,长矛队给老子出来,青州崽子们的骑兵要上来了。”管亥喊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仿佛要将心中的怒火都发泄出来。
果然,喊降过后,青州军两翼的骑兵开始缓缓跑动,这样的战法,对于几天内交战过十数次的双方来说,已经不陌生。骑兵们手持长枪,身姿矫健,他们的马蹄声在大地上回荡,仿佛是战鼓的轰鸣。
他们的眼神坚定而锐利,紧紧地盯着黄巾军,随时准备发动攻击。
战鼓响了两通,青州兵弓箭手又齐射了三次。羽箭在空中划过一道道弧线,飞向黄巾军阵营。
每一支箭都带着死亡的气息,射向那些惊慌失措的黄巾军士兵。
而两边骑兵加迫近了黄巾军方阵。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气势汹汹地冲向黄巾军。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仿佛要将黄巾军淹没。
左面千余骑中的太史慈收起长戟,取出弓搭上箭,“射!”他的声音清脆而响亮,充满了威严。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冷静与果断,仿佛能洞察敌人的一切弱点。
不需吩咐,其余青州骑兵也取出弓箭向黄巾军漫射。他们的箭术高超,箭无虚发,黄巾军士兵纷纷倒地。
他们的动作熟练而流畅,仿佛是经过无数次训练的杀人机器。
两次漫射后,他们也不继续冲击,而是从黄巾军方阵前掠过。他们的身影如闪电般迅速,消失在黄巾军的视野中。他们的离去,仿佛是一阵狂风,给黄巾军留下了无尽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