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寿 食朱草入圣超凡
唐敖听了多九公的话,不禁感叹道:“我一直觉得精卫衔石填海,实在是太傻了,肯定是后人编造的故事。今天亲眼见到,才知道自己以前的看法有多荒谬,真是见识太少,才会大惊小怪。依我看,这鸟虽然性子执着得有些痴傻,但面对如此艰难的事情,毫不畏惧,它的志向实在值得称赞。我常常看到世上有些人,明明有容易做成的事,却害怕困难、贪图安逸,一味地虚度光阴;等到年纪大了,什么本事都没有,再后悔也来不及了。要是人人都能像精卫这样有坚定的志向,还怕什么事做不成呢!九公,我听说这鸟生长在发鸠山,为什么这里也有呢?”多九公笑着说:“这鸟虽然有衔石填海的奇特行为,但说到底也只是一种禽鸟,靠近大海的地方,哪里不能生存,为什么一定要在发鸠山呢?而且我只听说过八哥飞不过济水,至于精卫飞不出发鸠山,我倒是从来没听说过。”
林之洋说:“九公,你看前面那片树林,里面的树木又高又大,也不知道是什么树。我们过去看看,要是有新鲜的果子,摘几个来吃,岂不是美事一桩?”三人很快就来到了这片茂密的树林。迎面有一棵大树,足有五丈高,五人合抱那么粗,树干上没有旁枝,只有无数像稻穗一样的稻须,每一穗都有一丈多长。唐敖说:“古代有木禾的说法,看这棵树的形状,莫非就是木禾?”多九公点头道:“可惜现在稻子还没成熟,要是能带上几粒大米回去,倒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唐敖说:“往年结的稻子,大概都被野兽吃光了,地上竟然一颗都不剩。”林之洋说:“这些野兽就算嘴馋贪吃,也不至于吃得颗粒不剩。我们在草丛里找找,一定要找到,长长见识。”说完,就在各处寻找起来。不一会儿,林之洋拿着一颗大米喊道:“我找到了!”唐敖和多九公走上前去观看,只见这颗米有三寸宽、五寸长。唐敖说:“这米要是煮成饭,岂不是有一尺长?”多九公说:“这米有什么稀奇的!我以前在海外,吃过一种大米,吃了之后足足饱了一年。”林之洋说:“这么说,那米得有两丈长了,当时是怎么煮的呢?这话我可不信!”多九公说:“那米宽五寸,长一尺,煮出来的饭虽然没有两丈长,但吃了之后满口清香,精神抖擞,一整年都不想吃东西。这话不光林兄你不信,当时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听说当年汉宣帝的时候,背明国来进献特产,其中有一种清肠稻,吃一粒就能一年不饿,我才知道当时吃的大概就是清肠稻。”林之洋说:“怪不得现在的人射箭射靶,箭离靶心还有一两尺远,就觉得特别可惜,说就差那么‘一米’。我听了一直很纳闷,心想世上哪有这么大的米。现在听九公这么一说,才知道他们说的差得‘一米’,原来是煮熟的清肠稻。”唐敖笑着说:“‘煮熟’这两个字,说得太刻薄了。舅兄这话要是被那些爱射歪箭的人听到,只怕他们的嘴都要气歪了!”
