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白话合集 第七十九回 指迷团灵心讲射 擅巧技妙算谈天
众才女听到丫鬟的话,正感到疑惑不解,恰好卞滨也派家人送来了题目,并告知此事。原来,太后因为文隐平定了倭寇,十分高兴。恰逢上官昭仪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一首四十韵的五言排律,对文隐的功绩极为称赞。太后觉得诗句写得非常好,于是特意命令众才女都依照原韵也作一首,明天早上就要交卷。众人传阅了上官昭仪的原唱。史幽探说:“既然如此,那就请主人早点准备饭菜,大家吃完饭赶回去,连夜把诗做好,明天早上好交卷。”宝云提议道:“众位姐姐为什么不在这儿一起完成诗作呢,这样岂不是更方便?”颜紫绡说:“这可不像平常应酬的诗,可以随便敷衍几句,我得回去安安静静地仔细思考,才能写得出来。”哀萃芳也附和道:“我也有这个习惯,姐姐快让我们吃饭吧。要是回去晚了,说不定就交不了卷了。好在明天兰芝姐姐还邀请我们,今天早点回去,明天也能早点来。”众人纷纷表示赞同。宝云只好让人上菜盛饭,还略带遗憾地说:“这都怪我心不够虔诚,才会这样。就像昨天让人扎了几百个灯球,本打算今天玩的,谁知道到现在还没做好,真是诸事不巧啊。”闺臣安慰道:“就算做好了,现在大家都要回去,也玩不成,就都留着明天再来玩吧。”大家吃完饭离席,派人到夫人那里道谢。宝云提醒道:“家母想要的药方,丽春姐姐可别忘了。”潘丽春回应说:“我记得呢。”闺臣也叮嘱道:“我托宝云姐姐向师母询问的事,也千万别忘啦。”宝云连连点头。随后众人匆匆告别离去。
第二天,众人交上诗卷,又陆续来到卞府,相互传阅诗稿,展开了一番评论。用过早餐后,大家依然在园中各处散步。游玩了许久,一起走过柳荫,绕过鱼池,又向前走了几步。紫芝指着旁边说:“这里有个箭道,和玉蟾姐姐的爱好正好对上。诸位姐姐要不要进去看看?”张凤雏说:“这里想必是老师射箭消遣的地方,我们进去瞧瞧。”于是大家一同走进。里面是五间宽敞的厅房,架子上挂着许多弓箭,前面是一条长长的箭道,正对面有一个高大的敞篷,篷内挂着一个五色皮靶。苏亚兰推测道:“这个敞篷从这敞厅一直延伸过去,大概是为了遮雨用的。”香云确认道:“没错。家父常常在天阴下雨、衙门没什么事务的时候,在这里射箭消遣,他怕淋湿了箭羽,所以搭了这个敞篷。”
张凤雏看到这么多弓箭,不禁跃跃欲试,便从架子上取下一张小弓,拉了拉试试。玉蟾好奇地问:“姐姐莫非是射箭的行家?”凤雏谦虚地说:“不瞒姐姐说,我外祖父虽然是文官,却最喜欢射箭这门技艺。我经常跟着他玩,也稍微懂一些。”紫芝也来了兴致,说道:“我也经常跟着舅舅玩射箭。我们何不和玉蟾姐姐射几箭活动活动筋骨呢?”琼芝问道:“苏家伯伯曾担任兵马元帅,亚兰姐姐想必也擅长射箭吧?”亚兰回答说:“我小时候虽然学过,但因为身体太弱,没什么力气,所以不敢经常射;不过其中的门道,我倒是知道一些。要是诸位姐姐有兴趣,我在旁边观看,还能指点一二。”紫芝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于是,紫芝就和玉蟾、凤雏各自射了三箭,紫芝三箭全中,玉蟾和凤雏各中了两箭。紫芝满脸笑容,看着亚兰说:“我是射中了,但其中有没有什么问题,还请老师给我讲讲。而且我从来没请人指导过,有人说射箭能舒筋活络,可我射完之后,反而觉得胳膊疼;有人说射箭能养心,我射完之后,却只觉得心跳加速。肯定是用力的方式不对,姐姐肯定知道是怎么回事。”