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城瓜果叛变:我靠吃货金手指躺赢 第50章 童谣

    漫无目的的走着,不知不觉间,楚云已经来到归云寺大殿。

    前来上香的信众络绎不绝。

    大殿烟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火气息。

    楚云在一尊金身佛像前站定,仰头望去,佛像宝相庄严,面容慈悲。

    清脆的木鱼声在大殿回荡,她缓缓跪下,双手合十,轻轻闭上双眼。

    脑海中,在尚书府的画面一幕幕涌来,有欢声笑语,更有折辱与泪水,那些欢声笑语不能消除她心中复仇的执念。

    她毅然决然站起身,朝殿外走去。

    顺着阶梯而下,来到山脚下的繁华街市。

    人来人往中,楚云眼尖的发现路旁有几个蓬头垢面的小乞丐在向行人乞讨。

    小乞丐几乎都光着脚丫,有的脚皮甚至都磨破了,看着让人心酸。

    她没有直接走向那些小乞丐,而是转身进入一间成衣铺子,买了一顶围帽戴在头上。

    这顶围帽的垂纱很长,不仅能遮住她的头和脸,还能很好的遮住上半身。

    楚云又挑了十来双结实的童鞋,戴着围帽出来,再去附近的包子铺买了十来个包子。

    她这才走向那几个小乞丐。

    小乞丐见到她,纷纷伸出他们脏兮兮的小手。

    楚云一人给了他们一个铜板。

    小乞丐拿到铜板,高兴坏了,围着楚云不肯离开。

    其他小乞丐见状,纷纷涌了过来。

    楚云见身边集聚了十来个小乞丐,又给后来的小乞丐发铜板,一人一个铜板,然后跟他们说:“我有事让你们去做,只要你们答应,每人每天的报酬是一个铜板和一个肉包子,另外再发一双布鞋。”

    “什么事?让我去做,我做,给我包子,给我布鞋。”小乞丐们抢着说,把楚云围在中间,几乎都要把她给架起来。

    楚云忙说,“别急,你们跟我去那边,我有话要交代你们。”

    楚云伸出手指了指街市尽头,街市尽头冷清,没什么人。

    小乞丐们哪里不愿意。

    那可是每天一个肉包子和一个铜板,他们都没吃过肉包子。

    平时在这附近乞讨,也只能闻一闻从包子铺里飘出的肉香味解解馋。

    小乞丐们一窝蜂的跟着楚云朝街市尽头走去。

    楚云带着他们来到街尾,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深入,来到一片比较隐秘的密林中。

    她还没说话呢,小乞丐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快说,要我们做什么事?”

    楚云只思考的片刻,便对他们说:“我教你们唱童谣,以后你们行乞的过程中见人就唱童谣,便能每天领到一个肉包子和一个铜板。”

    “真的吗?”有小乞丐不信,“只是唱童谣,不用做苦力,以后每日这个时辰你们来这里领当天的包子和铜板。”

    “对,只是唱童谣。”

    楚云一边说一边给他们发鞋子和包子。

    “来把鞋子穿上,树林子里枯树枝丫多,别隔着脚了。”

    小乞丐拿到崭新的布鞋,眼眶都红了,都不舍得穿,揣在他们破破烂烂的衣裳里面。

    他们拿到包子,也舍不得吃,嗅了嗅肉味也揣进怀里。

    楚云不强求他们把鞋穿上。

    思索了片刻,开始教他们童谣。

    动作要快,要是有人闲的没事走到这边来,岂不是被人撞破。

    “来,跟我学。”楚云唱一句。

    “季策坏,心眼歪,妹妹银钱他来拐。虚构田产把钱骗,五万雪花落他怀。”

    小乞丐们学一句:“季策坏,心眼歪,妹妹银钱他来拐。虚构田产把钱骗,五万雪花落他怀。”

    “宝通庄,风波起,季策黑心坏到底。私挪银钱开铺子,箱底石子来顶替。”