这时,他们忽然看见远处有一个小人,骑着一匹小马,小马大约七八寸长,正在那里蹦蹦跳跳。多九公一眼就瞧见了,立刻飞奔过去。林之洋只顾着找米,没有注意到。唐敖一看到,哪敢有丝毫懈怠,急忙追了上去。那个小人也拼命向前跑。多九公虽然腿脚还算灵便,但体力终究比不上年轻人,再加上山路崎岖,眼看就要追上小人了,却不小心被路上的一块石头绊倒。等他爬起来,腿上抽筋,一步都走不了了。唐敖趁机飞速越过他,追出了半里多地,终于追上了小人,一把将他抓住,直接吞进了肚子里。多九公在林之洋的搀扶下,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望着唐敖感叹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更何况是这样的大事!这是唐兄你仙缘到了,所以毫不费力,就把它抓住了。”林之洋说:“我听九公说,有个小人骑着小马被妹夫追着。我们远远地看见你把它放到嘴边,难道你把人和马都吃了?我实在不明白,倒要问问这是什么仙缘?”唐敖说:“这个小人小马名叫肉芝。我原本也不知道,今年从京城回来,不再追求功名,时常看看古人关于养气、服食之类的方法,其中有一条说:‘在山中行走,如果看见小人乘着车马,长五七寸的,名叫肉芝。有人吃了,能够延年益寿,还可以得道成仙。’这话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坏处,所以我就把它抓住吃了,对不住二位兄长了。”林之洋笑着说:“要是真这样,妹夫你可就是活神仙了。你吃了肉芝,肯定不会饿了,就顾着游玩吧,我可饿了。刚才那个小人小马,妹夫吃的时候还剩条腿吗?给我解解馋。”
多九公说:“林兄要是饿了,正好这里有能充饥的东西。”说着,他在碧绿的草丛中摘了几枝青草,说:“林兄把这个吃了,不但能填饱肚子,还能让头脑清醒,感觉神清气爽。”林之洋接过青草,只见这草像韭菜一样,里面有嫩茎,还开着几朵青色的小花,便放进嘴里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点头说:“这草有一股清香,味道还真不错。九公,这草叫什么名字?以后我要是游山,饿了就用它来充饥。”唐敖说:“我听说海外的鹊山有一种草,开着青色的花,像韭菜一样,名叫祝余,吃了可以消除饥饿。大概就是这种草了。”多九公连连点头。于是,他们又继续向前走。林之洋说:“真奇怪,吃了这草,我真的饱了。这草有这么好的功效,我要多找两担,放在船上,要是遇到缺粮的时候,用它来充饥,比当年妹夫传的辟谷方子可省事多了。”多九公说:“这种草在海外很少见,怎么能找得到那么多呢?而且它一旦离开土地,叶子就会枯萎。要是想用来充饥,必须是嫩茎,枯萎了就没用了。”
这时,只见唐敖忽然在路旁折了一枝青草,这草的叶子像松针一样,翠绿欲滴,叶子上还长着一颗像芥子那么大的种子。唐敖把种子取下来,手里拿着青草说:“舅兄刚吃了祝余,我就用这个陪你吧。”说完,把青草吃进了肚子里。然后他把那颗芥子放在手掌中,吹了一口气,立刻从种子里长出一枝青草,也像松针一样,大约有一尺长。他又吹了一口气,青草又长了一尺。他一连吹了三口,这枝青草长到了三尺长,唐敖把它放在嘴边,又吃了下去。林之洋笑着说:“妹夫你这么使劲吃,只怕这里的青草都要被你吃光了!这芥子怎么突然变成青草了呢?这是什么缘故?”多九公说:“这是蹑空草,也叫掌中芥。把种子放在手掌中,吹一口气就长一尺,再吹又长一尺,最多长到三尺就停止了。人要是吃了它,就能站在空中,所以叫蹑空草。”林之洋说:“有这么神奇的功效,我也吃几枝,以后回家,要是房顶上有贼,我就跳到空中去抓他,岂不是很省事?”于是,他在各处找了很久,却连蹑空草的影子都没见到。多九公说:“林兄别找了。这草不吹气就不会生长,这荒山野岭的,有谁会吹气种它呢?刚才唐兄吃的,大概是这颗种子被鸟雀啄食的时候,受到了呼吸之气的影响,所以落地后才生长出来的,这可不是常见的东西,你上哪儿去找呢?我在海外这么多年,今天也是第一次见到,要不是唐兄吹气让它生长,我还不知道这就是蹑空草呢!”