亚兰点评道:“玉蟾、凤雏二位姐姐的射箭姿势,一看就知道是下过功夫的,就不用多说了。至于妹妹你,问题可不少,要是你不介意,我倒可以说一说。”绿云连忙说:“那太好了,就请姐姐详细讲讲,以后我们也能学着玩,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亚兰开始讲解:“我当年学射箭的时候,总结了一些要点,写了一首《西江月》。后来家父看到后说:‘人要是能依照这个来,才算会射箭,不然只能算个外行。’现在我念给大家听听:
射贵形端志正,宽裆下气舒胸。五平三靠是其宗,立足千斤之重。
开要安详大雅,放须停顿从容。后拳凤眼最宜丰,稳满方能得中。
刚才紫芝妹妹射箭的姿势,按照这首《西江月》来评判,每一点都得好好斟酌。既然让我说,想必妹妹不会见怪。比如说头一句‘射贵形端志正’,可她的身子却是歪的,头也不正,这第一点就错了。再看第二句‘宽裆下气舒胸’,她射箭时直着身子开弓,根本没有下腰。腰都不下,胸部又怎么能舒展呢?胸部不舒展,气息又怎么能下沉呢?所以三箭射完,她就气喘吁吁,难怪会心跳加速了。第三句‘五平三靠是其宗’,两肩、两肘、额头都要保持平正,这就是五平;箭羽要靠在嘴边,弓弦要贴近身体,右耳要能听到弦声,这就是三靠。这些都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就五平来说,她的左肩先就高高耸起一块,右肘却又下垂,头是左高右低,五平根本不全。再看三靠,箭羽并没有靠在嘴边;她开弓放箭都是直直的,弓梢没有靠近身体,所以弓弦离胸口很远;右耳歪在一边,又怎么能听到弦声呢?三靠也不达标。第四句‘立足千斤之重’,她站得不稳,这也是我们女子学射箭时常见的毛病,这一点就不多说了。第五句‘开要安详大雅’,紫芝妹妹在这一点上更是做得不对。刚才她开弓的时候,先用左手把弓推出去,再用右手使劲往后拉。这哪里是开弓,简直就是扯弓。所谓开弓,应该像双手开门一样,两手均匀用力,才能保持四平,也不会吃力。要是用右手扯的力气,手肘肯定会下垂,弄成茶壶柄的样子,极其难看。第六句‘放须停顿从容’,我看她刚才放箭的时候,没有采用大撒放的方式,只是动了动食指,轻轻就把箭放出去了。虽说小撒放不算什么大毛病,但箭射出去没什么力气,姿势也不好看。射箭最讲究洒脱,一旦拘泥刻板就不对了。况且大撒放并不费事,只要平时拿一把软弓,经常练习撒放,或者不拿弓,只做撒放的动作,多练习几次,自然就会了。说到‘停顿’二字,她弓刚开满,没有稍微停顿一下,马上就把箭放出去了,又怎么能做到从容呢?第七句‘后拳凤眼最宜丰’,她大拇指没有挑起来,哪里还有凤眼的样子;就算有一点点像凤眼,也没有朝着胸口,弦也没有拧,所以后肘就更不平了。第八句‘稳满方能得中’,只有这句,紫芝妹妹做得还不错,因为她开弓开得满,前手也稳,所以才射中了两箭。但就算这样箭箭都能射中,也不值得当作典范。”
紫芝感慨道:“姐姐这番话,我真是打心底里佩服。以前我听人说,射箭只要准头好就行,不用在意姿势,所以我只记住了‘左手加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孩’这两句,就随便射了,哪里知道还有这么多讲究。”亚兰说:“妹妹,你要是提起‘左手如托泰山’这句,它可真是害人不浅!当初也不知道是谁想出这么个‘托’字,初学者不明白,常常因此落下大毛病,实在是可恨。”琼芝问道:“要是这样的话,姐姐为什么不把这个‘托’字换成别的字呢?”亚兰回答说:“依我看,‘左手如托泰山’这六个字,最好直接弃用。