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诡事怪谈录 第1章 消失的母亲
林小月站在家门口,望着外面滂沱的大雨,心里隐隐有些不安。她的母亲林芳已经出门了一整天,按说她早该回来了。母亲的手机一直无人接听,这让林小月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慌。
雨声噼里啪啦地打在屋檐上,像是一阵阵急促的敲击声,仿佛在催促她赶紧做些什么。林小月拿起雨伞,准备出门去找母亲,但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谁?”林小月心里一紧,快步走到门口。
门外没有人回答,只有敲门声依旧在继续。她透过猫眼往外看,却只看到一片漆黑。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门。
门外空无一人,地上躺着一个信封,已经被雨水打湿。林小月捡起信封,发现上面写着“小月亲启”几个字,字迹潦草,像是匆忙写下的。
她关上门,回到客厅,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信的内容很短,只有几句:
“小月,妈妈有事要处理,可能会离开一段时间。如果我没回来,去找村里的婆婆,她会告诉你该怎么做。记住,不要轻易尝试问米,除非万不得已……”
信到这里戛然而止,像是被突然打断了。林小月的心猛地一沉,手指微微颤抖。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突然离开,更不明白信中的“问米”是什么意思。
林小月从小就知道,母亲对她隐瞒了很多事情。比如,她从未提起过自己的老家,也从未带林小月回去过。林小月只知道,母亲来自一个偏僻的山村,但具体在哪里,她一无所知。
这一次,母亲突然失踪,只留下了这封信,似乎是在暗示什么。林小月知道,自己必须找到母亲,而唯一的线索,就是信中的“问米”。
她打开电脑,搜索“问米”这个词,结果让她大吃一惊。问米是一种古老的招魂仪式,通过特殊的方法,生者可以与已故的亲人对话。但若操作不当,可能会招来不祥之物,甚至导致招魂者被鬼魂缠身。
林小月的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母亲为什么会提到问米?她到底在隐瞒什么?
为了寻找母亲的下落,林小月决定回到母亲的老家——一个名为“青石村”的偏僻山村。她根据母亲留下的蛛丝马迹,辗转找到了村子的位置。
青石村被群山环绕,村子里大多是古老的青砖瓦房,显得格外古朴。林小月走进村子时,发现村民们对她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仿佛她是一个不速之客。
她找到村里的一位老人,询问是否认识母亲林芳。老人听到母亲的名字,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低声说道:“林芳?她不是已经离开村子很多年了吗?怎么,她回来了?”
林小月摇了摇头,解释道:“我母亲失踪了,我来找她,想问问她是不是回村子了。”
老人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林芳的事情,村子里的人都不愿提起。你最好别问了,免得惹上不必要的事情。”
林小月感到一阵挫败,但她没有放弃。她继续在村里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位年迈的婆婆。婆婆是村子里唯一一个对问米仪式有所了解的人。
林小月找到婆婆时,婆婆正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睛浑浊,但目光却格外锐利。
“婆婆,我想问问关于问米的事。”林小月试探性地说道。
婆婆听到“问米”两个字,脸色顿时变得严肃:“你一个年轻姑娘,怎么会知道问米?”
林小月解释道:“我母亲失踪了,她留下了一封信,让我来找您。”
婆婆沉默了片刻,低声说道:“问米是一门古老的招魂术,生者可以通过它与已故的亲人对话。但问米有禁忌,若是操作不当,可能会招来不祥之物。”
林小月追问道:“婆婆,您能教我怎么做问米吗?我只想找到我的母亲。”
婆婆摇了摇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怜悯:“年轻人,有些事情,不是你能插手的。问米的禁忌,你承担不起。”
林小月心里一沉,但她的执念已经无法动摇。她坚定地说道:“婆婆,我必须找到我的母亲,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婆婆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既然你执意如此,那我就告诉你吧。问米需要准备三样东西:一面铜镜、一碗生米、一支点燃的香。仪式必须在午夜进行,地点要在死者生前常去的地方。”
林小月点了点头,心里默默地记下了婆婆的话。
当晚,林小月在家中准备问米的仪式。她按照婆婆的指示,在客厅中央摆上了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面铜镜、一碗生米和一支点燃的香。
午夜时分,林小月坐在桌前,手里拿着母亲的照片,心里默念着母亲的名字。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开始进行问米的仪式。
“母亲,你在哪里?我想见见你……”
她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她感觉到周围的温度逐渐下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阴冷的气息。
突然,桌上的铜镜开始泛起一层淡淡的雾气,镜面变得模糊不清。就在林小月以为仪式成功时,她的耳边传来了一阵低沉的笑声。
“嘻嘻……你终于来了……”
林小月猛地睁开眼睛,看到铜镜中映出的并非母亲的面孔,而是一张狰狞的女人的脸。她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林小月,嘴角挂着一抹诡异的笑容。
