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替嫁流放再回首,全京都要抖三抖 > 第81章 梅姑要见你

替嫁流放再回首,全京都要抖三抖 第81章 梅姑要见你

    既然名字有避讳,不让叫“龙须”,那这种糖应该怎么叫?

    贺兰搜罗着她脑中有限的词汇量,排列组合组织着语言,“那银丝糖呢?或者叫云丝,雪丝,冰丝,千丝......总之就是一种细如发丝的糖。”

    “外观莹白如雪,千丝万缕卷成小小一团,蓬松如絮,轻若无物,入口即化,外脆内绵。”

    听贺兰这样描述,慕悠真的要流口水了,慕意和杨氏也被勾起了兴趣。

    她们都身居京都数年,天子脚下,聚四海之气,揽八方风华,汇集天下至臻之物,精致点心更是多不胜数,却从未见过贺兰口中那种奇妙绝伦的银丝糖。

    仅仅是听贺兰口述,便足见其中功夫和巧思。

    “二堂嫂,竟还有这样的糖?可以用麦芽糖来做吗?”

    贺兰仔细回想了一下前世刷到过的教程,点了点头,“自是可以,只不过做这种糖很是需要些巧劲和手法,我是不行的,大姐倒是可以。”

    如此精致巧妙的点心,贺兰竟然说会做?而且听她的语气,貌似是很了解其中的奥妙和门道。

    杨氏算是知道,为什么这位堂弟妹底气这么硬了。

    她本以为堂弟妹口中的赚钱养家,就是在家中做些东西,再拿到集市上换点糊口钱。

    可方才堂弟妹的随口之言,不仅道出她们不曾见过的精巧点心不说,还精晓制法,如此看来,她所知定远甚于此。

    若是能靠着这些个秘方开上几个铺子,往后她们哪里还用愁银钱?

    杨氏眼底闪过一抹亮色,她越过慕意上前,接下了贺兰手中的糖罐,笑道:“让你们说的,我都迫不及待想见识见识这精妙的点心了。”

    “这若是在京中,想必定会是一道名点,令那些名仕学子和显贵达官们都趋之若鹜。”

    贺兰看了杨氏一眼,这位大堂嫂的商业嗅觉倒是灵敏。

    慕悠还是个孩子,心中只有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她的聪慧之处在领悟,做什么一点就通。

    慕意比她们都年长些,思想成熟,也够决断,但她更像一个听指挥的士兵,指哪打哪。

    贺兰确实没想着一直摆小摊,她有打算过开个店铺什么的,让收入能稳步提升。

    等福英楼给她结了那两个方子的定金,她手里的存银肯定足够在城里租个店面,再加上开店必须的日常流水,约摸也能支应一段时间。

    只是她一直没决定好弄个什么铺子。

    贺兰现在虽然成功靠那些吃的赚了点钱,但她却并不打算开吃食方面的店铺。

    杨氏方才的夸赞未尝没有暗示的意思,她说得也确然不错,若放在京都,银丝糖必然是个大赚特赚的点心,可这里是关州,购买力肯定是大大不如。

    贺兰之前进城时有注意过那些点心铺,无一例外,根本就没有客人非常多的时候,同前世那些烘焙坊根本不能同日而语,所以,点心方子虽好,却于现在而言,并不适用。

    思及此,贺兰便笑道:“大堂嫂要是这么说,若是来日有机会回京,我肯定要开个点心铺子,狠狠赚他们一笔。”

    听到贺兰此言,大家俱是笑开。

    她们并没有把贺兰的话当成是玩笑,她们是真的这样以为。

    慕家虽然被发配到如此偏远之地,但慕家人从来都不认为,他们终其一生都只能待在这里,眼前的困境是暂时的,他们要做的是等待,是坚持,是好好的活下去。

    只要长英军还在,只要大渊和北凉一日不和,皇帝当初是怎么把慕家打下去的,就得怎么把慕家扶起来,这是老国公和慕阳连年征战破敌,给慕家人挣下来的底气。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明慕家上下沦落至此是因为慕阳,却没有人把这件事挂在嘴边。

    麦芽糖熬完,接下来便是重新加工山楂球。

    贺兰之前特意将山楂球的罐子埋进院后的雪坑里,现在重新刨出来启封,山楂球早就冻得硬邦邦。

    就着锅里的麦芽糖底,贺兰重新添上点水,将山楂球一股脑全倒了进去,重新回锅重造,这块便交给慕意和杨氏做了。

    过滤完剩下的糯米麦芽碎有半缸那么多,这都是粮食,虽然现在成了糖渣,可贺兰也不想浪费。

    慕悠看着缸里的粮食,面上也带了纠结之色,犹豫道:“二堂嫂,这些还能吃吗?”

    现在这样肯定是不能吃的,虽然糖渣里会有残留的糖分,但是总体味道估计会有点偏酸,会像隔夜的馊饭,毕竟糖渣是经过发酵的,里面肯定会有一些乳酸菌之类,酸味无法避免。

    贺兰凝眉思索了一阵,眼睛一亮,拍板道:“先加水给它淘洗几次,然后搓成面片阴干。”

    “然后呢?就能吃了吗?”慕悠发问道。

    “阴干后,再把干面片碾成细粉,放在锅里隔水蒸一阵,再继续拿出来阴干保存,这样咱们以后蒸馒头的时候,放些糖渣粉进去,馒头会更软更甜。”

    糖渣粉里残留着糖分,以后发面的时候放上一些,可以为老面发酵添力,能使面发得更好,蜂窝更大,前世贺兰就听过,面引子遇甜则旺的道理。

    放糖发面就太奢侈了,糖渣粉正好,还不浪费粮食。

    厨下里,姑嫂四人忙活得热火朝天,一上午的时间一晃而过,眼瞅着便临近中午。

    “贺娘子可在家?”院外响起一道粗噶的男声。

    听到这声音,原本在院中劈柴和洗衣的三房四房,一时全躲了个干净,是进屋的进屋,进仓房的进仓房,活像耗子见了猫一样。

    “是昨儿来的那个衙役。”慕意解释道。

    那贺兰就明白了,确实该躲着些,之前役所的门前,可是有衙役看管来着,女役们进出做活,难保不被注意。

    贺兰净完手从厨房出去时,慕阳已经在院外同那衙役交涉,看样子已经说得差不多了。

    贺兰走到院门处,衙役已经走了,她只看到一个渐行渐远的圆溜溜的后脑勺。

    “这么快就说完了?是役所来要账的吧?多少银子?”她接连问道。

    慕阳垂眸看向贺兰,点了点头,回答道:“十八两银,午后就要送过去。”

    才十八两银?

    贺兰有点惊讶,她记得当初不是让她准备三四十两吗?

    不过少点更好,这样她的创业资金就更充裕了。

    “行吧,我去拿银子,一会儿用完午食,你去役所跑一趟。”贺兰心情颇好道。

    末了,想到了什么,又摇摇头,“算了,你现在身体虚,还是让春木去吧。”

    说着,贺兰就要回屋,可身子才转了一半,便让慕阳握住肩膀,轻轻的把她又转了回去,与他直面相对。

    “梅姑要见你,我得陪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