要是非要换个字,把‘托’改成‘攥’字比较合适。虽说用‘攥’字来形容托举泰山不太恰当,但就左手射箭的动作而言,非得用‘攥’字不可。要是误用了‘托’字,手掌就得托出去;手掌一托,手背必然弯曲;手背弯曲,手肘就会跟着翻转,肩膀也会跟着用力。这么一来,手肘歪了,肩膀高了,射到最后,不但箭射不准,连拿弓都成问题,反倒成了因为射箭而废了的人。这‘托’字的危害竟然到了这种地步!要是用‘攥’字,手背一开始就是平正的,从手腕一直到肩膀,都很自然,毫不勉强。弓也容易拉满,弦也能贴近胸口,不但一辈子不会因为射箭落下毛病,箭术还会越来越精湛。这和‘托’字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玉蟾称赞道:“我也一直怀疑这个‘托’字不太妥当,如今听姐姐这么一说,真是茅塞顿开,后人肯定能受益良多。”
绿云疑惑地说:“依我看,只要射箭准头好就行,何必讲究姿势呢,那样还挺麻烦的。”亚兰耐心解释道:“姐姐你这话可就不对了。人们射箭消遣,原本是为了舒畅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既能消除顽疾,又能增进食欲,对人有益。要是不讲究姿势,就像刚才紫芝妹妹那样,不是开弓,而是扯弓,虽然一时可能没什么问题,但要是连续扯上好几天,肩膀和手肘没有不痛的。倘若不下腰、不下气,一股力气全憋在胸前,时间长了,不但会气喘吁吁、心跳加速,而且胸前还会疼痛,甚至可能落下劳伤的病根。再加上一个‘托’字,导致手肘歪斜、肩膀用力过度,各种毛病就都来了,这哪是消遣,简直是受罪啊!”张凤雏赞叹道:“姐姐这番见解,真可以说是学习射箭的诀窍,如同‘学射金针’一般。”
众人离开了箭道,丫鬟请大家到百药圃吃点心。大家都走进来坐下。春辉说道:“昨天要不是紫芝妹妹耽搁了半天,我们还能多对出好多精妙的花名对子呢。”紫芝无奈地说:“我一门心思都在那翡翠镯子上,哪知道青钿妹妹和他们讨论算法,说个没完没了!”闺臣听了,接着说:“说到算法,我忽然想起家父当年在智佳国访问筹算的事,听说有一位姓米的,对筹算和笔算都很精通,还带着女儿来到了中原,想必就是兰芬姐姐你了。可惜这段时间一直很忙,都没来得及好好请教。”米兰芬谦逊地回应:“家父在家乡的时候,筹算和笔算都堪称一绝。我从小也跟着学习,只是还不太精通。以后要是有空,大家一起聊聊,倒也能解解闷。”青钿懊悔地说:“昨天真没想到,竟然没发现兰芬姐姐这一位精通算法的行家,真是瞎忙活了!”说着,她指着面前的圆桌问道:“请教姐姐,这张桌子的周长是多少呢?”兰芬和宝云要来一把尺子,量了量直径,是三尺二寸,随后她拿起笔,画了一个“铺地锦”(一种古代计算工具和方法)。
画完后,兰芬说道:“这张桌子的周长是一丈零四分八。”春辉看了,好奇地问:“听说古代算法是‘径一周三’,是这样吗?”兰芬解释道:“古法不太准确,现在确定的是‘径一周三一四一五九二六五’,这个数据很精确,我刚才只用了三一四这三个大数来计算。”春辉又问:“要是把这张圆桌改成方桌,边长能有多长多宽呢?”兰芬回答:“这要用圆内容方的算法,算出来每边是二尺二寸六分。”
宝云指着桌上的一套金杯说:“这一套金杯有九个,大小不同,我用了一百二十六两金子打造的。姐姐能算出每个杯子各重多少吗?”兰芬自信地说:“这要用‘差分法’来计算。方法是用九个杯子加上一个(作为基数),一共十个。九和十相乘,得到九十,再折半就是四十五,把总量分成四十五份来计算。用‘四归五除’的方法去除一百二十六两,得到二两八钱,这就是第九个小杯的重量。”说着,她从丫鬟携带的小算袋里取出二、八两的算筹摆好,用笔算出:大杯重二十五两二钱,第二大的杯子重二十二两四钱,第三重十九两六钱,第四重十六两八钱,第五重十四两,第六重十一两二钱,第七重八两四钱,第八重五两六钱。
