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千门36天局 > 第6章 动荡

千门36天局 第6章 动荡(第1/2页)

    1

    两个小兄弟听说“老爹酒楼”是个好去处,便缠着王风非要带他俩去玩不可,但王风望着文秉笑道:

    “那里离太监住区不远,如果你又被人抓去阁做小黄门,我可不好向状元爷交代!\"

    ”状元爷的公子谁敢抓?“黄宗羲说。

    ”和刑部尚书的公子出游,还被抓,那朝廷真到了穷途末路了!“文秉道。

    ”这年头皇帝老子都有人敢害,还在乎咱们几个白丁?“王风笑道。

    这一说,文秉可真得有点害怕。黄宗羲想了一阵,建议道:

    ”假如文秉化装成女子,太监们还认得出吗?\"“男子汉大丈夫,岂可易裙而钗之!”文秉生气了,但想了想,又改口言道:“人生在世,虫肝鼠鼻随遇而安,化装女人,偶一嬉戏,却又何妨?\"

    于是三人嘻嘻哈哈上街,在当铺里购买一套女装,又转去戏班,央人梳个时髦发式,然后三人雇辆马车,直驱”老爹酒楼“而去。

    一路上,王风深恐文秉说话露出破绽,便交代说:”那酒楼里龙蛇混杂,你就不要讲话了!\"

    “笑总可以吧!”文乘道,他哈哈一笑。

    \"笑更不行!“黄宗羲气闷道。”为什么?\"

    “你这么一笑,就露出两个甜甜的酒窝,我可当真把你看作姑娘。..... 又坐得这么近,我简直要把你当作老婆了!”黄宗羲说罢,哈哈大笑

    “王大哥,他欺侮我!”文秉很委屈地说。

    “他这是喜欢你。.....”王风说。

    “喜欢我,就是欺侮我!\"

    三人都沉默了,但闻车轮轧地的隆隆声,过了一阵,王风望一眼文秉,问:

    ”小兄弟,你最后一次见到冯姑娘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那是半年前吧,她父女俩送我爹入京应试,在白马津分手。那时,她说再过一阵子,要去白云观寻师。大哥,你说白云观在哪里?”文秉道:

    王风没答,他与两个小兄弟又是投缘,又是隔阂,毕竟大他们十来岁,大半的心思他们是不了解的。也许,正是由于孤独,这才同他们交上了朋友。

    “老爹酒楼”到了,三人登上了酒楼。

    王风的目光一下投向窗口,不觉一震,暗道:他果然在此!

    原来满头白发的李永贞,依然还是在窗口那一席独酌。

    王风因为是三个人,不好往上挤,拣了比邻的一席,向店伙要了“廊下酒”和几碟花生果、茴香豆等素菜。他边吃,边觑那个白发宦官。

    李永贞似乎沉入遥远的回忆里,脸上现出淡淡的忧郁,偶尔才吸了一小口酒。过了很久,他才注意到王风,一怔,微露一丝微笑,王风也点了点头。

    “你今天也有雅兴来?”李永贞问。

    \"孤独啊!\"

    “你不是有三个人吗?\"”他俩是孩子。..... \"

    “我不是孩子!”黄宗羲纠正道,这个未来的思想家,感到自尊心受伤。

    “好好好。.....”王风抱歉道:“你不是孩子,是我错了,你是大人!\"

    ”你又错了!\"

    “是是是。..... 你长大了!”王风又连忙纠正,至此一顿,又问李永贞道:“你怎么又来了?\"

    ”天下孤独的人,何止一两个?你若愿意通个姓名,今日我作东。“李永贞一直对王风这个年轻人,颇有好感。

    ”你便不通姓名,我今日也愿作东。“王风笑道。李永贞似乎想也不想,便移席过来,他与王风碰一下杯,却对文秉说:

    ”小姑娘不必介意,我是宦官,是注定要绝子绝孙的,对女色向来视如白云苍狗。..... \"

    文秉不敢吭声,但也点了点头,突然心中一震:这人怎么如此面熟,什么地方见过了?