林之洋说:“吃了这草就能站在空中,我觉得这话太奇怪了,妹夫你得试试,要是真能平平稳稳地站在空中,我才相信。”唐敖说:“这草刚吃下去没多久,怎么会马上就有效果呢?好吧,我就暂且试试。”说着,他纵身一跃,就像在空中飞舞一样,跳了上去,离地面大约有五六丈高。果然,他两脚踩在空中,就像踩在实地上一样,稳稳地站住了,一动也不动。林之洋拍手笑道:“妹夫如今可真是‘平步青云’了!要是吃了这草真能跳到空中,倒也挺好玩的。妹夫你再走几步试试?要是走得灵活,以后走路你就从空中走,两脚都不沾地,岂不是能省些鞋袜?”唐敖听了,真的想在空中走几步,谁知刚要抬脚,就立刻掉了下来。
林之洋说:“正好那边有棵枣树,上面有几个大枣,妹夫你既然能跳得那么高,为什么不去摘几个来,解解渴也是好的。”三人走到树下,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不是枣树。多九公说:“这果子名叫刀味核,它的味道没有固定标准,会随着刀的切割而变化,所以叫刀味核。有人吃了它,可以成为地仙。我们今天要是能得到这核,就算成不了仙,也能延年益寿。可惜这核长在树梢上,树有十几丈高,唐兄就算会跳高,距离也相差太远,怎么能够得着呢?”林之洋说:“妹夫你尽管跳上去试试,说不定能够着呢。”唐敖说:“我跳到空中,离地面不过五六丈。这棵树高得根本够不着,我这纯粹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林之洋听了唐敖的话,哪肯就此罢休,他低下头琢磨了一会儿,突然高兴地说:“我想到一个办法!妹夫你跳到空中,稍微停一会儿,然后再向上跳,就像爬梯子一样,一步步往上跳,不怕够不到那刀味核。”唐敖听了,还是不愿意。可林之洋再三催促逼迫,唐敖没办法,只好纵身一跃,跳到了空中。他在空中停了片刻,静下心来,稳住身形,然后又用力向上一跳,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像蝉翼一样轻盈,悠悠扬扬、飘飘荡荡的,结果不知不觉间,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掉了下来。
林之洋跺着脚说:“妹夫你怎么不往上跳,反倒往下掉,这是什么意思?”唐敖无奈地解释:“我刚才明明是往上跳的,可根本不由我控制,我哪是故意掉下来的呀?”多九公笑着说:“你在空中,要往上跳,两脚肯定得用力,可又不是踩在实地上,怎么会不掉下来呢?要是按照林兄说的,慢慢一层一层往上跳,跳个千百遍,难道还能跳到天上去?哪有这样的道理!”唐敖说:“这时我忽然闻到一阵清香,难不成这刀味核还有香味?”多九公说:“这股香气仔细闻起来,好像是从别的地方随风飘过来的。我们不妨顺着香味,四处找找看。”于是,三个人就分头去找了。
唐敖穿过树林,走过峭壁,四处查看。忽然,他看到路旁的石缝里长出了一枝红草,大约有二尺长,红得像涂了朱砂一样,十分可爱。他仔细端详了许久,突然想起来:“服食的药方里说:‘朱草形状像小桑树,茎像珊瑚,汁液流出来像血;把金玉放进去,立刻会化成泥。放金子进去叫金浆,放玉进去叫玉浆。人要是服了,都能超凡入圣。’幸好多九公和林之洋都没跟我一起来,如今我能遇到这仙草,可真是有缘。只是我身边没有金器,这可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头巾上有个小玉牌,何不用它试试?想完,他取下玉牌,把朱草从根部折断,一起放在手掌中,又揉又搓,果然玉变成了泥,颜色通红。他随即把这玉泥放入口中,只觉得芬芳的气息直透脑海。刚吃完,他顿时精神百倍,高兴地说:“才吃了朱草没多久,就感觉神清气爽,看来仙家的东西,果然不同寻常。以后要是能辟谷,其他的修炼功夫就更好做了。今天吃了这么多仙品,不知道力气会不会增加?”