宝云看着那两根算筹,上面写着相关的计算数据,她疑惑地问:“根据这两根算筹,自然是一二得二到二九十八,那八筹就是一八得八到八九七十二了。但姐姐怎么一看就能知道每个杯子的重量呢?”兰芬解释道:“刚才我用‘四归五除’算出了小杯二两八钱这个数据,所以看到二、八两筹就能明白了。你看第一行的‘二八’两个字,不就是末尾小杯的重量吗?第九行的‘二五二’,就是第一个大杯的重量。其余七个杯子的重量,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上面。”宝云又问:“第九行是‘一八七二’,怎么说是‘二五二’呢?”兰芬耐心解答:“凡是两半圈上下合起来,仍然算一圈。就像第九行中间的‘八七’两个字,凑起来是十五这个数,把一归到上面一圈,不就是二五二了吗?”宝云恍然大悟,点头说道:“我看算书中的差分法,有递减、倍减、三七、四六等不同的名目,纷繁复杂,哪能比得上姐姐这样清晰明了。从这筹算的精妙程度,就能看出姐姐的深厚功底。”
宋良箴指着花盆里摆放的两块红白玛瑙问:“这也能算出重量吗?”兰芬说:“如果知道它们的尺寸,就能算出重量。”她拿尺子一量,边长是三寸,然后计算了一番,说道:“红色的重五十九两四钱,白色的重六十二两二钱。”宝云让人用秤一称,果然分毫不差。廖熙春好奇地问:“同样是玛瑙,为什么重量不一样呢?”兰芬解释道:“白色玛瑙边长一寸重二两三钱,红色玛瑙边长一寸重二两二钱。现在边长是三寸,是按照立方体积二十七寸来计算的。不同的物品,重量各不相同,比如白银边长一寸重九两,红铜边长一寸重七两五钱,白铜边长一寸重六两九钱八分,黄铜边长一寸只重六两八钱。”熙春听后,点头表示明白了。
大家正说着话,天空突然阴云密布,雷声阵阵。兰芝担心地说:“可千万别下雨,要是把今晚的灯会搞砸了,那就白费宝云姐姐一番心血了。”兰芬却觉得:“要是下点小雨,雨后看灯,似乎更有一番清妙的意境。”话音刚落,雨就下大了,一道闪电划过,紧接着又是一声响雷。缁瑶钗有些怀疑地说:“算家常常说大话,吹嘘能偷天换日,恐怕未必吧。”兰芬认真地说:“那确实是吹牛的话。不过这雷声倒是可以算出距离远近。”月辉好奇地问:“怎么算呢?”兰芬指着桌上的自鸣钟说:“只要看秒针就好计算了。”这时,又打了一道闪电,过了一会儿,又是一声雷。玉芝说:“闪电后十五秒听到雷声,姐姐算算吧。”兰芬计算了一下,说道:“按照规定,一秒钟的时间,雷声能传播一百二十八丈五尺七寸。照这个计算,刚才这声雷距离此地应该是十里零一百二十八丈。”阳墨香猜测道:“这雷既然在十里之外,还这么大声,恐怕是个霹雷。”毕全贞却不太相信,质疑道:“连雷都能算出几丈几里,这话未免太离谱,简直是骗人。”
过了一会儿,天就大晴了。成氏夫人因为宝云的奶公刚从南方带来两瓶云雾茶,便让人送过来,给诸位才女每人烹煮一盏。只见盏内都呈现出云雾的形状,众人看了,无不啧啧称奇。宝云把奶公叫过来,询问家乡的情况,还打听南方有什么新鲜事。奶公说:“也没什么别的新闻,就是去年刮了一阵大风,把我院子里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绿云惊讶地说:“这么大的风,可真少见。”奶公解释道:“不瞒小姐说,我家是篱笆墙。那天大风把篱笆吹到井这边来了,所以倒像是把井吹到墙外去了。我今天为什么说这事呢?