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第二十七章 胡搞瞎搞
热门推荐:
废妃出宫第三年,皇上悔断肠
被清冷世子缠上后
我创世神,每天只想灭世!
我在女子监狱修仙,出狱已无敌
系统迟到四十年,我一天突破一境界
对弈江山
开局魔人布欧,被嘲笑粉色史莱姆
莲花楼之并蒂莲
诡城谜探
万历任性,一通乱来,张四维都被整无语了。
这小子为了修建避暑山庄跟他们玩命啊。
而且玩的还是朝中重臣和公侯勋贵的命。
张四维可不想跟这些朝中重臣和公侯勋贵结下死仇。
他也没办法,只能同意拨付两百万两白银和两万匠户给万历修建避暑山庄。
万历真是为了修建避暑山庄吗?
当然不是。
他一通乱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搞钱。
这会儿他还没有足够的武力查抄贪官污吏呢,但是,京营的装备却得赶紧打造了。
而且,打造武器装备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的匠户那也不是一点点,需要的材料更不是一点点。
他从王之桢一伙手里抢来的一百多万两估计还不够他请匠户和购置材料的。
所以,他假借要修建避暑山庄,一开口就是两百万两。
这两百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如果让户部尚书张学颜私自给他批了,那就是害张学颜。
张学颜那肯定会背上无耻媚上的骂名,被那些言官硬生生骂下台。
他逼得张四维同意了,那就不一样了,要背骂名那也是张四维背骂名。
张四维被这一通乱拳打得没法,只能同意了,同意了那就得批,不批就是欺君。
这个老阴逼还不敢明目张胆欺君,要欺君他也会忽悠别人上,他自己是不可能上的。
所以,这两百万两很快就批下来了。
钱到手,万历马上开始办事。
这天一大早卯时许,天刚朦朦亮,他便将张顺嫔的父亲张榛和三个国公招至帅帐之中。
四人走进帅帐中一看,那都有点懵了。
万历正和李玄成坐那里边喝稀饭边就着油灯看书呢。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抬手招呼道:“你们都还没吃吧,来坐下来一起吃点。”
这帅帐中摆的桌子就是万历用膳的大圆桌,中间有一大罐稀饭,还有一叠叠的咸菜、馒头、包子什么的,四周的碗筷和勺子很多,明显是给他们准备的。
成国公朱应桢那是习惯了,坐下来就拿起碗开始舀稀饭了。
其他三人见状,那也只能小心的坐下来,跟着成国公舀起稀饭来。
万历放下书郑重道:“荆川先生你们可知道?”
众人一看那书封,明白了。
荆川先生唐顺之,文武全才,一生南征北战,着书立说,乃嘉靖朝有名的大才子兼抗倭统帅。
可惜,荆川先生在嘉靖三十九年剿倭途中染病,不治而亡。
也有传闻是倭寇刺杀下毒。
总之,荆川先生是早在嘉靖朝就去世了。
荆川先生最有名的是《左》《右》《文》《武》《儒》《裨》六编,万历看得正是荆川先生所着的《武编》。
成国公朱应桢闻言,微微叹息道:“荆川先生英年早逝,着实让人唏嘘。”
是啊,可惜了一个文武全才。
万历手点着书封郑重道:“荆川先生在书中提到了铁价,朕认为这个很重要。”
呃,铁价?
四人闻言,那都懵了。
你看《武编》,看的是铁价?
万历见状,很是干脆道:“你们可别小看了这铁价,这里面利润很大啊,荆川先生书中提到生铁的价格是每百斤九钱,也就是一斤九文,这个没问题吧?”
张榛小心的提醒道:“万岁爷,那是嘉靖朝的铁价,现在的铁价涨了,一两银子都不一定买得到一百斤生铁。”
他本就是个做生意的行商,也就是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卖散货的,对这个简直不要太熟。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一火熟铁呢,荆川先生提到的是三两银子一百斤,也就是三十文一斤,这个是不是也涨了?”
张榛连连点头道:“是啊,木炭、人工都涨了,一火熟铁涨得还厉害一些,现在五两银子都不一定能买到一百斤一火熟铁。”
嗯,看样子你对做生意这个行当还是很熟的。
万历考校道:“那你给朕好好说说,现在各种铁器的售价几何。”
张榛闻言,如数家珍道:“现在的民用铁器大多用的一火熟铁和废铁,一两重的锅铲头得十文一个,六两重的铁锹头得四十文一个,一斤重的钉耙头得七十文一个,一斤半重的锄头得一百文一个,两斤重的柴刀得一百三十文一把,三斤重的斧头得一百八十文一把,五斤重的铁锅那得三百文一口。
还有,家里常用的菜刀那最少得用二火熟铁打造,半斤重的菜刀那最少得一百文一把,五火熟铁打造的菜刀那是最好的,半斤重的那最少得三百文一把。
还有,针和钉子这些小物件,因为大小不一,价钱也不一样,我们进货的时候论斤称的话针是一百文一斤,钉子是八十文一斤。”
这个可太有赚头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万历闻言,郑重道:“盐铁不是一直都有朝廷专卖的吗,民间也能一百斤一百斤的买到吗?”