这时,他看到路旁有一块残碑倒在地上,大概有五六百斤重。他走过去,弯下腰,毫不费力地轻轻用手捧起,借着蹑空草的功效,顺势纵身一跃,跳到了空中。在空中略作停留,慢慢落下来,走了两步,把碑放下,说:“吃了朱草后,只觉得耳聪目明,没想到回想小时候读过的经书,不但一点都没忘,就连平时写的诗文,也都像在眼前一样清晰。没想到朱草竟有这么奇妙的功效!”
正说着,只见多九公和林之洋一起走了过来。多九公问:“唐兄,你怎么满嘴通红,这是怎么回事?”唐敖说:“不瞒九公说,我刚得到一枝朱草,又独自享用了。”林之洋好奇地问:“妹夫吃了它有什么好处?”多九公说:“这朱草是天地精华凝聚而成的,有根基的人吃了,就可以修成正果、得道成仙。我以前在海外,虽然一直留意,可从来没见过。今天又被唐兄遇上了,真是仙缘巧合,将来唐兄悠游世外、名列仙班,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了。没想到这股香气,竟成就了唐兄的一段仙缘。”
林之洋说:“妹夫马上就要成仙了,怎么突然愁眉苦脸的?难道是舍不得家乡,不想做神仙吗?”唐敖说:“我吃了朱草后,现在只觉得肚子疼,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话还没说完,就听到肚子里响了一阵,顿时有浊气往下排,还发出轻微的声音。林之洋连忙用手捂住鼻子说:“好了!这草把妹夫肚子里的浊气赶出来了,身上肯定舒服多了,不知道肚子里有没有觉得空落落的?以前作的诗文,还都在肚子里记得住吗?”
唐敖低下头想了想,嘴里只说“奇怪”,然后对多九公说:“我刚吃了朱草的时候,仔细回想小时候作的诗文,明明全都记得,可没想到肚子疼之后,再想以前的作品,十分里面只能记得一分,其余九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多九公也说:“这确实很奇怪。”林之洋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依我看,妹夫想不起来的那九分,就是刚才那股浊气。朱草嫌弃它有气味,把它赶了出去。它露出本相,钻进我的鼻子里了,你上哪儿去找它?剩下的一分没有气味,朱草容它留在你肚子里,所以现在好好地在你肚子里,自然一想就能想起来。我就惦记着妹夫考中探花的那份卷子,不知道朱草会不会手下留情?妹夫平时写的习作,将来要是要刻印出版,依我的主意,不用找人去挑选,就把今天想不起来的那九分全都删掉,只刻想起来的这一分,保证都是好文章。要是不管好坏,全都刻印,在你自己看来刻的是诗,可朱草可不这么认为。可惜这草太少了,要是带些回去给人吃,岂不是能省些刻工?朱草有这么好的功效,九公你为什么不吃两枝?难道你没有习作要刻印吗?”多九公笑着说:“我虽然有习作要刻印,但恐怕吃了朱草把浊气赶出来,连一分都想不起来了!林兄你为什么不吃两枝,也赶赶浊气?”林之洋说:“我又不刻印《酒经》,也不刻印《食谱》,吃它干什么?”唐敖疑惑地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林之洋说:“我的肚子不过是个酒囊饭袋,要是刻书,无非就是《酒经》《食谱》,哪能跟你们比?怪不得妹夫最喜欢游山玩水,今天我看到这些奇禽怪兽、异草仙花,果然让人心情舒畅,烦闷都消解了。”