因为府里的人都说我家给宝小姐当奶公,肯定发了大财,可我家还是原来的篱笆墙。人啊,还是得行善,恶事可千万做不得;要是做恶行凶,人就算能欺瞒一时,那雷可最会主持公道了。刚才我在十里墩遇到下雨,突然一声响雷,劈死了一个人。当时在场的人都在念佛。原来那人是个无恶不作的坏人。”素云问:“十里墩离这儿有多远?”奶公回答:“离这儿只有十里。那雷击人的地方离十里墩还有半里多路。我在那儿吓了一跳,也不敢多停留,一直跑到十里墩,才把衣服烘干。”众人听了,这才对兰芬的神算佩服不已。
众人用过点心,来到白??亭。大家本想联句作诗,又因为婉如、兰音对音韵学很精通,大家就聚在一起谈论双声、叠韵。兰芬还教众人玩空谷传声的游戏,聊了好一会儿。玉芝因为昨天红珠说的“言游过矣”这个谜语很有趣,就一个劲儿地劝大家猜谜。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天,众人交上诗卷,又陆续来到卞府,相互传阅诗稿,展开了一番评论。用过早餐后,大家依然在园中各处散步。游玩了许久,一起走过柳荫,绕过鱼池,又向前走了几步。紫芝指着旁边说:“这里有个箭道,和玉蟾姐姐的爱好正好对上。诸位姐姐要不要进去看看?”张凤雏说:“这里想必是老师射箭消遣的地方,我们进去瞧瞧。”于是大家一同走进。里面是五间宽敞的厅房,架子上挂着许多弓箭,前面是一条长长的箭道,正对面有一个高大的敞篷,篷内挂着一个五色皮靶。苏亚兰推测道:“这个敞篷从这敞厅一直延伸过去,大概是为了遮雨用的。”香云确认道:“没错。家父常常在天阴下雨、衙门没什么事务的时候,在这里射箭消遣,他怕淋湿了箭羽,所以搭了这个敞篷。”
张凤雏看到这么多弓箭,不禁跃跃欲试,便从架子上取下一张小弓,拉了拉试试。玉蟾好奇地问:“姐姐莫非是射箭的行家?”凤雏谦虚地说:“不瞒姐姐说,我外祖父虽然是文官,却最喜欢射箭这门技艺。我经常跟着他玩,也稍微懂一些。”紫芝也来了兴致,说道:“我也经常跟着舅舅玩射箭。我们何不和玉蟾姐姐射几箭活动活动筋骨呢?”琼芝问道:“苏家伯伯曾担任兵马元帅,亚兰姐姐想必也擅长射箭吧?”亚兰回答说:“我小时候虽然学过,但因为身体太弱,没什么力气,所以不敢经常射;不过其中的门道,我倒是知道一些。要是诸位姐姐有兴趣,我在旁边观看,还能指点一二。”紫芝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于是,紫芝就和玉蟾、凤雏各自射了三箭,紫芝三箭全中,玉蟾和凤雏各中了两箭。紫芝满脸笑容,看着亚兰说:“我是射中了,但其中有没有什么问题,还请老师给我讲讲。而且我从来没请人指导过,有人说射箭能舒筋活络,可我射完之后,反而觉得胳膊疼;有人说射箭能养心,我射完之后,却只觉得心跳加速。肯定是用力的方式不对,姐姐肯定知道是怎么回事。”亚兰点评道:“玉蟾、凤雏二位姐姐的射箭姿势,一看就知道是下过功夫的,就不用多说了。至于妹妹你,问题可不少,要是你不介意,我倒可以说一说。”绿云连忙说:“那太好了,就请姐姐详细讲讲,以后我们也能学着玩,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亚兰开始讲解:“我当年学射箭的时候,总结了一些要点,写了一首《西江月》。后来家父看到后说:‘人要是能依照这个来,才算会射箭,不然只能算个外行。’现在我念给大家听听:
射贵形端志正,宽裆下气舒胸。五平三靠是其宗,立足千斤之重。
开要安详大雅,放须停顿从容。后拳凤眼最宜丰,稳满方能得中。
