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母女闯零零:俺妈挣钱,我躺平 第34章 当年

    三十四当年

    “杨晓能为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店名的含义吗?”

    “其实‘鸣’是我女儿的名字,晓是我的名字,这个店名的意义就是这是我和我女儿的店吧。”

    瞧瞧,她和她女儿开的店,一句都没提到他这个爹。

    “没良心的东西。”季元鹏第一声骂道却感觉看着杨晓的那张脸一点儿也生不起气来,倒是微微眯起了眼睛。

    小娘们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天天灰头土脸的,不知道打扮,如今离了婚了,倒是立刻转头上节目去了,难怪以前没发现他挺好看的。

    离婚了,离婚了又怎么样?既然跟过他,那这一辈子就是他的人。

    王金花肚子大了不方便,前些日子又摔了腿,如今这腿好了,季元鹏自然就起了歪心思。

    《寻味京海》在京海确实算得上是火爆,哪怕不是在黄金档播出,看的人也一样不少。

    中午刚播出完,杨晓做的那点儿冰皮月饼直接就被一抢而空,甚至有不少人跑了大半个京海城说要买冰皮月饼,看见柜台上早就空空如也失望了半天。

    杨晓只好答应明天多做一点,保证都能供应上。

    京海电视台算不上什么全国性的电视台,但在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其他娱乐活动的千禧年,看电视基本就是普罗百姓们最常见的娱乐活动了,都觉得能上电视了,那都是大明星。

    而晓鸣同学的订餐电话更是被打得快爆了。

    “不好意思,我们的冰皮月饼真的已经售空了,感谢您的来电,如果你想购买冰皮月饼,可以明天一早来抢购哦。”

    “不好意思,我们的老式月饼也已经售空了......”

    “不好意思,最近业务有点忙,明早的外卖服务可能时间会比较长,可能需要等待......”

    “不好意思,外送服务只能送河湾区,绿园区和海港区不可以的......”

    不过一个下午,杨晓感觉自己就一直在接电话,原本晓鸣同学做的都是街坊邻里之间的声音,开的外送服务也都是走路10分钟的事儿,骑个自行车就更快了,现在甚至有绿园区甚至海港区的人来问她能不能送。

    电话铃又响了起来,杨晓已经接电话接得口干舌燥,接起来便说:“晓鸣同学点心铺子,不好意思,冰皮月饼已经卖完了,其他点心也卖完了,外卖只能送河湾区......”

    “杨晓?”那边的似乎带了点儿疑惑。

    她愣了一下:“哪位?”

    “是我,贺敬之。”

    “店里生意很忙?已经这个时间了还没关门?”

    “平时还好,今天《寻味京海》......”考虑到贺敬之估计根本不会看这种节目,杨晓简化了一下说道,“就是我上了一个美食,节目今天播出,所以打电话过来问的人多了一点儿,估计等这波热度过去了又会恢复常态吧。”

    “我从国外回来了,带了东西给你,来见一面?”

    “额,算了,鸣鸣还要照顾。”

    “带着孩子也无所谓,我也买了东西给她。”

    杨晓犹豫着没说话。

    “是担心孩子父亲误会?”

    “没有。”杨晓立刻说道,“额,其实,我现在是单亲母亲。”

    “我去店里接你。”贺敬之不容拒绝地说,而且说罢就挂了电话。

    “一份笋烧肉,一份熏鸡,一份红糖糍粑,一叠奶香馒头,两份主食,都不要辣,一点都不要。”贺敬之熟练地点餐,“再拿一个小朋友用的小碗。”

    老板有点奇怪:“莫要辣子哦?哦,原来带人来了。”似乎是看着杨晓有点眼熟,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杨晓抱着孩子有点不好意思:“老板,我也是一中的学生,没想到你还在这里开开店。”

    京海一中外面的一家小餐馆“蜀味食堂”,学校食堂总是不讨人喜欢的,学生们就总喜欢来这儿吃。

    杨晓老家在定县,京海附近的小县城,定县没有什么好高中,一中又正好要好生源来提升名气,所以贫困生会给补助,杨晓才能来一中上高中。

    当年杨晓的人缘不错,总有人邀请她一起出来吃,然而她哪里有那么多的钱,偶尔一次两次大家一起聚餐的时候还好,拿这个当日常吃实在是负担不起。

    于是索性说自己不爱吃辣子,没想到贺敬之居然记得了。

    显然老板还是认识贺敬之的,但看见杨晓在一旁不敢猜测二人的关系,尤其是杨晓还抱着一个孩子。

    “莫得辣子不好吃的哦。”

    “没事。”贺敬之说道。

    “不用,我能稍微吃一点的。”杨晓赶紧开口,“正常加就行。”

    贺敬之熟练地烫着碗:“怎么忽然能吃辣了。”

    “其实一开始就可以,只不过害怕别人总叫我来这里吃,索性说不能吃了,没想到你还记得。”杨晓难得开始回忆高中,毕竟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有些事不是想忘就能忘的。”

    杨晓沉默地把奶香馒头掰成小块,泡软了喂给季鸣峥,高中的记忆好像一下子就都涌了上来。

    当年她也不是一直都那么沉默了,高中三年她也是当过不知道多少人的梦中情人的,也是......有过青春时代酸涩而无疾而终的暗恋的。

    当年高一元旦晚会上,贺敬之弹钢琴,她唱歌。

    学校运动会入场的军乐队,她穿着水军服举着小旗子走在军乐队的最前面,一条辫子随着走路晃动,前面是作为国旗手的贺敬之的背影。

    两个人一起在广播站做播音员,每天早上第一个到学校试音读美文。

    在年年作为学生代表上去发言的贺敬之发言之后,就是奖学金的颁奖典礼,她和他在礼堂的讲台擦身而过。

    高考前百日誓师大会上,贺敬之主动问她,她想考什么大学。

    那时候的杨晓还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怀着少女的心事说“京大。”

    贺敬之说好,我们可以一起考京大。

    那是表白吗?杨晓也不知道。

    那好像都是很多年很多年前的事情了。

    人在学校里的时候,觉得人是考成绩分类的,成绩好的学生就容易有无限的优越感。

    然而出了象牙之塔进了社会,才知道有时候人生来就分了三六九等,成绩不过是最不值得炫耀的事情之一,在学校里那点自信被摧毁殆尽,杨晓也就被磋磨成了社会想象中的女平凡女人。

    “你从京大一毕业就结婚了?”贺敬之像是随口问道一样。

    “啊,其实,我没上京大。”杨晓有点尴尬地说。

    “那去的哪里?”

    “我没上大学。”

    贺敬之的手忽然停了下来:“你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