    “季策贪,没心肝,妹妹钱庄他搅乱。抵押造假骗大钱,铺子私开坏宝通。”

    楚云只教了他们这几句,多了怕他们记不住。

    这童谣听起来有些拗口,有的地方甚至不押韵,她暂时也只能编成这样。

    别看小乞丐们不认识字,但他们的唱功却很好,童音清脆嘹亮,仿若山间清泉,叮叮咚咚,毫无杂质,直透人的心灵深处。

    为首的那个瘦高个儿小乞丐起了个调,“季策坏,心眼歪,妹妹银钱他来拐。虚构田产把钱骗,五万雪花落他怀。”

    稚嫩的声音在街巷间穿梭,其余小乞丐们立马跟上,歌声此起彼伏。

    他们一边唱,一边向前来上香的人乞讨。

    立刻便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一个卖糖葫芦的小贩停下了脚步,听到传唱的童谣,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嘴里喃喃道:“这唱的是哪家的事儿?”

    街市的另一边,一个身着绸缎的富家公子哥儿正摇着扇子闲逛,听到这童谣,他眉头一皱,拉住身旁的小厮问道:“这说的季策,莫不是尚书夫人的兄长?竟做出这等腌臜事?”

    小厮也是一脸惊讶,附和着自家公子。

    很快,童谣就像长了翅膀一般,从这条熙熙攘攘的街市传到半山腰的归云寺。

    来上香的世家贵妇和千金小姐,以及她们身边的丫鬟婆子听到童谣声,都不禁驻足细听一会儿,揣摩一下其中暗藏的深意。

    一锦衣华服的贵妇皱眉,“这市井童谣,说的难道是季家的宝通钱庄。”

    她身边的婆子附和,“夫人,奴婢听着说的就是宝通钱庄。”

    贵妇一惊,暗道:“坏了,老爷可是把大半身家都放在宝通钱庄,这钱要是被季策也霍霍了……”

    贵妇这么一想,立马转身往山下走。

    “夫人,你走反了。”婆子想叫住贵妇。

    贵妇很着急,“咱们回去,不上香了,改日再来。”

    “走,赶紧回去。”

    人头攒动的人群中,像这位贵妇这般,听到童谣后立即打道回府的人就有好几个。

    楚云不知道放出童谣的第一天,就初见成效。

    她正在倒座房里一遍遍数着银子。

    只有45两,太少了。

    其中还有8两没给春花。

    她只有37两银子,能干啥呀?

    如果她没有猜错的话,一旦童谣传开,宝通钱庄的信任崩坍,势必会引发挤兑潮。

    据楚云上辈子的记忆,季策为了扩大自家生意,将富户、商人和百姓存在宝通钱庄的现银,大量挪用到了季家的布行、米铺和首饰铺子的经营上。

    所以,钱庄里日常储备的现银并不多,一般只维持在十万两这样极低的限额。

    一旦有人手持银票到宝通钱庄去兑换银子,并且兑换金额超过了十万两的上限,钱庄掌柜肯定得向季策求助。

    否则,钱庄要是拿不出足够的现银用以兑换,信用就会瞬间破产,会引发挤兑狂潮,最终只能走向倒闭。

    宝通钱庄不是季策的,而是他妹妹季清月的,他肯定不会眼睁睁看着它倒闭。

    为了保住钱庄,季策势必会立即从布行、米铺和首饰铺子抽调现银。

    可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筹集大量现银,哪里是这几个铺子一时半会儿能凑不齐的。

    季策为了不让季清月发现他挪用银钱,只能无奈降价抛售其他铺子里的货物来凑银子。

    楚云想在这个时候大量接手季策低价抛售的货物,从中大赚一笔。

    可是,她只有37两呀。

    这点钱能干什么?

    楚云急得抓耳挠腮,就在她想如何筹钱的时候,外面传来吵闹声。

    “给我滚,你们敢进来试试?”

    这是茵茵愤怒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