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乱世边军一小卒 > 第73章 范南犯了难!

乱世边军一小卒 第73章 范南犯了难!

    河东道,朔州府!

    战局风云变幻,一天一个样!

    由河东道临时兵马大总管,督师,兵部侍郎范南部署的,伏击北地折兰王南下大军的,大胤近十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

    十个折冲府,一万六千兵力已经抵达了黑驼山和洪涛山,等着北狄一万大军进入口袋。

    而十二个折冲府的主力部署在朔州一线蓄势待发。

    处在这个大口袋之中的静边军镇和武周城,充当了减缓北狄大军洪流,迷惑折兰王之用。

    这两处抵抗得越强烈,就会让折兰王以为大胤的士兵只在正面防御,忽视了两山还有埋伏。

    计划三天时间,由朔州折冲府的三千士卒以静边军镇和武周城两道防线,将北狄的一万大军慢慢集中,拖疲惫。

    然后二十二个折冲府的兵力齐出,将北狄一万兵马困在静边军镇和武周城之间的紫水河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范南算无遗策,却没有算到他指挥的这些折冲府领兵将领们,久在安逸的地方呆着,一个个早已都是贪生怕死之辈。

    打顺风局他们能一哄而上,越战越勇;一旦逆风,便是兵败如山倒,自顾自逃跑!

    首先崩盘的是替换钟大虎把守静边军镇的朔州果毅都尉孙继宗。

    他借机想将五百空饷人头抹平,顺便还能捞一波抚恤,于是主动请战来静边军。

    可是,他才坚守了一天,就称北狄攻势太猛,根本抵挡不住。

    除了空饷的五百人,他又伤亡了五百士卒,手下只剩下五百人,要求朔州行辕那边紧急支援。

    收到急报,范南令集结在武周城,距离静边军镇最近的忻州折冲府二千人先去支援。

    然而,当忻州折冲府的兵马赶过去才一半路的时候,孙继宗却带着兵马撤了下来。

    一问之下,孙继宗边说鞑子的一万大军已经全部到了静边军镇城墙下,再打下去,他仅剩的五百兵马估计要全部打完。

    听到孙继宗说鞑子如此势大,忻州折冲府的都尉哪里还敢继续前进,跟着孙继宗撤回武周城。

    北狄大军轻松拿下静边军镇,马不停蹄,如潮水一般继续向前推进。

    孙继宗前脚刚进武周城,鞑子的大军前锋后脚便到了城下,并将武周城团团围住。

    武周城的防御体系,比起静边军镇来要弱了许多。

    城中有孙继宗的五百人以及忻州折冲府二千人。

    按说二千多人加上城中的百姓,再抵挡鞑子两天也是没有问题。

    只要坚持到朔州府、黑驼山、洪涛山三处大军合围,那两人的失误造成的后果也能补缺。

    但是,这两人被鞑子滔天的骑兵气势给吓到了,不断向朔州放心求救,表示一天恐怕也守不住。

    范南得知这个情况,当场气得差点晕了过去。

    武周城是他这个口袋阵的口子,是千万不能丢的。

    一旦丢了,不仅整个部署打乱,也会让朔州府暴露在鞑子眼前。

    鞑子的骑兵要是直接杀到了朔州府城下,那之前的布局全部落空。

    范南不得不下令行辕前移,用二万多步卒加上一千骑兵部队,在武周城外结阵与武周城互为犄角,企图堵住这个口袋。

    由于鞑子推进太快,行辕与黑驼山和洪涛山之间的联系中断。

    两山之中埋伏的一万六千大军,只能按照原计划,在三日之后才能发动总攻。

    这样以来,有了两天的时间差。

    范南必须用这两万一千人,加上武周城中两千五百人一起,抢夺这两天时间。

    可两万步卒面对一万骑兵,哪里有什么优势?

    范南现在只能默默祈求他范家祖宗保佑,这两天时间内,鞑子不会主动进攻了。

    熬过了这两天,就能改变局面,夺回主动权了!

    然而,范南现在真的犯难了,因为主动权却已经在鞑子手中了。

    ......

    入夜。

    武周城外。

    北狄鞑子大营到处都是火堆,鞑子围着火堆喝酒吃肉。

    中军大帐内,酒气、膻气、汗臭味交织。

    折兰王意气风发,无比得意。

    麾下一众千长,也是兴高采烈。

    这一次南下势如破竹,一天时间就从大胤的边境线一路平推,攻克静边军,抵达了朔州腹地。

    只要拿下了武周城,便能畅通无阻兵临朔州城下了。

    作为河东道北方的门户,朔州府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经济重镇。

    人口终多,商贾云集,粮草充足。

    打下朔州府,就够折兰王这一次南下满载而归,赚得个盆满钵满。

    而且占据朔州府之后,往南的忻州、蔚州、银州就像脱光的女人,任由他蹂躏,甚至可以觊觎晋阳。

    呼延牯见机高唱赞歌:“让我们一起恭贺大青山草原上的太阳,英勇无敌的折兰大王,此次南下,势不可挡!”

    “恭贺折兰大王!”

    十多个银甲鞑子和一众文职官员,纷纷跟着大声恭贺。

    折兰王满面红光,享受着大家的恭维。

    铁木尔和窝阔托见呼延牯拍马奉承,就如同吃了一只苍蝇一般,厌恶无比。

    这一路上南下,可是他们两个打头阵,在静边军镇奋力攻的城。

    虽然拿下了静边军镇,可他们也折损好几十人。

    呼延牯在这里动动嘴皮就讨得折兰王欢心,怎么不让两人愤愤不平。

    折兰王等众人情绪上来之后,脸上突然一变,大声说道:

    “诸位,现在我们的铁骑已经抵达武周城下,丰腴富庶的朔州近在咫尺!”

    “可城中有不少大胤士卒,城外也来了近两万大胤兵马,企图拦住我们去朔州抢钱抢女人!”

    “你们说,我们该怎么办?”

    一个银甲鞑子当即抢着喊道:

    “两万大胤的兵马,不过是穿了盔甲拿了刀枪的两脚羊!敢挡我们的路,宰了他们!”

    立马有人附和道:

    “对,挡我者死!”

    “我们骑兵平推过去,将他们踏为肉泥!”

    呼延牯也跟着道:“折兰大王的骑兵天下无敌,大胤的兵马就是螳臂挡车。”

    折兰王满意点点头:“那明日一早,大家吃饱喝足,兵分两路,一路攻城,一路破阵,一个上午给我解决战斗!”

    众人轰然叫好。

    “大王,大胤虽然都是步卒,但切莫掉以轻心啊!”

    然而,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

    众人一看,却是铁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