这个。
张榛颇有些尴尬道:“万岁爷,微臣说了啊,有银子不一定买的到一百斤一百斤的铁啊。
不过,民间贩卖私铁的还是有的,因为利润高,这种杀头的买卖还是有人做的。
我们做行商的其实是买卖都做的,因为民间有废铁,我们收废铁也能赚到钱。”
这个利润的确高,古代一旦涉及到朝廷专卖,价钱那就比普通的东西高得多。
就好比盐,后世就是一两块钱一斤。
但是,在明朝却不是。
明朝的盐价那就跟过山车一样,最低的时候都要十多文一斤,也就是合到后世五块到八块一斤。
一旦贪官污吏掌权,那就不得了了,严嵩父子掌权的时候盐价都涨到几百文一斤了,也就是合到一两百块钱一斤。
这个看似荒诞,却是史实。
历史上,崇祯末年,西北的盐价都涨到一两多一斤了,那就是五六百块一斤啊!
铁价能低一点,但是,九文一斤的生铁就合到后世四五块钱一斤了,五十文一斤的一火熟铁那就合到二三十块钱一斤了。
万历之所以想到卖铁,那就是因为铁价高,利润大。
盐铁专卖,说白了其实就是朝廷通过控制盐铁的买卖来捞钱。
朝廷都能捞,他当皇帝的为什么不能捞?
现在他就是不管不顾,胡搞瞎搞,为了搞钱打造武器装备,他什么都干得出来!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又问道:“国丈,你觉得如果我们放开了卖,一年能卖出去多少生铁和一火熟铁?”
啊?
张榛闻言,不由满脸震惊道:“万岁爷,这东西能放开了卖吗?”
你还怕别人买了铁打造兵器造反啊?
朕都不怕,你怕什么?
万历解释道:“国丈,你说的是以前,在没有火枪和火炮的情况下,铁放开了卖的确不行,但是,有了火枪和火炮就不一样了。
京营只要装备上足够的火枪火炮,什么刀枪剑戟再多那都没用,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卖,你说,放开了卖一年能卖出去多少就行了。”
这个,怎么说呢?
张榛细细想了想,这才郑重道:“万岁爷,按微臣行商的经验来看,民间其实挺缺铁器的,家里能配齐铁锹、钉耙、锄头、柴刀、斧头的那都是富户了。
一般人家基本没有铁锹、斧头,要用都要去借,钉耙很多人家都用竹子乃至木棍做的,有的人家锅都没有,只能用瓦罐煮稀饭喝。
如果放开了卖,微臣觉得,一个一两万户人口的县一年卖一两万斤肯定是没问题的,大明两京十三省,一千多个县,微臣以为,一年生铁熟铁各卖出去一千万斤都没有问题。”
你这估算的也太少了吧,一户人家最少三四口人,一年就能用到一斤铁吗?
生铁熟铁各一千万斤那才六十万两一年啊,赚什么钱?
万历琢磨道:“这样吧,我们卖便宜一点,生铁卖五文一斤,一火熟铁卖二十五文一斤,你每个月给朕卖出去生铁熟铁各一千万斤。”
啊?
这么便宜,那估计大把人抢着要。
毕竟,要用到铁的地方很多,不光是打造铁器而已。
以前是因为铁贵,而且还不能大量进购,所以很多东西都不得不用木材代替。
如果铁价降下来一半,而且还敞开了卖,那生意都不知道会有多火爆。
问题,你有这么多便宜货吗?
张榛小心的问道:“万岁爷,您一个月能给微臣生铁和熟铁各一千万斤吗?”
万历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能。”
我可是连铁毛都没看见一根。
张榛又小心的问道:“万岁爷,您说的生铁和熟铁在哪呢?”
万历很是干脆的道:“定国公,开平中屯卫和滦州都有大煤矿,迁安有大铁矿,你知道吗?”
这个你问我?
定国公徐文璧小心的点头道:“这个微臣略有耳闻。”
万历毫不犹豫道:“你去那边召集屯卫余丁给朕挖矿,给朕炼铁,一天给朕炼一百万斤生铁出来,有没有问题?”
