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九十二回 论果蠃佳人施慧性 辩壶卢婢子具灵心

古典白话合集 第九十二回 论果蠃佳人施慧性 辩壶卢婢子具灵心

    亭亭点头说道:“还是跟‘五行’有关。”紫芝一听,无奈地说:“不用说了,我认罚一杯。”春辉也反应过来,说道:“我也知道了,上面还有‘卯金刀’呢。”众人一脸疑惑,春辉解释道:“《汉书·五行志》里有‘为虫臭恶’这句话,这是班固引用刘向的话,所以亭亭说‘五行’篇,我说‘卯金刀’(“刘”字繁体为“刘”,由“卯金刀”组成,这里指班固是汉朝人,暗指《汉书》 )。”众人看向紫芝,问道:“请教臭虫主人,你能也说一个和‘臭虫’有关的出处吗?”紫芝说:“你们知道本朝有个喜欢吃臭虫的人吗?”众人立刻说道:“又说本朝,罚一杯。”紫芝接着道:“我说晋朝郭璞可以吧?他注解《尔雅》的时候,提到过‘负盘臭虫’,难道你们还不该吃……”她故意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一杯么?”闺臣笑着调侃:“你把一句话分成两截说,这意思,是想让我们也吃臭虫啊。”紫芝解释道:“话是这么说,但喜欢吃臭虫的人,吃的是负盘,它的形状像蜂;要是当成咬人的臭虫,那就错了。”春辉说:“吃到这些臭东西,你还替它考证,你也太爱引经据典了。”紫芝回应道:“如果不替它分辨清楚,将来大家都乱吃,姐姐你能受得了吗?”春辉佯怒道:“他吃臭虫,为什么我受不了?看这架势,我又变成臭虫了!你可知道,我这臭虫是爱咬人的?”说着,作势朝紫芝走去。紫芝连忙求饶:“好姐姐,别咬!算我说错,罚一杯。”闺臣赶忙打圆场:“二位姐姐别再闹臭虫的事儿了,天已经不早了,赶紧接着行令吧。”

    琼英抽到宫室双声,说道:“承尘。干宝《搜神记》里说‘飞上承尘’。这是本题双声,敬芷馨姐姐一杯。”兰言听了,仔细想了想,不住地摇头。窦耕烟悄悄地问:“姐姐为什么摇头呀?”兰言回答:“这本书里原本是‘鸠来为我祸也飞上承尘’,一连十个字才是完整的一句。现在琼英姐姐因为上半句话不太好,只说下半句。我仔细琢磨了一下,没想到这句话竟是她的谶语,看来她也会不得善终。”耕烟说:“我去问问她。”于是喊道:“姐姐要飞‘尘’字,书里相关的句子很多,比如刘峻《辨命论》、班彪《北征赋》,以及《晋纪·总论》、屈原《渔父》之类,都可以用,为什么一定要用《搜神记》里的呢?”琼英解释道:“我本来想用《何水部集》里的‘寻玉尘于万里,守金龟于千年’,谁知道不知不觉,就把《搜神记》里的这句说了出来。”

    姚芷馨抽到财宝双声,说道:“真珠。陆贾《新语》里说‘禹捐珠玉于五湖之渊’。‘玉于’是双声,敬秀英姐姐一杯。”闺臣突然想起,问道:“刚才因为这珍珠,我突然想到昨天托宝云姐姐问师母的事儿,你问了吗?”宝云回答:“姐姐昨天走了之后,我详细问了母亲,她说姐姐的珍珠是无价之宝,一定要好好收藏。我父亲的珍珠虽然多,但像姐姐这颗一样的,也只有两颗。不同的珍珠名号不一样,种类有龙、蛟、蛇、鱼、鳖、蚌所产之分。龙珠长在额头,蛟珠长在皮上,蛇珠在嘴里,鱼珠在眼睛里,鳖珠在脚上,蚌珠在肚子里。姐姐的这颗珍珠是大蚌产的,名叫‘合浦珠’。”廉锦枫说:“师母的眼光真是厉害,这颗珍珠确实是大蚌肚子里的东西。”宝云好奇地问:“姐姐怎么知道的?”闺臣便把锦枫入海取参杀蚌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众人听了,无不赞叹锦枫的孝顺。春辉感慨道:“刚才我们说王休徵卧冰求鱼,已经是非常孝顺了,谁知道锦枫姐姐入海取参,竟然把自己的性命都置之度外。如此奇特的孝心,大家都应该干一杯,也好稍稍学习一下。”众人听了,都举杯一饮而尽。