林小月的心猛地一沉,身体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她知道自己招来了不祥之物,但为时已晚。
雨声噼里啪啦地打在屋檐上,像是一阵阵急促的敲击声,仿佛在催促她赶紧做些什么。林小月拿起雨伞,准备出门去找母亲,但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谁?”林小月心里一紧,快步走到门口。
门外没有人回答,只有敲门声依旧在继续。她透过猫眼往外看,却只看到一片漆黑。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打开了门。
门外空无一人,地上躺着一个信封,已经被雨水打湿。林小月捡起信封,发现上面写着“小月亲启”几个字,字迹潦草,像是匆忙写下的。
她关上门,回到客厅,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信的内容很短,只有几句:
“小月,妈妈有事要处理,可能会离开一段时间。如果我没回来,去找村里的婆婆,她会告诉你该怎么做。记住,不要轻易尝试问米,除非万不得已……”
信到这里戛然而止,像是被突然打断了。林小月的心猛地一沉,手指微微颤抖。她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要突然离开,更不明白信中的“问米”是什么意思。
林小月从小就知道,母亲对她隐瞒了很多事情。比如,她从未提起过自己的老家,也从未带林小月回去过。林小月只知道,母亲来自一个偏僻的山村,但具体在哪里,她一无所知。
这一次,母亲突然失踪,只留下了这封信,似乎是在暗示什么。林小月知道,自己必须找到母亲,而唯一的线索,就是信中的“问米”。
她打开电脑,搜索“问米”这个词,结果让她大吃一惊。问米是一种古老的招魂仪式,通过特殊的方法,生者可以与已故的亲人对话。但若操作不当,可能会招来不祥之物,甚至导致招魂者被鬼魂缠身。
林小月的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母亲为什么会提到问米?她到底在隐瞒什么?
为了寻找母亲的下落,林小月决定回到母亲的老家——一个名为“青石村”的偏僻山村。她根据母亲留下的蛛丝马迹,辗转找到了村子的位置。
青石村被群山环绕,村子里大多是古老的青砖瓦房,显得格外古朴。林小月走进村子时,发现村民们对她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仿佛她是一个不速之客。
她找到村里的一位老人,询问是否认识母亲林芳。老人听到母亲的名字,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低声说道:“林芳?她不是已经离开村子很多年了吗?怎么,她回来了?”
林小月摇了摇头,解释道:“我母亲失踪了,我来找她,想问问她是不是回村子了。”
老人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林芳的事情,村子里的人都不愿提起。你最好别问了,免得惹上不必要的事情。”
林小月感到一阵挫败,但她没有放弃。她继续在村里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位年迈的婆婆。婆婆是村子里唯一一个对问米仪式有所了解的人。
林小月找到婆婆时,婆婆正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她的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睛浑浊,但目光却格外锐利。
“婆婆,我想问问关于问米的事。”林小月试探性地说道。
婆婆听到“问米”两个字,脸色顿时变得严肃:“你一个年轻姑娘,怎么会知道问米?”
林小月解释道:“我母亲失踪了,她留下了一封信,让我来找您。”
婆婆沉默了片刻,低声说道:“问米是一门古老的招魂术,生者可以通过它与已故的亲人对话。但问米有禁忌,若是操作不当,可能会招来不祥之物。”
林小月追问道:“婆婆,您能教我怎么做问米吗?我只想找到我的母亲。”
婆婆摇了摇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怜悯:“年轻人,有些事情,不是你能插手的。问米的禁忌,你承担不起。”
林小月心里一沉,但她的执念已经无法动摇。她坚定地说道:“婆婆,我必须找到我的母亲,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婆婆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既然你执意如此,那我就告诉你吧。问米需要准备三样东西:一面铜镜、一碗生米、一支点燃的香。仪式必须在午夜进行,地点要在死者生前常去的地方。”
林小月点了点头,心里默默地记下了婆婆的话。
当晚,林小月在家中准备问米的仪式。她按照婆婆的指示,在客厅中央摆上了一张桌子,桌上放着一面铜镜、一碗生米和一支点燃的香。
午夜时分,林小月坐在桌前,手里拿着母亲的照片,心里默念着母亲的名字。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开始进行问米的仪式。
“母亲,你在哪里?我想见见你……”
她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她感觉到周围的温度逐渐下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阴冷的气息。
突然,桌上的铜镜开始泛起一层淡淡的雾气,镜面变得模糊不清。就在林小月以为仪式成功时,她的耳边传来了一阵低沉的笑声。
“嘻嘻……你终于来了……”
林小月猛地睁开眼睛,看到铜镜中映出的并非母亲的面孔,而是一张狰狞的女人的脸。她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林小月,嘴角挂着一抹诡异的笑容。
林小月的心猛地一沉,身体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她知道自己招来了不祥之物,但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