多九公说:“林兄刚说‘果然’,巧了,还真有‘果然’来了。”只见山坡上有一只异兽,外形像猿猴,浑身长满白毛,上面还有许多黑色的纹路。它的身体不过四尺长,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从身子盘到头顶,还多出二尺多长。它的毛又长又细,脸颊下面有许多黑色的胡须。它守着一只死去的同类,在那里痛哭。林之洋说:“看它这模样,倒像个络腮胡子,不知道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难不成它就叫‘果然’?”多九公说:“这只兽就是‘果然’,也叫‘猩猩’,它生性最讲情义,最爱自己的同类。猎户捕杀它们,用皮做成褥子,卖了获利。他们常常捉住一只打死,放在山坡上,如果有路过的猩猩,一旦看到,就会守着它啼哭,任凭别人抓捕,也不逃跑。现在它守着死去的同类痛哭,想来又是猎户设下的陷阱。过一会儿猎户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它捉住。”
突然,山上刮起一阵大风,吹得树木刷刷作响。三个人见这风来得怪异,连忙躲到树林深处。风头过去后,一只满身斑纹的大老虎,从空中跳了下来。后事究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林之洋说:“九公,你看前面那片树林,里面的树木又高又大,也不知道是什么树。我们过去看看,要是有新鲜的果子,摘几个来吃,岂不是美事一桩?”三人很快就来到了这片茂密的树林。迎面有一棵大树,足有五丈高,五人合抱那么粗,树干上没有旁枝,只有无数像稻穗一样的稻须,每一穗都有一丈多长。唐敖说:“古代有木禾的说法,看这棵树的形状,莫非就是木禾?”多九公点头道:“可惜现在稻子还没成熟,要是能带上几粒大米回去,倒是难得一见的稀罕物。”唐敖说:“往年结的稻子,大概都被野兽吃光了,地上竟然一颗都不剩。”林之洋说:“这些野兽就算嘴馋贪吃,也不至于吃得颗粒不剩。我们在草丛里找找,一定要找到,长长见识。”说完,就在各处寻找起来。不一会儿,林之洋拿着一颗大米喊道:“我找到了!”唐敖和多九公走上前去观看,只见这颗米有三寸宽、五寸长。唐敖说:“这米要是煮成饭,岂不是有一尺长?”多九公说:“这米有什么稀奇的!我以前在海外,吃过一种大米,吃了之后足足饱了一年。”林之洋说:“这么说,那米得有两丈长了,当时是怎么煮的呢?这话我可不信!”多九公说:“那米宽五寸,长一尺,煮出来的饭虽然没有两丈长,但吃了之后满口清香,精神抖擞,一整年都不想吃东西。这话不光林兄你不信,当时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听说当年汉宣帝的时候,背明国来进献特产,其中有一种清肠稻,吃一粒就能一年不饿,我才知道当时吃的大概就是清肠稻。”林之洋说:“怪不得现在的人射箭射靶,箭离靶心还有一两尺远,就觉得特别可惜,说就差那么‘一米’。我听了一直很纳闷,心想世上哪有这么大的米。现在听九公这么一说,才知道他们说的差得‘一米’,原来是煮熟的清肠稻。”唐敖笑着说:“‘煮熟’这两个字,说得太刻薄了。舅兄这话要是被那些爱射歪箭的人听到,只怕他们的嘴都要气歪了!”