    秀英抽到列女双声,思考了好一会儿,忽然流下泪来,说道:“现在我们只顾在这里喝酒,只怕家里的亲人都在盼着我们:朝姝。《战国策》里说‘汝朝去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玉芝接着说:“汝暮去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闺臣、锦枫和亭亭听了,都泪如雨下。在座凡是家中有老亲却身处异乡的人,听了这句话,又看到秀英和闺臣的样子,顿时都忍不住落泪。兰芝着急地说:“姐姐这是何必呢!什么句子不能说,偏要说这两句?到底该谁接令啊,真是闹糊涂了。”司徒娬儿说:“她在那儿伤心,我替盟姐说吧:‘而晚’‘而望’都是双声,敬娬儿妹妹一杯。这是现代读音,我不敢替主人转敬。”题花指出:“现代读音还在其次,《战国策》虽然正令没说过,但宝塔词已经用过很多了,只怕要罚一杯。”秀英说:“我用枚乘《七发》里的‘麦秀渐渐兮雉朝飞’。”紫芝提议道:“姐姐为什么不用《齐书》里的‘虱有谚言,朝生暮孙’,或者用徐干《中论》里的‘小人朝为而夕求其成’呢?这样大家不都有酒喝了吗?”闺臣劝道:“秀英姐姐不用再另找句子了,免得接令换人,又要争论。好在《战国策》和正令还不重复,也可以用。”

    司徒娬儿抽到虫名叠韵,说道:“蒲卢。《尔雅》里说‘果蠃蒲卢’。‘果蠃’和本题都是叠韵,敬玉蟾姐姐一杯。”春辉赞叹道:“《诗经》里是‘螟蛉有子,果蠃负之’,《尔雅》里又是‘果蠃蒲卢’。一种东西有三个名字,本来不算稀奇,最难得的是这三个名字都是叠韵。古人命名的巧妙,真是无人能及,这可以算得上千古绝唱了。”题花补充道:“这里面还有更奇妙的:要是把‘蠃’字中间的‘虫’字换成‘鸟’字,《博雅》里称之为‘果鸁桑飞’,就又变成鸟名了。再把‘鸟’字换成‘果’字,《诗经》里说‘果臝之实’,忽然又变成瓜名了。这三个名字读音都相同。这不但命名巧妙,连造字也很巧妙。”玉儿提出疑问:“祝才女把‘虫’字读成虫子的音,不知道有什么出处?只怕读错了吧。”题花恍然大悟:“我原本知道‘虫’是古‘虺’字,应该读‘毁’,只是一时着急说错了,罚一杯。你这个玉老先生,我可真是怕了你了!”兰言也考问玉儿:“玉儿,你既然这么聪明,我再考考你:请教店铺的‘铺’应该怎么写?”玉儿自信地回答:“应该写金字旁的‘铺’。”兰言又问:“帐目之‘帐’呢?”玉儿说:“这个字才女你就别考我了,去考那些没读过书的乡下人还差不多。我记得古人的字书里,在‘帐’字下面都注着‘计簿’两个字。谁知道后人自作聪明,忽然改成贝字旁,其实并没有出处,这是乡下没文化的人写的字。现在才女突然考我这个,未免小看我玉儿没文化了。”兰言连忙赔罪:“玉老先生别生气,是我唐突了,罚一杯。”

    玉蟾抽到花卉叠韵,说道:“我们这几天都在老师府上,我有个比喻,说出来请大家指教:芄兰。《家语》里说‘入善人之室,如入芝兰之室’。‘如入’是双声,敬香云姐姐一杯。”兰言称赞道:“这句说的很有道理,是万万不能少的;正好抽到香云姐姐,尤其凑巧。明天老师看到这个单子,看到这句,一定会说我们这些学生虽然年轻,还是懂得是非好坏的。”小春打趣道:“只夸赞宝云姐姐,难道把今天的主人兰芝姐姐给忽略了吗?”春辉灵机一动,说道:“怎么会忽略呢!你把飞的‘芝兰’二字颠倒一下,不就是今天的主人兰芝了吗?”众人听了,忍不住大笑起来,纷纷夸赞:“这句飞得原本就巧妙,也难得春辉姐姐心思如此巧妙,口才又这么好。”

    香云抽到虫名叠韵,说道:“螳螂。《吴越春秋》里说‘夫黄雀但知伺螳螂之有味’。本题是叠韵,敬再芳姐姐一杯。”闺臣感慨道:“常常看到世上的人只知道追逐利益,至于眼前的危害,根本不去理会。所以俗语说‘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就像黄雀一心想要捕捉螳螂,却不知道还没吃到嘴里,自己就命丧王孙公子之手,这难道不是被螳螂所害吗?古人因为那些贪图利益的人不顾祸患,所以说出这句话来警戒世人。无奈世人虽然知道这句话的精妙,可等到利益摆在眼前,就把‘害’字抛到脑后了。这就是所谓的‘利令智昏’,怎能不让人深深叹息呢!”