    王风又招来了店伙,要白发宦官点菜,李永贞说没有特别喜欢吃的东西,还是素菜好,于是,王风又点了好几碟素菜,

    大家默默喝了一阵,李永贞忽然叹道:

    “这天下好不奇怪,如果不是肉体被阉,便是精神被阁。有的人,屁股刚刚被主人狠揍过,却又大喊我忠于你,于是主人又狠揍他的屁股,但他还是高呼忠于主人!这简直让旁观者看疯了。..... \"

    王风没有答话,默默地想着。

    ”你应试过吗?“李永贞问王风。

    ”我大哥是粪土万户侯,岂肯甘心去经营那八股文章!“黄宗羲代答。

    ”你呢?“李永贞注目黄宗羲身上的遮阳帽、青圆领、玉色布绢衫,这是本朝钦定的秀才、儒士服装。

    ”区区玩过一次,往后也不干了!“黄宗羲坦然道。

    便在这时,一个魁梧高大的内官上了酒楼来,他身着葵花胸背团领衫,头戴乌纱帽,腰系犀角带,显然是身份很高的太监。他的目光四射,终于落在白发宦者身上,立即脸现微笑,急步走了过来。

    ”你怎么找到这里来?“李永贞道,语气明显不满。”我到处找你。..... 事急,那定做的船虽然在江上散了,可人却。......“那太监歉然笑道。

    李永贞一个手势截断了他的话,同时站了起来,巍巍然竟有王者的气度,头也不回地径直走下酒楼,那太监一愣,便立即追了下去。

    ”这两人我全都认得!“这时文秉悄声道。

    2

    黄昏时分,三个哥儿们终于回到了刑部尚书府,这时堂上依然还是那一日谈论”三案“的几个朝臣。

    王风朝长辈们默然一揖,便领着两个小兄弟进入了

    书房

    ”可请问令公子大名?“孙慎行忽问王纪。

    王纪一愣,他们正在激烈论证三案的关系,老孙怎有此一问?他背向堂上坐着,没注意儿子回来,觉得对方问得意外,便莫名其妙地望着老孙。

    ”他前年是否去过黄鹤楼?“孙慎行又微笑地问。”犬儿是去过黄鹤楼。..... \"

    “那他的名讳便是王风了。我们是老相识了!”孙慎行一顿,望着王纪道:“想不到王兄既有麟儿,还有天人般的儿媳妇,好福气呀,好福气!\"

    “孙大人取笑了!”王纪颇感尴尬,儿子二十三岁未婚当时不是美事:“犬儿实在未婚!\"

    ”那就奇怪了,他刚才明明拉着一个小姑娘嘛!\"“王风!你出来!”王纪有点恼怒,对着书房喊道。王风走了出来,孙慎行则笑问:

    “你真的未婚吗?\"

    王风点头称是。

    ”那是为了何故?“孙慎行问。

    ”为了来日逃难方便,免得拖儿带女。.....“王风道。王纪听了,如同火上浇油,厉声道:

    ”你刚才带了什么女子进书房了?\"

    王风哑然失笑,当下大步走到书房门前,敲敲门,唤

    道:

    “都出来!\"

    旋即走出了两人:一个少男,一个少女,

    ”这是黄御史的公子,讳宗羲。“王风指着黄宗羲道,他又指了指文秉:”新科状元的公子,讳秉,我想孙大人见过的。“

    ”不!“文秉尴尬地道:”我当时被陈奉矿监抓去,差点变成了小黄门!\"

    “你真是乃祖之风犹在,怎地如此打扮?”王纪笑骂道。

    “这怪不得他,”王风叹了口气,说:“我们为了去见识”第三朝廷“,只好让他女装。”

    孙慎行听此,不觉回想当年王风在黄鹤楼的一席话,便道:

    “只因公子那一席话,老夫才推迟一年进京。”“但你还是来了!”王风说了这话,脑中同时闪现那白发宦官,耳中还回荡着他那“读书人大都精神被阉割”的话,

    “你还是以为我辈败定了?”孙慎行肃然问。

    “大人当年不是溜之大吉了?”王风道,他又目视王心一,说:“因为你不懂得”溜“,差点丢了性命!\"