这时,他们忽然看见远处有一个小人,骑着一匹小马,小马大约七八寸长,正在那里蹦蹦跳跳。多九公一眼就瞧见了,立刻飞奔过去。林之洋只顾着找米,没有注意到。唐敖一看到,哪敢有丝毫懈怠,急忙追了上去。那个小人也拼命向前跑。多九公虽然腿脚还算灵便,但体力终究比不上年轻人,再加上山路崎岖,眼看就要追上小人了,却不小心被路上的一块石头绊倒。等他爬起来,腿上抽筋,一步都走不了了。唐敖趁机飞速越过他,追出了半里多地,终于追上了小人,一把将他抓住,直接吞进了肚子里。多九公在林之洋的搀扶下,气喘吁吁地赶了过来,望着唐敖感叹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更何况是这样的大事!这是唐兄你仙缘到了,所以毫不费力,就把它抓住了。”林之洋说:“我听九公说,有个小人骑着小马被妹夫追着。我们远远地看见你把它放到嘴边,难道你把人和马都吃了?我实在不明白,倒要问问这是什么仙缘?”唐敖说:“这个小人小马名叫肉芝。我原本也不知道,今年从京城回来,不再追求功名,时常看看古人关于养气、服食之类的方法,其中有一条说:‘在山中行走,如果看见小人乘着车马,长五七寸的,名叫肉芝。有人吃了,能够延年益寿,还可以得道成仙。’这话虽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想来也不会有什么坏处,所以我就把它抓住吃了,对不住二位兄长了。”林之洋笑着说:“要是真这样,妹夫你可就是活神仙了。你吃了肉芝,肯定不会饿了,就顾着游玩吧,我可饿了。刚才那个小人小马,妹夫吃的时候还剩条腿吗?给我解解馋。”
多九公说:“林兄要是饿了,正好这里有能充饥的东西。”说着,他在碧绿的草丛中摘了几枝青草,说:“林兄把这个吃了,不但能填饱肚子,还能让头脑清醒,感觉神清气爽。”林之洋接过青草,只见这草像韭菜一样,里面有嫩茎,还开着几朵青色的小花,便放进嘴里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点头说:“这草有一股清香,味道还真不错。九公,这草叫什么名字?以后我要是游山,饿了就用它来充饥。”唐敖说:“我听说海外的鹊山有一种草,开着青色的花,像韭菜一样,名叫祝余,吃了可以消除饥饿。大概就是这种草了。”多九公连连点头。于是,他们又继续向前走。林之洋说:“真奇怪,吃了这草,我真的饱了。这草有这么好的功效,我要多找两担,放在船上,要是遇到缺粮的时候,用它来充饥,比当年妹夫传的辟谷方子可省事多了。”多九公说:“这种草在海外很少见,怎么能找得到那么多呢?而且它一旦离开土地,叶子就会枯萎。要是想用来充饥,必须是嫩茎,枯萎了就没用了。”
这时,只见唐敖忽然在路旁折了一枝青草,这草的叶子像松针一样,翠绿欲滴,叶子上还长着一颗像芥子那么大的种子。唐敖把种子取下来,手里拿着青草说:“舅兄刚吃了祝余,我就用这个陪你吧。”说完,把青草吃进了肚子里。然后他把那颗芥子放在手掌中,吹了一口气,立刻从种子里长出一枝青草,也像松针一样,大约有一尺长。他又吹了一口气,青草又长了一尺。他一连吹了三口,这枝青草长到了三尺长,唐敖把它放在嘴边,又吃了下去。林之洋笑着说:“妹夫你这么使劲吃,只怕这里的青草都要被你吃光了!这芥子怎么突然变成青草了呢?这是什么缘故?”多九公说:“这是蹑空草,也叫掌中芥。把种子放在手掌中,吹一口气就长一尺,再吹又长一尺,最多长到三尺就停止了。人要是吃了它,就能站在空中,所以叫蹑空草。”林之洋说:“有这么神奇的功效,我也吃几枝,以后回家,要是房顶上有贼,我就跳到空中去抓他,岂不是很省事?”于是,他在各处找了很久,却连蹑空草的影子都没见到。多九公说:“林兄别找了。这草不吹气就不会生长,这荒山野岭的,有谁会吹气种它呢?刚才唐兄吃的,大概是这颗种子被鸟雀啄食的时候,受到了呼吸之气的影响,所以落地后才生长出来的,这可不是常见的东西,你上哪儿去找呢?我在海外这么多年,今天也是第一次见到,要不是唐兄吹气让它生长,我还不知道这就是蹑空草呢!”