啊?
你要召集屯卫余丁去挖矿,去炼铁?
还一天一百万斤!
那得召集多少屯卫余丁啊?
这不胡搞瞎搞吗?
这小子为了修建避暑山庄跟他们玩命啊。
而且玩的还是朝中重臣和公侯勋贵的命。
张四维可不想跟这些朝中重臣和公侯勋贵结下死仇。
他也没办法,只能同意拨付两百万两白银和两万匠户给万历修建避暑山庄。
万历真是为了修建避暑山庄吗?
当然不是。
他一通乱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搞钱。
这会儿他还没有足够的武力查抄贪官污吏呢,但是,京营的装备却得赶紧打造了。
而且,打造武器装备并非一日之功,需要的匠户那也不是一点点,需要的材料更不是一点点。
他从王之桢一伙手里抢来的一百多万两估计还不够他请匠户和购置材料的。
所以,他假借要修建避暑山庄,一开口就是两百万两。
这两百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如果让户部尚书张学颜私自给他批了,那就是害张学颜。
张学颜那肯定会背上无耻媚上的骂名,被那些言官硬生生骂下台。
他逼得张四维同意了,那就不一样了,要背骂名那也是张四维背骂名。
张四维被这一通乱拳打得没法,只能同意了,同意了那就得批,不批就是欺君。
这个老阴逼还不敢明目张胆欺君,要欺君他也会忽悠别人上,他自己是不可能上的。
所以,这两百万两很快就批下来了。
钱到手,万历马上开始办事。
这天一大早卯时许,天刚朦朦亮,他便将张顺嫔的父亲张榛和三个国公招至帅帐之中。
四人走进帅帐中一看,那都有点懵了。
万历正和李玄成坐那里边喝稀饭边就着油灯看书呢。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抬手招呼道:“你们都还没吃吧,来坐下来一起吃点。”
这帅帐中摆的桌子就是万历用膳的大圆桌,中间有一大罐稀饭,还有一叠叠的咸菜、馒头、包子什么的,四周的碗筷和勺子很多,明显是给他们准备的。
成国公朱应桢那是习惯了,坐下来就拿起碗开始舀稀饭了。
其他三人见状,那也只能小心的坐下来,跟着成国公舀起稀饭来。
万历放下书郑重道:“荆川先生你们可知道?”
众人一看那书封,明白了。
荆川先生唐顺之,文武全才,一生南征北战,着书立说,乃嘉靖朝有名的大才子兼抗倭统帅。
可惜,荆川先生在嘉靖三十九年剿倭途中染病,不治而亡。
也有传闻是倭寇刺杀下毒。
总之,荆川先生是早在嘉靖朝就去世了。
荆川先生最有名的是《左》《右》《文》《武》《儒》《裨》六编,万历看得正是荆川先生所着的《武编》。
成国公朱应桢闻言,微微叹息道:“荆川先生英年早逝,着实让人唏嘘。”
是啊,可惜了一个文武全才。
万历手点着书封郑重道:“荆川先生在书中提到了铁价,朕认为这个很重要。”
呃,铁价?
四人闻言,那都懵了。
你看《武编》,看的是铁价?
万历见状,很是干脆道:“你们可别小看了这铁价,这里面利润很大啊,荆川先生书中提到生铁的价格是每百斤九钱,也就是一斤九文,这个没问题吧?”
张榛小心的提醒道:“万岁爷,那是嘉靖朝的铁价,现在的铁价涨了,一两银子都不一定买得到一百斤生铁。”
他本就是个做生意的行商,也就是挑着担子走村串户卖散货的,对这个简直不要太熟。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一火熟铁呢,荆川先生提到的是三两银子一百斤,也就是三十文一斤,这个是不是也涨了?”
张榛连连点头道:“是啊,木炭、人工都涨了,一火熟铁涨得还厉害一些,现在五两银子都不一定能买到一百斤一火熟铁。”
嗯,看样子你对做生意这个行当还是很熟的。
万历考校道:“那你给朕好好说说,现在各种铁器的售价几何。”
张榛闻言,如数家珍道:“现在的民用铁器大多用的一火熟铁和废铁,一两重的锅铲头得十文一个,六两重的铁锹头得四十文一个,一斤重的钉耙头得七十文一个,一斤半重的锄头得一百文一个,两斤重的柴刀得一百三十文一把,三斤重的斧头得一百八十文一把,五斤重的铁锅那得三百文一口。
还有,家里常用的菜刀那最少得用二火熟铁打造,半斤重的菜刀那最少得一百文一把,五火熟铁打造的菜刀那是最好的,半斤重的那最少得三百文一把。
还有,针和钉子这些小物件,因为大小不一,价钱也不一样,我们进货的时候论斤称的话针是一百文一斤,钉子是八十文一斤。”
这个可太有赚头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万历闻言,郑重道:“盐铁不是一直都有朝廷专卖的吗,民间也能一百斤一百斤的买到吗?”