    王纪觉得儿子出言有点无礼,当下便要把他斥退下去。

    ”王大人休急,我喜欢这样与他交谈!“孙慎行拦阻道,他注目王风许久,又说:”当年郑贵妃有人撑腰,老夫只好引退;如今撑腰人鸿去冥冥,还斗不过吗?\"

    “敢杀太子的,你们斗不过;敢害皇帝的,你们更斗不来!”王风叹道,他的口气已然冷漠之极。

    一直旁观的吏部尚书张问达忽问:

    “你以为泰昌先帝是被杀?\"

    ”高明如张大人,先帝弥留期间你经常出入暖阁,却觉察不出一场谋杀在进行,便足见对手极其细心、谨慎了!“王风道。

    ”若说郑贵妃是谋杀的主谋,为何泰昌帝弥留之际,不见福王回京?“张问达绕圈反驳。

    ”大人问得很高明!所以郑贵妃并非主谋,或说,不是最后谋杀的主谋!\"

    “那你以为主谋是谁?”孙慎行问。

    “主谋或许就是。.....”王风突然话吐一半打住:“你们不要把区区也卷入漩涡!\"

    ”我们都已卷入了漩涡,包括你的父亲!“孙慎行道。”我又不是三法司的人,白丁一个,又怎知主谋是谁?\"

    “你似乎有点数。.....”孙慎行道。

    “不错,主谋在内官,你们可以从十万九千人中查找。”

    “范围未免太大了!\"

    \"我以为。..... 你们不能说是我讲的!\"“当然!\"

    ”区区以为,那主谋是泰昌帝过世之后,受益最大的人!“王风下了决心。

    他说罢,便同黄宗羲、文秉溜回书房,与此同时,他心中不断闪现白发宦官的影子,口中喃喃地说:

    ”不是他。..... 不可能是他。..... \"

    这时堂上的人,彼此之间论证愈加激烈了。

    “主谋是泰昌帝过世后受益最大的人!\"

    这话令人震惊,因为那推理确实出色试想,若是不让杀人犯获得最大利益,谁愿意冒着诛连九族的危险,去谋杀皇帝?

    但是,近年来,谁是获益最大的人,或说,受益最大的,到底是什么人?

    大家依然是摸不着方向,分不清东西。

    孙慎行再次向王纪建议:

    ”是否请令公子一起讨论?大家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的议论,似乎更接近本案的核心。“

    3

    这回王纪亲入书房,将王风拉了出来。王风劈头先问:

    ”倘若一旦破了案,主谋原形毕露,大家才发现他原来是见首不见尾的神龙怎么办?如果是条长蛇怎么办?如果是一整窝的马蜂或杀人蜂怎么办?\"

    张问达听得将信将疑:

    “真会有那么厉害?真到了那地步,又有什么办法?也只好拼着命办这个案子了!\"

    ”在你们的眼皮底下,皇帝被害,大家浑然不觉,这对手厉不厉害?\"

    “只要你将主谋指出来,其余的都不用你管!”孙慎行说。

    “如果那主谋会站在我面前让我指认出来,那主谋未免太差劲了,你们要除掉他自然也容易得很!不过,我有一条小计,可以令主谋自行暴露······”王风笑道。

    堂上四人把目光盯着王风,准备捕捉他口吐的每一个字。

    “那条小计,我写在书房的案上,这计策一走漏风声,就不好办了!\"

    王纪回书房取出一张书写得乱七八糟的纸,朝王风一晃,问:

    ”是这个吧?\"

    王风点点头。孙慎行先抢过一看,又递给其它的二

    人,大家看到满纸尽是横竖歪斜的“打草惊蛇”的字样!