林之洋说:“吃了这草就能站在空中,我觉得这话太奇怪了,妹夫你得试试,要是真能平平稳稳地站在空中,我才相信。”唐敖说:“这草刚吃下去没多久,怎么会马上就有效果呢?好吧,我就暂且试试。”说着,他纵身一跃,就像在空中飞舞一样,跳了上去,离地面大约有五六丈高。果然,他两脚踩在空中,就像踩在实地上一样,稳稳地站住了,一动也不动。林之洋拍手笑道:“妹夫如今可真是‘平步青云’了!要是吃了这草真能跳到空中,倒也挺好玩的。妹夫你再走几步试试?要是走得灵活,以后走路你就从空中走,两脚都不沾地,岂不是能省些鞋袜?”唐敖听了,真的想在空中走几步,谁知刚要抬脚,就立刻掉了下来。
林之洋说:“正好那边有棵枣树,上面有几个大枣,妹夫你既然能跳得那么高,为什么不去摘几个来,解解渴也是好的。”三人走到树下,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不是枣树。多九公说:“这果子名叫刀味核,它的味道没有固定标准,会随着刀的切割而变化,所以叫刀味核。有人吃了它,可以成为地仙。我们今天要是能得到这核,就算成不了仙,也能延年益寿。可惜这核长在树梢上,树有十几丈高,唐兄就算会跳高,距离也相差太远,怎么能够得着呢?”林之洋说:“妹夫你尽管跳上去试试,说不定能够着呢。”唐敖说:“我跳到空中,离地面不过五六丈。这棵树高得根本够不着,我这纯粹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林之洋听了唐敖的话,哪肯就此罢休,他低下头琢磨了一会儿,突然高兴地说:“我想到一个办法!妹夫你跳到空中,稍微停一会儿,然后再向上跳,就像爬梯子一样,一步步往上跳,不怕够不到那刀味核。”唐敖听了,还是不愿意。可林之洋再三催促逼迫,唐敖没办法,只好纵身一跃,跳到了空中。他在空中停了片刻,静下心来,稳住身形,然后又用力向上一跳,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像蝉翼一样轻盈,悠悠扬扬、飘飘荡荡的,结果不知不觉间,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般,掉了下来。
林之洋跺着脚说:“妹夫你怎么不往上跳,反倒往下掉,这是什么意思?”唐敖无奈地解释:“我刚才明明是往上跳的,可根本不由我控制,我哪是故意掉下来的呀?”多九公笑着说:“你在空中,要往上跳,两脚肯定得用力,可又不是踩在实地上,怎么会不掉下来呢?要是按照林兄说的,慢慢一层一层往上跳,跳个千百遍,难道还能跳到天上去?哪有这样的道理!”唐敖说:“这时我忽然闻到一阵清香,难不成这刀味核还有香味?”多九公说:“这股香气仔细闻起来,好像是从别的地方随风飘过来的。我们不妨顺着香味,四处找找看。”于是,三个人就分头去找了。
唐敖穿过树林,走过峭壁,四处查看。忽然,他看到路旁的石缝里长出了一枝红草,大约有二尺长,红得像涂了朱砂一样,十分可爱。他仔细端详了许久,突然想起来:“服食的药方里说:‘朱草形状像小桑树,茎像珊瑚,汁液流出来像血;把金玉放进去,立刻会化成泥。放金子进去叫金浆,放玉进去叫玉浆。人要是服了,都能超凡入圣。’幸好多九公和林之洋都没跟我一起来,如今我能遇到这仙草,可真是有缘。只是我身边没有金器,这可怎么办呢?”他想了想,头巾上有个小玉牌,何不用它试试?想完,他取下玉牌,把朱草从根部折断,一起放在手掌中,又揉又搓,果然玉变成了泥,颜色通红。他随即把这玉泥放入口中,只觉得芬芳的气息直透脑海。刚吃完,他顿时精神百倍,高兴地说:“才吃了朱草没多久,就感觉神清气爽,看来仙家的东西,果然不同寻常。以后要是能辟谷,其他的修炼功夫就更好做了。今天吃了这么多仙品,不知道力气会不会增加?”
这时,他看到路旁有一块残碑倒在地上,大概有五六百斤重。他走过去,弯下腰,毫不费力地轻轻用手捧起,借着蹑空草的功效,顺势纵身一跃,跳到了空中。在空中略作停留,慢慢落下来,走了两步,把碑放下,说:“吃了朱草后,只觉得耳聪目明,没想到回想小时候读过的经书,不但一点都没忘,就连平时写的诗文,也都像在眼前一样清晰。没想到朱草竟有这么奇妙的功效!”
