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弄潮九十年代,从摆摊卖奶茶开始 > 第八十七章 我要30%股份

弄潮九十年代,从摆摊卖奶茶开始 第八十七章 我要30%股份

    徐括伸出三根手指,“我要‘丽妍服饰’,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并且,所有线下开店的相关事宜,包括资金使用、人事任命、经营策略,必须由我全权负责,你不能干涉。”

    “什么?!”没等叶妍反应,旁边的李政先炸了毛,此刻觉得徐括简直是趁火打劫。

    “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徐哥,你这……你这不是狮子大开口吗?!叶总,你别听他的!他这是狼子野心!”

    叶妍也被徐括的条件惊到了。

    30%的股份,这可不是小数目,几乎是把工厂三分之一的所有权交出去了!

    而且还要完全放权,不能干涉?

    徐括没有理会李政的激动,只是平静地看着叶妍,眼神锐利而自信:“叶总,你先别急。我们算一笔账。”

    “现在一件衣服,我们的出厂价是多少?市场上的零售价又是多少?至少是三倍,甚至五倍以上吧?这中间巨大的利润,现在都被批发商和零售商赚走了。我们自己开店,就是要把这部分利润拿回来!”

    “我负责把这块最大头的蛋糕给你做起来,并且保证,只要第一家旗舰店顺利开业走上正轨,整个‘丽妍服饰’的年利润,至少翻一番!”

    “你现在是控股90%,就算给我30%,你依然是绝对控股的大股东。我只是需要足够的权力和相应的回报,来放手做事。否则,束手束脚,我没办法保证能做到最好。”

    徐括的语气斩钉截铁,充满了不容置疑的自信。

    叶妍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

    她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男人,他的野心写在脸上,但他的能力和魄力同样毋庸置疑。

    30%的股份,代价巨大,但徐括描绘的前景,同样诱人。

    翻一番的利润……属于自己的品牌专卖店……

    她的手指微微蜷缩,心中天人交战。李政还在旁边急得跳脚,劝她不要答应。

    但最终,叶妍深吸一口气,迎上徐括的目光,缓缓地,却异常坚定地点了点头。

    “好。徐括,我答应你。”

    “百分之三十的股份,线下门店,全权交给你负责!”

    一式两份的合同很快拟好,条款清晰,权责分明。

    叶妍拿起笔,指尖微微有些颤抖,但眼神却异常坚定。

    旁边李政急得嘴上快起泡了,却又不敢再多嘴。

    徐括倒是干脆利落,签下自己的名字,甚至没等墨迹完全干透,看都没多看合同一眼,将笔一丢,转身就大步流星地往外走。

    “哎?徐括,你干嘛去?”叶妍一愣,下意识地喊住他。

    这刚签完合同,连口水都没喝呢。

    徐括头也不回,只摆了摆手,声音远远传来,带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急迫:“找门面!时不我待!”

    顿了顿,他又补充了一句,像是命令又像是提醒:“叶总,你这边也抓紧时间,那个Logo设计,越快越好!钱不是问题,要的是独特性和辨识度!”

    话音未落,人已经消失在门口。

    “……”叶妍看着他风风火火消失的背影,刚刚签下“卖身契”般的沉重感,忽然被这家伙雷厉风行的劲头冲淡了不少。

    她忍不住摇了摇头,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带着无奈又带着些许期待的笑意。

    这家伙,永远都是这样,一旦认准了目标,恨不得一天当成三天用。

    不过,叶妍心里也明白,这事儿,确实急。

    开服装店,尤其是品牌专卖店,门面的选择至关重要,几乎决定了生意的成败一半。

    这和买房置业完全是两码事。

    住宅可以图清静,图长远,图升值。

    但服装店的门面,第一要义就是——人流量!必须扎在最热闹、最显眼、目标客户最集中的地方。

    而且,考虑到市场变化和未来可能的扩张调整,这种商业门面,多半是租比买更划算,船小好掉头。

    万一这个点不行,或者有更好的选择,随时可以转移阵地。

    徐括的目标很明确——县城里最繁华的地段。

    县城的步行街,无疑是人潮最汹涌的地方。

    这里店铺林立,从服装鞋帽到日用百货,应有尽有,是整个县及周边乡镇居民购物休闲的首选之地。

    然而,徐括在步行街转悠了大半天,眉头却越皱越紧。

    确实热闹,服装店也一家挨着一家,竞争激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但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步行街两侧还夹杂着数不清的小吃摊。

    烤串的烟火气、臭豆腐的特殊气味、油炸糕点的油腻感……各种味道混合在空气中,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气息。

    “不行,绝对不行!”徐括几乎是立刻就否定了这个选项。

    他的脑海里已经浮现出画面:崭新的“丽妍”服装挂在店里,却沾染上挥之不去的油烟味,顾客一闻,档次立马掉了一大截。

    这对一个想要打响自己品牌的服装店来说,简直是致命的。

    这里太杂了,不适合做品牌。

    放弃了步行街核心地段,徐括开始将目光投向周边区域,以及县城里其他几条相对繁华的街道。

    接下来的几天,徐括不再急着看具体的铺面,而是每天在不同的时间段,出现在县城各个可能的商业节点。

    车站、百货大楼附近、几条主干道的交叉口……他默默地观察着人流的走向、人群的构成、人们的停留时间,甚至揣摩着潜在顾客的消费习惯和心理。

    他需要找到一个既有人气,又能相对独立,凸显自身品牌形象的位置。

    这天下午,徐括照例在街上溜达,琢磨着几个备选地点的优劣,冷不丁地,胳膊被人从侧面轻轻拉了一下。

    他警惕地转过头,只见一个身材矮小、约莫四十来岁、长着一对滴溜溜转的小眼睛的男人,正对着他嘿嘿笑着,神情带着几分市侩,几分精明,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贼眉鼠眼?

    “兄弟,看你好几天了,天天在这几条街上转悠,”那男人压低了声音,语气熟稔,“是想租个铺面做生意吧?”

    徐括打量了他一眼,心里有了几分计较,面上却不动声色,点了点头,大方承认:“没错,想找个好点的门面,开个服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