    青钿催促道:“再芳姐姐该接令了。”花再芳之前因为紫芝关于臭虫的酒令,多喝了几杯,这会儿正在打盹,突然听到这话,赶忙接过签筒,抽了一支签,高声念道:“身体双声。”众人一听,想起兰荪脚筋的事儿,忍不住又想笑,但因为再芳脾气不好,大家都不敢多说。紫芝却偷偷写了个纸条,拿在手里。只见再芳一边摇晃着身子思索,一边拿着牙签剔牙。紫芝趁机走过去说:“姐姐是不是肉圆子塞在牙缝里了,我帮你剔出来。”再芳仰起头,张开嘴巴,紫芝朝里看了看说:“这个好剔,只有豆子那么大,还是红的。”接过牙签,放进再芳嘴里,向外一挑,看了一眼,扔在地上说:“我说怎么是通红的,原来是个臭虫。”再芳又说:“左边也塞得厉害,你也帮我剔出来。”紫芝又剔出东西,往地下一扔说:“我还以为是些芝麻,原来是几张虱子皮。”顺势把纸条递给再芳,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

    再芳看了纸条,开心得不得了,赶忙说道:“秃头。《谷梁传》里说‘季孙行父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这是重字双声,敬琼芳姐姐一杯。”这话引得众人忍不住发笑。春辉对紫芝说:“这都是你造的孽。我跟你打个赌,除了刚才说的书,要是你还能说出一个带‘秃’字的,不管是双声还是叠韵,我就喝一杯。而且说的句子还得和形体有关,像苏武秃节效贞、孔融秃巾微行这类,都不算。”紫芝想了想,说道:“有了!《东观汉记》里说‘窦后少小头秃,不为家人所齿’,这是本题双声。还有许氏《说文》里说‘仓颉出,见秃人伏禾中,因以制字’,这是‘因以’双声。另外《风俗通》里说‘五月忌翻盖屋瓦,令人发秃’,这是‘屋瓦’双声。别的虽然还有,可大家用过的书我都记不清了,得查查单子才行。”春辉说:“查单子不算。”紫芝说:“既然这样,我喝三杯,饶了你吧。”春辉说:“我记得之前大家议论‘菽水’的时候,好像有人用过《风俗通》。”紫芝无奈道:“呸!算我输,我也喝一杯。”青钿说:“刚才玉儿替紫芝姐姐抽的其实是天文签,我因为觉得题目太宽泛,所以改成虫名,没想到还是让她喝了好几杯。”紫芝说:“而且多亏亭亭姐姐说的那句《汉书》里的话,还把我的笑话也免了。”春辉说:“这次可亏大了。怎么九十多人都被她闹的臭虫搅得晕头转向?等会儿这笑话一定要补上。”

    叶琼芳抽到兽名双声,念道:“駃騠。《司马文园集》里说‘轶野马,絷駃騠’。‘野马’是叠韵,本题是双声,敬银蟾姐姐一杯。”题花开玩笑说:“这两句听起来像是要套车出发了。”旁边的丫鬟们赶紧说道:“车都套好了,早就等着了。”玉芝笑着说:“祝才女说的是书里的话,又没问你们套车的事儿!看这样子,你们是想家了吧。”史幽探问:“确实,天已经不早了,这酒令不知道还有几个人没接?”玉儿回答:“还有八位才女。”众人纷纷催促上饭。兰芝却说:“时间还早呢,大家尽可以慢慢来。”