正说着,只见多九公和林之洋一起走了过来。多九公问:“唐兄,你怎么满嘴通红,这是怎么回事?”唐敖说:“不瞒九公说,我刚得到一枝朱草,又独自享用了。”林之洋好奇地问:“妹夫吃了它有什么好处?”多九公说:“这朱草是天地精华凝聚而成的,有根基的人吃了,就可以修成正果、得道成仙。我以前在海外,虽然一直留意,可从来没见过。今天又被唐兄遇上了,真是仙缘巧合,将来唐兄悠游世外、名列仙班,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了。没想到这股香气,竟成就了唐兄的一段仙缘。”
林之洋说:“妹夫马上就要成仙了,怎么突然愁眉苦脸的?难道是舍不得家乡,不想做神仙吗?”唐敖说:“我吃了朱草后,现在只觉得肚子疼,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话还没说完,就听到肚子里响了一阵,顿时有浊气往下排,还发出轻微的声音。林之洋连忙用手捂住鼻子说:“好了!这草把妹夫肚子里的浊气赶出来了,身上肯定舒服多了,不知道肚子里有没有觉得空落落的?以前作的诗文,还都在肚子里记得住吗?”
唐敖低下头想了想,嘴里只说“奇怪”,然后对多九公说:“我刚吃了朱草的时候,仔细回想小时候作的诗文,明明全都记得,可没想到肚子疼之后,再想以前的作品,十分里面只能记得一分,其余九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真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多九公也说:“这确实很奇怪。”林之洋说:“这有什么奇怪的?依我看,妹夫想不起来的那九分,就是刚才那股浊气。朱草嫌弃它有气味,把它赶了出去。它露出本相,钻进我的鼻子里了,你上哪儿去找它?剩下的一分没有气味,朱草容它留在你肚子里,所以现在好好地在你肚子里,自然一想就能想起来。我就惦记着妹夫考中探花的那份卷子,不知道朱草会不会手下留情?妹夫平时写的习作,将来要是要刻印出版,依我的主意,不用找人去挑选,就把今天想不起来的那九分全都删掉,只刻想起来的这一分,保证都是好文章。要是不管好坏,全都刻印,在你自己看来刻的是诗,可朱草可不这么认为。可惜这草太少了,要是带些回去给人吃,岂不是能省些刻工?朱草有这么好的功效,九公你为什么不吃两枝?难道你没有习作要刻印吗?”多九公笑着说:“我虽然有习作要刻印,但恐怕吃了朱草把浊气赶出来,连一分都想不起来了!林兄你为什么不吃两枝,也赶赶浊气?”林之洋说:“我又不刻印《酒经》,也不刻印《食谱》,吃它干什么?”唐敖疑惑地问:“这话是什么意思?”林之洋说:“我的肚子不过是个酒囊饭袋,要是刻书,无非就是《酒经》《食谱》,哪能跟你们比?怪不得妹夫最喜欢游山玩水,今天我看到这些奇禽怪兽、异草仙花,果然让人心情舒畅,烦闷都消解了。”
多九公说:“林兄刚说‘果然’,巧了,还真有‘果然’来了。”只见山坡上有一只异兽,外形像猿猴,浑身长满白毛,上面还有许多黑色的纹路。它的身体不过四尺长,后面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从身子盘到头顶,还多出二尺多长。它的毛又长又细,脸颊下面有许多黑色的胡须。它守着一只死去的同类,在那里痛哭。林之洋说:“看它这模样,倒像个络腮胡子,不知道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难不成它就叫‘果然’?”多九公说:“这只兽就是‘果然’,也叫‘猩猩’,它生性最讲情义,最爱自己的同类。猎户捕杀它们,用皮做成褥子,卖了获利。他们常常捉住一只打死,放在山坡上,如果有路过的猩猩,一旦看到,就会守着它啼哭,任凭别人抓捕,也不逃跑。现在它守着死去的同类痛哭,想来又是猎户设下的陷阱。过一会儿猎户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它捉住。”
突然,山上刮起一阵大风,吹得树木刷刷作响。三个人见这风来得怪异,连忙躲到树林深处。风头过去后,一只满身斑纹的大老虎,从空中跳了下来。后事究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