刚才紫芝妹妹射箭的姿势,按照这首《西江月》来评判,每一点都得好好斟酌。既然让我说,想必妹妹不会见怪。比如说头一句‘射贵形端志正’,可她的身子却是歪的,头也不正,这第一点就错了。再看第二句‘宽裆下气舒胸’,她射箭时直着身子开弓,根本没有下腰。腰都不下,胸部又怎么能舒展呢?胸部不舒展,气息又怎么能下沉呢?所以三箭射完,她就气喘吁吁,难怪会心跳加速了。第三句‘五平三靠是其宗’,两肩、两肘、额头都要保持平正,这就是五平;箭羽要靠在嘴边,弓弦要贴近身体,右耳要能听到弦声,这就是三靠。这些都是万万不可忽视的。就五平来说,她的左肩先就高高耸起一块,右肘却又下垂,头是左高右低,五平根本不全。再看三靠,箭羽并没有靠在嘴边;她开弓放箭都是直直的,弓梢没有靠近身体,所以弓弦离胸口很远;右耳歪在一边,又怎么能听到弦声呢?三靠也不达标。第四句‘立足千斤之重’,她站得不稳,这也是我们女子学射箭时常见的毛病,这一点就不多说了。第五句‘开要安详大雅’,紫芝妹妹在这一点上更是做得不对。刚才她开弓的时候,先用左手把弓推出去,再用右手使劲往后拉。这哪里是开弓,简直就是扯弓。所谓开弓,应该像双手开门一样,两手均匀用力,才能保持四平,也不会吃力。要是用右手扯的力气,手肘肯定会下垂,弄成茶壶柄的样子,极其难看。第六句‘放须停顿从容’,我看她刚才放箭的时候,没有采用大撒放的方式,只是动了动食指,轻轻就把箭放出去了。虽说小撒放不算什么大毛病,但箭射出去没什么力气,姿势也不好看。射箭最讲究洒脱,一旦拘泥刻板就不对了。况且大撒放并不费事,只要平时拿一把软弓,经常练习撒放,或者不拿弓,只做撒放的动作,多练习几次,自然就会了。说到‘停顿’二字,她弓刚开满,没有稍微停顿一下,马上就把箭放出去了,又怎么能做到从容呢?第七句‘后拳凤眼最宜丰’,她大拇指没有挑起来,哪里还有凤眼的样子;就算有一点点像凤眼,也没有朝着胸口,弦也没有拧,所以后肘就更不平了。第八句‘稳满方能得中’,只有这句,紫芝妹妹做得还不错,因为她开弓开得满,前手也稳,所以才射中了两箭。但就算这样箭箭都能射中,也不值得当作典范。”
紫芝感慨道:“姐姐这番话,我真是打心底里佩服。以前我听人说,射箭只要准头好就行,不用在意姿势,所以我只记住了‘左手加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孩’这两句,就随便射了,哪里知道还有这么多讲究。”亚兰说:“妹妹,你要是提起‘左手如托泰山’这句,它可真是害人不浅!当初也不知道是谁想出这么个‘托’字,初学者不明白,常常因此落下大毛病,实在是可恨。”琼芝问道:“要是这样的话,姐姐为什么不把这个‘托’字换成别的字呢?”亚兰回答说:“依我看,‘左手如托泰山’这六个字,最好直接弃用。要是非要换个字,把‘托’改成‘攥’字比较合适。虽说用‘攥’字来形容托举泰山不太恰当,但就左手射箭的动作而言,非得用‘攥’字不可。要是误用了‘托’字,手掌就得托出去;手掌一托,手背必然弯曲;手背弯曲,手肘就会跟着翻转,肩膀也会跟着用力。这么一来,手肘歪了,肩膀高了,射到最后,不但箭射不准,连拿弓都成问题,反倒成了因为射箭而废了的人。这‘托’字的危害竟然到了这种地步!要是用‘攥’字,手背一开始就是平正的,从手腕一直到肩膀,都很自然,毫不勉强。弓也容易拉满,弦也能贴近胸口,不但一辈子不会因为射箭落下毛病,箭术还会越来越精湛。这和‘托’字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玉蟾称赞道:“我也一直怀疑这个‘托’字不太妥当,如今听姐姐这么一说,真是茅塞顿开,后人肯定能受益良多。”