    “你那计策不灵,我试过了!”王纪说。

    “怎么个试法?”王风问。

    王纪娓娓道来。数日之前,他故意大张旗鼓地派人分驰二路,到南京皇陵去逮捕崔文升归案,又到李可灼老家锁回李可灼。那崔文升押回北京,一路上啥事也没有,一条蛇也没出来;那李可灼过江时,虽然出了事故,却非人为,也是一条蛇也没出现。

    “爹,那李可灼过江时到底出了什么事故?\"”都是很平常的事故,两个时辰之前,快马才先驰京回报:押送人马搭一艘旧船过江,船到江心忽然散了板,锦衣卫与李可灼全部落入大江。幸好我挑的锦衣卫水性很好,把李可灼打捞起来。“

    ”那水手呢?\"

    “水手落江以后不见了。”

    “唉!蛇出现了,他们看不见,自然也给溜走了!那李可灼现在还在路上吧?\"

    “他们大队人马滞后,还在途中。..... \"

    ”只怕那蛇还会出现。..... 不好!只怕要全军覆没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云便在这时,堂上突然出现一个血人,他是从走廊下疾奔上堂的。王纪一步上前扶住了来人,那人早已快晕死过去,但仍撑着一口气:

    “幸不辱命。..... \"

    ”副使辛苦了。“王纪亲自倒了一杯茶,端给来人道。锦衣副使喝了一口茶,叹道:

    ”我等。..... 几乎全军覆没。.... 不过大人放心,李可灼已交付刑部大堂,还有两个活口。..... \"

    “诸位大人稍坐,我带他找医生包扎去!”王纪对大家说,同时扶着那血人出去。

    大家望着那锦衣副使出去,都感到一缕不祥的预感挥之不去,显然是主谋下的毒手。

    “他们是志在必得!”孙慎行想了想,叹曰。“看来将有一场险风恶浪!”王心一皱眉头。“崔文升回京,一路无事;李可灼返京,迭遇风险。.....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身后是不同的两家主人?还是说明崔文升身上已无重大秘密,而李可灼则藏有非常要紧的秘密?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王风又思索道。

    这时两个小兄弟在书房中有点耐不住,也走出来。文秉生恐大人们将他撵走,便抢先说:

    “想打杀李可灼的幕后人,我认得!\"

    他这一说,众人无不震惊,目光全投在小文秉脸上。”小兄弟,你不可如此肯定。.....“王风道。

    ”我是认得嘛。.....“文秉不服,当即将自己当年被陈奉所虏,送去怀公门,在李永贞房中见到三个颇有来头的太监。接着,又将今日在”老爹酒楼“巧遇李永贞及魏进忠的情形细述了一遍。末了,又强调说:“王大哥,那魁梧的太监是不是这么说的那定做的船虽在江上散了板,可是人却。..... 往下的话便断了。孙大人,你看这情形与李可灼过江船散了板的情况是否相符?既是相符,那魁梧的太监必定是幕后指挥了!\"

    ”你这小娃推理起来,倒是有板有眼,不愧是新科状元的儿子!“张问达赞道。

    王风笑了笑,对文秉说:

    ”小兄弟,你这是满打满算,一厢情愿的推理。假如近日来天下有十起沉船,你顶多是对上了十分之一;若是三起沉船也只对了三分一。而那通报消息的魁梧太监,可以是经办人,也可以是联络人,自然也可以是幕后指挥,也只有三分一对上。如此七除八扣,三折而又三折,你看能对上几成?\"

    这话,与其说是王风说服文秉,不如说是王风规范自己。因为他的心中也一直作如是观,与文秉一般无二,但又感到不应该如此简单。

    “话虽是这么说,但我还是有个不情之请。三位小友是否可以设法到大内一行,弄清楚这两个人的姓名、身份、背景,”孙慎行道。

    “大内禁地便是五府六部大臣,也不能轻易进得,我们三个白丁,那是找死去了!”王风道。

    “是老夫失言了。”孙慎行有点不好意思。

    “我是怕又给抓去。.....”文秉想了想,终觉有点过意

    不去嗫嚅地说。

    “这回可不是阉割,而是砍头!”黄宗羲纠正道。“仁人义士总是要舍身取义的。”王心一叹道。“那也得看为什么事,为谁?”黄宗羲冷然道。王心一听了,大不顺耳,不服的说:

    “难道为了破''红丸案'',为了先帝、为了当今皇上、为了振兴华夏,不值得吗?\"

    “听说,当今小皇上是个了不起的雕刻师,出色的木匠······”黄宗羲故意含混道。

    他虽声音压得低极,含义也颇含糊,但句句都十分清晰地钻入了诸朝臣的耳中。

    大家愕然相顾,都隐隐然觉得天下变了。

    这时,新科状元文震孟前来拜访,他闻说这里聚着三个尚书,这一来就可收举一反三之效。他同诸大臣礼毕,坐了下来,却见一个秀丽的姑娘,莫名其妙地杂在人丛,即俯下头来以免失礼。

    “状元公,你看这女子出落得如何?”孙慎行却打趣道。

    “大人岂不闻,非礼勿视!”文震孟依然不看,言道。文秉只得上前拜见,叫声“爹爹”!

    “状元公不可误会,令公子年小志大,他这是乔装为朝廷破大案去,收获颇丰呢!”孙慎行及时提醒道。

    文震孟诧异地望着众人,那神情是不大相信。“爹请自在,孩儿进去换过衣服就来。”文秉说罢起身,急趋书房。

    4

    王纪终于又带那锦衣指挥副使回来,那副使先前是锦衣染成血衣,这回却是浑身缠满了白色的纱布,如同一匹斑马。

    文震孟起身与王纪见礼,实时告退,孙慎行则挽留说:

    “我朝的状元,历来是先任翰林院修撰,状元公他日修史,这''三案''是不可或缺的,坐下听听,却又何妨?\"

    文震孟又重新坐了下来,那锦衣卫副使想起不久前那场战斗,泄气地说:

    “我平生没打过这样的仗。..... \"”对手武艺非常高强?“黄宗羲问。那锦衣卫副使又摇了摇头。

    ”对方人多?“刚出书房的文秉问道。”人多也不可怕。“

    ”那是为什么?“王风问。

    ”我说不来,甚至也想不来。反正打过这一仗,我的锐气没了。其实仗没有打完,我心里便说了一百遍,不打了,不打了,今后永远不打了。..... \"

    说到这里,那副使不住地喘气,似是眼前看到极可怕的景象。

    “副使大人,你慢慢道来。”王纪道。

    副使略微平静之后,才说:

    “我们快回京了,京郊宛然在望,大家还不住地说笑。突然,一群白衣人悄悄地将我们团团围住。大约有一百多人,头罩白套,身穿白衣,除一双黑黝黝的眼珠,浑身皆白;而我们只有十八人。他们都骑着快马,但这时全都下了马。一个领头的人说:我们是来救李大人的,你们将李大人交出来,没有你们的事,否则,只好将你们杀光了。

    ”我们当然不交。他们再也不说一句话,先走出了十八人,与我们一对一拼杀,一式的扑刀。同我拼杀的那个,武功也不太高强,打了一阵,我终于敲掉他手中的扑刀,将剑按在他的脖子上要他投降;但他似乎没有听见,迅捷地扑向前,狠咬。...... 我切下他的头颅,但那头颅依然咬住了我的左上臂,像一颗大铃铛,在臂上直摇幌,弄得我满身是血。我回顾身边的混战,一个伙伴已占了上风,不仅削下对手执刀的右腕,还将剑顶在他的肚子上,厉声喝道:投降!那人不退反进,让剑穿腹而过,却趁势咬断了我那伙伴捏住剑把的手指,还不住地哧哧地咀嚼着。我这才明白,原来他们不是听不见,而是不要命,一心一意要伤害我们,刀剑也拦不住。

    “第一阵,他们死十八,我们伤五个,算是胜了,但照此下去,我们是死定了。眼看他们又出列十八人,我将剑插地,用双手将那颗挂在臂上的大铃铛硬生生地扯了下来,那白森森的牙齿依然咬住我臂上的一大块肉。