这个。
张榛颇有些尴尬道:“万岁爷,微臣说了啊,有银子不一定买的到一百斤一百斤的铁啊。
不过,民间贩卖私铁的还是有的,因为利润高,这种杀头的买卖还是有人做的。
我们做行商的其实是买卖都做的,因为民间有废铁,我们收废铁也能赚到钱。”
这个利润的确高,古代一旦涉及到朝廷专卖,价钱那就比普通的东西高得多。
就好比盐,后世就是一两块钱一斤。
但是,在明朝却不是。
明朝的盐价那就跟过山车一样,最低的时候都要十多文一斤,也就是合到后世五块到八块一斤。
一旦贪官污吏掌权,那就不得了了,严嵩父子掌权的时候盐价都涨到几百文一斤了,也就是合到一两百块钱一斤。
这个看似荒诞,却是史实。
历史上,崇祯末年,西北的盐价都涨到一两多一斤了,那就是五六百块一斤啊!
铁价能低一点,但是,九文一斤的生铁就合到后世四五块钱一斤了,五十文一斤的一火熟铁那就合到二三十块钱一斤了。
万历之所以想到卖铁,那就是因为铁价高,利润大。
盐铁专卖,说白了其实就是朝廷通过控制盐铁的买卖来捞钱。
朝廷都能捞,他当皇帝的为什么不能捞?
现在他就是不管不顾,胡搞瞎搞,为了搞钱打造武器装备,他什么都干得出来!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又问道:“国丈,你觉得如果我们放开了卖,一年能卖出去多少生铁和一火熟铁?”
啊?
张榛闻言,不由满脸震惊道:“万岁爷,这东西能放开了卖吗?”
你还怕别人买了铁打造兵器造反啊?
朕都不怕,你怕什么?
万历解释道:“国丈,你说的是以前,在没有火枪和火炮的情况下,铁放开了卖的确不行,但是,有了火枪和火炮就不一样了。
京营只要装备上足够的火枪火炮,什么刀枪剑戟再多那都没用,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卖,你说,放开了卖一年能卖出去多少就行了。”
这个,怎么说呢?
张榛细细想了想,这才郑重道:“万岁爷,按微臣行商的经验来看,民间其实挺缺铁器的,家里能配齐铁锹、钉耙、锄头、柴刀、斧头的那都是富户了。
一般人家基本没有铁锹、斧头,要用都要去借,钉耙很多人家都用竹子乃至木棍做的,有的人家锅都没有,只能用瓦罐煮稀饭喝。
如果放开了卖,微臣觉得,一个一两万户人口的县一年卖一两万斤肯定是没问题的,大明两京十三省,一千多个县,微臣以为,一年生铁熟铁各卖出去一千万斤都没有问题。”
你这估算的也太少了吧,一户人家最少三四口人,一年就能用到一斤铁吗?
生铁熟铁各一千万斤那才六十万两一年啊,赚什么钱?
万历琢磨道:“这样吧,我们卖便宜一点,生铁卖五文一斤,一火熟铁卖二十五文一斤,你每个月给朕卖出去生铁熟铁各一千万斤。”
啊?
这么便宜,那估计大把人抢着要。
毕竟,要用到铁的地方很多,不光是打造铁器而已。
以前是因为铁贵,而且还不能大量进购,所以很多东西都不得不用木材代替。
如果铁价降下来一半,而且还敞开了卖,那生意都不知道会有多火爆。
问题,你有这么多便宜货吗?
张榛小心的问道:“万岁爷,您一个月能给微臣生铁和熟铁各一千万斤吗?”
万历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能。”
我可是连铁毛都没看见一根。
张榛又小心的问道:“万岁爷,您说的生铁和熟铁在哪呢?”
万历很是干脆的道:“定国公,开平中屯卫和滦州都有大煤矿,迁安有大铁矿,你知道吗?”
这个你问我?
定国公徐文璧小心的点头道:“这个微臣略有耳闻。”
万历毫不犹豫道:“你去那边召集屯卫余丁给朕挖矿,给朕炼铁,一天给朕炼一百万斤生铁出来,有没有问题?”
啊?
你要召集屯卫余丁去挖矿,去炼铁?
还一天一百万斤!
那得召集多少屯卫余丁啊?
这不胡搞瞎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