绿云疑惑地说:“依我看,只要射箭准头好就行,何必讲究姿势呢,那样还挺麻烦的。”亚兰耐心解释道:“姐姐你这话可就不对了。人们射箭消遣,原本是为了舒畅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既能消除顽疾,又能增进食欲,对人有益。要是不讲究姿势,就像刚才紫芝妹妹那样,不是开弓,而是扯弓,虽然一时可能没什么问题,但要是连续扯上好几天,肩膀和手肘没有不痛的。倘若不下腰、不下气,一股力气全憋在胸前,时间长了,不但会气喘吁吁、心跳加速,而且胸前还会疼痛,甚至可能落下劳伤的病根。再加上一个‘托’字,导致手肘歪斜、肩膀用力过度,各种毛病就都来了,这哪是消遣,简直是受罪啊!”张凤雏赞叹道:“姐姐这番见解,真可以说是学习射箭的诀窍,如同‘学射金针’一般。”
众人离开了箭道,丫鬟请大家到百药圃吃点心。大家都走进来坐下。春辉说道:“昨天要不是紫芝妹妹耽搁了半天,我们还能多对出好多精妙的花名对子呢。”紫芝无奈地说:“我一门心思都在那翡翠镯子上,哪知道青钿妹妹和他们讨论算法,说个没完没了!”闺臣听了,接着说:“说到算法,我忽然想起家父当年在智佳国访问筹算的事,听说有一位姓米的,对筹算和笔算都很精通,还带着女儿来到了中原,想必就是兰芬姐姐你了。可惜这段时间一直很忙,都没来得及好好请教。”米兰芬谦逊地回应:“家父在家乡的时候,筹算和笔算都堪称一绝。我从小也跟着学习,只是还不太精通。以后要是有空,大家一起聊聊,倒也能解解闷。”青钿懊悔地说:“昨天真没想到,竟然没发现兰芬姐姐这一位精通算法的行家,真是瞎忙活了!”说着,她指着面前的圆桌问道:“请教姐姐,这张桌子的周长是多少呢?”兰芬和宝云要来一把尺子,量了量直径,是三尺二寸,随后她拿起笔,画了一个“铺地锦”(一种古代计算工具和方法)。
画完后,兰芬说道:“这张桌子的周长是一丈零四分八。”春辉看了,好奇地问:“听说古代算法是‘径一周三’,是这样吗?”兰芬解释道:“古法不太准确,现在确定的是‘径一周三一四一五九二六五’,这个数据很精确,我刚才只用了三一四这三个大数来计算。”春辉又问:“要是把这张圆桌改成方桌,边长能有多长多宽呢?”兰芬回答:“这要用圆内容方的算法,算出来每边是二尺二寸六分。”
宝云指着桌上的一套金杯说:“这一套金杯有九个,大小不同,我用了一百二十六两金子打造的。姐姐能算出每个杯子各重多少吗?”兰芬自信地说:“这要用‘差分法’来计算。方法是用九个杯子加上一个(作为基数),一共十个。九和十相乘,得到九十,再折半就是四十五,把总量分成四十五份来计算。用‘四归五除’的方法去除一百二十六两,得到二两八钱,这就是第九个小杯的重量。”说着,她从丫鬟携带的小算袋里取出二、八两的算筹摆好,用笔算出:大杯重二十五两二钱,第二大的杯子重二十二两四钱,第三重十九两六钱,第四重十六两八钱,第五重十四两,第六重十一两二钱,第七重八两四钱,第八重五两六钱。
宝云看着那两根算筹,上面写着相关的计算数据,她疑惑地问:“根据这两根算筹,自然是一二得二到二九十八,那八筹就是一八得八到八九七十二了。但姐姐怎么一看就能知道每个杯子的重量呢?”兰芬解释道:“刚才我用‘四归五除’算出了小杯二两八钱这个数据,所以看到二、八两筹就能明白了。你看第一行的‘二八’两个字,不就是末尾小杯的重量吗?第九行的‘二五二’,就是第一个大杯的重量。其余七个杯子的重量,都清清楚楚地写在上面。”宝云又问:“第九行是‘一八七二’,怎么说是‘二五二’呢?”兰芬耐心解答:“凡是两半圈上下合起来,仍然算一圈。就像第九行中间的‘八七’两个字,凑起来是十五这个数,把一归到上面一圈,不就是二五二了吗?”宝云恍然大悟,点头说道:“我看算书中的差分法,有递减、倍减、三七、四六等不同的名目,纷繁复杂,哪能比得上姐姐这样清晰明了。从这筹算的精妙程度,就能看出姐姐的深厚功底。”