    ”第二阵,我们有了教训,防止他们拼命的打法。我们就打得比较好。尽管这样,消灭了十八人之后,我们还是又四个人受伤了。许多地方实在防不胜防,我们往往打得非常激烈的时候,那地上重伤的敌人,有时会拾上一段自己的断臂,死命地朝我们扔过来,我们一失神,就出现了空档,给敌人可乘之机。这样,我们总共伤了九个。

    “第三阵又开始了,我们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这一阵,打得特别艰苦,我们在伤者跟死尸堆里搏斗。那些初看起来像是死透的敌人,有时突然会跳跃起来朝我们扑来,有的站不起来的则用全力滚起来,抱住我们的双腿,张嘴往我们的腿上咬去。而这些敌人看去都是一动不动,都在装死,其实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最佳的时机,向我们作垂死的一击。他们把自己的全身的每一个部位都化成了武器,断掉了的手固然是武器,没断掉的手也是武器,腿是武器,牙齿也是武器。似乎他们只有一个欲望:消灭我们。而那些实在无力攻击的敌人,则抬起头来,用喷火的眼睛盯着我们,他们这种眼光四面八方都有,似乎是用眼光把我们围困住了。我觉得这些眼光实在令人胆颤心惊。那眼光似乎非常的单调,又万分的复杂,平常双方决战是为了求生,他们是为了求死,太不可理喻了。所以这一阵我们一下子伤了七个人,等到打完了五阵,我们全部都受伤了,有的伤了好几个地方。

    ”最后一仗,他们十八个人完好无损,对付已不足十八个遍体鳞伤、疲惫不堪的人。尽管如此,我们也准备作生死的一搏,就在这个时候,一匹白马飞也似驰来,马上坐着一个腰挂双剑的姑娘。她指着我的鼻子问,你们可是锦衣卫?我点点头。她说,锦衣卫没有一个好人,跳下马来,在混战的人中一闪两闪,我们全身发麻,武器都掉到地上,弄不清她用什么妖法。..... 这时我们的敌手欢呼起来:好姑娘,你真行!那姑娘问,你们是什么人?其中一个回答,我们是最可怜的人,也是最好的人。姑娘又问你们为什么打架?那人又回答,我们要救这位李大人,他可是一个大大的忠臣。

    “他们说罢了,便搀着吓昏了的李可灼,准备逃窜而去。

    ”可是那姑娘突然心生疑虑,叫喝道你们说他是大忠臣,忠在哪里?其中一个答道,他进了两粒仙丹给皇帝,为皇帝治病。..... 姑娘说,这么说来他是李可灼?几个白衣人点点头。那姑娘又迅速地来回游走,顿时把那班人点倒在地,然后自己跃上白马,--溜烟不见了。

    “慢慢地,我们麻住的手脚竟能够动了,生恐又遇上可怕的敌人,所以只得勉强上路,把李可灼带走,也勉强带了两个活口,离开这个非常可怕的地方。”

    大家听了,心里都感到发毛,王纪问:

    “那敌人是谁?你们摸不清吧?\"

    ”实在摸不清。“副使迟疑了一下,道。

    ”你们应该检查一下他们的尸体,查一查他们的身分。“王风说。

    ”你说的不错,可是我们当时什么力气也使尽了,连想也没力气想了。“副使说。

    ”派一些锦衣卫去把他们检查一下怎么样?“王纪

    说。

    ”只怕来不及了。“王风推断道,他想了一阵,又说:”我们现在的敌人是谁,都不清楚,去同人家拼什么呢?怎么拼呢?我觉得这一战就像往后我们的日子,我们是斗八个,人家是千百个,而且面目都不清楚。他知道我们,我们却不知道对方,这是瞎子在打仗,永远不会胜过对方。“

    ”那姑娘会是谁呢?“小文秉一直不吭声,突然问道,副使摇摇头。

    ”你刚才说过,那姑娘腰别双剑,是也不是?“王风又问,心里已猜到了八、九成。

    这天晚上,王纪连夜提审了两个活口。但是两个活口竟然不哼一句,用过了刑,也只是惨叫,原来是哑巴。王纪非常扫兴,转回府中,来到王风的书房。经过这几天的事变,王纪觉得儿子的见解往往不同常人,他想,往后的事不妨同他商量商量。但是,王风见了父亲,第一句就说:

    ”爹,我们回去,不要当官了。“

    ”你这话已经说过多次了“王纪不由得又是急怒起来。

    两个人僵在那里,似乎都陷入沉思

    5

    四月的夜晚,外面刚淋过雨,空气中有一种令人不安的气息在晃动。窗外小昆虫不住地噪鸣,那声音怪怪的,既不像鸣蝉,也不像蟋蟀。偶尔有几只夜枭尖啼;好多飞蛾不知何时飞进灯笼,弄得灯纸哔啪作响,有的烧焦了翅膀在灯下翻滚乱爬,有的一头栽进火里,烧死了。

    王风怔怔地看着灯蕊,打破沉寂说道:

    ”爹,我们读书人恐怕犯了--个很可怕的错误。.... \"“什么错误?”王纪征询地望着令他感到有点陌生的儿子,让他讲下去。

    “这错误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了,所以才叫可怕。”王风一顿,又道:“想想看,那个姜子牙,文王只不过替他拉了几步车子,姜子牙就像签定了卖身契,一辈子为他卖命,替他打下了万里江山,建立了大周王朝。可是周文王只赏给姜子牙在山东一块弹丸之地,赏多赏少倒也无所谓,问题是这件事竟然成为千古佳话,这明明是不公平的交易,''佳'' 在哪里?那刘邦曾经筑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为他夺下了长江以北大片江山,最后还是被杀掉了,这明明是一桩上当受骗的惨事,可是后人却把他当作美事,津津乐道。还有那个诸葛亮,当然是极聪明了,可刘备只不过来个''三顾茅庐'',诸葛亮就死心塌地为他三分天下,建立蜀汉,这当然也无所不可,问题是,那个刘阿斗明明是败家子,刘备自然知道他不行,可是还是把诸葛亮呕心沥血经营的江山,交给这个败家子,这实在是对诸葛亮开了一个可怕的玩笑,然而,后人也把这一段辛酸的历史,美化为君臣的风云际会。孩儿以为,前人对这些历史的着意加工润色,犹如在陷阱上铺了一重青翠的草皮,让后来的读书人,一个又一个地栽入陷坑。对这个问题,几千年来的读书人,似乎都懒得去思考,甚至把落入陷阱、任人驱使,一直当作''士为知己者死''的美事,所以就必然要演出惨绝人寰的大悲剧。本朝太祖一下子杀了五万多的开国功臣及其亲属,依我看,这悲剧就是几千年来制造陷阱的人引发出来的。但是这些人一边往陷阱上堆放鲜草,一边却不知不觉掉进黑暗的陷阱里。有人说过,读书人大部份是精神的阁人,爹你以为如何?\"

    王纪听了儿子这些话,有点喘不过气来,这话实在有些大逆不道,似乎也另有见地,他暗忖,儿子对道家的学说浸淫多年,思路自然和自己对不上,何况自己一时也驳不倒他,便望了望外面苍茫的夜色道:

    “这些遥远的事,不谈也罢。”

    “那就谈近的吧。”王风用手拂赶着密密麻麻、扑向烛火的灯蛾说:“这灯蛾扑火,祖祖辈辈都是如此,为什么不改变一个活法呢?爹,孩儿觉得皇宫里头聚集着一种怨恨,有一天,那怨恨会燃成一场大火,报复在他们心底认为已失去了公义的世间,我耽心我们这些人的努力,最后也如同灯蛾扑火一般。“

    ”你无非又是说那几个太监。.....“王纪说,

    ”不是几个,那是十万大军,不知您是怎么看的,老以为只有几个人,要知道那是十万被阁割的人!十万残疾之人!十万个断子绝孙的人!爹,您不妨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会怎么看这个世界的?须知自古以来,没有一个朝代有十万阁人来侍候一个皇爷呀!再说,这十万人众之中,难说不会产生出一、两位与众不同的非凡人物,这些人心里面在想些什么?若是他们

    全文免费阅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http://www.wxlife.net),接着再看更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