    宰银蟾抽到蔬菜叠韵,说道:“壶卢。刘义庆《世说》里说‘东吴有长柄葫芦,卿得种来否’。本题是双声,敬兰芳姐姐一杯。”闺臣考问玉儿:“玉儿,你说说这句是什么意思?”玉儿回答:“这是当年陆士衡兄弟第一次见到刘道真,以为道真会问些高深的学问,谁知道他只问有没有带来葫芦种子。”紫芝也学刘道真的样子,问婉春:“请问婉春姐姐,你们会稽山老虎那么多,你来的时候带虎须了吗?”婉春疑惑道:“姐姐要虎须做什么?”紫芝笑道:“我要两根送给兰荪、再芳二位姐姐,当剔牙杖。”兰言说:“玉儿,把单子拿来我看看。”玉儿递过去,兰言看了问:“这‘壶卢’两个字,为什么写法不一样?到底用哪个才对呢?”玉儿解释道:“历来写草字头的比较多,但依我看,壶是饮酒的器具,卢是盛饭的器具,北方这种东西很大,大多用来做器具。古人命名,肯定是因为这个。《诗经》里有‘八月断壶’的句子,这里的壶就没有草头。至于带草头的两个字,‘葫’指大蒜,‘芦’指蒲苇,从含义和造字法来看,和葫芦完全不同,所以还是没有草头的写法最贴切。当年崔豹虽然没说原因,但已经用过不带草头的写法了。”兰言笑着说:“玉老先生,您说得真有道理。以后我们写这两个字,肯定不再‘依样葫芦’,一定要改成‘新样壶卢’。”

    蔡兰芳抽到地理双声,想了想说:“我想到了两句,但一句有让大家都喝酒的意思,一句没有,要是选吉利的,就没有让大家都喝酒的。”兰言说:“先把吉利的那句说出来交卷,再讨论别的。”兰芳说:“黄河。王嘉《拾遗记》里说‘黄河千年一清,圣人之大瑞也’。本题是双声,‘千年’是叠韵,敬锦心姐姐一杯。”兰言问:“那让大家都喝酒的是哪句呢?”青钿猜道:“我猜是不是虞荔《鼎录》里的‘寇盗平,黄河清’?”兰芳说:“不是《鼎录》,是《吕氏春秋》里的‘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兰言说:“这句里有‘吕梁’‘孟门’两个双声。既然这样,我们每人都喝半杯酒。”

    言锦心抽到花卉双声,说:“我没什么好句子,只是勉强交卷。至于之前大家说的句子,都特别精妙,我有个比喻:荷花。李延寿《南史》里说‘此步步生莲花也’。这是重字双声,敬闺臣姐姐一杯。”青钿说:“先别急着斟酒。这部《南史》虽然正令没用过,但我记得刚才红英、尧春二位姐姐用‘琴棋’打赌的时候,用过李延寿的《南史》,而且红英姐姐还借着‘李’字讲过玄元皇帝的笑话。姐姐你重复用书,只怕要罚一杯。”井尧春说:“青钿姐姐记错了,我用的是李延寿的《北史》,不是《南史》。”青钿只好喝了一杯,嘟囔着:“我今天真是稀里糊涂,喝了这么多酒,都是被那‘湖州老儿’气的。”

    闺臣抽到时令双声,对兰芝说:“兰芝姐姐,天已经黄昏了,正所谓‘臣卜其昼,未卜其夜’。请安排吃饭吧。我就用‘黄昏’二字交卷,来记录今天大家欢聚几乎到了通宵达旦的情景。”青钿说:“‘黄昏’二字虽然应景,但可惜是个俗语。”闺臣反驳道:“‘日至虞渊,是谓黄昏’,这出自《淮南鸿烈》,怎么会是俗语!”春辉打趣道:“她刚喝完酒,又想吃东西了,酒量可真好。”

    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音乐声,只见丫鬟对宝云说:“所有的灯都在小鳌山的楼上楼下分两层挂好了,请小姐先去看看,要是有不合适的地方,还能趁现在改。夫人担心各位才女去看灯的时候,没有花炮助兴会显得冷清,现在已经让府中的女清音在那里伺候了。”众人说:“既然灯都挂好了,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等会儿再回来接令。”于是大家一起起身,离开了凝翠馆。

    宝云对兰芬说:“兰芬姐姐要是能把这些灯球的数量算对,我才真服你!”兰芬听了,一脸茫然,只能含糊地回答:“我只会算天文、地理、勾股之类的,哪会算灯球的数量!”董花钿感慨道:“今年正月我们还在小鳌山看灯,没想到转眼就到夏天了。”只听见音乐声越来越近,不一会儿大家就来到了小鳌山。原来这里三面串联着二十七间大楼,只有南面是低廊。楼上楼下都挂满了灯球,各种花样,色彩鲜艳,高低疏密,布置得恰到好处。兰芬惊叹道:“怪不得姐姐说这灯球的数量难算呢。”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