宋良箴指着花盆里摆放的两块红白玛瑙问:“这也能算出重量吗?”兰芬说:“如果知道它们的尺寸,就能算出重量。”她拿尺子一量,边长是三寸,然后计算了一番,说道:“红色的重五十九两四钱,白色的重六十二两二钱。”宝云让人用秤一称,果然分毫不差。廖熙春好奇地问:“同样是玛瑙,为什么重量不一样呢?”兰芬解释道:“白色玛瑙边长一寸重二两三钱,红色玛瑙边长一寸重二两二钱。现在边长是三寸,是按照立方体积二十七寸来计算的。不同的物品,重量各不相同,比如白银边长一寸重九两,红铜边长一寸重七两五钱,白铜边长一寸重六两九钱八分,黄铜边长一寸只重六两八钱。”熙春听后,点头表示明白了。
大家正说着话,天空突然阴云密布,雷声阵阵。兰芝担心地说:“可千万别下雨,要是把今晚的灯会搞砸了,那就白费宝云姐姐一番心血了。”兰芬却觉得:“要是下点小雨,雨后看灯,似乎更有一番清妙的意境。”话音刚落,雨就下大了,一道闪电划过,紧接着又是一声响雷。缁瑶钗有些怀疑地说:“算家常常说大话,吹嘘能偷天换日,恐怕未必吧。”兰芬认真地说:“那确实是吹牛的话。不过这雷声倒是可以算出距离远近。”月辉好奇地问:“怎么算呢?”兰芬指着桌上的自鸣钟说:“只要看秒针就好计算了。”这时,又打了一道闪电,过了一会儿,又是一声雷。玉芝说:“闪电后十五秒听到雷声,姐姐算算吧。”兰芬计算了一下,说道:“按照规定,一秒钟的时间,雷声能传播一百二十八丈五尺七寸。照这个计算,刚才这声雷距离此地应该是十里零一百二十八丈。”阳墨香猜测道:“这雷既然在十里之外,还这么大声,恐怕是个霹雷。”毕全贞却不太相信,质疑道:“连雷都能算出几丈几里,这话未免太离谱,简直是骗人。”
过了一会儿,天就大晴了。成氏夫人因为宝云的奶公刚从南方带来两瓶云雾茶,便让人送过来,给诸位才女每人烹煮一盏。只见盏内都呈现出云雾的形状,众人看了,无不啧啧称奇。宝云把奶公叫过来,询问家乡的情况,还打听南方有什么新鲜事。奶公说:“也没什么别的新闻,就是去年刮了一阵大风,把我院子里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绿云惊讶地说:“这么大的风,可真少见。”奶公解释道:“不瞒小姐说,我家是篱笆墙。那天大风把篱笆吹到井这边来了,所以倒像是把井吹到墙外去了。我今天为什么说这事呢?因为府里的人都说我家给宝小姐当奶公,肯定发了大财,可我家还是原来的篱笆墙。人啊,还是得行善,恶事可千万做不得;要是做恶行凶,人就算能欺瞒一时,那雷可最会主持公道了。刚才我在十里墩遇到下雨,突然一声响雷,劈死了一个人。当时在场的人都在念佛。原来那人是个无恶不作的坏人。”素云问:“十里墩离这儿有多远?”奶公回答:“离这儿只有十里。那雷击人的地方离十里墩还有半里多路。我在那儿吓了一跳,也不敢多停留,一直跑到十里墩,才把衣服烘干。”众人听了,这才对兰芬的神算佩服不已。
众人用过点心,来到白??亭。大家本想联句作诗,又因为婉如、兰音对音韵学很精通,大家就聚在一起谈论双声、叠韵。兰芬还教众人玩空谷传声的游戏,聊了好一会儿。玉芝因为昨天红珠说的“言游过矣”这个谜语很有趣,就一个劲儿地劝大家猜谜。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